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描述所在社区的文化要素

如何描述所在社区的文化要素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社区的含义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社区概念的界定并不一致,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下过许多定义。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区的异质化程度随之增强,不同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社区的概念_社会学教程新编

一、社区的概念

(一)社区的由来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社区研究也是社会学的传统课题。学者们普遍认为,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在其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又译作《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滕尼斯在这里讲的社区是与社会相对而言,主要用以阐明在人类的群体生活中的两种结合的类型,社区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而社会是“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1]。滕尼斯认为,社区是“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在社区中,人们具有共同的文化特质、习俗和价值观,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情感相依、守望相助。

我国关于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费孝通先生等一批燕京大学的学生,在翻译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R.Parker)的社会学论文时,将英语“Community”一词翻译成“社区”的,主要是指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用以区别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亲属群体[2]。费孝通先生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3]

(二)社区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社区概念的界定并不一致,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下过许多定义。而且,由于受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社区总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社区”一词从滕尼斯提出到现在,其含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社区含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社区的含义也多种多样。

193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R.帕克在对社区的研究中,试图从基本特点上对社区下定义。他认为,“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有按区域组织起来的人口;二是这些人口不同程度地与他们赖以生息的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个人都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中”。可以看出,帕克的社区概念主要包括了人口、地域和互动关系三个特征[4]

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一书中提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他认为,社区一般包括了四层含义:地域、人口、文化维系力和互动关系[5]

徐永祥认为,“所谓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6]

于显洋在《社区概论》一书中认为,“社区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人群及其社会性活动的总称”[7]。黎昕认为,“社区一般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8]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杨庆堃统计发现,目前有关“社区”一词的定义已经有140余种。尽管界定社区的角度不同,但是学者们在对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的认识上还是大体一致的,都普遍认为,社区应具备诸如人口、地域、文化、价值观、组织等要素。综合以上不同学者的观点,结合我国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实践,我们认为,所谓社区是指由一定规模居民组成的、具有持续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价值观的地域性的社会实体。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学者提出的“社区”同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是有一定区别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同时,该文件还明确指出了城市社区的范围,“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根据我们对社区的界定,我们可以把社区的构成要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要素

社区是地域性的社会实体,也就是说,社区是有着一定边界的,任何一个社区都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固定的地理区域。一般而言,社区的地域要素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即自然地域要素和人文地域要素。自然地域要素包括了社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地貌特征等。人文地域要素则包括了社区的人文景观和建筑设施等。没有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人类的一切活动便无法进行。社区的范围一般而言小于国家、社会和城市,但是,想要明确界定一个社区的边界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社区的边界有可能是自然区域,也有可能是行政区划。社区的范围一般较小,比如城市里的社区或居委会,农村里的行政村或自然村。

2.人口要素

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是社区的主体,社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人群,离开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形成社区。社区中的人口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一定联系、彼此之间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人群,他们是社区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社区人口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要素:人口数量、人口构成、人口素质、人口密度等。人口数量指的是某时间段内社区的人数,包括了社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人口构成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社区男女人口比例、婚姻状况、职业状况、民族状况等;人口素质指的是社区人口的受教育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等方面;人口密度指的是社区一定面积内所居住的人口数量。这些要素会影响社区的性质和特点,并决定着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结构要素

社区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各种不同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相互关系。社区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构成的,包括了家庭、学校、医院、工厂、公司、政府机构、群众社区团体、非政府组织等。这些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社区的稳定和发展。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区的异质化程度随之增强,不同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一个和谐的社区,就应该是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和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社区结构要素的研究,我们应该关注三个层面,即社会群体与组织内部的构成研究、社群与组织的运作框架的研究、居民社群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9]

4.文化要素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社区这个地域性社会实体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习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会规范以及对于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共同意识,是社区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精神基础。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它渗入到社区生活各个层面,约束着社区居民的行为,为社区居民提供系统的行为规范。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基础,一个具有共同价值文化的社区,居民有着较深的社区凝聚力,社区居民更容易融入社区。同时,不同特征的社区文化也是区别一个社区和另外一个社区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例如城市和农村社区由于文化的差异性较大便很容易区分开来。

上述构成社区的四种基本要素是形成社区的必要条件,这四个要素相互依赖、有机统一。其中,地域要素是社区的地理环境要件,人口是社区生活的主体要件,组织与群体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客观机制,而文化则是社区居民交往与整合得以实现的精神要件,四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