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活动记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活动记录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近几十年以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蓬勃开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结果表明,至1967年,美国信息经济产值占国民总值的46%,信息部门就业者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53%以上。因此,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必然给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持积极态度。

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

图书馆合作建设藏书与资源共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期。当时德国的歌德在主持魏玛公国图书馆馆务时就与耶拿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19世纪中叶,德国法学家墨尔(Robert Von Mohl)首次提出了图书馆之间藏书建设分工协调的思想,并由阿尔特霍夫(Friedrich Althoff)付诸实现。在他的倡导下,普鲁士的10所大学划定了各自的藏书采购范围,并在各馆之间建立了互借关系。但总的来说,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图书馆合作建设藏书与资源共享活动的规模和范围都是很有限的,对图书馆工作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近几十年以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蓬勃开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的兴起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经济背景

信息是一种能够创造财富的资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经济因素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着直接的影响。

1.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依存于一定的资源基础。几千年来,以物质、能源为基础的物质经济一直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在对土地、森林、矿藏、水、生物等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的状况中进行生产活动。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几乎扩大到自然界的一切方面。这种对物质、能源的高度开发利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但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状况的日益恶化。这促使人类的资源观念发生根本变革。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有能力和智慧减少其对耕地、传统农业和日益减少的能源的依赖……可以通过增加知识来扩大资源。”[1]

人类对不同资源基础的选择和依赖引起了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变得越来越剧烈。人们从这动荡和巨变中日益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一种以信息为资源基础的新型经济结构在迅速崛起,其作用日益明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量超过了蓝领工人的社会现象。这是美国社会变化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美国社会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迈进。196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他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对一国产业结构中的知识信息活动和其他活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将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称为“知识产业”,并且具体测算出195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29%来自知识产业,大约有31%的劳动力参加知识部门的工作。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在他的《信息经济》一书中对美国的四大产业结构中的信息产业作了详细、科学的测算。结果表明,至1967年,美国信息经济产值占国民总值的46%,信息部门就业者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53%以上。波拉特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综合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产业。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信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与信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80%。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20%上升到40%以上。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起都已不同程度地走上了信息化之路。

信息经济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并逐渐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使信息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与物质、能量一起,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生产支柱。而在这三大支柱中,信息资源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谁掌握了相应的信息资源,谁就能有效地利用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从而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高度重视,必然会刺激社会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而强大的社会信息需求,正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强大动力。只有当社会的信息需求迅速增长,并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迫切性,每个具体的文献信息机构无法独立满足这种需求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才能显示出其必要性。因此,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充分国际化,国际交往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人类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人们已经不能脱离国际社会和国际环境来谈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了。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最有力量、影响力最广大最深远的关系。各国在经济上开展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在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货币、商品、人员、信息和技术都以加速度实行跨国界、无领土的流通,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全球化。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技术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等方面。

经济全球化趋势必然给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带来极大的影响。首先,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挑战。各个国家为了在经济全球化中不被“边缘化”,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都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掌握和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其拥有的信息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以合作、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逐渐形成。这必然要求各国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打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信息占有和传播的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缩小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信息差距,消弭“数字鸿沟”。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不排除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特殊性。各国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可以相互了解,及时借鉴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发展本国的经济。因此,许多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持积极态度。

(二)科学技术背景

信息和知识资源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围绕着信息知识资源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也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蓬勃兴起,无疑有其深刻的科学技术背景。

首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研成果大量涌现,科学知识急剧增加,各种类型的知识信息载体数量急剧增长,世界上任何单个的图书馆都不可能完备地收藏所有的知识信息载体。传统图书馆“大而全”、“小而全”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为了信息资源收集的完备程度,各图书馆之间必须协调合作,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其次是现代科学高度分化与综合的整体化趋势。科学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学科专业不断分化,学科门类越来越细;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也在日益加强,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种专业的细化和综合化趋势,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联系逐渐加强。这也使得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突破了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复杂多样。尤其是一些重大科研课题,或区域性、世界性课题,往往涉及众多学科,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依靠多种学科的协同攻关才能完成。显然,任何单个的图书馆是不可能满足社会这种复杂多样的信息需求的。只有通过建立完备的社会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是满足社会无限的信息需求的有效途径。

再次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信息的生产、存储、传递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将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的传输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正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全球性的信息资源共享有了现实可能性。

(三)文化背景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蕴含着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期冀,是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印记。今天,人类文化正从诸多方面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或将会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当代文化的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的网络环境迅速改变了世界。人类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及时、准确、综合性地传递、加工、存储、创造信息,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信息文化。信息文化不仅使人类活动由依赖物质转向依赖信息,信息作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且使人类更加关注、更加渴望信息的广泛交流和共享,因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当今信息文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将普遍加强。信息文化的直接后果是把全球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信息整体,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使全球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不同社会之间的频繁接触,使人们意识到只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协调合作,才能共同发展。这种全球意识的形成将会强烈冲击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中的保守、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观念,从而消除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观念障碍

第三,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当代信息文化的发展打破了由少数精英创造和享用文化的局面,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网络改变了文化结构。再加上网络将声形色态语言文字融为一体,使之易于接受和理解,从而大大消除了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而形成的接受障碍。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网络使资料社会化,对任何人一律平等。因此,信息资源共享将不再是少数精英的“共享”,信息将通过各种符号系统、各种载体形态走进千家万户,真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的资源。信息资源共享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又将更加激发人们对信息资源利用的愿望和要求,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获得新的动力。

第四,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文化横向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文化传递比较注重纵向进行,即前代向后辈的文化传递,而忽视了文化横向的交流。在新的信息环境中,信息量剧增,信息更新频率加快,文化的横向交流因而更受到重视,人们在频繁的横向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为文化横向交流的重要形式,将使信息资源得到广泛的利用,使其现实使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从而大大丰富了文化横向交流的内容,并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

(四)政治背景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其发展不仅与经济、科技、文化有关,而且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当今世界虽然还不安宁,但和平与发展毕竟是世界的主流。在各国内部,民主、开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保障公民平等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治国执政的基本理念,这些都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