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特色化原则

特色化原则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特色化原则的依据在于:首先,社会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特色化原则是系统性原则的前提。特色化是衡量信息资源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只有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读者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使用水平。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资源特色化建设尤为重要。因此保证特色必须降低必备文献的缺藏率。

三、特色化原则

(一)特色化的意义

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风格,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显著特征。图书馆信息资源特色化,就是指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与其他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同的特点。在数字化环境中,信息资源建设特色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馆藏文献特色化建设,二是特色数据库建设。

特色化原则的依据在于:首先,社会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每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地区性乃至更大范围的馆际协作,就能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各类型图书馆,除了共同性的任务以外,还分别担负着为社会某些方面服务的特殊任务,拥有本馆特定的读者群,因此,图书馆必须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的需要,建设能满足特殊的服务任务和特定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体系。

特色化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信息资源特色化是实用性的保证。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只有具备特色,才能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用千篇一律、同一模式建设的信息资源去满足日益复杂多样的读者需求,实用性便无从谈起。

特色化原则是系统性原则的前提。因为在信息资源数量急剧增长的今天,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离开现实需要和可能的条件,去追求馆藏资源体系的完整。这就要求每个图书馆对收集信息资源的主题必须有所限制,使建设起来的信息资源具有本馆的特色。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只能是特色化前提下的系统性。

特色化是衡量信息资源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特色化的藏书,必然是高质量的藏书。因为,评价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其是否具有现实价值,即各种信息载体中的知识内容是否与实际需要相一致,与现实使用水平相符合,以及这种一致与符合的程度。而只有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读者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使用水平。所以,要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必须注重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建设。

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资源特色化建设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网络环境下,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文献数据库并提供网上信息服务时,其他图书馆再把相同的资源进行加工上网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存在,它们所拥有的资源相互之间还允许一定程度重复的话,那么在网络上,图书馆作为网络整体的一个节点,它的数据库资源如果被网上其他机构的数据库资源所覆盖,那么它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而只有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雷同,图书馆从网络获取的资源才是丰富的和真正有价值的。

(二)特色化的内容

信息资源特色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科特色

即对某些学科、专业的文献有完整系统的收藏,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特色对于科学专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专业图书馆要围绕自己所服务的科研领域、任务来形成学科特色资源。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尤其是重点学科专业情况,形成专业特色资源。这在单科性院校是不言而喻的,如一所中医学院对中医学文献的收藏。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也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专业中某些学科方向的研究力量以及历史形成的特点等因素,确定馆藏特色。即使是公共图书馆,也要根据本地的生产、科研的重要领域,确定本馆资源的学科特色。

2.专题特色

即围绕某些专题(事物、问题、人物等)较为完整系统地收藏有关文献,形成专题文献特色。如有些图书馆建立的服装文献特藏、陶瓷文献特藏、旅游文献特藏,有些图书馆建立的台湾问题研究文献特藏、东南亚问题研究文献特藏,有些图书馆建立起来的某位名人研究文献的特藏,等等。这种专题特色是馆藏特色的重要内容。

3.地方特色

即根据本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特点,对有关本地的文献完整系统地收藏,从而形成特色。而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就是地方文献。所谓地方文献,是指凡涉及本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地方文献记载着从古至今本地区的历史沿革、经济特点、自然环境、风俗人情、文化古迹等情况,它为研究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科学事业,特别是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因此,藏书的地方特色对于为地方经济、科学和文化发展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湖北省图书馆对辛亥革命史料的收藏、青海省图书馆对高原农业、高原生物、高原医学等文献的收藏,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些高校图书馆也注意收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如厦门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有关台湾问题的文献,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收藏的寒冷地区建筑与土木工程、冻土地带施工、低温工程及采暖工程等方面的文献,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4.文献类型特色

即根据图书馆的任务、历史特点、藏书协调组织的统筹安排等,对某些文献类型完整系统地收藏,形成特色,如某些图书馆的标准文献特藏、专利文献特藏、或缩微资料特藏、音像资料特藏等。

(三)特色化原则的要求

1.对信息资源数量的要求

信息资源特色的形成,是图书馆对资源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一定的信息资源数量,是保证馆藏资源特色的基础,数量太少,特色就很难形成。这就要求图书馆对已经确定为馆藏资源特色的文献,要尽可能完整系统地收集,在经费上优先分配,使这些种类的文献在数量上得以保证。

从品种量看馆藏资源是否形成特色,不能以某类文献收藏的绝对数量来评价,而要看某类文献入藏的完备程度。可用文献缺藏率指标来评价。所谓文献缺藏率,是指某类必备文献的缺藏种数与该类必备文献总种数之比。某类必备文献的总种数,可以通过《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工具进行统计。很显然,作为馆藏特色的文献种类,其缺藏率高,就意味着对该学科文献的网罗度不够,数量太少,馆藏特色也就很难形成。因此保证特色必须降低必备文献的缺藏率。

2.对信息资源质量的要求

信息资源数量是形成特色的一个因素,但绝不是有了数量就自然形成特色。资源数量要以资源质量为基础,并以质量来控制数量,馆藏特色才有保证。

特色化对信息资源的质量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首先,它要求收集的文献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与动向。显然,如果一个图书馆入藏的书刊大都是一些浅易教材(如入门、基础、辅导等)及一般的科普性趣味性读物,那么,它的馆藏特色就失去了质量基础。这一点,对于科学专业图书馆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对于高等院校图书馆来说,为了保证馆藏特色,也必须有一定品种数量的符合专业特色的有较高水平和深度的科研用书,包括特藏书、外文原版书、大型成套工具书等。省级公共图书馆同时担负着为科学研究与生产服务和为广大群众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任务,而以为科研生产服务为主。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收藏为普及科学文化服务的书刊,更要注意收集一些学术性较强的科学专著、期刊及其他类型的资料,否则就很难形成特色。

其次,特色化要求信息资源的构成比较合理,尤其是已形成特色的学科领域的最新文献资料要占合理的比例。这里可用新书率指标来衡量。所谓新书率(“新书”可参考不同学科文献的“半衰期”来界定),是指某类新书入藏的总册数与某类图书总数之比。一般认为,公共图书馆新书率应在15%~20%左右,高校图书馆文科新书率应在20%~25%,理工科应在25%~30%之间。达到新书率的标准,就能使图书馆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进的知识,使信息资源的特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没有新的信息资源的及时补充、更新,原有的特色就会衰老和消失。

3.对信息资源类型的要求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中,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构成不仅包括图书馆的现实馆藏,而且包括数据存在于图书馆外其他地方的虚拟馆藏。由于虚拟馆藏数量极为丰富,存取方便快捷,已成为图书馆赖以提供信息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图书馆的特色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将虚拟特色馆藏纳入其中。这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本馆有特色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如暨南大学图书馆建立华人华侨文献信息中心,利用特色馆藏,开发的《客家人文》数据库;中山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资料中心,开发的相关数据库。二是发掘网上特色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

4.对重点藏书及核心期刊的要求

重点藏书是图书馆为主要服务任务和重点服务对象配备的某些学科、某些专业或专题的文献,或是根据历史、地理条件,图书馆需要长期积累、保存的文献。重点藏书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的精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重点藏书中。因此,对重点藏书的要求,一是要做好调查研究,使确定的重点藏书真正符合客观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收集要全面系统,在纵向上注意其历史连贯性,横向上注意各学科的相互联系性,补充要及时;三是要保持其稳定性,保证购书经费及各类书刊的合理比例,调整其局部变化。

核心期刊是重点藏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期刊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引用率、文摘率、借阅率也都比其他期刊高,因此,它代表着某学科、某专业领域学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核心期刊是信息资源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核心期刊在收藏的系统性、完整性方面要求更高,所以对核心期刊要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和读者需要,结合期刊本身的质量(可靠性、权威性、实用性等),慎重确定。一旦各专业核心期刊确定后,就要从各方面给予保证,系统订购,长期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