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

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构成创新文化的基本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和倡导创新文化的价值体系。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研发机构是创新活动的主力,也是创新文化建设中坚力量。

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构成创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创新文化建设也就是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结合我国的实际,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构建和倡导创新文化的价值体系

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和倡导创新文化的价值体系。这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工程。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共同体内部,形成广泛认同的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根据的怀疑主义等价值观念,影响、促进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我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文文化,西方意义上的科学精神相对匮乏,但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创新文化的因素,这使我国曾经一度是许多重大科技发现和发明的发祥地。

创新的观念文化建设,首先加强对创新活动自身的规律性认识,深入理解创新活动的本质特征;其次要深入探讨中华文化独特的传统、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对当代创新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再要跟踪国外创新文化研究的进展,借鉴其成果和发展经验;并且系统总结新中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经验。这样构建和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价值体系。

未来创新的观念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树立绿色的、道德的、人文的科技进步观;扭转只重视科技短期的、物化的、生产力的功能倾向,忽视其社会功能,重视科技发展所肩负的探索真理、认识世界这一长期的、精神的功能与追求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树立全面的科技发展社会功能观;在科技团体中,要培育开放协作意识,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学习,树立开放协作的竞争观;科技创新是高风险的事业,真正能做出重大发现的科技人员只是凤毛麟角,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只有2%~3%,因此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在科技创新中,要充分尊重权威,又要敢于挑战权威,激发创新活力,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全社会积极倡导理性批判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创新文化建设中的宝贵财富,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活动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转化为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动力。

2.培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文化

培育创新的制度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创新的观念文化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维系、体现和贯彻于现实中的,观念文化为制度文化提供实现的思想基础,制度文化又使观念文化具备社会载体。制度构成创新行为的最重要环境选择和保障机制。制度建设引导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保障创新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

近300年来,西方国家工业技术所以能向前发展并在20世纪进入快车道,就在于形成并依靠促进科技创新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在科学共同体内部,评价、荣誉、奖励、竞争、成果共享的学术制度上的有效安排;以及针对大学、政府和企业的不同目标的研究机构,及不同性质的科技活动,分别形成不同取向和标准的体制与经济管理机制。例如,①追求盈利的企业营运机制。在追求盈利最大化的企业经营机制下,使用新技术是提高盈利率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是出于有了利益的驱动;②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企业一旦制造出有高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会促使其竞争对手加强同类新技术的研发,甚至推出性能更好或价格更廉的新产品,这又迫使企业不断研发和创新技术,企业就不能不靠自主创新求生存、谋发展。③企业组织的发展和完善。在当代,大公司是自主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它们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托,不断加强研发机构,聚集科技人才,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技术创新。④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把科技发现与发明作为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排它的占有权,维护创新者的利益,强化技术创新的经济激励,是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重要制度前提。⑤科技市场制度。科技产品的市场化及科技市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有偿转让,由此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购买专利进行技术革新,而且可将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用于转让。⑥信用、金融体制(包括资本市场体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投融资制度的创新,当代风险投资制度和创业板资本市场制度,支撑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⑦科技劳动股权制度。赋予科技精英以持股权,使其持有原始股权,或拥有购股期权,从而使智力投入转化为企业资本投入,这是现代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

未来我国创新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内容有:进一步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完善专利和知识产权制度、风险投资机制、成果转化制度等,以营造适合创新的制度环境,保障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鼓励各种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通过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创新要素协调在一个服务于国家目标的有机互动的战略协同结构中,确立多元互动的创新机制,保障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尊重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把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潜力作为政策和管理首要目标,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评价体系;以学校教育和科学普及为主要手段,辅之以社会上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与成长机制。

3.确立与规范创新机构的组织文化

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研发机构是创新活动的主力,也是创新文化建设中坚力量。这些组织的创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会对全社会创新文化建设发挥重要影响,起带动和示范作用。

创新机构的创新文化建设要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学术争鸣,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提出新观点,宽容探索中的失败;确立协调合理的激励机制,着眼于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而不单纯依据成果数量和资历;建立公正公平的评价程序和标准,完善以同行承认为基础的评价方式;建设开放交流的工作平台,摈弃各自为政、互相封闭的管理框架,形成人才、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共享的创新环境;完善科研道德约束机制,加强质量控制,统一学术规范,开展学术批评,建立对科研过程的监督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