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名湖心,思义亭

未名湖心,思义亭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大导游图称湖心亭、鲁斯亭。北大建筑中心出版的书上介绍:早先称“思义亭”,以后称“湖心亭”,鲁斯基金会出资修建后,称“鲁斯亭”。最大的错误,就是将Luce译为鲁斯,从而称湖心亭为鲁斯亭。中文维基目前对燕京大学的介绍,混淆了路思义父子,以为儿子捐款促使燕京大学成立,而那时他大学尚未毕业,也还没有创办使他获利和出名的杂志。未名湖的湖心亭是他退休后,为纪念他而建。而燕园的思义亭却没有宗教意义。

未名湖心,思义亭

风景秀丽的未名湖有个半岛,绿树成荫环抱着一个湖心亭。

从湖边看去若隐若现的湖心亭,其称谓也有点模模糊糊。

亭上匾额上书“鲁斯亭”。北大导游图称湖心亭、鲁斯亭。北大建筑中心出版的书上介绍:早先称“思义亭”,以后称“湖心亭”,鲁斯基金会出资修建后,称“鲁斯亭”。

混淆的名称背后有历史掌故、中美文化交流趣事、和中英文字翻译的演变。

正确的中文名称应该只有一个:思义亭。

缘 起

来北大任职后,迄今知道的北大历史仍然不多。对北大的建筑,主要是因为陪人参观时需要介绍,我也一鳞半爪地学一些。对湖心亭的兴趣源自回答不出一个问题。

2009年上半年,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夫人赵仁滨带孩子回国。也是清华毕业生的仁滨放弃美国舒适的生活,带着两位可爱的孩子回到她自己完全没有安排好工作的北京,不是现在很多华人女性可以轻易做到的。几家夫妇和孩子欢迎仁滨和子女。聚会中,杨振宁先生提到,1971年他第一次回国后,他所在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校董Elizabeth Moore给他打电话,问是否在北大见到她父亲的纪念亭。她出嫁前姓Luce,她哥哥是《时代》杂志创办人Henry Luce。

杨先生问我是否知道这个亭。我只模糊听说亭子和Luce有关,不知其详。其后,我陆续碰到并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还有点糊涂。不过,将几个来源的资料联系起来,可以得出现在的结论。

思义亭正名

湖心亭上有匾额上书中英文介绍:

鲁斯亭

燕京大学副校长(1920—1928)亨利·鲁斯博士捐赠

建于1930年

鲁斯基金会捐赠重修

1988年重修

LUCE PAVILION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DR.HENRY WINTERS LUCE

VICE PRESIDENT OF YENCHING UNIVERSITY, 1920—1928

CONSTRUCTED 1930

***

Restoration made possible with a grant from The Henry Luce Foundation, Inc.

RESTORED 1988

这个介绍英文内容基本没错,只是Henry Winters Luce任燕京大学副校长的时间不对,一般记载是1919—1927年。

这个介绍的中文有多处错误。最大的错误,就是将Luce译为鲁斯,从而称湖心亭为鲁斯亭。被纪念的Henry Winters Luce自己的中文名字是路思义,他儿子Henry R.Luce的中文名字也是路思义。我不知道第三代Henry Luce the 3rd是否有中文名字,但目前主持Henry Luce基金会的第四代Christopher (Kit)H.Luce名字为路思客。所以,Luce的中文翻译是路思,而Henry Luce基金会应该是路思义基金会。

如果将Luce译为“鲁斯”,那也就像将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重新翻译为约翰·斯图尔特。这比重译白求恩为伯修恩、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为安德森还要离谱一些,因为后两者是中文习惯译法,而路思义和司徒雷登却有自己使用的中文名字。

Luce Pavilion合适的称呼应该为“思义亭”,因为这是亭的本名,也是Luce基金会修复此亭的意思:纪念他们的先辈。

亭上中文介绍误称“燕京大学副校长亨利·鲁斯博士捐赠”。不是他捐赠,是他子女捐款修建,纪念他。1971年就急于向杨振宁过问自己父亲纪念亭的Elizabeth Luce Moore,到1988年还健在。如果我们现在推测她曾积极参与推动修复思义亭,想必不会太错。

北大建筑中心的短短一句话(思义亭,湖心亭,鲁斯亭)提供了很好的线索,但忽略了其中历史和文化背景,不知道“思义”和“鲁斯”的关系。

台湾中原大学教师介绍燕京大学校园有个“六角形”的“思义亭”,没有说明地点,可能没有见过实物:思义亭是八角形。

中文维基目前对燕京大学的介绍,混淆了路思义父子,以为儿子捐款促使燕京大学成立,而那时他大学尚未毕业,也还没有创办使他获利和出名的杂志。

img33

北大思义亭。(侯珂珂绘)

路思义和路思义

第一个路思义Henry W.Luce(1868—1941)是传教士,耶鲁大学1888年入学,1897年到山东传教,1917年任齐鲁大学副校长,1919年至1927年任燕京大学副校长。他先后为三所中国学校去美国筹款。

他为燕大募捐有很大贡献。他的努力奠定了燕园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对现代北大的贡献。

未名湖的湖心亭是他退休后,为纪念他而建。另外一个纪念他的建筑在台湾东海大学,是贝聿铭设计的路思义教堂。而燕园的思义亭却没有宗教意义。

对于早先派遣传教士来中国的教会来说,办教育、办慈善是使传教更有效,还是分心了,是有争议的。对于中国来说,不仅对教会学校的正面反面作用有争议,各个传教士个人的作用,可能也需要区别对待。

路思义四个子女,都出生于中国。

长子Henry R.Luce(1899—1967)生于山东登州(现蓬莱)。192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据说在大学的秘密兄弟会“骷髅会”上,他就与同学设想办杂志。1922年,他们两位23岁的热血青年创办“时代”(Time)公司,1923年,出版第一期《时代》杂志。1930年创办《财富》(Fortune)杂志,1936年创办《生活》(Life)杂志,1954年创办《运动画报》(Sports Illustrated)。除了《生活》现在不如以前流行以外,其他杂志至今都还颇有影响、或者畅销。

老路思义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在中国办学,他赴美募捐支持燕京大学(和齐鲁大学等)。

小路思义对中国非常关心,而且有多方面的能力。小路思义和蒋介石关系密切。1937年将蒋介石、宋美龄定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1927—1955年期间,蒋、宋夫妇11次出现在《时代》封面。如果不知道路思义的亲蒋情结,单看曝光度,人们要误以为蒋介石主导了那几十年的世界。

路思怡(Elizabeth Luce Moore,1904—2002)也出生于山东蓬莱,后来关心教育、妇女权益等。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任纽约州州长时,任命她为纽约州立大学(SUNY)的校董,她于1971年电话询问杨振宁有关其父亲的纪念亭。

第三代Henry Luce已故,现在的第四代Christopher (Kit) Luce,也有中文名字:路思客。

路思义基金会至今仍关注中国,关注教育,关注文化。

北大和耶鲁

说到北大和耶鲁的关系,通常提及北大老校长马寅初是耶鲁毕业生。

如果承认燕京大学是现代北大的有机成分,那么,北大和耶鲁的联系就更多。

路思义一家,从到中国的第一位,到现在美国的第四代,皆耶鲁毕业生。

目前北京大学最漂亮的校园,还是燕京大学当年的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由于路思义的募捐而成为可能,而且校园规划和建筑也是耶鲁毕业生设计的。

设计燕京大学校园的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1954),18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这位美国建筑师,主要的业绩都在中国,设计多所教会学校。在全面设计燕京大学以前,曾设计过清华园。以后为南京做过首都规划。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称:“校舍本身就象征着我们办学的目的,也就是要保存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可以说,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做到了这一点。在今天的北京,燕园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今天的北大与耶鲁有密切关系。耶鲁现任校长力排众议,不顾本校教授反对将经费用于中国交流,大力推进与中国的交流,每个学期送耶鲁本科生到北大上课,而且耶鲁出资派教授到北大,为耶鲁和北大学生上课。

思义亭的故事,连贯了中美文化交流的几个侧面。其名称的半失半落与中美关系起伏带来的断层相关。

思义亭融于今天的北大,自然而协调,是北大中西合璧之亮点。

发表于《文汇报》文汇笔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