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

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日更定矣[3],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4],独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6],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7],舟中人两三粒而已[8]。明代散文家张岱正是通过简洁来显露他的艺术才华的,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湖心亭看雪[1]

张 岱

【作家作品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别号陶庵,明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明亡后居隐山中,放情山水,读书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在文学主张上,反对复古主义,提倡抒写真性情。由于他由明入清,经历了社会动乱、历史转折,散文创作的内容有所扩大。晚年著作多寄托故国之思。散文创作多短小精悍,流丽清新,语言平易流畅,富于诗情画意,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崇祯五年十二月[2],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3],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4],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6],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7],舟中人两三粒而已[8]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0]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11],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

[2]崇祯五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崇祯五年是1632年。

[3]更定:初更开始。古时夜间计时,将一夜分成五更。初更为刚入夜时,击鼓报告,叫做定更。

[4]拏(ná):牵引,这里是驾船的意思。毳(cuì)衣:用鸟兽的细毛所织之衣。

[5]雾凇:寒冷天雾在树上凝结成如雪一样的松散水晶,也叫树挂。沆砀(hànɡdànɡ):天地间白茫茫的水汽。

[6]长堤:指西湖中的白堤。一痕:形容长堤一片白色中模模糊糊地留下一道痕迹。

[7]芥:小草。一芥,形容十分细小。

[8]粒:微点。

[9]大白:酒杯。

[10]客此:旅居在这里。

[11]相公:对人的尊称,多指富贵人家子弟。

【阅读提示】

契诃夫说:“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明代散文家张岱正是通过简洁来显露他的艺术才华的,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全文不过160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梁大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