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月十五舅送灯,

正月十五舅送灯,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月十五舅送灯, 十五十六走百病“有打灯笼的都出来哟,没有打灯笼的抱小孩哟,金鱼、拐子、大花篮哟。”放爆竹天津人管正月十五叫“灯节”,这天晚上,孩子们大都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从家里走出,那种津味儿十足的稚嫩声音的歌谣常常在大街小巷里悠扬地回荡。“正月十五舅送灯”也是天津的一种民俗。天津人过灯节通常由正月十四到十六,历时三天。

正月十五舅送灯, 十五十六走百病

“有打灯笼的都出来哟,没有打灯笼的抱小孩哟,金鱼、拐子、大花篮哟。”“打灯笼棍儿咧烤火啦,你不出来我走咧,一大(子儿)一个灯,两大(子儿)一个灯,三大(子儿)买个吉利灯。”

……

在天津卫长大的人对这种童谣再熟悉不过了,或许你小时候就是这样打着灯笼快乐地穿行在你家附近的胡同里巷。

img100

放爆竹

天津人管正月十五叫“灯节”,这天晚上,孩子们大都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从家里走出,那种津味儿十足的稚嫩声音的歌谣常常在大街小巷里悠扬地回荡。

“正月十五舅送灯”也是天津的一种民俗。旧时,讲究送“鸭子”形的灯,取其谐音“押子”之意,为外甥祈福,“外甥打灯笼——照舅(谐‘旧’)”,也有预祝外甥长命百岁之意。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灯的种类日趋繁多,金鱼灯、蒺藜灯等取富裕有余和吉利的寓意。

天津人过灯节通常由正月十四到十六,历时三天。这三日夜,神花火树如不夜之城。除沿途路灯外,又张挂壁灯,兼射灯谜。或品画工,或猜文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灯节日所有寺庵都作“天官会”,河北大悲院尤为热闹。草厂庵、估衣街、北马路、东马路一带商贾都挂各色飞禽走兽花灯或盒子灯(也称烟火盒子)。白天演戏、赛会,上灯后陆续燃放花筒,如八仙上寿、游龙戏珠等,还有人物、花卉、楼台、鸟兽隐现空中,锦簇花团,光怪陆离,观者人山人海。

旧时天津人“逛灯”的地点,常集中在商业繁华的估衣街一带。沿街的各家店铺,都将风格迥异的灯笼挂到门前或窗口,有用纸糊成的灯、用绢和纱制成的灯、用冰制成的“冰灯”、用麦茎和棉絮扎成的“麦灯”,等等。这些灯笼的形状,有的是游动的金鱼,有的是活泼的小兔,有的是腾飞的龙,有的是展翅的凤,有的是漂亮的花篮,有的是种种神话人物,有的灯笼上面还写着灯谜。

在估衣街,顶数谦祥益、瑞蚨祥、元隆、敦庆隆、锦章等五大绸缎庄的灯笼最为富丽璀璨。据老辈人讲,这些店铺除悬挂一般的灯笼之外,还挂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灯笼”,如五尺两节羊角宫灯、八尺八节绢糊串灯、朱元宫灯等,都是一年悬挂一天的精心制作的名贵灯笼,成为灯笼世界争奇斗妍的佼佼者。

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上元节,这天人们还要吃汤圆。民间讲究在神像或屋门荷叶墩上供前一日蒸好的发面刺猬、老鼠驮元宝的面食。

“十五、十六走百病”,是说正月十五、十六两日,人们可以结伴出游,以求吉除疾。正月十六,妇女更可堂堂皇皇地外出,母家在这一天也可接出嫁闺女回来轻松快活地过上几天。

“走百病”的风俗尤其给旧时代的妇女们补偿了节日的欢乐。民国时,冯文询先生写过《丙寅天津竹枝词》,以文学的笔法,准确、细致地描述了天津城市社会与世俗文化。其中有一首叫《走百病》:“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除百病消。”天津妇女满街游走,不仅是为了“消百病”,其实这一天对妇女来说就是“解放”——不管是大闺女还是小媳妇,都可以毫无顾忌地穿行于各处,有的结伴而行,有的竟夜不归宿,就是这样也不会受到他人的指摘和谴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