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读内部形式的价值

解读内部形式的价值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下面几种情况:虽然词的内部形式难以识别, 但是凭语感, 凭词性, 有时可以侥幸“蒙” 出词的结构方式。所以只有了解复合词中的具体的语义内容和语义格式, 才能有把握得出它的结构方式; 反过来, 那种还没有弄清楚词内的语义内容和语义格式, 就只能去臆想其义而 “蒙” 其结构, 使得这样的作业失去应有的意义。有时候对内部形式产生误解, 却恰巧把复合词的结构方式 “蒙” 对了。
解读内部形式的价值_汉语内部形式研究

内部形式有如电子文件, 其长度不大, 却隐含和寄存着很丰富的理据信息。 语言的内部形式所反映的是人的一种心智结构——人们在语言创造活动的某一时刻、 某一场所所做出的理解, 所以在内部形式符号中, 具有它的任何组成成分不具备的东西。 内部形式有如电子压缩文件, 其长度不大, 却隐含和寄存着很丰富的理据信息。 所以如果把自然语言中的语词意义看作一些抽象语素的结合, 就完全错失了探究深层语义内涵的可能。 仅仅把语言中的语词当作备用的材料和工具是不够的, 从人给事物的命名所赋予的内部形式切入, 可以反向探索出有关复合词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知识以外的无穷世界, 这对于词汇学、 理据学、 语义学、 民俗学以及学校教学等等, 无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1 解读内部形式是掌握复合词构词方式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的汉语词汇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重语法不重语义, 重构词法不重造词法的问题。 最使学生头痛的作业之一就是分析复合词的结构方式。 事实上这类作业表面上是语法问题, 实际上与语义问题和理据问题密切相关。所谓复合词的结构, 说到底是语素和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 如果弄不明白这种关系, 词结构将成为空谈。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在还没有弄清楚复合语词义内涵、 造词理据和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的情况下, 就急于指出它们的结构方式, 这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尤其严重的是, 把这样错误思维方法带到课堂上, 让学生拿复合词去照着五种结构类型“对号入座”, 其结果往往变成了猜谜游戏,学习效果令人担忧。 有下面几种情况:

虽然词的内部形式难以识别, 但是凭语感, 凭词性, 有时可以侥幸“蒙” 出词的结构方式。 但是这一做法停留于囫囵吞枣, 因为结构方式是高度抽象化的结果, 同一个结构方式往往囊括着纷繁复杂的语义内容和语义格式。 所以只有了解复合词中的具体的语义内容和语义格式, 才能有把握得出它的结构方式; 反过来, 那种还没有弄清楚词内的语义内容和语义格式, 就只能去臆想其义而 “蒙” 其结构, 使得这样的作业失去应有的意义。

例如有的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 把 “熊白” 臆为 “狗熊白色” 而“蒙” 为主谓式, 其实 “熊白” 是熊背上的白色脂肪 (珍贵食品), 所以不是主谓式而是偏正式。 把 “补丁” 臆为 “缝补到衣服上的丁” 而 “蒙” 为偏正式, 其实 “补丁” 本作 “补靪” (靪: 补), “补丁” 即 “补和丁”, 所以不是偏正式而是并列式。 把 “鲁鱼亥豕” 臆为四物而 “蒙” 为四字并列式, 其实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 “鱼” 字误作 “鲁” 字, 把 “豕” 字误作“亥” 字, 应为二、 二并列式。

有时候对内部形式产生误解, 却恰巧把复合词的结构方式 “蒙” 对了。例如把 “马勺” 臆为 “喂马饲料用的勺子” 而 “蒙” 为偏正式, 其实这里的 “马” 是 “大” 的意思, “马勺” 即盛饭用的大勺, 其结构方式碰巧也是偏正式。 把 “不刊之论” 臆为 “不能刊登的言论” 而 “蒙” 为偏正式,其实这里的 “刊” 是 “修改” 的意思, “不刊之论” 即不能改动的言论,其结构方式碰巧也是偏正式。 显而易见, “马勺” “不刊之论” 在 “偏正式” 的正确答案背后隐藏着理解上的严重错误。 再如把 “鸽子树” 臆为“鸽子喜欢落在上面的树” 而 “蒙” 为偏正式, “洗钱” 臆为 “洗钱币” 而“蒙” 为动宾式, 把 “打的” 臆为 “打的士” 而 “蒙” 为动宾式, 把 “脚猪” 臆为 “长脚的猪” 而 “蒙” 为偏正式, 把 “死囚” 臆为 “死亡的囚犯” 而 “蒙” 为偏正式, 把 “狼毫” 臆为 “狼毛做的笔” 而 “蒙” 为偏正式, 把 “金秋” 臆为 “金黄色的秋天” 而 “蒙” 为偏正式, 把 “雨后春笋” 臆为 “下雨后的春笋” 而 “蒙” 为偏正式, 把 “黄金矩形” 臆为 “黄金做的矩形” 而 “蒙” 为偏正式, 把 “鸵鸟政策” 臆为 “给鸵鸟制定的政策” 而 “蒙” 为偏正式, 把 “吕剧” 臆为 “吕地的戏剧” 而 “蒙” 为偏正式, 把 “纸马” (一种祭祀用纸) 臆为 “纸做的马” 而 “蒙” 为偏正式,把 “马蜂” 臆为 “叮马的蜂” 而 “蒙” 为偏正式……这些虽然都 “蒙” 对了, 但是学生在这方面还是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 更有一种省劲的办法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复合词的结构方式, 似乎这样一来便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殊不知他们仍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如果教师善于从词的内部形式和理据的角度诱导和启发学生, 学生就定会避免盲目性而取得有益的知识。

有时候词的内部形式难以识别, 而要确定它的结构方式, 连臆想都做不到, 所以接下来的 “蒙” 也难以进行。 例如 “生前”, 好像是偏正式, 但是它难道是 “出生以前” “有生以前”? 当然不是。 “生前” 的实际意思是“死前”, 那么 “生前” 的语义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同类如 “枪替” “毛票” “关饷” “贡呢” “彩票” “结束” “姥爷” “行李” “三晋” “北国” “肉松” “酒窝” “认真” “痛快” “郑重” “谢幕”“祝酒” “拜年” “炭疽” “卧病” “谢病” “饿饭” “请问” “鸨母” “丸熊”“名堂” “盘缠” “蒲剑” “七出” “铅直” “弱冠” “阙如” “李耳” “亭毒”“土著” “洗三” “响马” “胸径” “羡余” “玄武” ……难以猜想二字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意义联系, 所以只好放弃回答。

有的三字词, 不明内部形式, 所以连它们的分段都不易弄清楚。 例如在尚未弄清楚“荨麻疹” “动车组” “木糖醇” “胆固醇” “孟姜女” 是1+2结构还是2+1结构的情况下,就难以真正弄清楚它们的内部形式。

现代汉语中的大量词根和复合构词方式都是产生于古代的, 所以对词作任何结构分析都带有索源的性质。 “造词的素材和方法可以决定词的结构,可是词的结构却不能反映造词的方法, 因为不同的造词方法可以产生相同的结构关系和形式。 例如 ‘白菜’ 和 ‘木马’ 都是主从关系构成的。 但是单从这种关系不能理解为什么 ‘白菜’ 是 ‘菜’, 而 ‘木马’ 并不是 ‘马’ ”(孙常叙 《汉语词汇》, 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要教给学生切实有关语言知识, 从根本上解决词结构的问题, 唯一出路是教给他们词的内部形式和造词理据, 此外没有捷径可走。 举例如下:

“洗钱” 为动宾式: “洗钱” 是英语money-washing或money-laundering的汉语意译。20世纪20年代, 美国芝加哥的一个黑手党开设了一家洗衣店, 他每天晚上在清点当天洗衣收入时, 把那些通过赌博、 走私、 勒索获得的非法收入混入洗衣收入中, 然后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这样, 就把非法收入洗得一干而净, 变成了合法收入。

“打的” 为动宾式: 搭乘的士。 打: 搭: 搭乘。 的: 的士, 英语taxi的汉语音译, 意为出租汽车。

“脚猪” 为偏正式: 猪交配时, 公猪要把前脚搭在母猪的身上, 所以民间管猪交配叫 “搭脚”, 管公猪叫 “搭脚猪”, 简称 “脚猪”。

“死囚” 为偏正式: 已经判处死刑而没有执行的囚犯。

“狼毫” 为偏正式: 毛笔笔头用黄鼠狼 (鼬鼠) 的毛所制。 狼: 黄鼠狼。

“结束” 为并列式: 结: 短带。 束: 腰带。 古人穿长服, 衣襟上部腋下处要系短带, 还要扎腰带。 系短带、 扎腰带后, 装束终了。

“金秋” 为并列式: 古代阴阳家以五行中的木、 火、 金、 水主管四季和四方。 木主管春季和东方、 火主管夏季和南方、 金主管秋季和西方、 水主管冬季和北方。 金: 秋。

“动车组” 为偏正式: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车厢上, 使其具有牵引动力, 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 “动车”, 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 动车组就是由若干节动车加若干节拖车编成一组。

“鸽子树” 为偏正式: 珙桐似桑树, 每年四五有份开白花, 花形像白鸽。

“吕剧” 为偏正式: 以 “吕” 为伴奏乐器的戏曲。 吕: 律吕, 古代以竹管制作的校正乐律的器具。

“马蜂” 为偏正式: “马” 是 “大” 的意思, 马蜂即蜂中最大者。

判定复合词的结构方式, 绝不仅仅是语法问题, 在它背后还有古代历史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理据知识, 让文科大学生做这方面的作业已属难事, 如果让中学生做此作业就更加不现实了。 但是这样的教学内容和这样的作业曾经长期出现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 从而出现了知识倒挂的现象。

2.2 解读内部形式是发掘古今文化民俗的重要途径。

汉语词汇中存在着许多源自民间风俗的词语, 它们有积极的一面, 如反映人们的认知水平、 审美情趣、 理想追求、 道德准则等; 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反映当时的陈规陋习、 愚昧迷信等。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 许多民俗被淘汰, 但是由此造出来的词语却好像一块块化石流传下来, 忠实记载着历史上丰富的非物质的民俗内涵, 所以探究民俗内部形式和理据会为我们了解四方文化民俗、 解读古今社会心理, 带来非常有价值的资讯。

有许多的古代事物早已消失, 单纯考究它们已经失去第一手材料。 但是内部形式是极其宝贵的语言化石, 通过对内部形式的考究, 可以使关于古代事物的资讯失而复得。

(1) 内部形式隐含风土人情。 例如:

桃符: 张岱 《夜航船》: “黄帝元旦立桃板, 门上画神荼、 郁垒。 尧时献重明鸟如鸡。 国人刹宝鸡, 户上悬苇索, 插符。 三代异尚, 夏插茭苇,即今插芝麻秸。 殷螺首以谨闭塞也, 一名椒图。 周桃梗。” 驱鬼压邪何以以桃? 《左传》 “桃茢” 孔疏: “桃, 鬼所恶。 茢, 可扫除不祥。” “茢是帚,盖桃亦棒也。”

待字: 女子尚未定亲, 等待起表字。 古代男孩二十岁要举行冠礼, 女孩十五岁要举行笄礼。 冠, 就是把头发盘成髻再加冠以固定。 笄, 就是就是把头发盘成髻再用簪子固定。 礼毕, 还要请嘉宾来授予他们服饰, 并为他们取一个 “字”。 冠礼和笄礼即 “成年礼”, 意味着可以订婚许嫁了。 女孩如到了十五岁找不到婆家, 就不举行笄礼, 也不取字, 这时她便不能抛头露面,只能 “待字闺中”。

结发: 结发即束发, 古代男子结发加冠后才能娶妻, 女子结发加笄后才能许嫁, 故 “结发” 成了 “结婚” 的同义词

云南七子饼: 云南饼茶 (普洱茶) 为什么叫做七子饼? 国人传统观念以“七” 为吉祥数字 (常表示多子多福)。 清时, 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 称为 “七子圆茶” “七子饼茶”。

膜拜: 一种表示极端恭敬的行礼式。 “膜” 同 “拍”。 近人顾实 《穆天子传·西征讲疏》: “膜拜之膜, 当借为扌百, 《说文》 云: ‘扌百’,拊也。’《广雅·释诂》 曰: ‘扑、 打、 拍、 扌百、 击也。’ 明扌百拍同义, 即同字也。 《周官》 大祝释文曰: ‘今倭人拜, 以两手相击。’ 则膜拜即拍拜, 自是一种荒服民族之敬礼。”

寒食节: 古代晋国老百姓为纪念宁死不仕的介于推, 在每年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 不生火, 吃冷食。 南朝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 “去冬节一百五日, 即有疾风甚雨, 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 造饧、 大麦粥。”

出点子: 古代民间殡葬风俗, 人死后要立 “神主牌位”, 以供祭祀。 入殓时,牌位上的“主” 字或 “×××之神位” 三字上面暂不加一点, 表示亡灵游离, 无所依存。 在举行殡葬仪式时, 由当地有威信的长者执笔在牌位上加 “点”。 此长者为 “点主”, 出任点主叫做 “出点主”。 因为点主有智慧、有经验, 所以人们遇事找他出主意。 久而久之, “出点主” 就变成了 “出点子”。

乌纱帽: 东晋成帝时, 在宫廷内做事的人都戴用黑纱制成的帽子, 称“乌纱帽”。 隋文帝杨坚规定, 帝王和百官穿黄袍戴乌纱帽。 到了唐代, 只有皇帝才可穿黄袍, 而官员戴乌纱帽不穿黄袍。 到南朝宋明帝时, 乌纱帽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成为人们常戴的一种便帽。 可是到了明代洪武三年, 朱元璋规定, 文武官员上朝时必须头戴乌纱帽, 身穿圆领衫而且束腰带, 同时那些有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 进士也可戴乌纱帽。 乌纱帽是官帽, 后成为官职的代称。

白马王子: 指年轻女子心中爱慕的男子, 未婚夫。 印度风俗: 举行婚礼时, 新郎穿白衣, 骑白马去迎娶新娘。

蟾宫: 即月亮, 俗传月中有蟾蜍。

破五: 即农历正月初五。 从初五开始破除大年不打扫、 不动刀剪等禁忌。 这一天, 民间有赶 “五穷” (智穷、 学穷、 文穷、 命穷、 交穷” 五种穷鬼) 的风俗。 人们早早起床放鞭炮、 打扫卫生。 人拿鞭炮边放边往门外走,打扫也是从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 意为把 “五穷” 轰出去扫出去。

蒲月: 即阴历五月。 旧俗端午节以菖蒲叶作剑, 与艾叶等并扎而悬于门上, 用以辟邪。 蒲: 菖蒲。

入赘: 指招女婿。 古代婚姻从男到女家演变为女到男家, 这样女方家庭由增加了一个劳动力变为减少了一个劳动力, 女方家庭实际损失两个劳动力。 为此, 男方就以送给女方家 “聘礼” 的方式进行补偿, 并逐渐就形成一种风俗。 但是有不少男子家庭贫困无能送聘礼, 就以身抵押给女方家, 从事一段时期的无偿劳动, 这叫做 “赘婚”。 《汉书·贾谊传》: “家贫子壮则出一赘。” 颜师古注: “赘, 质也, 家贫无有聘礼, 以身为质也。” 质:抵押。

咬秋: 一种立秋食瓜的风俗。 清·张焘 《津门杂记·岁时风俗》: “立秋之时食瓜, 曰咬秋, 可免腹泻。”

(2) 内部形式隐含生产生活经验。 例如:

樱桃好吃树难栽: 为什么? 是因为樱桃娇弱, 畏寒畏热, 怕旱怕涝, 要使之生长, 年降水量要在600至700毫米之间, 冬季温度不能低于零下20摄氏度。 我国偏南偏北的大部分地区都不能种植。 另外樱桃树极易受病虫害的侵扰。 往往长得好好的樱桃树, 突然死亡。 这是重要的植物知识。

秧歌: 起源于古代农民在秧田里遍劳动遍唱歌。 据载, 苏轼在河北定州任太守时, 常见当地百姓在田里边收割边唱歌, 苏轼为之感动, 便给他们编词配调, 并把劳动中的插秧、 擦汗、 甩袖、 收割等动作加进去, 初步形成反映劳动喜悦的歌舞

大闸蟹: 一种有名河蟹。 渔民在晚上捕蟹, 要在港湾间设一竹簖 (用竹编成的竹闸),在闸的一边布网, 且置灯火, 蟹见亮光, 就向此靠拢, 并爬上竹闸, 捕蟹者乘机捕之。 在竹闸上捕捉到的蟹叫做 “闸蟹”, 个头大的就是 “大闸蟹”。 由此可以知道渔民捕蟹所反映出来的智慧和劳动技能。

基围虾: 产于我国香港地区。 “基围” 香港方言意为 “堤坝”。 基围内是潮间带沼泽地, 可种植水稻和养育海虾。 海水潮涨时淹没, 潮落时则露出。 基围虾生活在咸水和淡水之间, 每当在深海产卵后, 便随海潮进入基围内, 这里水流平缓, 幼虾在此慢慢长大。

猕猴桃: 猕猴喜食之桃。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其形如梨, 其色如桃, 而猕猴喜食, 故有诸名。” 清·陈淏子 《花镜·卷四·花果类考·猕猴桃》: 猕猴桃 “实形似鸡卵, 十月烂熟, 色绿而甘, 猕猴喜食之。”

好马不吃回头草: 为什么? 良骥走出马厩到草原上吃草, 沿着一条选定的线路, 很仔细吃掉眼前的草, 绝不会东啃一嘴, 西吃一口, 丢三拉四地再回头去补吃遗漏的嫩草。 这是重要的动物知识。

打瓜: 西瓜的一个品种。 瓜农把剖瓜取籽的过程叫做 “开打”。

雨后春笋: 古代中原一带的竹子在四月即谷雨之后生笋, 而且生长茂盛。 雨后: 谷雨之后。

灌肠: 旧时剃头匠、 皮革匠、 布匠等, 工作时杂物 (头发、 猪毛等)进入胃肠的机会多, 而荞麦面制作的食物有黏附杂物的作用, 食之即可黏着胃肠内的杂物, 一起排出体外, 起到灌洗胃肠的作用, 故名 “灌肠”。

关饷: 古代实行年薪制,给士兵的军饷在年关的时候发放。 关: 年关。

交椅: 汉灵帝时, 从北方传入一种双腿交叉、 可以折叠的 “绳床”, 后称 “胡床”。 隋朝讳胡, 依据胡床双腿的特点, 改称 “交床”。 宋代把交床改装成有靠背的圆椅, 遂改称 “交椅”。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原产于浙江龙泉县, 有章氏兄弟二人开设瓷窑, 哥哥的瓷窑瓷器质量最佳, 叫做 “哥哥洞窑”, 简称 “哥窑”。

散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大夫为了延年益寿, 纷纷服用 “五石散”。五石散中有些药毒性较大, 所以人服药后不能静卧不动, 而必须行走, 使药性 “散发” (表现为身体发热), 减轻药的毒副作用, 这种行走叫做 “行散”, 后叫做 “散步”。 散: 散发。

左衽: 指受异族统治。 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前襟向左掩, 而中原人民前襟向右掩 (右衽)。 衽: 衣襟。

猩红: “猩” 指猩猩血, “猩红” 即像猩猩血那样的红色, 可知古人有以猩猩血染织物的习惯。

一字散: 此药有袪风止痛、 温经散寒等作用, 服后可使风寒去而头痛止。 因方中诸药皆为有毒辛温之品, 故服用量不宜过大, 每次服用 “一字”。 一字: 古代人服药时用汉代五铢钱币炒取药末, 填去一字之量 (相当于0.5至1克) 即可。

弼马温: 通 “避马瘟”, 意为在马厩里放上猴子, 可避免马发生瘟疫。贾思勰 《齐民要术》: “掌系猕猴于马坊, 令马不畏避恶, 消百病也。”

(3) 内部形式隐含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

1) 有关历史方面的知识如:

喝墨水: 南北朝时, 北齐王朝规定, 凡儒士考试 “成绩滥劣者”, 一律罚以喝墨水。 梁武帝时规定, “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 隋代规定, “秀才、孝廉等会试, 若有文理疏略或书写潦草者, 罚饮墨汁一升”。 唐太宗早年亦有应试晋官之心, 因畏惧喝墨水而放弃应试念头。 他皇帝后, 废除了这种荒唐的规定, 但 “喝墨水” 一词却流传下来, 成为这一恶劣现象的见证。

结草: 源自 《左传·宣公十五年》: 晋国魏武子有个爱妾, 武子临终时对儿子魏颗说: “我死后一定要她殉葬。” 魏武子死后, 魏颗却把她改嫁了。后来秦国攻打晋国, 魏颗与秦国杜回交战, “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 杜回踬而颠, 故获之。 夜梦之曰: “余, 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老人结草助战,以报答魏颗未把女儿作陪葬的大恩。

和氏璧: 源自 《韩非子·和氏》: 春秋时楚国采石人卞和在荆山采得一块璞五, 献楚厉王。 楚厉王不识宝, 判卞和欺君之罪, 砍其左脚。 卞和后又献楚武王, 又被判欺君之罪, 砍其右脚。 后楚文王命玉匠琢磨此物, 果稀世宝玉。 因和氏所献, 取名 “和氏壁”。

梨园: 源自 《新唐书·礼乐志》: 唐玄宗李隆基爱好歌舞, 尤其欣赏《法曲》, 他挑选了三百名乐工和宫女, 在皇宫里的梨园内演习, 而且亲临指导。 五代·后晋·刘昫 《旧唐书·音乐志》: “玄宗又于听政之暇, 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号为皇帝弟子, 又云梨园弟子, 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

六朝: 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中国历史时期。 三国吴, 东晋, 南朝宋、齐、 梁、 陈这六个朝代都先后建都于今南京市(吴称建业, 后称建康), 历史上合称 “六朝”。

张楚: 陈涉起义时, 假托楚国大将项燕和秦国公子扶苏的名义, 为的是让天下更多的人响应起义。 “张” 就是 “张大、 光大”, “楚” 就是 “楚国”, “张楚” 就是 “张大楚国” 的意思。

2) 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如:

金陵: 今南京, 古传此地 (今南京) 有 “王气” (成王之气), 楚威王灭越, 令在此筑陵埋金人以镇之, 故称 “金陵”。

井冈山: 明末清初, 从广东、 福建迁来两户人家, 一户姓黄, 一户姓蓝, 他们来到五指峰下一个小盆地落户。 这个小盆地四面环山, 呈井之状,且有一条小江流过, 于是他们称此处为 “井江” 或 “井江山”。 “江” 为见母字, 古双切, 闽粤方言读为gāng, 故后来人们讹作 “井冈山”。

武当山: 道教认为此山是真武大帝得道升天之地, 而且认为 “非真武不得以当之”。

九华山: 原名 “九子山”。 山有九小蜂, 九大蜂, 其状犹如一朵莲花开放。 华: 花。

天目山: 山中有两座山峰, 峰顶各有一池, 有如双目仰望天空。 《元和郡县图志》 卷二十五: “天目山……有两峰, 峰顶各一池, 左右相对, 故曰天目。”

长白山: 原为火山, 故山上覆盖着乳白色的火山灰, 加之常年积雪, 望去一片白色。

重庆: 北宋称 “恭州”。1190年, 南宋光宗赵敦封恭王, 接着登帝位,为志 “双重喜庆” 之意, 便将恭州改名重庆。

子午线: 古人以 “子” 为北, 以 “午” 为南, “子午线” 就是 “南北线”。

3) 内部形式所包含的何啻人文科学知识, 有的还包含自然科学知识。例如:

生物学上有 “鼠李糖” 一词, 学生只知道它是一种糖类, 但一般不知道 “鼠李” 是什么。 答案是: 鼠李中多含此糖, 故名, 如同葡萄糖为葡萄中多含, 蔗糖为蔗中多含一般。 鼠李: 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的果实, 亦名 “牛李、 楮李、 臭李子”。 南朝梁·任昉 《述异记》 卷下: “杜陵有金李。李大者谓之夏李, 尤小者呼为鼠李。”

“核酸” 一词, 学生只知道关于核酸分子结构, 但一般不知道它的名称与 “核” 有什么关系。 答案是: 核酸, 是生物细胞内核蛋白的组成部分。1868至1869两年间, 瑞士青年化学家弗里德利希. 米舍尔从脓细胞 (白细胞) 中得到细胞核, 并从细胞核中分离出一种含磷的酸性物质, 被命名为“核质”。20年后, R.AItmam又将核质中的蛋白质去掉, 剩余部分被命名为“核酸”。

“乌合之众”, 为什么用它形容坏人聚集? 原来乌鸦不但有群居组织,而且懂得解救同伴。 假若有谁把一只乌鸦抓到手里, 另一只乌鸦就会飞来叼啄他的手。 假若猫头鹰在夜间把一只睡熟的乌鸦啄死或叼走, 乌鸦同伴们就要在白天侦察, 一旦发现目标, 就跟踪追击, 进行报复。 又因乌鸦在汉语中赋有贬义色彩, 所以把坏人聚集贬为 “乌合之众”。

鼠目寸光: 为什么用它形容人的眼光短浅? 原来老鼠是天生的近视眼,只能在15厘米的距离内看到物体, 而且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 不能测得远近, 食物主要靠嗅觉去寻觅。 此词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五步蛇” 的内部形式反映的内容是: 人被此种毒蛇咬后, 走不出五步就中毒身亡; 五步是夸张, 但是此蛇有剧毒却是事实。

在计算机课上, 学生尽管对微机的构造、 原理和使用方法等有了相当的了解, 但还是不明它何以称 “苹果电脑”。 答案是: 七十年代年轻的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 住在美国硅谷附近的苹果园里读书和打工, 他与史蒂夫·沃慈尼亚克 (Steve Wozniak) 共同试制成功了一套新型微电脑系统,后来发展成为国际性企业。 为了纪念乔布曾在苹果园里工作, 就把这种新型微型电脑命名为 “苹果I型” (Apple I)、 “苹果Ⅱ型” (AppleⅡ), 惯称“苹果电脑”。

在数学课上, 学生也许对 “黄金分割” 的知识非常了解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 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 比值为0.618……), 但这并不能让人明白它何以称 “黄金分割”。 答案是: 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都有人认为这种比例在造型艺术上最为悦目, 具有美学价值。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用这种比例容易引起美感。 黄金: 美好、宝贵、 有价值。

“有理数” 数字何 “理” 之有? 答案是: 古代人先发现整数, 后发现分数。 分数是处于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成比的数, 它是颇费思索才发现的, 所以英语将分数叫做rationalnumber, rational意即 “思考出来的” “合理的”和 “有理性的”, 它起源于拉丁语的ratio, 意即 “关系、 计算”。 汉语意译为 “有理数”, 其内部形式是 “有理性的、 思考出来的数”, 而不是 “有道理的数”。 理: 理性。

在化学课上, 学生往往不明白他所学的何以称 “有机”, “机” 是什么意思? 答案是: 从动植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与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 有明显的区别。 在19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在生物体内生命力的影响下生成的, 它有别于没有生命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因此, 把前者叫做 “有机化合物”, 而后者叫做 “无机化合物”。 机:生活机能。

2.3 多数复合词的内部形式意义具有积极的一面, 但也有少数复合词带有消极的一面, 这就是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人们有时会对事物或现象产生曲解或误解, 因而造出具有错误内部形式的词语。 人对世界的认识,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古人曾经由于历史局限, 发生过许许多多认知错误。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 许多陈规陋俗被淘汰, 但是由它们造出的消极的东西与积极的东西一律被这些语言化石记载和传承下来, 有的甚至记载着人的错误认知。 例如无花果——不开花而结果; 日食——日被狗或蟾蜍所食; 鲸鱼——鱼类; 海市蜃楼——海里的大蛤蜊吐气而形成的城市楼台; 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 虫牙——虫子吃牙; 磷火——鬼火……

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些认识错误和造词错误, 而且有了科学的认识, 但是错误造词却始终未作纠正。 现代科学早已认识到了 “无花果” 并非不开花,而是花开在囊状总花托内不易被人觉察。 “日食” 绝非日被狗食, 而是一种天体现象。 鲸鱼不属于鱼类, 而属于哺乳类。 “海市蜃楼” 绝非蛤蜊吐气所为, 而是由空气中光线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宋·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 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 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或曰蛟蜃之气所为, 疑不然也。” “阿拉伯数字” 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印度人创造的。 公元七世纪, 有一位印度天文学家来到巴格达王宫向阿拉伯国王献上印度制作的天文表和 “1, 2…9” 十个数字及计算方法, 这不仅在阿拉伯广泛使用开来, 而且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和全世界, 当时欧洲人误认为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寒号鸟即鼯鼠, 不属于鸟类, 因其有翼能飞, 故误作鸟类。 鲳鱼不杂交, “鲳游于水, 群鱼随之, 食其涎沫, 有类鱼娼, 故名。” (《本草纲目》 ) “虫牙” 并非虫子吃牙, 而是龋齿。 牙上污物发酵, 破坏牙齿釉质, 产生空洞, 误认为虫吃牙。 “鬼火” 指夜间在野地里有时看到的白色带蓝绿色火焰, 世间没有鬼, 哪来的鬼火? 其实它是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磷化氢自燃的火焰。

同类如:纯碱不是碱,而是盐(Na2CO3)。 “铅笔” (笔蕊) 不是用铅所制, 而是用石墨所制。 “狼毫” (毛笔) 不是用狼毛所制, 而是用鼬鼠(黄鼠狼) 的毛所制。 “电木” 不是木, 而是苯酚和甲醛合成的塑料绝缘材料。 “酱油” 不是油, 而是一种水溶液。 “鱼翅” 不是鱼的翅膀, 而是用鲨鱼的鳍干制成的一种名贵海味。 “糖精” 不是糖中之精, 它根本就不是糖,是一种以苯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有机化合物。 “羊羹” 不是用羊肉做的羹,而是用豆糖等原料制成的食品。 “湖广” 不是湖南 (湖南) 和广东 (广西), 而是湖南湖北。 “国际间” 不是国际和国际之间, 而是国和国之间。“钢镚儿” 不是钢制品, 而是铝镍合金制品。 “钢精锅” 不是钢制品, 而是铝合金制品。 “水泡” (皮肤上的脓包) 不是水之泡, 而是脓泡。 “基因指纹” 不是手指指纹, 而是用于侦破的基因测定。 “苦笋” 不是味苦的笋, 而是苦竹所生的笋。 “醯鸡” 即蠛蠓, 不是醋中所生。 “海马” 不是马、 “海蛤蟆” 不是蛤蟆, 二者都是鱼类。 “甲鱼、 墨鱼、 鳄鱼、 鲸鱼、 章鱼、 文昌鱼” 都不是鱼——甲鱼是鳖, 墨鱼是乌贼, 鳄鱼、 鲸鱼是海中哺乳动物,章鱼是生活在海底的软体动物, 文昌鱼是一种脊索动物, 而是一种鱼类。“人熊” 不是熊, 而是罴。 “芭蕉扇” 不是芭蕉所制, 而是蒲葵叶子所制。“混凝土” 不是土, 而是用水泥、 石子、 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稀土” 不是土, 而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矿物。 “盲蛇” 不盲, 其眼睛隐于头部鳞片之下。 “海市蜃楼” 不是海里的蜃 (大蛤蜊) 吐气而形成的城市楼台, 而是由于空气中光线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月食” 不是天狗或蟾蜍吞食了月亮, 而是某一天体运转现象在人眼里的映像。 “无花果” 不是不开花而结果, 只因花开在囊状总花托内, 不易被人觉察。 “腊梅” 不是梅, 梅是乔木, 有香味飘出, 腊梅是灌木, 没有香味飘出。 “地瓜” 不是“瓜”, 而是甘薯这种植物的块根。 “臭椿” 不是椿, 而是樗。 “橘红” 不是橘皮, 而是柚子皮。 “盲肠炎” 不是盲肠发炎, 实为阑尾发炎。 “脂溢性脱发” 不是由于 “脂溢” (油脂分泌过多) 而造成脱发, 其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明。 “糯米纸” 并非用糯米所制, 而是用一种淀粉加明胶及少量卵磷脂制成的透明薄膜。 “左券” 为右券之误, 在古代, 右券归债权人, 左券归债务人。

成语 “餐风饮露” 最初用来描述蝉的习性, 以为蝉没有嘴巴, 只有吸食液体的口器, 于是就猜想它餐风饮露为生。 其实蝉并非吸食露水, 而是吸食树液, 而且经过一番暴饮暴食之后, 把多余的树液从肛门排泄, 呈现晴天见雨的奇观。 “鞭长莫及” 源自 《左传·宣公十五年》, 原意是鞭子虽然很长, 但是不应该打马肚子。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 有人把它误解为鞭子虽然很长, 但是仍然够不上, 用来喻指力量达不到, 沿袭至今。 “作茧自缚” 也是一种误解, 蚕虫作茧是为了得到保护, 防止外界侵犯, 是自护, 而不是自缚。 “勾心斗角” 原是描写建筑物的工致精巧 ( “勾心” 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 “斗角” 指屋角互相对峙, 好像兵戈相斗), 后来人们则把它理解为用心机互相争斗。 “因陋就简” 本为 “简陋苟且不求改进”, 后错误理解为 “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 “明目张胆” 本为 “敢作敢为”(褒义),后错误理解为 “公开大胆地做坏事” (贬义)。 “明哲保身” 本为 “明智的人不参与危险事” (褒义), 后错误理解为 “不坚持原则而一味保全自己”(贬义)。 “大放厥词” 源自韩愈 《祭柳子厚文》, 意即 “大展他的文才”(褒义); 后来变成 “胡言乱语、 乱说一通” (贬义)。 “有眼不识金镶玉”,“金镶玉” 字面上似乎是镶嵌着金子的玉石, 实为 “荆山玉” 之误。 “三个臭皮匠, 胜过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 为 “猪革梁” 之讹; 一种旧式民间布鞋叫 “靸鞋”, 前脸较深, 鞋面中间缝合处缝着皮梁, 叫 “猪革梁”。 “鸳鸯侣” 指坚贞不渝的夫妻, 人们都认为鸳鸯最守贞洁的, 其实鸳鸯只在发情期雌雄相伴, 指挥就各奔东西, 尤其是丧偶后, 公鸳鸯变成 “花花公子”, 极不守贞洁; 天鹅是很守贞洁的, 无论公母丧偶后独处终生, 可是把“鸳鸯侣” 叫作 “天鹅侣” 反而令人莫名其妙。

与错误造词相仿, 汉语中还有一种错误译词 (意译词) 和 “谎称词”。前者即在最初翻译的时候出现错误, 例如 “傻瓜相机”, 有人顾名思义地认为是使用时不用调整相机的光圈和焦距, 好像傻瓜一样云云, 其实它是英语Foolproof (防傻相机) 的误译, 归宿词与原词的意思正好相反。 再如 “干葡萄酒”, 有人误以为是用葡萄干儿制作的酒, 其实这里的 “干” 译自英语的dry, 它有两个义项, 一是不甜的、 没有果味的, 一是湿的反面。 在最初翻译的时候, 没有取译第一个正确义项, 却误取了第二个义项。 原词的真实含义是不甜的、 没有果味的葡萄酒。 后者即由谎称而造出的语词, 例如: 英语tank (坦克), 原意是 “古代一种容器──水箱”, 英国人在最初制造坦克期间, 为了保密, 对外谎称坦克为 “水箱”。 “原子笔” 本称 “油溶笔”,为英国驻匈牙利记者莱兹·比洛所创造, 后被美国冒险家密顿·雷诺在芝加哥非法生产并大量出售, 为逃避国际专利法的追究, 他谎称此笔是利用原子能制造的, 永远写不完, 故名 “原子笔”。 “哈密瓜” 则是在清康熙年间,新疆哈密王将其管辖下的鄯善出产的甜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乾隆皇帝品尝后问此为何瓜, 大臣们知道它为哈密王所献, 便随口说这是 “哈密瓜”, 瓜名本此。

错误造词在外语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俄语углевод (碳水化合物), 来自英语carbohydrate, 反映在有机化学发展的早期, 人们误认为碳水化合物的分子是由碳链以及连在上面的水分子结合成的, 现在虽然知道这一认识是不科学的, 但作为一个词却沿用下来。

英语Indians (印第安人) 一词指美洲土著居民。 它的得名源自哥伦布航海时曾误把西印度群岛的岛屿当做印度, 因而管这里的土人叫Indos (西班牙语, 意即印度人)。 到了英国人嘴上便成了Indians, 实际上Indians根本不是印度人。

1472年, 葡萄牙人到达中非的麦隆, 当地渔民经常在捕获鱼虾后大声喊叫 “麦隆!” 葡萄牙人误认为此地叫做 “麦隆”, 以讹传讹, 后成为国名。

欧洲人到达西非的几内亚, 不明这是什么地方, 便询问一个女人, 她听不懂欧洲话, 便说我是 “几内” (女人), 我不懂, 请去问男人吧。 欧洲人也不懂当地话, 以为这个女人说的 “几内” 是在告诉他们此地的地名, “几内” 便传播开去, 遂为国名。

欧洲人到达东非吉布提, 询问一个正在做饭的老头儿这是什么地方, 老头儿听不懂, 便指着灶具说, 这是吉布提 (我的锅), 欧洲人误以 “吉布提” 是国名, 遂传了开来。

澳洲袋鼠英语称kangaroo, 它是由误会得名的:1770年, 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的船停靠在澳大利亚东海岸, 船员们看见那里到处有活奔乱跳怪模怪样的动物, 便问当地人那是什么动物。 当地人听不懂英语, 却反过来问英国船员你们想要干什么, 英国船员也听不懂当地话, 只听到当地人说出kangaroo的一串音, 误认为这就是那种动物的名称, 从此以后英语一直管袋鼠叫kangaroo。

现代科学知识水平飞快提高, 所以现代人制造错误内部形式的语词很罕见, 但是还是可以找出少数例子: “打” 是手的动作, 人们不但把 “打” 移用于口: 打哈欠、 打喷嚏、 打嗝儿, 而且移用于脚: 球类运动绝大多数是以手操作, 而足球特殊, 它偏偏禁止以手触球。 但是当运动员猛力把求往球门里踢时, 电视解说员或者观众往往要高声呐喊: “打门!” 分明的用脚踢球射门, 却说打门, 这与事实不符。 另一方面, 事物发展变化了, 却仍沿用旧语词, 例如电话机早已由转盘式改为键盘式, 但是打电话仍叫 “拨电话”,停止打电话仍叫 “挂机”, 这些落伍于时代的旧语词至今未见有改动的意思。

有的造词错误是由语言应用中的误解和巧合造成的, 它们往往具有趣味性。 例如:

“金砖四国” (指巴西、 俄罗斯、 印度和中国四个国家) 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 是指巴西 (Brazil)、 俄罗斯 (Russia)、 印度 (India) 和中国(China) 四国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组合而成 “BRICs”, 其发音与英语的bricks(砖块) 非常接近, 所以BRICs被谑称为 “金砖四国”。

“六小龄童” 是电视剧 《西游记》 孙悟空扮演者章金莱的艺名。 章金莱的父亲和二哥皆为戏剧中孙悟空扮演者, 父亲艺名 “六龄童”, 二哥艺名“小六龄童”。 二哥于66年去世后, 章金莱受其父培育, 成为一名扮演孙悟空的戏剧演员, 为避免与二哥的艺名 “小六龄童” 重复, 故变其语序名“六小龄童”。

“元宝” 是古代金银锭。 隋末战乱, 通货之状况极度混乱。 唐高祖武德四年着手整顿货币, 颁诏废五铢钱, 改铸统一的方孔圆钱, 上铸 “开元通宝” 四字, 含有记念新朝伊始之意。 四字各居币面的上下左右, 即上 “开”下 “元” 左 “通” 右 “宝”。 当时却有很多人不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读, 而是按上左下右的环形顺序读, 结果读成了 “开通元宝”。 有意思的是, 后来这一错误读法不但没有被禁止, 反而被社会接受。 《旧唐书·食货志上》:“其词先上后下, 次左后右读之。 自上及左回环读之, 其义亦通, 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最早将元宝二字铸于币面, 是唐肃宗乾元元年史思明在洛阳铸造了货币, 上面铸有 “得一元宝” “顺天元宝”。 之后代代袭用

“熊猫” 本称 “猫熊”。20世纪40年代, 我国生物学界在重庆北碚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 在展品标牌上分别用英文和中文横排写着“熊猫”, 旧时中文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 而当时参观展览的人们却在不经意中按照英文从左到右的顺序将中文二字念成了 “熊猫”, 从此这一名称不胫而走。

“容易” 脱胎于 “谈何容易”。 “谈何容易” 出自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 此文讲述了在一些昏暗朝廷里, 忠臣因上谏而遭祸殃的故事。 文中出现了四次 “谈何容易”, 强调臣子向君王上谏时岂能容许轻易。直至魏晋以后, 才把容易二字连用, 表示难的反面, 而且这种错误的语言分段被相沿袭用。 《通俗编·卷十二》: “汉人以何容二字引易字, 容易非连缀文, 自杜诗与奋飞为偶。 又杨注: 荀子云: 忽然, 言容易也。 后人遂转相传习, 言易者, 矢口必兼言容。”

“景德镇” 旧名昌南镇。 宋景德年间, 真宗赵恒下令制造御器, 其底部有 “景德年制” 的字样, 在广泛的流传和使用中, 人们把这种瓷器误称为景德瓷和景德镇瓷器, 久之, “昌南镇” 便被 “景德镇” 替代了。

无论古今, 不管中外, 错误的内部形式都会给人造成误导。 从道理上讲, 发现错误就应该改正, 但是语言文字的错误往往积习难改。 为此, 我们就应该警惕和抵制错误的内部形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王弼在 《老子指略》中说: “是以圣人不以言为主, 则不违其常; 不以名为常, 则不离其真。

2.4 汉人具有内部形式化的潜在心理追求

(1) 汉语具有音节、 字、 语素三为一体的特点, 所以听音知义、 见字晓义成为长期以来汉人的一种普遍的语言认知习惯。 汉人具有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民族心理, 他们极不喜欢那些与字义脱节的因而起不到任何听音知义、见字晓义作用的无意义的非语素音节 (字), 所以在汉语中经常发生以意译词 (复合词) 替代音译词的现象。 例如英语laser, 汉语意译为 “莱塞”, 后附会为 “镭射”, 暗含粒子放射之意, 但是后来连附会也不要, 干脆代之以汉语词 “激光”。 英语telephone起初被音译为 “德律风”, 其中德、 律、 风都是非语素字, “德律风” 因其没有内部形式, 没有任何思维启发因素, 表义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 使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所以屡遭汉人的排斥之力。 后来改称为 “电话”, 其中电、 话都是语素字, “电话” 以其内部形式诉诸人们的感官, 这样便以其表义的主动性, 大大有利于人对词义的快速理解, 深受汉人青睐。 同类如:

unit——么匿——单位

muslin——毛丝纶——洋纱——棉纱

stamp——上坦——邮票

kiss——开司——接吻

numberone——那摩温——工头

inspiration——烟土披利纯——灵感

film——菲林——照相软片

combine——康拜因——联合收割机

ultimatum——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

audiophone——奥多风——助听器

somidon——索密痛——去痛片

cement——水门汀——水泥

camera——开麦拉——照相机

butter——白脱——黄油

violin——梵亚铃——小提琴

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

grammar——葛郎玛——语法 (文法)

有时原语言里存在两个同义词 (等义词), 而且其中一个是单纯词, 另外一个是复合词。 在吸取外来词的过程中, 汉语选择复合词加以意译, 而摈弃单纯词加以音译。 例如英语中有radio和wireless一对等义词, 汉语选择复合词wireless, 意译为 “无线电”。

有时还有二次意译的现象, 原因是第二次意译要比第一次意译的内部形式更加显豁, 更

加民族化。 例如:

evolution——天演——进化

selection——天择——自然淘汰

struggleforexistence——物竞——生存竞争

primitive——原行——原素

metaphysics——玄学——形而上学

bandage——扮带——绷带

除了以意译词替代音译词外, 有时还给外语名称另立汉语名称, 其目的照例是突出内部形式, 便于让人对命名对象的最基本的特性一目了然。 比如中药为汉语名称, 所以好认好懂好记, 例如人参: 主根肥大, 肉质, 形状似人。 牛黄解毒丸: 以牛黄为君药的具有消炎解毒功能的药丸。 而西药一般都有音译的 “通用名称” 和汉语的 “商品名称”, 音译名称难认难懂难记, 所以往往要给它另立一个汉语的商品名称, 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一个无内部形式, 一个有内部形式, 不必说, 有内部形式的商品名称给汉人带来莫大的认知方便。 例如 “复方地塞米松” 令人漠然无知 (医务人员除外), 而称为“皮炎平”, 老百姓一看便知此药是治疗皮肤病方面的药。 “盐酸普罗帕酮片” “格列本脲” “苯甲二氮卓” “枸橼酸喷托维林片” 不知所云, 把它们叫做 “心律平” “优降糖” “安定” “咳必清”, 便立刻明白它们分别是治疗心脏病、 糖尿病、 失眠、 咳嗽等方面药。 当然, 不能依名购药, 而应该遵照医嘱, 这已经超越我们所论范围。 仅从语言学看, 汉人普遍存在内部形式化倾向则是可以肯定的。

(2) 在一组同音 (或近音) 的音译词中, 汉人又在文字上做文章──极力挑选那些最有利于引起联系的字眼。 例如英语cement最初汉译为 “水门汀”, 后又改称为” 士敏土”, 一个土字使词顿生理据色彩, 况且敏又能诱导人不免联想到此物在使用时能够迅速凝固的那种敏捷意。 英语sauna (一种芬兰式的蒸汽浴) 汉语音译词分别写为 “桑那” “桑拿” “桑娜” 等,并用了一段时间后, “桑那” 基本让位于 “桑娜”, 这是因为 “娜” 这个女字旁字可使人联想到服务女郎。 后来 “桑娜” 又多写作 “桑拿”, 这又是因为 “拿” 可使人联想到推拿按摩。

(3) 即便是纯音译, 汉人也往往选用哪些与词义有点瓜葛的字眼。 例如Yahoo——雅虎, hacker——黑客, totole——太太乐, shampoo——香波, DDVP——敌敌畏, vitamin——维他命……

狮子初作 “师”, 是个西域音译词, 后改作狮 (后又加后缀子), 加反犬旁标志着狮子属犬类动物。 “魔” 是梵语音译词, 初作 “磨、 末罗”, 魔者鬼也,所以南朝梁武帝将磨改作魔。同类如颇黎→玻璃,蒲陶→葡萄,目宿→苜蓿,空侯→箜篌,锁纳→唢呐,必栗→筚篥,虎魄→琥珀,留连→榴莲,马脑→玛瑙,末利→茉莉,披把→琵琶。

同 (近) 音异形的外来词, 最后孰胜孰汰, 主要取决于其内部形式是否更加靠近于实物或社会交际兴趣。

(4) 有部分古代汉语的联绵词本来属于无内部形式的单纯词, 但出于汉人追求内部形式的趋同心理, 将它们改写作别的字, 生造出虚假的内部形式, 时间一久, 不免使人误作复合词对待。 例如了草──潦草, 苓落──零落, 嬴育──孕育, 落泊──落魄。

对内部形式化的现象我们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一方面, 虚拟内部形式是人们有意无意附会出来的, 它完全不能反映出语词的真实理据; 但是另一方面这一虚拟内部形式里面折射着人们的造词心理, 后人可以通过这些符合自己民族思维方式和包含浓郁民俗风情的内部形式, 强化语词的外在标志,并以此为门径获得认识词义的启发和诱导。

(5) 即使对于汉语复合词, 有时也存在使内部形式进一步显化和简化的心理倾向, 表现为在理性意义不变的前提下, 冷淡甲词, 热情乙词, 甚至以乙词替代甲词。 原因是, 虽然甲乙二词都有各自的内部形式, 但是要选择使用其中一个最显豁、 最简单的。 例如 “大哥大”, 这个名堂比较古怪, 叫人莫名其妙, 很少有人知晓它的造词理据究竟是怎样的。 为了避开晦涩难懂的内部形式, 人们给它另立名目, 曰 “移动电话” “无线电话” “手提电话” “无线移动电话” “蜂窝式无线移动电话” 等等。 这些词的内部形式虽然比 “大哥大” 显豁易懂, 但是人们仍嫌它们偏长, 所以再次改称为 “手机” 至今。

同类如 “狐臭” 多称 “腋臭”; “打的” 多称 “打车”; “微型电子计算机” 多称 “电脑”; “马表” 多称 “跑表”; “狼烟” 多称 “烽火”; “伏特表” 多称 “电压表”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