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部形式中的时间结构

内部形式中的时间结构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 这仅仅是语言在时间方面的一个特性, 而决不能认为全部语言结构的线性顺序都与它所指称的事物或事件的时间顺序保持一致。所谓 “时间逆序原则” 是指语言以相反的线性结构顺序反映事物或事件的时间顺序。实际的事理时序是先有六国, 后实行统一。
内部形式中的时间结构_汉语内部形式研究

1.1 时间顺序原则与时间逆序原则

自然语言是表达思想的, 然而自然语言是线型的, 序列的, 它所表达的思想和语义观念却决不可能是线性的、 序列的。 现代科学认为, 人的大脑皮质是由100到15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 每个神经细胞又含有很多个 “突触”, 突触既可以传递神经冲动, 又可以产生电紧张性影响。 人脑实际上是一个极端复杂的信息加工、 信息再生和代码检索的网络系统。 而人脑里的思维及其成果——思想则可能是比四维时空更深刻的所谓 “隐秩序”。 “在隐秩序里, 所有的物质都是互相连系的, 而且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很快地传递。” ( 《思维科学》 1985年第1期)

如果说思想是空间组合, 那么自然语言则是时间组合。 在一些记叙性的文体中,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叙述方式: “话分两头说。 先说……, 再说……”, “此事暂时按下不表, 却说……”。 在一些议论性的文体中, 又经常可以见到 “一方面……另一方面……” “首先……其次……” 之类的议论方式。 但是, 这些所要记叙或议论的思想内容, 在 “隐秩序” 中的存在绝不可能是依照这样的线性序列组合的。 在这里, 我们可以窥测到空间组合的思想和时间组合的语言之间的不协调性。 人脑可以同时存在 (储存) 无数思想和观念, 但人却绝对无法同时说出两句话。 即使在急于表达许多思想的时候, 也只能像候车室排队买票一样, 一个挨着一个来。 所谓 “急得说不出话来” “满肚子的话不知从何说起”, 就是用线性语言表达整体性思想时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所反映出来的 “语言痛苦” (linguisticpains)。

通常认为 “时” (tense) 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 它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与参照时间 (一般是说话时间) 的时序关系, 通常分为过去时, 现在时和将来时。

时间顺序原则 (或时间象似原则) 是一种颇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语言结构的线性顺序反映了它所指称的事物或事件的时间顺序。学者们论及时间顺序原则时, 侧重于句法平面, 以为句子结构成分线性顺序与事物或事件的运动时间顺序相互吻合。 汉语中的连动结构就是突出代表,例如骑自行车上班——先骑自行车, 然后上班, 两个动作行为完全符合时间顺序原则。 其实汉语语词内部成分的顺序也与句法一样, 存在时间顺序原则。 例如古今、 先后、 朝夕、 始终、 收发、 救护、 吞吐、 早晚、 生死、 磨损、 始末、 生长、 冷冻、 云雨、 洒扫、 宰割、 来去、 听从、 裁缝、 捕食、 推倒、 验明、 运走、 扫除、 日夜……各语词中的二语素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是一目了然的。

符合这条原则的实例, 无论是语句, 还是语词, 它们各自的组成成分的先后位置分别代表先后时间, 而且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连续体——时间流。

不过, 这仅仅是语言在时间方面的一个特性, 而决不能认为全部语言结构的线性顺序都与它所指称的事物或事件的时间顺序保持一致。 从道理上讲, 语言不是一种科学设计, 不是纯理性的产物,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社会习惯化的产物, 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所以在事实上, 可以从语言中既可以找出很多的用例以证明语言的时间顺序原则, 也可以找出很多的用例以证明语言的非时间顺序原则。 而且语言中还存在与时间顺序原则相反的 “时间逆序原则”。

所谓 “时间逆序原则” 是指语言以相反的线性结构顺序反映事物或事件的时间顺序。 例如汉语 “骑自行车上班” 是顺序, 但是印欧语则是逆序,英语说成: to go to work by bike. 俄语说成ехать на работу на веласипеде. 法语说成aller au travaìl à vélo. 它们与语言时间顺序正好相反。

以上是汉语与西语比较。 同是汉语, 也存在 “时间顺序原则” 和 “时间逆序原则”。

1.2 需要指出的是, 时间范畴和时间原则并不是动词的专利。 虽然体词性语词本身不表示动作行为, 但是它所表示的事物总在不断发生消长生息的变化, 由此看出体词所表示的事物定有自生自灭的时间段或者存在于世的时间段。 例如古今、 朝夕、 云雨……并非动词, 它们包含的语素也都是体词性语素, 但是二语素之间的时间进行和时间过渡是客观存在的: 先古后今,先朝后夕, 先有云后生雨。

动词性语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所经历的时间是微观的显性的, 体词性语词所表示的发展变化所经历的时间是宏观的隐性的。 但是无论如何, 研究语言的时间顺序原则, 就不应该局限于动词, 而应该把体词也考虑进来; 不应该只着眼于句子, 而应该把语词也考虑进来, 作宏观的全面的考察。

1.3 顺序式和逆序式

(1) 符合时间顺序原则的是顺序式。 有显性隐性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显性顺序式, 即完全由动词性语词构成, 几个先后发生的动作行为沿着时间顺序表现出来。 例如 “骑自行车上班” “下河捕鱼” “上街买书” “去车站接爱人” “怀着一丝希望去找朋友打听消息” 等, 举不胜举。

第二种是隐性顺序式, 即由动词和体词结合而成。 例如:

六国统一——语序是 “六国” 在先, “统一” 在后。 实际的事理时序是先有六国, 后实行统一。

黑板擦干净了——语序是 “黑板” 在先, “擦干净” 在后。 实际事理时序是先有 “黑板”, 后 “擦干净”。

凳子搬走了——语序是 “凳子” 在先, “搬走” 在后。 实际事理时序是先有 “凳子”, 后 “搬走”。

良心变坏了——语序是 “良心” 在先, “变坏” 在后。 实际事理时序是先有 “良心”, 后 “变坏”。

堰塞湖——语序是 “堰塞” 在先, “湖” 在后。 实际事理时序是首先河流被堰堵塞, 而后形成湖。

以上各例语序与事理时序相一致。

(2) 符合时间逆序原则的是逆序式。 逆序式也存在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显性逆序式, 即完全由动词性语词构成, 例如:

小芹我洗衣裳来到了河边 (《小二黑结婚》 ) ——语序是 “小芹我洗衣裳” 在先, “来到了河边” 在后。 事实却是先来河边, 后洗衣裳, 动作时间顺序与语序正好颠倒。

第二种是隐性逆序式。 其特点是没有动词或者缺乏动词, 例如:

青梅煮酒论英雄——从事理时间上看, 应该先有酒, 后有青梅, 是用酒煮青梅, 不是用青梅煮酒。 从事理时序讲, 这与语序正好颠倒。

肉夹馍——从事理时间上看, 应该是 “馍肉夹”, 因为先有馍, 然后夹肉其中。 语序与事理时间正好颠倒。

脱帽右派——应该是 “右派” 在先, “脱帽” 在后, 因为没有 “右派”, 就无所谓 “脱帽”。 既然是右派, 就意味着没有脱帽; 反之, 既然“脱帽”, 那就已经不是 “右派” 了。 但是语序与此相反。

下台总统——应该是 “总统” 的存在在先, “下台” 的事实在后; 而语序与此相反。

退伍军人——应该是 “军人” 的存在在先, “退伍” 的事实在后; 而语序与此相反。

离休局长——应该是 “局长” 的存在在先, “离休” 的事实在后; 而语序与此相反。

(3) 比较分析。 试比较:

a. “秦王消灭六国” 和 “秦始皇消灭六国” 是一对同义表达式, 但是二者内部形式中的时间差异则是很大的。 “秦王消灭六国” 是时间顺序式,“秦始皇消灭六国” 是时间逆序式。 作此判断的共同参照物是 “六国” 在历史上的时间段:

六国形成前 | 六国 | 六国消灭后

十分明显: 秦王存在于 “六国” 的时间段, 而秦始皇存在于 “消灭六国后” 的时间段。

b. 比较 “统一全国 (天下) ” 和 “统一六国”, 这是一对同义表达式,但是二者内部形式中的时间差则亦有迥异:

“统一全国 (天下) ” 中的 “全国” 时间在即, 因为 “统一” 所以产生 “全国”, 先因后果, “全国” 一定在 “统一” 的时间的后面, 可见 “统一全国” 是顺序结构。 而 “统一六国” 是因果倒置, 时序倒置, 因为先有六国, 才谈得上统一, 统一一旦实现, 六国同时灭亡, 所以它是时间逆序,“统一六国” 是逆序结构。

因为 “统一全国” 是顺序结构, 所以 “全国统一” 是逆序结构。 因为“统一六国” 是逆序结构, 所以 “六国统一” 是顺序结构。 即:

统一全国: 顺序结构

全国统一: 逆序结构

统一六国: 逆序结构

六国统一: 顺序结构

c. 给以上 “消灭六国” “统一全国” 的前面分别加上主语 “秦王” 和“秦始皇”, 在语法上都能成立, 但是它们的时序则是参差不齐的:

秦王消灭六国 (顺序式)

秦王统一全国 (顺序式)

秦始皇消灭六国 (逆序式)

秦始皇统一全国 (逆序式)

1.4 含有时间概念的语言结构 (语言时间结构) 由先后成分构成, 其语法结构成分的先后语序和语义结构成分的先后次序的对应关系决定着语言的时序类型。 从 “时” 的语法范畴角度考察, 存在过去时、 现在时和将来时。 语言结构各成分与时间结构各成分的先后次序关系是:

(1) 在顺序式结构中, 有下面几种情况。

a. 过去时成分在先, 现在时成分在后。 例如:

那姑娘已经白发苍苍 ( 《白桦林》 ): 那姑娘 (过去时) ——已经白发苍苍 (现在时)。

春蚕已经变成了蛹: 春蚕 (过去时) ——已经变成了蛹 (现在时)。

他已经从乡下赶到城里: 从乡下 (过去时) ——赶到城里 (现在时)。

这一片稻子已经收割: 这一片稻子 (过去时) ——已经收割 (现在时)。 “这一片稻子” 在先, “已经收割” 在后。

b. 现在时在先, 将来时在后。 例如:

未婚妻: 未婚 (现在时) ——妻 (将来时)。 语序: “未婚” 在先,“妻” 在后。 “未婚” 是现在时, “妻” 是将来时。 现在还没有结婚, 她现在不是正式妻子, 等登记后才成为妻子妻子。

童养媳: 童养 (现在时) ——媳 (将来时)。 语序: “童养” 在先,“媳” 在后。 “童养” 是现在时, “媳” 是将来时。 现在还没有结婚, 等她长大成人登记后才成为人妻。

c. 过去时在先, 现在时在后。 例如:

少年唐太宗: 少年 (过去时) ——唐太宗 (现在时)。 语序: “少年”在先, “唐太宗” 在后。“少年” 是过去时, “唐太宗” 是现在时。 “少年”的他还没有当皇帝, 现在的他才是皇帝。 “当皇帝” 对于 “少年” 的他来说是将来时, 对于说话人来说是现在时。

少年鲁迅: 少年 (过去时) ——鲁迅 (现在时)。 少年的他叫周树人,不叫鲁迅。

年轻时的奶奶: 年轻时 (过去时) ——奶奶 (现在时)。 年轻时的她未成奶奶, 现在才成为奶奶。

当尼姑时的武则天: 当尼姑时 (过去时) ——武则天 (现在时)。 当尼姑时的她不叫武则天, 后来当了皇帝才叫武则天。

(2) 在逆序式结构中, 有下面几种情况。

a. 现在时在先, 过去时在后。 例如:

统一六国: 统一 (现在时) ——六国 (过去时)。

脱帽右派: 脱帽 (现在时) ——右派 (过去时)。

退伍军人: 退伍 (现在时) ——军人 (过去时)。

退伍军人: 下台 (现在时) ——总统 (过去时)。

离休局长: 离休 (现在时) ——局长 (过去时)。

青蛙是长大的蝌蚪: 青蛙 (现在时) ——长大的蝌蚪 (过去时)。

打碎了的碗: 打碎了 (现在时) ——碗 (过去时)。

推倒的墙: 推倒 (现在时) ——墙 (过去时)。

干涸的湖: 干涸 (现在时) ——湖 (过去时)。

液化气: 液化 (现在时) ——气 (过去时)。

离婚的妻子: 离婚 (现在时) ——妻子 (过去时)。

枯死的杨树: 枯死 (现在时) ——杨树 (过去时)。

困死的鱼: 困死 (现在时) ——鱼 (过去时)。

醒来的梦里: 醒来 (现在时) ——梦里 (过去时)。

b. 将来时在先, 现在时在后。 见下:

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童年》 歌词): 长大 (将来时) ——童年 (现在时)。 “长大” 是将来时, “童年” 是现在时。 现在是童年, 将来会长大; 童年而长大, 就再不是童年, 而是青年了。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歌曲名): 雨 (将来时) ——云 (现在时)。 云可变雨, 雨由云来, “雨” 是将来时, “云” 是现在时。 即:

他把自己的妻子娶过来: 自己的妻子 (将来时) ——娶过来 (现在时)。 “自己的妻子” 是将来时, 在未娶过来以前不是自己的正式妻子。 “娶来” 是现在时。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白了 (将来时) ——少年头 (现在时)。 现在还没有白了头, 如 “等闲”, 将来就会白了头, 空悲切。

人不可能从过去或者从将来出发看现在, 而只能从现在出发回顾过去或者展望将来。 所以无论以上何种结构, 人的认知出发点和视觉参照点一定立足于现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