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无”格式的结构特点

“有无”格式的结构特点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 “有A无B”格式的结构特点1.1.1 充当A、B的语言单位性质从语言单位的性质看,A、B可以是语素,也可以是词或者短语。这类偏义复合词分裂为前后两项进入“有A无B”后,没有语义的A或B便被激活,恢复其原义,A、B在格式中分别代表了两类事物。

1.1 “有A无B”格式的结构特点

1.1.1 充当A、B的语言单位性质

从语言单位的性质看,A、B可以是语素,也可以是词或者短语。如:

(1)A、B为语素,如:有害无利、有恃无恐

(2)A、B为词,如:有路无车、有天无日

(3)A、B为短语,如:不幸遭风霜,叶儿都零落,畅好是[有上梢无下梢]。

通过检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而获得的800多条含“有A无B”格式的用例,发现A、B为语素的格式占51%多,A、B为词的格式占47%之多,A、B为短语的格式仅近2%。

1.1.2 A、B音节特点

从A、B的音节看,A、B可以同为单音节或双音节,也可以A是单音节,B是双音节,或A为双音节,B为单音节。如:

(1)A、B同为单音节,如:有死无活、有头无尾

(2)A、B同为双音节,如:有一搭无一搭

(3)A是单音节,B是双音节,如:有才无品行

(4)A是双音节,B是单音节,如:有粮仓无粮

在检索出的实际语例中,A、B同为单音节的约占96%,其他约占4%。

1.1.3 A和B是否相同

从A、B的同质性看,A、B可以不同,即“有A无B”格式,也可以相同,即“有A无A”格式。如:

(1)A、B不同,如:有花无子、有门无窗

(2)A、B相同,如:有意无意、有形无形

据统计,A、B不同的占97%之多,A、B相同的仅占3%。

1.1.4 A、B的语法性质

从A、B的语法性质看,A、B可以是体词性的语素或词,或者是谓词性的语素或词,也可以是代词、方位词数词等等。总起来看,“有A无B”中的A、B一般是体词性成分,有的成分虽非体词性的,但一旦进入“有A无B”格式,A、B就具有了指称性。可见,A、B虽然不一定都是体词性成分,但在“有A无B”中其语法性质应具有同一性

1.1.4.1 体词性的A、B

1)名词性的A、B

名词性的A、B有两类。第一类,A、B分别为单音节名词或名词性语素。一般说来,A、B并不是任意组配的,它们在意义上总有某种联系。如果意义上缺乏某种联系,进入“有A无B”的可能性就不大。如“山”和“书”、“头”和“钱”之间缺乏意义上的联系,“有山无书”、“有头无钱”之类的说法极少出现。从意义的联系看,单音节的名词性A、B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a.A、B为相类的事物。这类A、B大多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像个体名词、物质名词等,如:有父无母、有山无林、有君无臣、有耳无目、有肥无水、有石无金。实例如:

(1)俗话说山林山林,此处却是[有山无林],山上光秃秃的。

(2)此正所谓[有山无林],[有谷无风],[有石无金]之谓也。

(3)一个人如果[有耳无目],只凭道听途说,是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的。

(4)比如[有父无母]或[有母无父],都属于不完整家庭关系。

有的A、B之间在语义上有包容关系。如:

(5)复寻将过去,只见一尸,卧丛箐中,[有身无首],旁有一尸,却还身首俱全。

(6)臣[有眼无瞳],以致当年不识英雄之主,获罪难逃。

(7)此两纪当是[有录无书]一类。

例(5)—(7)中,有的B是A的一部分,如“首”与“身”、“目”与“瞳”,有的A是B的一部分,如“目录”是“书”的一部分,。

b.A、B为相关的事物。所谓相关,是指A、B之间具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类A、B大多是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如“有勇无谋、有才无命、有才无德”等。例如:

(9)[有才无德]的人会败坏党的事业,不能用;[有德无才]的人会贻误党的事业,也不可重用。

(10)吕布[有勇无谋],轻于去就,明公宜早图为是!c.A、B为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如“有头无尾、有功无过、有始无终、有初无尾、有荣无辱、有祸无福、有恩无怨、有文无武”。例如:

(11)此人做事向来是[有头无尾]的。

(12)若奏此声,鬼神毕集,定是[有祸无福]。

第二类,A、B是一个双音节名词的前后组成部分。这类双音节名词一般为联合结构,有的是偏正结构。

a.A、B为联合复合词。这类格式有两种情况:

一是A、B原为近义联合,如“有情无意、有山无林、有形无体”等。进入格式后的A、B的意义与在双音节词内的意义有的保持不变,如:“有山无林”、“有情无意”中的“山、林、情、意”的意义没有改变;有的A、B则是其中一个语素意义与原来在双音节词内的语义有所不同,如“有形无体”,“形体”的意思是“身体(就外观说)形状和结构”,而在“有形无体”中“形”指“身体的影子”,“体”和“形体”的意思一样,指“身体的外观,形状”。格式里“形”的语素义发生了改变。

二是A、B原为偏义联合,这类双音节词是偏义的联合式复合词,A、B中往往一个有意义一个无意义,如“国家、气力”等。这类偏义复合词分裂为前后两项进入“有A无B”后,没有语义的A或B便被激活,恢复其原义,A、B在格式中分别代表了两类事物。实例如:

(13)[有国无家],无国亦无家,当悲剧英雄将自己的悲剧也给了自己的家庭,他的家人们该怨、该哀,还是无悔地骄傲呢!

(14)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作为复合词,“国家”只指“国”不指“家”,但例(13)中则指“国”和“家”。“气力”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力气”,强调“力量”,“气力”进入格式后,“气”被激活,有了自身的意义。

b.A、B为偏正复合词

偏正复合词本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但分裂为前后两项进入“有A无B”后,A、B就分别指两类事物。例如:

(15)午夜初罢,我便心急慌忙的走到湖边,(距山居不及半里)乃[有船无夫],以轿班名唤阿东者代之。

(16)使用得少,把个不好的缺打发你,一年二载,就升你做王官,[有官无职],监生的本钱还弄不出哩。

作为偏正复合词,“船夫”只指“在木船上工作的人”,不指“木船”和“工作的人”,但例(15)“有船无夫”则强调“木船”和“在木船上工作的人”。例(16)中“官职”指官吏的职位,到了格式“有官无职”中指“官位”和“权力”。

2)数词A或B

在检索到的历时、共时语料里,“有A无B”中A或B可以是数词,如“有死无二、有陨无贰、有殒无二、有一无二”。实例如:

(17)似此状元,天下[有一无二],不敢比手。

(18)臣闻人臣之节,[有死无二],事上之义,不敢逃难

(19)昔解杨执楚,[有陨无贰],齐路中大夫以死成命,方之整、像,所不能加。

(20)在外任使,必不能展布四体,[有殒无二]。

(21)每次网友反应情况,例如“c a l 号”总是[有一无二],[有二无一]。

“有一无二、有死无二”已经从古代的熟语固化成成语,这里的数词不再单指数字,而是有了引申意义。如“有一无二”的字面意思是“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引申义为“人才或事物极其难得,独一无二”。“有死无二”中“二”也没有数字的意思,整个格式的意义是:“宁可死亡,也不作别的打算。形容意志坚定,虽死不变”。“有陨无贰”、“有殒无二”和“有死无二”的意义一样。

3)代词A或B

A、B可以是代词,或者其中有一个是代词。进入格式中的代词又多为单数的人称代词。如“有他无我、有我无我、有我无杭、有我无纪、有你无我、有死无他、有我无人”等。实例如:

(22)今日定要决一死战,[有他无我],[有我无他]。

(23)[有我无纪],[有纪无我],决不两存也!

(24)[有我无我]异者,空宗以有我为妄,无我为真。

(25)做人做事要有独特性,但决不能[有我无人]。

4)方位词A、B

A、B可以是方位词,常用的有“有上无下、有内无外、有外无内、有东无西、有前无后、有南无北”等。如:

(26)南南合作,讲究的是[有南无北]。

(27)老王非常注重内外有别,出发点是[有内无外]。

(28)如搞单件销售只得藏头露尾,[有东无西],最好双方都是生面孔。

(29)还是世界杯!绿茵草坪上个个搏命,一于[有前无后],打死罢就。

方位词在格式中的意义大部分没有变化,有的在特定语境中词义出现虚化,如例(28)中“有东无西”,“东、西”已不再指两个方向。

综上所述,在能进入“有A无B”的体词性成分中,A、B是名词或名语素的占总数的95%以上,数词、人称代词、方位词只有少数可进入格式,且多受限制。

1.1.4.2 谓词性的A、B

1)A、B为单音节的动词或动词性语素

进入“有A无B”中的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具有指称性,A、B指称一种抽象的动作或行为,而不是指具体的动作行为。具体来说:

a.当A、B为类义关系时,有的格式可以通过加“的”的方式,使A、B变成“的”字短语,并在格式中代表有关联的两种事物或情况。这类A、B一般多为动作行为动词。如:

(30)一看,见是面生之人,早已存下个[有输无赔]的主意。

(31)第一种有说有唱,第二种[有说无唱]或[有唱无说],第三种是对话体。

(32)地头还有个牲口圈,年年[有种无收]。

(33)专把华夷大防,牢记心中,中国是[有乱无治],从此没有干净土了。

在以上例子中“有输无赔”可以说成“有输的无赔的”,“有说无唱”可以说成“有说的无唱的”,表示两种有关联的情况。这类短语数量较少。

b.当A、B为反义关系时,A、B一般不能加“的”,但它们常常可以扩展成包含A、B在内的双音节词,并指称与A、B表示的动作有关的行为。扩充后的包含A、B在内的双音节词多为偏正结构或联合结构。例如:

(34)恋爱不是游戏,不能随心所欲;结婚更要慎重考虑,[有合无离]才好啊!

(35)客队则[有守无攻],都不进球也算遂了其心愿。

例(34)中的“合、离”可以扩展成“结合、离异”,例(35)中的“守、攻”可以扩展成“防守、进攻”。

有些是联合合成词拆开进入此格式,如“有呼无吸、有来无往、有进无退、有禁无止”等等。

2)A、B为单音节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

进入格式的形容词性的“A、B”一般为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反义词。如“有刚无柔、有粗无细、有强无弱”等。状态形容词一般很难进入格式。实例如:

(36)那班人的本领,比起我们来,怕是[有强无弱]。

(37)孙猛他本是[有粗无细],一些见识没有。

孤立地看,例中的A、B是谓词性成分,但是进入格式后,一般就具有了指称性,这是“有…无…”格式所赋予的。张斌(1993)认为谓词不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比如不说“有害怕”,只能说“有些害怕”。曹翔(2001)则认为有些能直接受名词修饰的谓词可以直接做“有”的宾语,这些谓词可直接受名词修饰,前面可加数量短语,它们具有部分名词属性。同时还指出谓词能比较自由地进入“有…有…”格式中。进入“有A无B”中的谓词性成分,实际上也具有部分名词属性,而且这些谓词性成分能比较自由地进入格式,一般很少有限制。

在检索到的实际语料中,A与B都是体词性的约占总数的85%;A与B都是谓词性的约占总数的14%,A与B是体词性和谓词性互相搭配的极少。如:

《颜氏家训》也指出王籍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有闻无声]的”感觉;虫鸟鸣噪,反添静境。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有A无B”格式中,A与B在语法性质方面有明显的倾向性:

第一,一般情况下,A、B在语法性质上要求是同类的,非同类的A、B组配的格式极少,A与B都是体词性或谓词性约占总数的99%。

第二,由两个体词性语素或词构成的“有A无B”比由两个动词性语素或词构成的格式明显地多,即A、B由两个体词性成分构成的格式的数量比两个由谓词性成分构成的格式的数量明显占优势。这说明,对“有A无B”来说,体词性成分比谓词性成分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三,“有A无B”中的A、B分别为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搭配时也有一定的倾向,如名词和动词互相搭配时,动词多为动作动词,动词进入格式中,就具有了指称性,比如“有海无防、有边无防、有禁无止”等。

1.1.4.3 制约A、B位序的因素

从格式自身来看,“有A无B”是较为稳固的,它要求只能“有A”和“无B”两项构成,不能扩展。而格式中的“A、B”之间的排列顺序,虽无十分严格的制约,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或倾向性,即在位序配置上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1)韵律规则对A、B位置的制约

“有A无B”中,韵律对其结构的内部位序起较大的作用,A、B常因韵律的不同而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下表可显示A、B的韵律搭配情况:

img18

我们考察了842个A、B由独立的单音节词或语素构成的“有A无B”格式,最为常见的情况是A和B在韵律的平仄搭配,一为平声,一为仄声。上表显示,A和B为平仄、平平、仄平、仄仄搭配分别是201个、211个、212个、218个,分别占总数的24%、25%、25%、26%。“有A无B”整个格式的韵律结构是: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冯胜利(2000)认为双音节和三音节都是韵律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音步(韵律单位),汉语标准韵律词是两个音节,最大的韵律词只有三个音节。双音节音步是汉语最基本的标准音步,标准音步在韵律词中有绝对的优先权。“有A无B”格式是由“有A”和“无B”两个动宾结构构成,“有A”和“无B”构成两个最基本的标准音步。从声调韵律方面来看,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这些平仄组合形式恰恰也是诗词之中最基本的平仄形式。如“有增无减、有名无姓、有神无经、有实无虚、有往无来、有气无心、有恃无恐、有益无害”等,实例如:

(38)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39)在孔子以前,学文化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见解,主张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A、B同为平声的情况下,A和B排列顺序的趋势是A、B同为阳平居多,而A为阳平、B为阴平的情况极少,在总数842个例子中,A、B同为平声的有211个,占总数的25%,其中A、B都是阳平的有93个,A为阳平、B为阴平的只有23个。可见,A和B同为平声时,A、B同为阳平的情况占多数。例如“有才无财、有学无才、有职无权、有为无为、有文无行、有头无足”等,实例如:

(40)茂才是个[有才无德]的人。

(41)老者引至一口八角井边,教乐和看井内,[有缘无缘]便知。

当A、B都是仄声时,排列倾向是A、B都为去声。上表显示,A、B同为仄声时有218个,其中A、B均为去声的形式有123个,A为去声、B为上声的只有26个。可见,A、B同为仄声的时候,排列倾向于A、B都为去声,如“有进无退、有犯无赦、有弊无利、有败无胜、有害无利、有气无力”等。实例如:

(42)防汛要[有备无患],不能[有患无备]。

(43)服食金丹对人[有害无益],炼丹却是一项有意义的化学实验。

上表显示,也有一些格式的声调顺序是前上后去或前阴后阳等,这多是因为表达的需要或者语义规则制约而造成的。例如:

(44)四是期货市场有名无实,[有场无市]。

(45)老太太凭感觉把身子向罗惠一边倾了倾,[有珠无神]的眼眶,更显得黑洞洞的。

例(44)里,说话者指出期货市场只是徒有虚名,没有交易,所以用“有场无市”;例(45)里的“有珠无神”则是遵循语义规则“先有眼珠”才能评论“有无神采”,所以才有前阴后阳的排列顺序。

2)心理定势对A、B位置的制约

由一个双音节的复合词分裂而成的“有A无B”,A、B的顺序通常按照原词的顺序排列,如“有命无运、有国无防、有海无防、有钢无材、有海无港、有山无洞、有神无经”等。实例如:

(46)这里的景观既小且分散,可谓“满天星斗,唯缺明月”,被说成“[有旅无游]”。

(47)虽然国务院三令五申,公款购买挂历却[有禁无止]。

这些格式都是由复合词“命运、国防、海防、钢材、旅游、禁止”等词语拆分组成,它们既然是一个词语,其形式和位序都固定下来,因此在拆分组成“有A无B”时,也必须顺应原来词语的构词顺序。同时,这些格式中的A、B位置一般很固定,不能将A或B的位序颠倒更换,这主要受认知规律和心理定势的影响。有些具体的典型名词,如:“山、洞、海、港”等,它们在物质空间中是离散性的,当人们在空间上感知这些在物质空间存在的二维或三维物体时,必须适应人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习惯。如“山”和“洞”、“海”和“港”,当具有一定距离时,人们总是先感知到“山”和“海”,然后才能具体到是否有“洞”和“港”,因此,当它们进入“有A无B”格式时,就必须是“有山无洞”和“有海无港”,而不能反过来。有些词语如:“始终、眼珠、命运”等,这些词语进入格式时,就要受到人们的心理定势和逻辑顺序的制约,如只有“开始”才会有相对的“终点”,所以说“有始无终、有眼无珠”和“有命无运”,而不能反过来说。

如果A、B不按原词序的顺序排列,而是颠倒了顺序,可看作是由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的结构。例如:

(48)曾任6年市长的现任市委书记徐志顺多年来逢会必讲:[有城无市]是封闭,有市之城才是城市,市长,首先应是抓市场之长。

(49)石家庄当时的情况是“[有市无城]”,缺少了凝聚力,形成了文化耗散。

例(48)的“有城无市”是从“城市”分裂而构成的格式,遵循了原词排列的顺序,而(49)中的“有市无城”是由各自独立的语素构成的格式,两组的构成格式的方式是不同的。

3)感情色彩对A、B位置的制约

A和B在感情色彩方面的搭配顺序也有一定的倾向性,下面通过对语料的统计、分析,揭示进入此格式的A、B位置受感情色彩影响的具体表现。

在收集到的A、B由单音节成分组成的842个实例中,A与B含有褒义、贬义的仅有51例,它们的搭配方式有如下几种情况:

a.A与B都是褒义色彩的,如:有益无益 有才无德 有利无利 有勇无谋

b.A与B都是贬义色彩的,如:有错无罪 有灾无难 有病无害 有惊无损

c.A是褒义,B是贬义的,如:有喜无忧 有功无罪 有奖无罚 有恩无怨

d.A是贬义,B是褒义的,如:有害无益 有苦无甘 有损无益 有弊无利实例如:

(50)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被活捉了。

(51)张二江实在并不孤立,所以他会抱屈,声称自己“[有错无罪]”。

(52)可见得待人以义,原是[有益无损]呢!

(53)您稳放着个先忧后喜,我空怀着个[有苦无甘]。

统计表明在上述情形中A、B都是褒义或贬义的有51例,A是褒义、B是贬义的有22例,占43%;A与B都是贬义的有11例,占22%;A是贬义、B是褒义的有12例,占24%;A、B都是褒义的有6例,占11%。可以看出,A和B感情色彩方面的配置顺序有如下的倾向:

第一,从整体上看,进入格式的A、B多是中性色彩的语素或词语;

第二,当A、B褒义与贬义搭配的时候,倾向于褒义在前,贬义在后的形式。

4)句子的语义关系对A、B位置的制约

有时A和B之间的顺序是由上下文语境决定的。例如:

(54)一个人若是为得太多,就变得[有害无益]。

(55)这一套对待秘书最合适,与秘书接近[有利无弊],因为他们讯息最灵通。

例(54)中句子的描写顺序是先说一种不好的情况“为得太多”,结果是“有害处,没有好处”,所以出现“有害无益”的配置顺序;例(55)则是句子先说出格式的配置位置即“有利无弊”,与后面的句子语义“秘书的信息最灵通,有好处”相照应。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有A无B”的排序规律和制约因素。在A、B的排序中,有时这些规则相一致而同时起作用,比如“有城无市、有旅无游”既遵循韵律规则,又遵循心理定势。有时它们之间互相矛盾,一个规则起作用时,另一个规则就不起作用。正因为这一原因造成一些“有A无B”可以颠倒位序,如:有力无心←→有心无力、有正无奇←→有奇无正、有钱无理←→有理无钱。在检索到的842个例子中,有103个格式可以互换位置,占总数的12%。这说明“有A无B”的排序是既有规律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1.1.4.4 “有A无B”格式对A、B的制约作用

“有A无B”是一个能产性强的格式,“有…无…”这一格式对各种词性的A、B进入A位、B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转化A、B的语法特征

在“有A无B”中,嵌入成分有相当数量是非名词性成分,如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这些词或语素的典型的语法特征之一是很少能单独和“有、无”构成词语单说,比如不能单说“有说、无唱、有富、无仁、有来、无回、无柔、有深、无浅”等。当这些成分进入格式后则具有指称性,表示两种相关联的情况,形成“有A无B”一种对举格式。如:

(56)不是我拦你,你[有刚无柔],有勇无谋,你去必然坏事。

(57)当局对此终日惶恐不安,经常密派敌特,刺探情报,结果总是[有来无回]。

只有进入此格式,“A”和“B”才能有指称性,才能构成短语,成为合法的结构,再如“有说无唱、有富无仁、有深无浅、有失无控、有惊无险、有患无备、有种无收”等。这里“有A”和“无B”都可以构成短语,指称相关的事情,同时显示了“有A无B”格式的特殊语法作用,这就转化了A、B的语法特征,改变A、B的组合能力。

2)整合、显化并列关系

在检索到的842个实例格式中,大多数格式都是并列关系。“有A无B”从形式上整合、显示嵌入成分A、B之间的并列关系。例如:

(58)前些日子一楼还是[有窗无门],眼下窗窗皆门、挂牌营业。(

59)临汾钢铁公司目前是[有铁无钢]、[有材无坯]的局面。

例(58)中的“窗”和“门”,例(59)中的“铁”和“钢”、“材”和“坯”都是语义相近的词语,进入格式后,格式把它们连接起来构成并列关系。

(60)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爱“小广播”,谣言[有进无出]。

(61)作为直接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和生产服务的渔港却[有减无增]。

例(60)中的“进”和“出”是相反的两个动作,例(61)中的“减”和“增”是相对的两种性质,但它们进入A位、B位后“有A无B”已容纳并促使它们构成并列关系。

(62)这地方的风俗,酬客时候都是[有酒无饭],一酒待百客。

(63)[有才无德]的人会败坏党的事业,不能用;[有德无才]的人会贻误党的事业,也不可重用。

例(62)中的“酒”和“饭”都属于食物中的语义范畴;例(63)中的“德”和“才”都属于评价一个人人品的语义场。该格式把这些语义上有相关性的词语容纳为一个整体,促使它们构成并列关系。

(64)甄士隐抱着香菱,来了一僧一道,这两人当时怎么说,说你为什么把这样一个[有命无运]的抱在怀里哟?

(65)我今天这种表现,不折不扣是个没有自知之明,[有始无终]的懦夫!

例(64)的“命”、“运”,例(65)的“始”、“终”本来是一个双音节词语的语素,这类词语的语素大部分不是成词语素,或其中一个是不能单独运用的语素。“有A无B”格式把这些词语拆开分解为语素,分别用“有”、“无”这一对相反的词来连接,显示它们的并列关系。

可见,“有A无B”格式能把原来具有整体意义的双音词的语素拆开嵌入A、B位促使它们构成相反意义的并列关系,也可以连接两个独立的单音节成分构成相反意义的并列关系。在实现A和B之间这种相反意义的并列关系过程中,格式一般要求A、B同属于一类语义范畴。可以说“有A无B”格式可整合语义上相近、相反或同属一个语义场的两个实体A和B构成语义对立的并列关系。

3)关联、紧缩

“有A无B”里的两个动词“有”、“无”前后呼应,合起来对嵌入成分A、B起关联、紧缩作用。例如:

(66)区分对搞活经济、发展生产[有利]或[无利]这一界限,对于衡量情节轻重,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67)对任何现象作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论证,比如,他们反对论证“世界的[有限]与[无限]”、“世界的本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无始无终”等问题。

(68)人们也会从那一座[有形]和[无形]的丰碑中,感受到子弟兵为老区经济腾飞所奉献的一片赤诚。

(69)有些花美则美矣,却都是[有花]而[无果],鲜艳几日便凋零萎谢,成为一丛与杂草无异的残叶空枝。

(70)尽管中方有一副经理,也是[有其名无其实]。

(71)二孩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主要是[有女孩无男孩]的家庭。

(72)[有雨],[无雨],出门都要带伞。

(73)对有可能发生灾情的地区也要预作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例(66)、(67)、(68)中的“有利或无利”、“有限与无限”、“有形和无形”均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用“有A无B”格式来表示这一语义关系。例(69)、(70)、(71)中的“有花而无果”、“有其名而无其实”、“有女孩无男孩”分别可以说成“有花无果”、“有名无实”、“有女无男”。例(72)中的“有雨,无雨”可以用格式连接起来,紧缩成格式“有雨无雨”。例(73)中的“有备无患”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应的复句来表述:“如果有准备就无患难”。可见,“有A无B”通过动词“有”、“无”分别把相关的并列两项或是把表达复句内容的句子紧缩成一个整体,构成紧缩结构以表示并列关系或假设条件关系。

4)强调、突举

“有A无B”格式可以对嵌入成分A、B起强调作用。

a.列举式强调。“有A”和“无B”并列存在于一个包含多种情况的语义场中,“有A无B”则突出、强调“有A”、“无B”,以概括全体,A、B多是相同的两个名词。如“有钱无钱、有病无病、有罪无罪”等。这类格式的“有A无A”可以转化为“有A没A”格式,如“有事没事、有钱没钱、有病没病、有功没功、有戏没戏、有家没家、有罪没罪”等。实例如:

(74)选址、建厂、招聘员工……[有钱无钱],创业皆难。

句中的“有钱无钱”指代了所有的情况,从很多钱到很少的钱直至没钱,概括了所有的情况。

b.排除式强调。这类格式中的A、B位于语义场的两端,进入格式中,格式强调“无B”的情况。如“有利无害”表述的情况完全排除了“害”,这与单表述“有利”不完全等同,“有利”可能包括“微小的害处”,而“有利无害”则完全排除了“B”的情况。实例如:

(75)过头话是“大跃进”、“浮夸风”的遗孽,对文艺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c.整体式强调。嵌入成分A、B原来是一个双音节的合成词,进入格式之后,则是对整个格式的一种否定,如“有眼无珠、有城无市、有姻无缘、有禁无止、有名无牌”等。“眼珠、城市、命运、禁止、名牌”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进入格式后,则“AB”表示的整体意义就全被否定,如“有眼无珠”则表示没有“眼珠”,看不清事情的实质。实例如:

(76)想来姻缘前世命定,[有姻无缘]强扭亦不甜,始终只有嫌隙罢了。

“姻缘”原意是婚姻的缘分,是十分的美好的事情,进入此格式后,就被把整体否定了。

可见,“有A无B”格式中的“有、无”有两个职能:一是分别连接A、B,使“有A”和“无B”具有指称性,促成、显示两者的并列关系,而且这些并列关系中常带有强调的意味。二是“有A无B”前后呼应起到关联作用,把A、B两项联成一个整体形成紧缩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