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部形式中的空间结构

内部形式中的空间结构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 “华南” 指中国境内的南部地区, 它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可见内所指区域一定是数量为小于1的分数空间。图示如下:2.2 方位短语的顺序式和逆序式 顺序式依据空间顺序原则, 语言结构的线性顺序反映了所指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空间顺序。汉语方位短语的基本结构是 “参照词+方位词”, 其语序符合人的认知空间顺序。
内部形式中的空间结构_汉语内部形式研究

2.1 方位短语的能指和所指

(1) 空间和时间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 三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人通过感官感受到客观外界物理空间, 再把其理性认知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 成为人类关于空间的知识。

人们看待和感受空间离不开参照物方位词和所指区域三个因素, 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式是:

参照物+方位=所指区域

表示方位的短语通常由参照词和方位词两个成分组成, 成为语言符号的能指, 所指物 (概念) 则是语言符号的所指。 例如 “华东” “河西”, “华”“河” 是参照词, “东” “西” 是方位词, 华东地区、 河西地区是语言所指区域。

常见客观事物一般都可以成为表示空间方位的参照物, 所以常见名词一般都可以成为表示空间方位的参照词。

汉语常见方位词分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 单纯方位词有东、 西、南、 北、 中、 左、 右、 前、 后、 内、 外、 上、 下等。 合成方位词有 “以东”“以上” “之东” “之上” “东面” “上面” “东边” “上头” 等。 其中 “上”“下” “上面” “下边” 等是垂直方位, 其他都是水平方位。

(2) 参照物与所指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 所指区域处于参照物之内, 它属于参照物本身的一部分, 这是 “内所指区域”。 例如 “华南” 指中国境内的南部地区, 它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湘西” 指湖南省的西部地区, 它属于湖南的一部分。 可见内所指区域一定是数量为小于1的分数空间。

b. 语言所指区域处于参照物之外, 这是 “外所指物”。 例如 “江南”指江以外、 以东的区域, “墙东” 指墙以外、 以东的区域。 所以外所指区域一定是数量为1的整数空间。

比较 “华南” “江南” 二词,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致的, 但是它们的意义结构却根本不同。

(3) 参照物可分面性参照物和线性参照物。

面性参照物包括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平面辖域范围, 大到洲、 国、 省等,小到单位、 学校、 湖泊、 场地、 院落等。 例如 “华南” 的 “华” 即中华(中国), 是面性参照物。 线性参照物指几何图形呈线性、 条型的物体, 常见有江、 河、 墙、 路、 画线、 篱笆、 铁道、 长城、 山脉等。

“长城” “山脉” 是三维立体物, 当它们成为参照物时, 经常主要取其所占的条型面积, 所以本文暂将 “体型参照物” 包括在面性参照物之中。

(4) 线性参照物、 面性参照物同外所指区域、 内所指区域的位置关系比较复杂。

首先, 面性参照物的所指区域同方位词有关。

“中” “以X” (如 “以东” “以南” 等) 是两个特别的方位词, 由它们构成的方位结构“参照物+中” 和 “参照物+以X” 的所指区域是整齐划一的, 具体是:

“参照物+中” 的所指区域一定是内所指区域。 例如 “冀中” “鄂中”一定分别指河北省中部地区、湖北省中部地区。 “参照物+以X” 的所指区域一定是外所指区域。 例如 “江苏以南” 指浙江, 不包括江苏省的任何辖区; “马路以西” 指马路西面的区域, 不包括马路本身。

除了 “中” “以X” 之外, 其他多数方位词如 “东” “西” “南” “北”以及 “东面” “之东” 等, 由它们构成的方位短语的所指区域, 与参照物的类别 (线性参照物、 面性参照物) 有关。

面性参照物的所指区域可以是内所指区域, 也可以是外所指区域。

当面性参照物的所指区域是内所指区域的时候, 参照物和所指区域是包含关系——参照物包含着所指区域, 即所指区域包括在参照物的面积范围之内, 形成日偏食状。 例如 “操场东面有双杠”, “操场东面” 指操场之内、之东的部分区域。 如示图下:

当面性参照物的所指区域是外所指区域的时候, 参照物和所指区域互不包含。 例如 “操场东面是小河”, 操场是面性参照物, 小河在操场的方位辖域之外, 二者没有面积的重合。 如图:

面性参照物的所指区域, 表示内所指区域者较多, 表示外所指区域者较少。 如不特别指出, 一般都理解为内所指区域。 例如 “苏南” 指江苏的南部地区, 不会指江苏之外、 之南的浙江省。 表示江苏之外、 之南的浙江省这一意思, 汉语说成 “浙江在江苏的南面” “江苏的南面是浙江”, 不说 “浙江在苏南”。

其次,“线性参照词+方位词” 只有外所指区域, 没有内所指区域。 换言之, 线性参照物的所指区域一定是外所指区域。 例如江东、 河西、 墙南、路北、 篱笆内、 铁道旁、 长城外面……都不包括参照物本身, 所指区域指的都是参照物之外的方位辖域。

“山” 的物理空间是不变的, 但是它的语言空间观念则是随着人的主观理解而有所不同: 山有时可做线性参照物, 有时可做面性参照。

当山做线性参照物的时候, 人把它看作线性的山脉; 这时, “山南”“山北” “山东” “山西” 只指外所指区域, 不存在内所指区域。

当山做面性参照物的时候, 人把它看作一个占有一定面积的山区; 这时, “山南” “山北” “山东” “山西” 多数情况下仍指外所指区域, 例如“山东省” “山西省” 即分别指太行山以东和太行山以西; 再如 《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居山东时……” 这里的 “山东” 即指 “崤山以东”。 图示如下:

不过, 在少数情况下, “山南” “山北” 也未尝不可指内所指区域, 例如同住一个山区的人, 有人住在山区靠南的部分, 有人住在山区靠北的部分, 这时的 “山南” “山北” 指的是山区之内的南北两个区域。 图示如下:

2.2 方位短语的顺序式和逆序式

(1) 顺序式

依据空间顺序原则, 语言结构的线性顺序反映了所指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空间顺序。汉语方位短语的基本结构是 “参照词+方位词”, 其语序符合人的认知空间顺序。 例如 “华东”, 在说话人的大脑里必然首先出现 “华” 的概念, 然后才可以在 “华” 的基础上找出它的各种方位及其所指物。 我们把按这一语序组合的短语叫做 “顺序式”。

顺序式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中国分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华西地区” “华北地区” 等, 各省也分为不同小片, 例如 “苏北”“晋中” “甘南” “湘西” “鲁东” “闽南” “陕北” “皖南” “鄂北” “辽东”……它们不能倒过来说成 “东华地区” “南华地区” “西华地区” “北华地区” 以及 “北苏” “中晋” “南甘” ……

这一格式也是古代汉语表示方位的基本格式, 古代汉语中只有 “参照词+方位词” 式, 没有 “方位词+参照词” 式, 即只有 “华东” 类, 没有“东华” 类。 例如: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 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和何面目见之?”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得复见将军于此。” (河北: 黄河之北。河南: 黄河之南)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居山东时, 贪于财货, 好美姬。”(山东: 崤山以东)

《列子·汤问》: “太行、 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 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列子·汤问》: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 ”

《列子·汤问》: “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列子·汤问》: “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自此, 冀之南, 汉之阴, 无陇断焉。”

以上引文中的 “江东” “河北” “河南” “山东” “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山北” “豫南” “汉阴” “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朔东” “雍南”“冀之南” “汉之阴” 这些方位短语, 都是 “参照词+方位词” 的格式, 古今汉语是一脉相承的。

(2) 逆序式

方位短语的逆序式指参照词与方位词的语序换位, 由 “参照词+方位词” 变成了“方位词+参照词”。 例如 “华东” 是顺序式 (常式), “东华”是它逆序式 (变式)。

逆序式的语序不符合人的认知空间顺序。 例如 “东华” 的词序违反了人的认知空间顺序, 因为离开参照物劈头说 “东” 是毫无意义的, 只有在接着出现 “华” 这一参照物之后, 方才反馈到 “东”, 方才为显示 “东”的意义着落找到参照和依据。 可见, 认知顺序需要把颠倒了的语言顺序再颠倒过来:华东→东华,才能最终完成语言的接受和理解。

逆序式又分 “同义逆序式” 和 “绝对逆序式”。

先说 “同义逆序式”。 它是指语序换位后必须与原来的顺序式意义相同。 面性参照物的方位短语属于这一类。 例如 “华东” 是顺序式, “东华”是同义逆序式;二者语序相反,但是意义相同:华东=东华。

在 “华东、 东华” 对照组中, “华东” 类更符合人的认知常规, 所以它是汉语中最基本的方位结构。 正是由于这个原故, 所以 “华东” 类的用处大于 “东华” 类: “华东” 既可以表大地区方位, 也可以冠以具体单位名称。 而 “东华” 类不可表示大地区方位, 只能冠以具体单位名称。 见下:

a. “华东” 类

“华东” 类用于大地区如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等。

“华东” 类用于具体名称的例如:

华东: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华东电力设计院 (上海)、 华东军区(上海)。

华南: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 华南植物园(广州)。

华西: 华西都市报 (成都)、 华西医科大学 (成都)。

华北: 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庄)、 华北煤炭医学院 (唐山)。

此外还有 “国东” “国南” “国北”, 用例不多:

国东: 国东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国东弹簧有限公司 (苏州)、 北京国东投资集团。

国南: 宁波国南家私厂、 南京国南霓虹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国北: 锡林浩特市国北贸易有限公司、 国北旅馆 (北京)。

b. “东华” 类

“东华” 类不用于大地区, 例如不说 “东华地区” “北苏地区” 等,它只冠以具体单位名称, 例如:

东华: 东华大学 (上海)、 东华理工学院 (江西)、 东华机械有限公司(大同)。

南华: 南华大学 (湖南)、 南华工商学院 (广州)、 南华小学 (深圳)、南华医药有限公司 (江西)。

西华: 西华大学 (成都)、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北华: 北华大学 (吉林)、 北华航空工业学院 (石家庄)、 北华矿棉板有限公司 (石家庄)、 北华饲料有限公司 (石家庄)。

以上冠名 “东华” 者位于华东上海等地, 冠名 “南华” 者位于华南广州等地, 冠名 “西华” 者位于华西成都等地, 冠名 “北华” 者位于华北石家庄等地, 它们的名称与实际方位处所完全一致, 这说明“东华” 类与“华东” 类在现代汉语里并存而且等义。

再说 “绝对逆序式”, 它是指语序换位后意义发生变化, 即与原来的顺序式的意义不同。 线性参照物的方位短语属于这一类。 例如 “江北” 是顺序式, “北江” 是逆序式, 但是江北≠北江。

(3) 顺序式与其绝对逆序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a. 结构不同。 “江北” 是方位短语, “北江” 是偏正短语。

b. 意义不同。 “江北” 的意思是是 “江的北面”, 而 “北江” 的意思是“北面的江”, 二者意思相去甚远。

c. 所指的偶物不同。 “江北” 里的 “江” 是参照物, “北江” 里的“江” 是所指物——它的参照物是说话者自身或者说话者附近的事物, 意即位于 “我” “我们” 北面的江, 或者位于 “稻田” “草场” 等北面的江。 所以 “江北” 的偶物是 “江南”, 而 “北江” 的偶物是 “南江”。 图示如下(□表示区域, ~表示江):

“南淮” “西汾” 之所以不能成立, 就是因为中国只有一条淮海 (安徽等),中国只有一条汾河 (山西), 不存在 “南淮——北淮” “西汾——东汾” 等偶物。

2.3 欧化式

(1) 汉语表达空间方位的语序倾向于参照词先于方位词, 例如中国的东部地区叫做 “华东”, 山西南部地区叫做 “晋南” ……相反, 西语倾向于方位词先于参照词, 例如英语Eastern Europe (东欧), South Asia (南亚), North Africa (北非); 俄语Востоцная Еврона (东欧), Южная Азия (南亚), Северная Aфрика (北非), 南太平洋 ( ) 等等。 西语的这类词的结构一律都是“方位形容词+名词”。

用汉语去翻译 (意译) 以上各个方位短语, 按照汉语习惯, 本应把西语逆序式重新颠倒过来, 译为 “欧东” “亚南” “非北” 等, 这样既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 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这么做, 而是照搬西语的逆序格式, 造出了与汉语传统方位结构完全相反的格式——方位词+参照物,这就是 “欧化式”。于是乎,汉人在称 “华东” “华南” “华西”“华北” 的同时, 也终于把它们叫做 “东华” “南华” “西华” “北华”。 与之同类还有 “南国” (广西 《南国今报》 《南国早报》 )、 “北国” (石家庄北国商城、 哈尔滨 《北国论坛》 ) 等。

这就是现代汉语中为什么会同时有“参照物+方位词” (华东) 和 “方位词+参照物” (东华) 两类对立的格式的原因所在。

顺序式所指区域可以是外所指区域, 也可以是内所指区域, 它往往可作歧义解释 (例见§1.4 “操场东面” )。 而欧化式 (逆序式) 却只有内所指区域, 没有外所指区域。 例如 “东欧” 属于欧洲的一部分, “东华” 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它们绝不可能指欧洲之外、 中国之外的区域。 所以, 汉语顺序式所指区域可以是分数区域, 也可以整数区域; 而欧化式所指区域则只能是分数区域。

从道理上讲, 汉语称中国东部地区为 “华东”, 也似乎应该把 “东欧”叫做 “欧东”; 反之, 印欧语把欧洲东部地区叫做 “东欧”, 也似乎应该把中国东部地区叫做 “东华”。 但是这一推理是不现实的。 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是: 汉语只称 “华东”, 不称 “欧东”, 因为 “华东” 是地道的汉语词,“欧东” 不是地道的汉语词。 另一方面, 印欧语只称 “东欧”, 不称 “欧东”, 因为西语未曾模仿汉语而造出 “汉化词”。

(2)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看待空间的方式, 其结果必然反映在自己所使用的语言中。 但是语言再现的空间未必是客观世界的写真, 而是经过思维方式过滤后的语言表达式。

几何学可以把世界上任意一个物体作为所指物而把另外一个相关物体作为参照物, 而在自然语言里的情况则是, 某些有关事物总是倾向于作参照物, 另一些有关事物则倾向于作所指物。 其基本规律是, 语言空间倾向于用较大的、 固定的、 持久的、 共知的事物作参照物, 而用较小的、 移动的、 暂时的、 生疏的事物作所指物。 例如 “桌子上面有一本书” “上海在我国的东部”。 其中 “桌子” “我国” 作为参照物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这两句话绝不能说成 “一本书下面有桌子” “我国在上海的西部”。

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社会的人所面临的物理空间是相同的, 但是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有所差异的。 人类认识物理空间方位, 总是依据空间认知原则, 先有参照物, 而后在此基础上找出方位及所指物, 这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模式。所以汉语“参照词+方位词” 的表达式与思维逻辑相吻合, 西语 “方位词+参照词” 的表达式与思维逻辑相悖。例如先有欧洲的概念, 后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东欧” “西欧” “北欧” 等局部方位概念。 如果没有整体,就谈不到它的局部, 所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只不过汉语采用顺序的语言结构方式、 西语却采用逆序的语言结构方式去表达都是顺序的认知过程而已。

(3) 在汉语里, “华东” 类不但是现代汉语表示方位的基本格式, 而且也是古代汉语表示方位的基本格式。 而 “东欧” 类不是从古代汉语中沿用下来的格式, 而是现代汉语中的舶来品、 意译词。

“东欧” 类 《辞海》 有收录, 而 《词源》 没有收录, 这似乎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重要佐证。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根据是, 许多成立于20世纪四、 五十年代的单位、 学校, 本来冠名 “华东” “华南” “华西” “华北” 等, 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 改变成了 “东华” “南华” “西华” “北华”。 例如东华理工学院(抚州) 创建于1956年, 先后命名为 “抚州地质专科学校” “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更名为 “华东地质学院”, 2002年换为 “东华理工学院”。 北华航空工业学院 (河北廊坊) 建于1978年, 原名 “华北航空工业学院”, 2003年换为 “北华航空工业学院”。

同时, 又有许多成立于20世纪四、 五十年代的单位、 学校, 都冠名“华东” “华南” “华西” “华北”, 但许多在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单位、 学校, 却冠名 “东华” “南华” “西华” “北华”。 例如:

华东——东华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诞生于1951年。

东华大学 (上海) 前身是 “华东纺织工学院”, 创建于1951年, 1999年换为今名。

华南——南华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 前身是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 1951年建校。

南华工商学院 (广州), 建校于1993年。

南华大学 (衡阳) 建校于2000年。

华西——西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成都), 前身是 “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科”, 成立于1914年。

成都华西中学, 原名 “华西协和高级中学”, 始创于1908年。

西华大学 (成都), 建校于2003年。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前身为 “四川师范学院”, 2003年换为今名。

华北——北华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原名北京电力学院, 创建于1958年, 后换为今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郑州), 前身 “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 创建于1951年,2000年换为今名。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 前身为 “华北制药厂”, 1953年始建。

北华大学 (吉林), 建校于1999年。

哈尔滨北华饭店, 成立于2002年。

晋城北华学校 (山西), 成立于2004年。

这种格式除了存在于单位名称外, 还偶存于其他方面, 比如陕西 “北秦大厦” 以及 “北国风光” “南国稻香” 等。

同一个地区, 同一个城市, 同一条街道, 此单位冠名 “华东” 类, 彼单位则冠名 “东华” 类, 在这里, 表现出了人们在不经意之中选用 “华东”类和 “东华” 类的随意性。

值得指出的是, 在汉语中存在一类与以上貌似实异的名称, 例如河南有“西华县”, 云南有 “西华县”, 广东有 “南华寺”, 太原有 “东华门”, 北京也有 “东华门” “西华门” ……, 这是一些古老的名称, 它们得名于千百年以前。必须注意, 这样名称与 “方位词+参照词” 表面相似而实际迥异, 因为这些名称中的 “华” 不是 “中华” 的意思, 不是参照物, 而是有特殊的指称, 有别的意思。 见下:

西华县, 西汉置县, 因属春秋宋华氏之地, 且居西, 故称 “西华”。华: 华氏。

南华县原名镇南,1954年改为 “南华县”, 意为 “西南美丽的地方”。华: 华美, 光彩。

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栖身说法、 宏扬 “南宗禅法” 的发源地,后因其弟子又创立了沩仰 (湖南)、 临济 (河北)、 曹洞 (江西)、 云门(广东)、 法眼 (南京) 等五宗, 即所谓一花五叶。 华: 花。

东华门、 南华门、 西华门均因明 “晋王府” 宫门方位而得名。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封其三子朱木冈为晋王。 朱木冈受封后, 在今 “精营”一带修筑晋王府宫城。 王府座北朝南, 开三门, 按方位称东、 南、 西华门。

可见,这类名称根本不是 “方位词+参照词” 结构。

2.4 线性参照物的自身分段的表达方式

在汉语里, 线性物的自身分段仍以线性物自身为参照物。 线性物的自身分段大量表现于街道名称, 所以下面主要以城市街道名称为例进行分析。

城市里的街道名称, 大多数是在双音名称后面加 “街” “路” 等, 如长安街、解放路……其格式是“AB+路(街) ”。

同一条街道, 由于街道长, 所以往往把它一分为二, 分为两段, 然后再给予它分段名称。 例如太原有解放路, 分南北两段, 分别叫做 “解放南路”和 “解放北路”,构成了“AB+方+路(街) ” 的格式。

全国各地的城市里的街道分段名, 绝大多数是这样的命名方法。 例如:

AB+东+路:广州体育东路、 宁波中山东路、 杭州舟山东路、 济南经十东路、 无锡运河东路、 合肥太湖东路、 德州天衢东路、 长沙人民东路

AB+南+路:宁波解放南路、 杭州延安南路、 西安劳动南路、 南京中山南路、 成都人民南路、 宁波解放南路、 济南工业南路、 广州解放南路、 福州五一南路、 深圳人民南路、 天津解放南路、 长沙韶山南路

AB+西+路:深圳振华西路、 上海延安西路、 广州东风西路、 昆明东风西路、 扬州文汇西路、 杭州文三西路、 桐乡振兴西路、 成都大石西路、 太原迎泽西街

AB+北+路:乌鲁木齐新华北路、 绵阳跃进北路、 上海四川北路、 深圳宝安北路、 绍兴中兴北路、 南京江东北路、 杭州建国北路、 武汉江汉北路、郑州优胜北路、 成都光荣北路、 太原新建北路

作为线性物的街道的自身分段的思维逻辑似乎是这样的: AB路+方+段(一半、 半截等), 例如 “解放路的南段” “解放路的南一半” “解放路的南半截” 等, 但是这不是名称, 是意义解释, 是语句表述。

社会成员把街道分段名称既不采取 “方+AB路 (街) ” (南解放路)这种违背传统的格式, 也不采取 “AB路+方+段 (一半、 半截等) ” 的罗嗦格式,而是采取“AB+方+路(街) ” 这种精炼格式。 线性物的自身分段既不可能等同于线性参照物方位短语的顺序式即 “街道名称+方位词” (解放路南),也不可能等同于其逆序式即 “方位词+街道名称” (南解放路),它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命名方式和结构方式。

街道一定是线性的, 如上所述, 线性参照物的方位结构是没有同义逆序式的, 例如 “解放南路” 不能叫 “南解放路”, “人民南路” 不能叫 “南人民路” ……“南解放路” “南人民路” 这样的格式属于 “绝对逆序式”, 它只有在偶物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在同一个城市内一般不会有两条解放路、 两条人民路, 所以它们只能是单数, 不能是双数。

一切事物都有例外。 “AB+方+路 (街) ” 的例外情况是, 极少数街道的名称采纳欧化格式 “方+AB路 (街) ”。 例如北京 “东 (西) 长安街”,不叫 “长安东 (西) 街”。 这在汉语中是一个特殊用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