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

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

时间:2022-09-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纳西族有着传统的饮食习俗和礼仪,逢年过节时,请客或者婚丧嫁娶的宴会上,以及集体换工劳动等场合的饮食,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习俗和礼仪。野餐也是纳西族喜爱的一种饮食方式,主要为劳动餐和郊游餐。摩梭人有着传统的饮食习俗和礼仪,在进餐之前,都要把食物放一点在锅庄上,由长辈念敬神祭祖口诵经,俗称“秋多”,之后,才能拿碗筷吃饭。

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

纳西族有着传统的饮食习俗和礼仪,逢年过节时,请客或者婚丧嫁娶的宴会上,以及集体换工劳动等场合的饮食,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习俗和礼仪。

春节,是纳西族主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必须做饵块,-作为过节期间探亲访友的礼品。制作方法是将馆块切片蒸熟,再佐以腊猪头肉、.豆酱即可。过年杀猪时也要请客,午餐要有瘦肉炒酸脆菜,晚餐要有米灌肠,也叫血肠蒸熟后食用,也要送人—些。新鲜的猪肠要留给家中老人,也要将新鲜猪血、盐、香料等与蒸熟的大米或糯米相拌后灌进猪大肠送给年老的亲友,以表示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尊敬。除夕时,家家户户都要吃腊猪头肉。吃饭前先祭祖和灶神、门神、石神,整个祭奠过程必须用一个全猪头作为供品。旧时纳西族大年初一一律吃素,清光绪《丽江府志》有“元旦家皆斋戒”的记载。春节请客人吃饭,如客人带有未满周岁的小孩,送客时要送小孩“子又鲁”(装有各种米饭和菜肴的一袋食品),意即祝其常年有肉有米吃。

纳西族在婚丧等红白之事时,喜爱用传统八大碗待客。这八大碗分别是:冷荤火腿咸鸭蛋炸粉皮底、炸板栗肉和干果、红烧酥鱼藕片腌菜底、烩肉丸子排骨百合底、鸡肉烛木耳豆腐块、烩酥肉青菜茎底、肉丝煮粉丝、红烧大肉块。招待客人吃饭,通常男女分坐,入席时请老人先落座,若有未请到席的老人,还要将饭菜送到家中,以示尊敬。

栽秧时节,每当换工之日,晚餐通常要做6个菜,其中要有一碗腊肉片,每片有1厘米厚,大小要盖住饭碗。

野餐也是纳西族喜爱的一种饮食方式,主要为劳动餐和郊游餐。劳动餐是人们在户外田间劳动时,带上一些干粮和佐食的咸菜、糖果,在劳动之余就地解决吃饭问题,以便节省时间,减少麻烦。郊游型的野餐则是在特定日子,如农历二月八、清明节、赶庙会等到户外游乐活动之时进行,所带食品非常丰盛,有即食的,也可以到野外野坎,是日常劳动以外一种传统性的娱乐和休闲活动。

摩梭人有着传统的饮食习俗和礼仪,在进餐之前,都要把食物放一点在锅庄上,由长辈念敬神祭祖口诵经,俗称“秋多”,之后,才能拿碗筷吃饭。每当新的粮食收获后,在食用前,.都必须先搞一次“好食依'仪式,意思是“第一餐新饭先敬祖先”,仪式之后才能食用。

摩梭人家吃饭全部围在火塘周围,盘腿而坐,由主妇为大家盛饭,每人一份。新中国成立前,摩梭人只用手抓,不用筷子夹食。家中有客,由老人陪客人先喝三杯酥油茶,用玉米糖、瓜子等招待。摩梭人家十分好客,往往把自己家中最好的食物用于待客,条件好的家庭要杀猪宰羊,即使家贫也要宰鸡,以美酒佳肴款待客人,如把客人灌醉则认为是非常荣幸的事。

燃料、炊具和餐饮用具

纳西族用于烹饪食物和取暖的燃料是柴火,主要是农村。砍柴准备燃料的时间一般在冬季。柴火分为干湿两种,干柴为砍伐木材后遗弃的干枝,湿柴为现从树上砍下的栗、杜鹃等杂木。纳西族砍柴有一些讲究:一是柴火不能太杂,以栗、松为上乘;二是外观要比较整齐•,捆扎、堆放时把细小枝丫放在里边,整块的放外面。居住于城镇的丽江纳西族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使用柴火外,也使用煤炭,现在有一部分人已用上了天然气。

纳西族的炊具和餐饮用具以铜制和木制的最为普遍。大研镇内有一条专门生产销售铜器的街市,这里销售的产品有炊壶、面盆、火锅、锣锅、茶具、饭盒、桶、瓢等。此外,木材制作的器皿也是纳西族生活用品的一大组成部分,普遍使用的有各种木盆、木盘、木瓢、木盒、木碗、木盅、木勺、木缸、木桶、水槽等,都是纳西族日常餐饮的必需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纳西族家庭中的陶瓷器和金属器具已经越来越多,而传统手工制作的用品很多已经成为手工艺品,供给往来于丽江的外地客商和游客购买收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