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 餐 礼 仪

用 餐 礼 仪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美的冷菜一方面激起用餐者的食欲,另一方面活跃着用餐的气氛。食用开胃菜时,切忌过多、过饱。注意,在西餐中,面包不是主食,可以配着第二道菜的西餐汤来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菜正是牛排。用餐姿态体现在坐相、吃相、餐具使用等多个方面。中国先秦时期,《礼记·曲礼》中的八个字道出了落座应有的姿态:“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一) 上菜的流程

得体而大方的“吃相”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用餐氛围,能够让每一位就餐者都享受到用餐的乐趣,还能够让人满心期待下一次与你的用餐。毫无疑问,在用餐时,了解上菜的流程,是就餐者优雅用餐的第一步。

1. 中餐上菜流程

在中国,上菜的规则是先冷后热,先炒后烧,先咸后甜,清淡鲜美的先上,肥厚味重的后上,先名贵优质后普通一般。

第一道入席菜便是冷菜,通常脆冷爽口,清爽香甜,且装盘考究。精美的冷菜一方面激起用餐者的食欲,另一方面活跃着用餐的气氛。这道菜吃起来十分方便简单。

第二道菜是富含营养的浓汤,可以平衡膳食,滋补身体,更让就餐者食欲大增。舀汤时,第一匙切忌太满,否则,不但难以冷却,且容易因太烫而当众吐出。右手拿汤匙,左手压住餐盘边缘。喝汤时,汤匙要横着握住,脸不要朝下。

第三道是热菜,往往是重中之重,包括主菜和热炒,其中主菜包含有头菜和热荤大菜。头菜通常极具代表性,且选材上乘,价格不菲,能够统帅全席。接着便是由山珍海味,大鱼大虾,鸡鸭等禽肉构成的大菜,然后是一些色香味美的热炒素菜。在上虾、蟹等菜肴前,服务员有时会送上一个小小的水盂,也叫洗指盅,其中漂着柠檬片或是玫瑰花瓣,这可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以双手轮流蘸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见图2—24)。

图2—24 洗指盅

第四道是甜点与水果,让就餐者在大鱼大肉之后倍感清爽。馅饼、蛋糕、薯饼等都可以做成甜品,而水果中饱含着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性佳,有助于人体消化。吃水果时,最好一小块一小块,或者一小瓣一小瓣吃,最好不要整个地拿在手上吃;如果吃到果核,切忌朝着餐盘直接吐出,而是应该把手放到嘴边,将果核轻轻吐在手掌中,再放入餐盘里。吃完水果,一顿美味的中餐也就告一段落了。

2. 西餐上菜流程

西方的第一道菜是头盘,即开胃菜,分量偏少,摆盘精致,且极具当地特色,充分调动人们的味蕾。头盘可以分为冷头盘和热头盘,鹅肝酱、鱼子酱、虾仁杯、生蚝等即为经典冷头盘;而焗蜗牛、法式田螺、鸡酥盒等则是御用热头盘。食用开胃菜时,切忌过多、过饱。倘若冷、热头盘均有,那么就遵循先冷后热的原则,同时,不要把冷头盘菜和热头盘菜放在同一个餐盘里面。

图2—25 舀汤的方向

第二道菜是汤,相对来说,西餐中的汤种类稍多,可以分为清汤和浓汤,热汤和冷汤。大家所熟知的有罗宋汤、牛尾清汤、德式杏冷汤等等。喝汤时,如果太烫,不要用嘴吹冷,可以先放置一会儿,再用汤匙舀汤,大致占汤匙的七八分满,小抿一口。待汤冷却,便可用汤匙一口一口,由内往外舀着喝(见图2—25),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切忌端起碗来喝汤。

第三道菜是副菜,水产类、蛋类、面包类等都是副菜。水产类包括淡水鱼类,海水鱼类,贝类等,鱼肉一般鲜滑嫩美,容易消化,再配上专用的调味汁,口感倍爽。注意,在西餐中,面包不是主食,可以配着第二道菜的西餐汤来食用。吃面包时,最好把面包撕下来,再放入口中,切忌整块咬食面包;也可以把黄油涂抹在撕下来的一块面包上食用,不要整块面包涂满黄油,也不要用面包去蘸黄油。

第四道菜是主菜,通常是取自牛、羊、猪、鸡、鸭、鹅等身上各个部位的肉,制作成主菜,再配上各色调味汁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菜正是牛排。牛排的熟度分为近生牛排,一、三、五、七分熟牛排,和全熟牛排(见图2—26)。先将酱汁淋在牛排上,酱汁壶应贴近,防止酱汁洒在餐盘外;切牛排时,先用叉子叉住牛排的一端,然后用刀子切下一口大小的牛排,一般是边吃边切,切忌让餐盘和刀叉相碰撞而发出刺耳的声音。

图2—26 牛排熟度

第五道菜是配菜,多采用蔬菜,一般为生蔬菜沙拉,适当配有一些肉类。也可以是煮熟的蔬菜,如奶油花椰菜等。

第六道菜是甜点,可以是蛋糕、冰淇淋、水果、奶酪布丁、煎饼等。西餐的甜点延续着主菜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一道是饮品,一般是咖啡,或饮料。喝咖啡时,通常配有糖,或者淡奶油。

(二) 用餐的姿态

《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在餐桌上的谨慎小心,《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在用餐时的优雅姿态(见图2—27),以及《唐顿庄园》中流露出的西方贵族用餐礼仪一定都让大家印象深刻。这些小说及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均从侧面呈现出了不同国度的人在餐桌上不同的用餐姿态,而优雅的用餐姿态总是能让周围的人有一个轻松而愉悦的用餐时光。用餐姿态体现在坐相、吃相、餐具使用等多个方面。

图2—27 《罗马假日》剧照

1. 坐相

从古至今,贯穿中西,人们在用餐时最主要的姿势便是坐姿,因此“坐相”在就餐时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中国先秦时期,《礼记·曲礼》中的八个字道出了落座应有的姿态:“虚坐尽后,食坐尽前。”“虚坐尽后”是指通常情况下,晚辈要比长辈、长者坐得靠后一些,这样能够表现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恭让;而“食坐尽前”是指在开始用餐时,往往要靠前坐一些,让身体贴近餐桌边缘,防止食物掉落弄脏座席。近现代以来,用餐者入席时一般从座椅的左边落座,动作要轻柔端庄,同时要留意不要弄翻桌上的餐具,切忌随意大声地拖拉桌椅。进餐时,就餐者坐在餐桌前,身体背部要挺直,最好让腹部与餐桌维持一个拳头的距离,千万不能瘫坐在座位上,也不要弯腰弓背。双足可以轻轻地放在地面,女士的双膝应紧闭,而男士的两腿也不要分得太开。更不要以为在餐桌下没人看见,就随意脱鞋。

西方一直秉持“女士优先”的原则,这在用餐入座时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吃西餐时,男士先轻轻拉开座椅,伸手让女士入座,待女士轻轻落座时,男士要缓缓将座椅往里送,然后男士再入座。用餐者应当把腰背挺直,同时,胸口与餐桌的距离大约为一到两拳,接着,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见图2—28)。不要把手肘立靠在餐桌上,也不要跷二郎腿,抖腿等。

图2—28 《唐顿庄园》剧照

2. 吃相

用餐时,除了“坐相”十分受人关注外,备受瞩目的就是嘴上的“吃相”。在就餐时,嘴部最大的功能有两项:吃饭和交谈。中国的《礼记·曲礼》中记载道:“毋口它食”,讲的是用嘴咀嚼食物的时候,不要让舌头在口中作响,否则主人会以为你对他精心准备的食物不满意。而“当食不叹,唯食忘忧”指的是就餐时,切忌用嘴发出唉声唉气的声音。在中国的餐桌上,交谈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与人交谈时,不要用手托着下巴,可以把双手交叉放在膝上。虽说嘴内有食物时不宜说话,但有人与你交谈时,你也要接话以示尊重。所以,用餐者可以每次将少量的食物送入口中,如遇必须说话的时候,就可将食物放置到嘴里的一边,再开口交流。《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用餐时言行谨慎,事事留心,处处在意,生怕自己出错(见图2—29)。由此可见,餐桌上的交谈也要时时注意分寸。此外,《礼记·曲礼》中还有这样的描述:“毋抟饭;毋流歠;毋啮骨;毋嚃羹;毋嘬炙。”这里讲的是吃饭时,不要把米饭弄成一大团一大团;不要长饮大嚼,好像要吃很快的感觉;不要刻意去啃骨头,容易发出难听的声音;在品尝肉羹之类的食物时,不要太快,更不能发出大的声音;大块大块的烤肉,也不要一口吞下,否则狼吞虎咽,吃相不雅。

图2—29 《红楼梦》剧照

而西方往往更为倡导安静地用餐。西餐中何时开始用餐、何时结束用餐全是靠刀叉和餐巾的摆放来暗示完成的。吃西餐时一定要紧闭双唇,细嚼慢咽;喝汤和咀嚼食物时,不要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最好不要打嗝或打哈欠。大声地谈话在西餐中是不礼貌的表现。当然,这也不代表西餐中完全不能交谈,轻声而恰当地交流还是需要的。英剧《唐顿庄园》中有一段用餐时的片段完美地诠释了西方用餐时应当注意的礼仪,其中谈到餐桌上交流的话题要恰当,切忌谈论金钱、工作、政治、宗教。《唐顿庄园》第三季第二集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Mary Crawley: What have you been up to?

Guest A: As a matter of fact, I’ve found myself a new occupation, but I’m afraid Violet doesn’t think it’s appropriate.

Violet Crawley: Can we talk about it afterwards?

......

Cora Crawley: I agree with Mama. Some subjects are not suitable for every ear.

这里大小姐Mary问起一位客人最近在忙什么,客人说他找了一个新工作,但他觉得伯爵夫人可能认为在餐桌上谈论这个话题不合适。不出所料,伯爵夫人打断了这个话题,说我们能稍后再谈这个话题吗?Cora也对夫人的话表示赞同。从这段中不难发现,用餐时最好还是不要谈论与工作相关的话题。

在正式的西餐宴会中还倡导“轮换原则”,即为了不冷落任何一位客人,用餐者应当和身旁的人交谈。如果听到女主人轻咳一声,用餐者要转向另一侧与另一位客人交谈(见图 2—30)。正如PBS纪录片《唐顿庄园中的礼仪》所记录下来的片段所述:

The hostess Cora will decide which direction the conversation is going. Turning in dinner means that the conversation will start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as set by the hostess. And so everyone will speak that way. And then after, you know, when she turns, it’s time to turn. Everyone turns and speaks to the person on that side, so everyone’s getting their fair share of chat.

图2—30 西餐中的交谈

另外,口中在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更不要主动与人交谈。倘若有人主动问话,就餐者不要着急回话,可以先做一个稍等的手势,待把嘴中的食物咀嚼吞下后,再与之应答。

3. 使用餐具的姿势

用餐时,中国筷子的使用和西方刀叉的使用也是极不同的。

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聪明孩子,早用筷子”的俗语,一副筷子便能让人享受到几乎所有可口的美食。那么,在用餐时,到底应该如何使用筷子呢?一般用右手拿筷,大拇指和食指拿住筷子的上端,无名指和小指用来按住筷子的下端,中指则停留在筷子上端的下面,以便灵活转动上面的那根筷子,夹取食物(见图2—31)。少数使用左手持筷的用餐者,最好提前向邻座说明,以免出现“筷子打架”的场面。进餐时,筷子一定要轻拿轻放,一手拿取筷子。握筷时,不要太低,同时两根筷子要对齐,筷尖那端要聚拢;另一只手可以扶碗,倘若不拿碗,可以轻扶餐盘,亦或者将手腕倚靠在餐桌边。就餐者用筷子夹取食物时,一定要看中后,一次夹取;如果没有夹中,也不要一直在菜盘里来来回回,要顺势夹取其他食物,最好不要空筷而回。用餐中要放下筷子时,如果餐桌上有筷架,就把筷子放在筷架上;如果没有筷架,则放在自己的餐盘中,注意摆放整齐。

图2—31 筷子的握法

在西方,餐桌上的餐具早已按照既定的位置摆放完整,用餐者落座后不要随意移动餐具。进餐时,用餐者先取出餐巾,切忌在空中抖落餐巾,而是在大腿上将餐巾折叠成三角形或者长方形,同时开口要朝外。餐巾一定要放稳妥,不要让餐巾频频掉落。然后,就餐者开始从外侧至内侧取用刀叉,右手拿刀,左手持叉。享用食物时,使用左手拿叉压住食物的一端,再用右手拿刀将其切成适合自己嘴部大小的一小块食物,最后左手用叉将小块食物送入口中。用餐者在使用刀时,不可将刀刃向外,切忌用刀叉穿透食物,直接食用,更不能舞动刀叉。使用汤匙时,通常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汤匙柄,无名指和小指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双手使用餐具的活动范围最好不要超过餐具摆放的范围。

4. 碰杯姿势

用餐时的喝酒碰杯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当然,中西方在碰杯这一方面还是呈现出了极大的不同。相传古希腊人发现在喝酒碰杯时,眼睛能看到酒精的颜色,鼻子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舌头能尝到酒精的香味,唯独耳朵不能享受。由此,希腊人决定在喝酒之前,先碰杯一下,酒杯在碰撞后发出的清脆声音,立即会传到耳朵里,这样,耳朵这一器官也能感受到喝酒的乐趣了。眼睛,鼻子,嘴巴,舌头,耳朵各个器官都感受到酒精之后,人能享受到的喝酒的美味也就更大了。

中国人喝酒讲究的是热闹,豪爽,大气;当年鸿门宴中樊哙一饮而尽,武松打虎之前也曾大喝十二碗酒壮胆。在中国,人们往往会用“碰杯”拉开用餐的序幕,用餐者先把酒杯举至与眼睛齐高,大家会一起说“干杯”,然后一饮而尽,再开始用餐(见图2—32)。在整个用餐时间里,碰杯的机会非常之多。中国式的“碰杯”往往有不醉不归之势,用餐者倾向于劝酒,甚至要劝到喝醉为止。进餐时,有人主动敬酒的话,若能一口气喝干,一杯见底,便体现出中国民间流传的“感情深一口闷”。即使不胜酒力的人也要参与其中,不要拒绝干杯,也最好不要用茶或者饮料代替,应适当喝点酒。

图2—32 干杯

图2—33 敬酒

而西方人用餐讲究的是安静,自然不会出现劝酒这种情况,浅酌慢饮是西方人享受品酒的最大乐趣。敬酒也不一定要碰杯(见图2—33),如果需要碰杯,动作一定要轻巧,让两只酒杯轻轻对碰即可,切忌过于粗鲁。若用餐者手持的是高脚杯,则可以将酒杯逆时针方向稍稍倾斜,与垂直方向约成15—30度角,轻轻一碰即可。进餐过程中,有人想要过来为之斟酒,如果不想再饮酒,用餐者只需用手掌作杯盖状就行,即右手手掌伸开,掌心朝下遮挡酒杯,不要将掌心贴住酒杯口,应与杯口保持一定距离。

(三) 菜肴的吃法

中国的菜式丰富多彩,西方的菜式也不可小觑,两者的做法肯定不一样。那么,当一盘盘可口诱人的菜肴,一道道摆盘精致的美味,一碟碟垂涎欲滴的菜肴呈现在餐桌上,中西方的进餐者自然也有着明显不一样的吃法。

1. 常见中餐菜肴的吃法

虾蟹、鸡鸭鱼是中国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而用餐者要文雅地吃这些极具诱惑的食物并不简单。进餐者用筷子夹住虾时,最好夹取虾背的弯曲部分,不要夹虾头虾尾,这样相对难以滑落。接着,用拇指和食指在虾尾部位用力一掐,这样,虾肉和虾壳就能分离开来。然后,一手拿着虾尾的壳,一手从虾头部分慢慢将虾头取出,蘸上酱汁食用。

用筷子吃蟹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所以,用筷子将蟹从菜盘里夹放到自己的餐盘里后,只能用手按照蟹本身的结构将蟹进行小块分割,依次食用蟹钳,蟹爪,最后揭开蟹盖,这样能够让热气不易蒸发。一定不要连壳带肉一口将蟹咬住,然后在嘴里胡乱咀嚼,最后一起吐出。这样不但不雅观,也不能享受到螃蟹的精华。用餐者在吃过虾蟹后,切忌用充满油渍的手直接拿起筷子,一定要擦拭干净后,再去取筷子夹菜(见图2—34)。

图2—34 螃蟹

对于带骨头的鸡鸭肉,不要整块拿起来直接咬或者啃,这样显得面目十分狰狞。进餐者可以用筷子先在自己的餐盘里将其一小块一小块的分离,或者遇到必须用嘴咬的,也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咬。鱼的吃法有个特别要留意的细节,那就是鱼的一面吃完后,切忌将鱼翻身,而应当用筷子将中间的主鱼骨挑出,然后继续吃鱼肉。

2. 常见西餐菜肴的吃法

在西方的餐桌上,往往可见沙拉、牛排、羊排、牡蛎、鱼等美食。西餐中的沙拉种类很多,蔬菜新鲜,颜色多种,具备开胃解腻的功效。如果沙拉的上菜顺序介于主菜和甜品之间,是一道单独的菜,往往要和奶酪、炸玉米片一起食用。倘若沙拉和主菜放在一起,则选取主菜叉来吃;若沙拉是一整盘单独端上来,则选取沙拉叉来吃。如果在沙拉里,遇到很大片的蔬菜叶,最好先切小,一次只切一块,再吃。

烤好的小羊排通常带着骨头,先用右手拿主菜刀从羊排上骨肉相连的部分切下一块带骨头的肉。接着,左手用主菜叉叉住,再用主菜刀沿着骨头轮廓把肉分割开来,切下一小块肉,用主菜叉食用即可。吃剩的骨头记得放在餐盘的一角。

对于带壳的牡蛎,用餐者可以先将柠檬汁挤入,左手拿住牡蛎壳,右手持叉将牡蛎肉拉出来,不需要用刀的。对于整条的鱼,可以先沿着鱼背划成两半切下来,将外侧的一半鱼肉放入餐盘中先食用,再取另一半品尝。在西餐中,鱼同样不可翻身,用刀将鱼骨挑出,再按照之前的方法,食用即可。

(四) 各国用餐礼仪

法式浓情套餐、意式经典套餐、美式快捷简餐、日式精致料理、韩式酱拌泡菜餐,各领风骚。毋庸置疑,在西方世界里,除了基本相同的西餐用餐礼仪以外,各国的用餐礼仪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同样,东方世界里亦是如此。

1. 日本人的用餐礼仪

讲究吃的顺序是日本料理的关键,不然无法享受到日式料理的精髓。日本人不仅讲究从哪盘菜开始吃,而且也讲究一盘菜中吃的顺序。绝对不是先把前菜吃完,再把汤喝光,然后吃尽生鱼片,最后把白饭吃完,而是按照既定的顺序吃完一圈后,又从头开始依次轮流一遍,一定是“轮流”的顺序。

在榻榻米上用餐是日本的一大特色。进门后脱鞋,一定要转过身去,将鞋靠拢并摆放整齐,鞋头要朝外。接着,轻轻地走上榻榻米,不要发出声音,切勿跳上榻榻米,然后先绕到垫子的后方,再向前坐下。有“正坐”和轻松的坐法,“正坐”即把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轻松的坐法有两种,一种适用于男性—“盘腿坐”即臀部着地,把脚交叉在前面,另一种适用于女性—“横坐”即双腿稍微横向一边,身体不要压住双脚。女士最好不要穿短裙,以免走光。日本人在进餐前,会道一句“我先吃了”;结束用餐后,会说“谢谢招待”。用餐过程中,一旦要拿碗,就一定要先将手中的筷子横摆放到筷枕上,不能正对别人;用餐完毕,务必用筷套套好筷子,一并摆回到筷枕上。

生鱼片(见图2—35)是日式料理中的经典必备菜肴。进餐者应最先品尝白肉且油脂少的生鱼片,之后再食用味道重且油脂丰富的鱼片。生鱼片一定要搭配芥末,既可以将芥末放入酱油碟中搅拌,再用生鱼片蘸取少量,即可享用;也可以将芥末蘸到生鱼片上,再一并蘸取酱油品尝。芥末和酱油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蘸取,最好不要多蘸,否则无法享受生鱼片的鲜度和原味。

图2—35 生鱼片

2. 韩国人的用餐礼仪

石锅拌饭、韩式烤肉、冷面、泡菜、人参鸡汤、米酒,这些都是典型的韩国菜式,一直备受欢迎。汤匙是韩国人进餐时最主要的餐具,用以喝汤和吃饭,不用时,要将其放在碗或者其他器皿上。韩国人只用筷子将菜夹取到碗中,不夹菜时,要将其并拢放在右手边上,大部分在餐桌上,留出一小部分在餐桌外,便于再次拿起夹菜。端碗吃饭,或者用嘴部接触碗,在韩国人眼中,是不礼貌的行为。碗就牢固地摆放在桌上即可,不要用手碰碗,可以取下碗盖,随意摆放在餐桌上。韩国人用右手拿起汤匙,先舀一口汤喝光,接着用汤匙吃一口米饭,再喝一口汤,吃一口饭,然后开始随意地吃其他菜肴,而左手一般就放在餐桌下边。石锅拌饭历来是韩国美食的经典,在滚烫的石碗内盛有香喷喷的白米饭,再配上黄豆芽、萝卜等蔬菜、肉和煎鸡蛋,接着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辣椒酱,趁热充分搅拌均匀,直至全碗呈现相同的颜色,即可用勺子食用。也可以把配套的汤倒入石碗中品尝,锅底的锅巴也不容错过。

3. 印度人的饮食礼仪

印度人在用餐方面十分注重一些礼节。在印度用餐前,一定要将手清洗干净,并且漱口。印度人使用的餐具一般就是一杯凉水和一个餐盘,餐盘用来盛白米饭或者大饼,接着只需把菜肴和汤淋在上面即可。用餐时,绝大多数印度人是用右手把白米饭和菜混合在一起(见图2—36),或者将菜卷进大饼,直接送进口中咀嚼。印度北方的人用右手指尖抓食物,把菜卷在饼里面吃。而印度南方人用整个右手搅拌米饭和咖喱,揉成团状后抓起来送嘴里食用。“右手干净,左手脏”是印度人一直秉承的理念,因此,无论是自己吃饭,还是给他人传递食物、餐具,都一律得用右手。就餐时常用一个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时嘴唇不能接触盛水器,而要对准嘴巴往里面倒。他们一般不太用刀叉和汤匙,有一些中产阶级家里使用刀叉和汤匙的。

图2—36 印度手抓饭

在印度人家中用餐,客人是不允许自行取菜的,主人一定会热情地为客人分配菜肴,这时客人也不能拒绝主人分配给你的食物。在印度人眼中,食物是上帝恩赐的礼物,拒绝食物意味着拒绝上帝的美意。倘若自己无法吃完餐盘中的菜肴,也绝不能给他人,印度人认为只要有人接触过的东西就表明它已经被污染了,不能将污染过的东西再给他人。在传统的印度人家庭,通常客人、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妇女在其他人用膳后再吃,即便不同性别的人同时进餐,也不能同异性谈话。印度人对咖喱的痴迷也是无人能及的,几乎每道菜肴和米饭都可以用咖喱作为佐料,咖喱饭、鲜青柠汁、印度飞饼是印度餐桌上的经典特色。

4. 法国人的用餐礼仪

法式的烹调技术、高级法餐、法式甜点一直引领全球。善于社交且崇尚浪漫的法国人在用餐时有着一定的礼仪。在法国人的餐桌上,酒水价格不菲,远远高出菜肴的价格。法国人在用餐时,双手可以放在餐桌上,但双手的手肘不能支在餐桌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通常将其一半放在餐桌上,一半放在碟子上。用餐完毕,可以用餐巾的一角轻轻拭去嘴角或者手上的油渍,千万不要用餐巾用力抹擦双手和嘴部。通常法国人不邀请朋友到家中进餐,倘若被邀请到法国人家中用餐,一定要正襟危坐,吃完一道菜会更换一套餐具。每一道菜上来,按照女士优先的惯例,先给女客人,再依次轮流给女主人、男客人、男主人,客人一定要对每一道菜表示赞赏。在去法国人家中用餐时,最好提前预订一束鲜花给女主人。

5. 意大利人的用餐礼仪

图2—37 意大利面

正式的意餐是在法式套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全套意餐依次包含有前菜、头道菜(汤、意面、烩饭、比萨)、二道菜(主菜)、蔬菜料理、乳酪、甜品、咖啡。意大利人的主餐设在中午,用餐可以持续两三个小时。对于意大利面的吃法,倘若是条形面,则右手持叉将面条转圈,使面条围绕叉子卷成一小束,同时左手用勺顶住叉子起固定作用,把面卷起来,送到口中。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叉子缓缓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见图2—37),注意一次不要卷太多,足够一口吃下就行。如果不是条形的面,可以用叉腹舀起来吃。切勿搅拌面条或用汤匙来吃。至于意大利披萨,先用刀从披萨的圆心部分切向边缘部分,依次将一整个圆形披萨切成多个等值的三角形状,拿取一块放入餐盘中,用刀叉从披萨的上半部开始享用。意大利人很少直接用手拿着披萨吃。如若被邀请至意大利家中用餐,可以捎上葡萄酒、鲜花或者巧克力。

6. 美国人的用餐礼仪

外向直爽的美国人,不拘小节,乐意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进餐时,美国人家中的餐桌上一般摆放着一大盘烤鸡或者烤肉、一大盘面包片、一大盆沙拉、一些甜点、一些水果,以及饮料酒水等。大家根据自己各自喜好拿取自己的食物放入餐盘中,用刀叉将其餐盘中需要切割的食物切割完毕,然后会放下餐刀,将餐叉移至右手,用右手拿餐叉而吃。吃完餐盘中的美食后,可随意添加。美国人在用餐中不允许替别人夹取食物。

而在美国的西餐厅用餐时,一般不允许抽烟;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不允许为他人取菜;不允许谈论令人不适的话题;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不允许向别人劝酒。在美国电影中,如果有人在餐厅里面喝汤的时候发出很大的声音,会被整个餐厅的顾客耻笑。无论吃食物还是喝东西都不能发出声音,因为这在美国是不礼貌的表现。整个用餐过程都相对优雅,绝对不要大声喧闹。

思考题

中式正餐、日式料理、高级法餐、美式简餐、韩国料理等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用餐礼仪。而全球超过200多个国家,试着查找资料,说说其他国家的人在用餐时有何种礼仪。

本章参考书目:

1. 纪亚飞:《优雅得体中西餐礼仪》,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

2. 萧芳芳:《洋相—英美社交礼仪》,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

3. 金正昆:《礼仪金说之社交礼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

4. 金正昆:《礼仪金说之职场礼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

5. 杜莉、孙俊秀:《西方饮食民俗与礼仪》,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6. 袁枚:《随园食单》,中华书局,2010年。

7. 梁实秋:《雅舍谈吃》,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

8. 徐蕊:《优雅的用餐礼仪》,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

9. 渡边忠司:《用餐的礼仪与优雅》,石舟(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10. 庞杰:《食品文化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