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

时间:2022-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政府和人民对彼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友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太平洋岛国的积极响应。通过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太平洋计划”对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双方利益交汇,并迎来广阔的合作空间。概言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太平洋岛国谋求发展繁荣的战略愿景高度耦合。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

斐济纳武阿医院由中国政府援建,距首都苏瓦约30公里。项目于2012年9月28日开工,2014年5月30日竣工。医院每天可接诊150人次,担负周边约2.5万名居民的医疗服务。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太平洋岛国地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关系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新时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人文交流、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存在广阔合作空间。

太平洋岛国泛指南太平洋中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外的其他岛屿国家,具体包括斐济、萨摩亚、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所罗门群岛、瑙鲁、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帕劳、库克群岛和纽埃等国家。太平洋岛国多数国家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国力羸弱。21世纪以来,大国之间围绕太平洋岛国的战略博弈日趋复杂和激烈。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域内外大国出于地缘政治考量,纷纷调整自身战略,加大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渗透,大力巩固和扩展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1]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历史久远,传统友谊深厚。新中国成立后,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到目前为止,共有大小不等的八个太平洋岛国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2]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迅速发展,在国际及地区经济、安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太平洋岛国地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关系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习近平主席在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时表示,中方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我们真诚希望同岛国分享经验和成果,真诚欢迎岛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政府和人民对彼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友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太平洋岛国的积极响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大力发展与太平洋岛国战略伙伴关系,积极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效促进和巩固与太平洋岛国的务实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中国的周边外交布局日臻完善。

为应对新形势下太平洋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和促进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太平洋岛国积极推动实施“太平洋计划”,即通过地区主义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良治以及安全。[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太平洋岛国积极响应,以此为机遇对接发展战略,推进务实合作,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太平洋计划”对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双方利益交汇,并迎来广阔的合作空间。具体而言,通过将太平洋岛国纳入中国的“一带一路”框架,为双方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一,政治互信。一方面,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加强与太平洋岛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国际事务上彼此支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长期重视与广大其他发展中国家关系,并将其视为外交关系的基础,而太平洋岛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属性将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担当大国责任的重要政治依托。[4]另一方面,加强与太平洋岛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对于岛国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南太平洋地区是台湾当局“邦交国”的集中地,南太平洋地区外交关系情势变化及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直接关涉到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促进双方政治互信,对于中国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建立与太平洋岛国更深入、广泛的联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二,经济融合。借助丰富的渔业、林木、矿产和旅游资源,太平洋岛国为“一带一路”带来世界第一大洋、第一大金枪鱼产量,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和海底矿产资源储备及广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5]太平洋岛国尽管拥有面积广阔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在经济发展中,面临资金不足、技术和经验落后的困境。通过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将中国所具备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与太平洋岛国资源丰富、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的现实进行对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将加深双方利益融合,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如斐济国家战略规划和发展部常务秘书皮塔·瓦什(Pita Wise)等所言,“中国发展与太平洋岛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推动了南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从规模上看,太平洋岛国都很小,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完成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融合。但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使太平洋岛国建立信息共享、科技交流网络成为可能,让太平洋岛国在世界舞台上更具竞争力。”[6]

其三,文化交流。自19世纪中叶开始,来自中国华南沿海地区的华人开始在太平洋岛国定居,他们在当地创办华侨学校,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7]2012年太平洋岛国首家孔子学院在斐济建立,从而为斐济和太平洋岛国人民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场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将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与太平洋岛国文化的互学互鉴。另外,太平洋岛国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民众文化知识较为匮乏。通过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帮助太平洋岛国深入挖掘自身岛国文化,并提高岛国人民知识文化水平,推动双方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概言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太平洋岛国谋求发展繁荣的战略愿景高度耦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双方战略对接基础稳固,合作潜力巨大。作为太平洋岛国的主要经济和发展合作伙伴,中国通过与太平洋岛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为促进太平洋岛国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大力充实和丰富了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同时也推动了南太平洋区域秩序的和平和稳定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太平洋岛国携手努力,在农林渔业、矿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积极开展务实合作,扎实推进政策对接、利益对接、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在南太地区落地生根。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太平洋岛国互联互通。太平洋岛国贸易与投资专员署驻华贸易专员大卫·莫里斯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通信网络的融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与中国市场融合的重大经济合作机会。由于地理原因,太平洋岛国远离主要市场,任何能促进空中、海上及通信联系的机会都弥足珍贵。[8]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政府通过无偿援助、优惠贷款等形式支持太平洋岛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在斐济优惠贷款项目纳布瓦鲁公路、汤加弗阿阿莫图社区道路项目、萨摩亚法雷奥罗国际机场升级改造项目、瓦鲁阿图卢甘维尔国际码头扩建项目建设中,中资企业为太平洋岛国互联互通做出重要贡献,从而对太平洋岛国的交通运输、贸易、物流、旅游便利化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其次,加强贸易往来,推动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自2006年“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建立以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贸易额年均增幅27.2%,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3.9%,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9]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太平洋岛国时宣布,中国为太平洋岛国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的输华商品提供零关税待遇,并承诺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太平洋岛国积极考虑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并主动来华推介优势项目,寻求经贸合作。2015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太平洋岛国(深圳)投资贸易推介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双方贸易合作不断加深的具体实践。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太平洋岛国将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实现自身经济快速发展,从而造福岛国人民。

再次,夯实教育文化合作,实现与岛国的民心相通。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时提出未来五年,中国为太平洋岛国提供2000个奖学金和5000个各类研修培训名额,并继续派遣医疗队到有关岛国工作,鼓励更多中国游客赴岛国旅游;另外,中国还将在斐济设立中国文化中心(2015年12月15日揭幕),从而大力促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人文交流。2016年5月,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太平洋岛国风情展览馆展示岛国独特的艺术风情,其中主要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艺术家的油画以及木雕工艺品进行了介绍,从而增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文化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扩大双方间留学生规模,加强旅游、卫生、文化、媒体等领域交流,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最后,增进非传统安全合作,推动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2015年10月,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从而以此为框架,在能力建设、政策研究、项目开发等领域为包括太平洋岛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支持。近年来,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实施了小水电、示范生态农场、沼气技术等项目,向有关岛国提供了节能空调、太阳能路灯、小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等绿色节能物资,资助太平洋区域环境署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为岛国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物资援助和人员培训。[10]另外,中国积极援助斐济抗击“温斯顿”风灾,向遭受厄尔尼诺旱灾影响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伸出援助之手,协助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防控疟疾疫情。这些行动展现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携手太平洋岛国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效维护了岛国的安全与稳定,为南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体而言,南太平洋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向的自然延伸。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文化交流、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合作前景。通过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利益纽带、发展纽带和命运纽带更趋紧密,双方关系进入全方位合作的新时期。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国门,随之而来的现实和潜在的风险与挑战也会逐渐上升。对此,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应提前共同对相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并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预防和管控风险,保证其顺利实施。

首先,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大国影响和干扰“一带一路”建设。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加强与南太平洋区域内外国家的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与协调发展。但是,二战后在该区域形成的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法国为主导的较为稳固的权力架构不易打破,日本目前虽然仍处于太平洋岛国区域权力格局边缘地带,但它挤进该地区权力格局、充当美澳伙伴的几率非常大。美国、日本等西方大国以防范和竞争的心态看待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战略,并大力牵制中国在南太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11]这势必给中国在南太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其次,太平洋岛国自身对中国的崛起还存在疑虑。尽管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双方关系基础稳固,在国际社会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然而,部分太平洋岛国对中国快速崛起还无法完全适应,在发展与中国关系时担心过于依赖中国而丧失了发展的自主性。[12]相反,太平洋岛国希望在参与和处理南太地区事务中,大国能够相互平衡彼此力量,从而为太平洋岛国自身发展创造最有利空间。

最后,中国对太平洋岛国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目前,中国在南太平洋领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较零散,不够深入,且相关研究往往关注的并非太平洋岛国,而是亚太关系及亚太区域化等大国政治问题。[13]面对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我国在针对太平洋岛国所进行的科学系统的国别研究方面还略显不足,尤其是对太平洋岛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外交关系等研究仍较为薄弱。国别研究的不足直接导致中国对太平洋岛国无法形成清晰、深刻、系统的认知,这对于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进行精准战略定位,顺利推动与太平洋岛国共建“一带一路”,进行高效、务实合作构成了一定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中国未来在参与南太地区事务,推动与太平洋岛国共建“一带一路”时可做如下考虑:

一是加强与域外大国间的沟通和协调。中国应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在南太地区加强战略沟通与政策协调,在解决南太地区问题上展开积极合作。中国与美、日等西方大国在南太区域的战略追求不尽相同,中国注重民生领域的合作及共同发展;美国看重南太区域的地缘战略价值,积极构筑“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安全利益链条;日本则试图将太平洋岛国区域纳入其“大国战略”、“海洋战略”的轨道,挟太平洋岛国以捞取国际资本。尽管如此,中、美、日三国在诸如应对南太地区气候变化威胁、开发清洁能源、保护海洋生态资源、打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等领域仍然存在共同利益,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中国可以与美、日等国家保持坦诚对话,消除误解和猜忌,减少在南太地区不必要的纷争和摩擦,同时还可以增进美、日等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并对中国发展与太平洋岛国合作形成正确认知,从而共同将南太平洋打造成和平之洋、合作之洋和发展之洋。

二是建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晤机制。自1997年以来,日本与太平洋岛国每三年举办一次“日本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议”(the Japan-Pacific Islands Leaders’ Meeting,简称PALM),至今已召开七届。2003年起,法国为加强与太平洋岛国联系,建立起“法国—大洋洲峰会机制”(France-Oceania Summit)。在此背景下,中国也应考虑加快建设与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机制。中国与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定期会晤,可以加强沟通、加深友谊,增进双方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太平洋岛国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疑虑。同时双方领导人进行机制化的定期会晤,有利于不断探讨新的合作方式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从而深入推动双方在“一带一路”合作进程中互利共赢的友好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