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与地区的纬度

全球与地区的纬度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无疑,印度国力的提升与现实地区环境的变化,使得印度在亚洲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并成了实质上的大国。为了与民主世界建立友好关系,作为一个名义上平民政府的主席,缅甸政府主席吴登盛选择印度作为他首个出访的国家。因此,印度仍然反对西方对缅甸进行制裁。缅甸2011年向民主转型的行动给了印度更大的战略空间。克什米尔冲突也摧毁了印度和联合国的关系,尽管一直以来印度都是联合国理念的热忱支持者。

过去20多年间印度的惊人变化使其赢得世界的尊重,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社会认为,印度深厚的民主资源将来可为其成长为成熟的国际力量奠定基础。

然而,由历史观照未来,印度全部倒向西方的可能性不大。比如,印度把俄罗斯当作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主要伙伴。进入21世纪后总计签订了大约30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其中包括许可生产苏-30MKI歼击机,出口米格-29K、米格-29KUB舰载歼击机、卡-31直升机、T-90S主战坦克等,最大合同则是为印度改装中型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2010年3月,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访问印度,双方签订了涉及军火、能源、太空等领域在内的一系列协议,俄印军事合作再度升温。

有分析认为,印度之所以积极采购俄罗斯先进武器装备,加强与俄罗斯的协作,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四国框架内的额外接触,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实现印度在本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以及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客观上起到制衡中国和西方的作用。这种分析不无道理,然而,从主观上讲,俄印两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频频合作,如果被解读为“防范”、“抗衡”和“嫉妒”中国的发展,未免有些牵强。在最初的出发点上,俄印合作可能更多的基于对双方利益的考量,而未必是有意针对中国。

一、又一个大国的崛起

印度是亚洲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在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及民主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国家,也是21世纪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尽管圣雄甘地曾称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是“胆小鬼的暴力”[20]。同时,印度也是亚洲的导弹大国,近年来也都一直致力于导弹的研发和装备,像大地、烈火、布拉莫斯等都已经装备了印度的部队。

尽管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的经济也属分裂式增长,不属于全民参与式、更公平的增长。但无疑,印度国力的提升与现实地区环境的变化,使得印度在亚洲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并成了实质上的大国。可以认为,冷战后印度的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在之前,印度在国际上的亮相总是被与其他国家相提并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逐渐扩大全球关系,除了依靠俄罗斯,还成功地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并将自己定位为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印度开创了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从军事上看,2010年中国军费为5321亿元,合849亿美元。如果质疑中国的官方数据的话,外媒对2010年世界军费支出也做了一个分析,根据《华尔街日报》的估计,中国2010年支出军费1190亿美元,排名第二;印度为413亿美元,排名第九。虽然印度名列亚洲第二大军事力量,但西方却只将中国的武装力量视为未来潜在的、最大的、传统的军事威胁,而频频向印度抛出橄榄枝,如法国、德国在2006年就对印度表达过在民用核技术领域展开合作的意愿,而美国更是和印度达成了核协定,使印度享有了特权。[21]

印度的外交成就不止于此。由印度历史上最富远见的总理之一纳拉席哈·拉奥提出的“东向政策”是目前印度在亚洲地区一切活动的基石;辛格总理则明确指出政府对外政策的重点在东亚和东南亚,为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而某些东南亚国家对于发挥印度作用以制衡中国也颇为期待。于是,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声应气求,双方合作不断提升。

新加坡李光耀曾明言:他希望印度成为“东南亚制衡力量的一部分”和“印度洋上(对抗中国)的砝码”。亚洲很多国家都把注意力投向印度,不仅认同印度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肯定印度是他们寻求地区战略平衡时的一个有效选择。

2011年9月份,当北京告诉新德里,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南中国海的两个“越南板块”进行能源勘探需要得到中国的同意时,越南迅速引用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声明127号和128号板块位于越南领海内。新德里马上对河内的声明给予了支持,并明确表示国有公司将继续在南中国海进行勘探。[22]此外,越南与印度的海上合作也引人关注,越南给予印度使用其南部港口芽庄的权力,该港口与具有战略意义的金兰湾相近。2011年10月,越南主席张晋创访问印度期间,双方重申了加强在保障区域海上航道安全和保安上的合作的需要,并启动了安全对话。为了给双边关系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双方决定到2015年时把两国间的贸易额目标提升到70亿美元。

缅甸是另外一个“朝贡者”。为了与民主世界建立友好关系,作为一个名义上平民政府的主席,缅甸政府主席吴登盛选择印度作为他首个出访的国家。此前,他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与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开启广泛的会谈,宣布赦免政治犯,取消由中国资助的密松大坝工程。2011年10月访印期间,尽管双方同意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方面扩大合作,开放边境贸易,并加速天然气管道建设,吴登盛仍在争取印度在缅甸的能源领域进行更多的投资。最终印度投资了缅甸的交通系统,并给缅甸5亿美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工程。

实际上,近年来,印度在缅甸的战略利益不断取得胜利。基于这种战略利益,新德里只在民主问题上稍稍提醒缅甸军政府,渐渐地获得了缅甸最高阶层执政精英的信任。印度不愿失去这种关系。因此,印度仍然反对西方对缅甸进行制裁。缅甸2011年向民主转型的行动给了印度更大的战略空间。对内比都(缅甸首都)来说,在它努力寻找与西方解决矛盾的办法时,印度是更具吸引力的伙伴。

二、印美关系比较牢靠

基于反帝国主义的历史和态度,1947年建国后,由国大党领导的印度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看成敌人,而将苏联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看成和平的先驱。尼赫鲁对西方的怀疑态度由于新出现的“冷战”、美国的“遏制”政策和巴基斯坦在1954年最终成为美国的军事盟友而加剧。克什米尔冲突也摧毁了印度和联合国的关系,尽管一直以来印度都是联合国理念的热忱支持者。

于是,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美印的关系渐行渐远,甚至陷入彼此戒备的状态。两国分别与对方视为大敌的国家站在一起:印度与苏联交好,美国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与巴基斯坦结盟。后来,美国向印度移民敞开大门,也是为了满足在冷战中击败苏联的需要。

冷战结束后,美国毫无芥蒂地接纳了印度,一则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国内反对的阻力较少;二则美国欲在苏联解体后的南亚真空中获取最大的利益,需要印度支持;其三,印度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其四,扶植印度成为“亚洲超级大国”,可以制衡中国。

2000年3月,克林顿总统对印度的访问使印美合作的新时代出现了曙光。1998年核试验之后,他对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实施了制裁,但此时,他热切希望能和印度实现关系正常化。从印度的角度看,克林顿就像另外一个肯尼迪。印度对美国的看法有了深刻的改变,那些早先赞扬过不结盟优点的人也是如此。这种政治观点与印度中产阶级社会中对美国的普遍崇拜一脉相通。在美国的印裔移民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熟练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近些年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这样,很多印度家庭都有亲戚在美国。这种联系迄今为止尚未体现在政治认识上,但印度现在看来已成为美国的天然盟友。

为了打造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抓紧美国在南亚战略上的这个关键一环,美国的布什政府曾赋予印度以事实上的核大国地位。到奥巴马时期,华盛顿再次确认了与印度始于2008年美印核协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也给印度创造了机会。

同时,印度也非常注意在美国的公关活动。印裔美国人在华盛顿的舞台上虽是新登场角色,却已开始显露出强大的政治实力。他们创造了类似印度政治行动委员会等在美国国会山上非常活跃的政治行动团体。这些团体多是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的指导下运作。仿照AIPAC的模式,它们采纳了相关建议,将年轻的印裔美国人送到国会办公室做实习生,并拉拢一批虽已退位但熟知内情且与国会官员有联系的权威人士。可以说,“印裔美国人将美国的犹太群体视为衡量自身状况的标尺,就政治主动性而言更是黄金标准”。[23]

但是,这种关系也存在不确定性,两国关系正在走出蜜月期,开始降温。

由于奥巴马政府更关注如何保护核不扩散体系,如何对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日益发展的塔利班势力所带来的即时性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经济挑战,因此,与布什政府倾向于与印度建立紧密联系[24]不同,奥巴马政府在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上与以往大相径庭,印度在其政治日程中只扮演了边缘化的角色,在美国战略框架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但从长期来看,印美关系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变化。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贸易谈判等几乎所有优先讨论的全球议事日程中,印度仍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未来几十年内,印度将成为美国更大的移民来源国。在运用其影响力推动双边关系方面,在美国生活的印度团体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12年印度驻美国大使在哈佛大学以“人民与人民间的关系”为主题作公开演讲。演讲中,她对印美关系有良好的期许:“我们是天然的战略伙伴……我们在教育、医疗、农业、经贸、科技,还有国防军事等领域都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当然,这种向好是有限度的。印度和美国并不是正式盟友。印度带有国家主义和左倾倾向的政治机构也不会允许印度与美国结盟。然而,印度横跨印度洋,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增长对美国有好处,因为印度可以制衡亚洲崛起中的大国。美国从来都不想看到东半球出现占有统治地位的国家,因为美国自己正统治着西半球。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让印中对抗,使印度制衡中国,缓解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负担。

三、一直并依然处于印度洋的中心

在以其国名为名的大洋上,印度与各岛国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安全纽带关系。

2012年11月,马尔代夫取消了与一家印度公司签订的机场开发合同,此前一段时间以来,地区外大国与印度洋小国之间的交往也不断增多,印度国内外对自己在印度洋影响力的担忧有所加剧。

这是典型的杞人忧天。毫无疑问的事实是,印度在该地区的地位依然稳固,因为它与小邻国之间有着长期并增强的安全合作。同时,印度海军的能力也不断扩展。2013年初,马尔代夫一家法院要逮捕前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Mohamed Nasheed),纳希德决定向马累的印度最高委员会(Indian High Commission)寻求避难,凸显了新德里对马尔代夫的影响力。

印度拥有新兴的海军力量,在周围的大洋中占据天然的地理优势。另外,印度与地区内小国家之间有着深远的民族和历史联系。一直以来,印度都以地主老大自居,并对区域内国家的安全有很强的责任感,经常与一些国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更有甚者,印度采取了一些果敢的军事行动展示它的操控范围:1987年,干预斯里兰卡内战;1988年干预马尔代夫政变;2004年海啸后,印度海军最先给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印度尼西亚提供了关键性的灾难救济。

除了在危急事件中大显身手,印度与诸岛国还维持着较强的军事关系。对于国民2/3是印度裔的毛里求斯,印度委派一名海军官员管理其海岸防卫队。印度还在马达加斯加和马尔代夫建立监视站或海岸雷达网络,为印度提供情报。同时,印度海军和海岸警卫队通过提供海上监视、海道测量、海军训练、海上军事设备及修理等,经常协助塞舌尔、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维护安全。

除了双边关系之外,新德里正逐渐在印度洋机构中承担更重要的领导角色,比如经济外交论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IORARC)和印度洋海军研讨会(IONS)。这些措施加强了印度与印度洋国家之间牢固的安全关系。

当然,虽然印度与印度洋上的小岛国关系深厚,但这些国家因为有限的资源制约,任何国家只要能给他们提供基础设施援助,他们都接受,不管是日本、韩国、伊朗,抑或是其他国家。事实上,新德里对他们的发展资助请求并不总是有求必应,所以中国进来填补这一空缺时,印度不应感到惊讶。比如,斯里兰卡建设汉班托特港前首先咨询了印度,但新德里拒绝了。而后,科伦坡接受了中国的资助,而不是放弃开发可能成为南亚转运中心的港口的机遇。

无疑,印度不应该认为它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在马尔代夫遭遇的碰壁,虽说其意义不应被夸大,却可作为提醒印度对后院发展增加投资的一次警钟。在很长的时期内,印度不会失去它在地区内的战略优势。印度的地理位置恰好就暗喻其中心性和增强的影响力。

四、巴基斯坦对印度形成挑战

作为命中注定的邻居和冤家,巴基斯坦一直与印度保持敌对状态。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敌对的根源。自独立以来,两国已经三次兵戎相见,两败俱伤。连年增长的军费开支成了两国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巴基斯坦以印度为主要假想敌建立了多样化和具有二次反击能力的核威慑战略(两国竞相发展核武器,使南亚笼罩在核阴影中)。这对本就捉襟见肘的巴基斯坦财政是巨大的负担。

印巴关系紧张还严重影响了南亚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合作。两国长期不和,致使本地局势动荡,破坏了各自的投资环境。经济形势不断恶化,使两国无心也无力于地区经济合作的开展和深化。印巴经济发展不快反过来又加剧了两国社会的不安定,进而影响到地区局势的稳定。

进入21世纪,由于联合国与国际社会不断在两国之间进行调解,印巴关系出现缓和。2003年10月中旬,两国先后决定撤回各自部署在边界敏感地区的部队。但是,两国关系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缓和的迹象。甚至,印度不断指责巴仍在支持越界恐怖活动,并表示,印度“不惧怕与巴基斯坦打第四次战争”。

印巴两国之间复杂而长期的争端显然不可能仅靠一些和平建议和积极态度就能冰释。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良好的氛围和相互的理解对实现南亚地区的和平有益无害。

观察印度,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她一方面让人激动万分,一方面又让人倍加沮丧,在这些极端状况下,也就不难理解历史学家拉玛昌德拉·古哈(Ramachandra Guha)在2012年8月印度独立日当天为《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撰写的文章中会说,他的感觉是“骄傲和耻辱各占一半”。近些年来,印度快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印度政、商高层向自由化、美式资本主义及消费主义的快速转型,在这个活跃且混乱的民主国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外国商品、企业和生活方式吸引了一批人,但抛弃了更多的人,其冲击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安,并遇上了一股强劲的抵制力量。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谋求平衡,惠及更多的人,印度的发展也会遭遇瓶颈。

从这点上看,印度的现实和未来与中国非常类似,探究印度媒体在这种现实情境中的表现,以及国家与媒体的互动关系,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和传媒如何作用来说,是有益的借鉴。

【注释】

[1]Alan S.Blinder,“Offshoring: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2006,p.114.

[2]米拉·坎达:《印度星球》,黄悦译,三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3]对比中国与印度,曾经有论者指出,中国在2010~201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大量国家直接的消费所引起的命令型经济狂潮。与注重个人消费的印度相比,这种优势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仍需要观察。

[4]王宁宁:《印度经济怎么了》,《财经》2012年第18期。

[5]实际上,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

[6]米拉·坎达:《印度星球》,黄悦译,三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7]同上,第17页。

[8]张斌:《印度!印度!》,《金融家》,http://www.jrjia.com/2012/03/28/2488.shtml。

[9]记录显示,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南亚的气温平均每10年上升0.25摄氏度。

[10]Kouteya Sinha,“UN Report Slams India for Farmer Suicides”,Times of India,September 24,2006.

[11]新浪:《高价药品造成印度艾滋病传染难以控制》,http://news.sina.com.cn/c/2005-04-21/12065712568s.shtml。

[12]《印度为何恐怖袭击频发》,《中国青年报》2007年8月28日,http://news.163.com/07/0828/16/3N0ERPAA000120GU.html。

[13]《印度政府清剿无方毛派武装稳固地盘》,《俄罗斯之声》,http://www.topnews9.com/arc/20130530/20876.html。

[14]安娜·达·科斯塔:《印度农民自杀率攀升》,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0897#s=n。

[15]甘地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教育应当超越识字,强调最重要的学校活动是生产性手艺,这和他坚持的学校财政应自给自足的观点造成了独立后教育政策上的某些混乱。

[16]印度2009年出台的《教育权法案》即为一例:表面上意在让每个印度孩子都享受高质量教育,但繁重的基础设施要求,使得学校过分关注围墙和操场等资源投入而非教学。

[17]古尔恰兰·达斯:《印度需要市场经济》,《金融时报》2013年3月21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9542。

[18]17世纪初期,作为贸易实体来到印度的东印度公司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政府,并在18世纪中期成为印度的最高权力机构。

[19]李因才:《印度改革的民粹与党争》,《南风窗》2012年第16期。

[20]甘地对遥掷炸弹深感烦扰,因为在他对暴力抵抗中,他一直是面对敌人的,而原子弹却是通过遥控落下的。赫尔曼·库尔克、迪特玛尔·罗特蒙特:《印度史》,王立新、周红江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第422页。

[21]当然,印度这种在南亚称霸的行为,必将引起其主要邻邦、潜在战略对手和重要核讹诈对象的另一南亚大国——巴基斯坦的恐慌,后者肯定不会被动挨打。南亚地区一轮又一轮的核军备竞赛,可能导致不断出现的新安全困境。

[22]2012年5月初,印度以技术问题为由退出勘探。

[23]Alan Cooperman,“India,Israel Interests Team Up”,Washington Post,July 19,2003.

[24]为此种紧密关系,布什愿意牺牲美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核不扩散立场,迎合拥有核力量的印度,承认印度是南亚的主要大国,并且不再把印度和巴基斯坦相提并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