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球的密度

地球的密度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可以断定,地球内部的密度不仅大于上述物质的密度,而且要大于地球的平均密度。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尚无法直接测量,常利用地球物理和实验岩石学方法进行研究。而离心力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平方成正比,它在赤道最大,两极最小。这种异常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密度的变化,它是研究地质构造和地球内部物质变化的重要信息。
地球的密度_地质学基础

1.地球的密度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固体地球的质量。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UGG)1975年推荐的地球质量(M)是(5.9742±0.0006)×1024kg。同时,我们已知地球的体积(V)为1.0832×1027cm3,由此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17g/cm3。实际测定的地表常见花岗岩密度为2.67g/cm3玄武岩密度为2.95g/cm3;沉积岩密度为2.6g/cm3,海水的平均密度为1.028g/cm3。因而可以断定,地球内部的密度不仅大于上述物质的密度,而且要大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尚无法直接测量,常利用地球物理和实验岩石学方法进行研究。布伦(K.Bullen 1963,1975)首先利用地震波速与密度的关系求得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1981年,泽旺斯基(Dziewonski)和安德森(Anderson)综合使用体波、面波和地球自由振荡等资料,提出了“初步参考地球模型”(PREM)密度分布,其结果如图2-5a所示。从图2-5a可看出密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但其增加的幅度不均匀,有3个小台阶:在670km处,由3.99g/cm3突变为4.39g/cm3;在2891km处,由5.57g/cm3跃变为9.90g/cm3;在5150km处,由12.17g/cm3变到12.76g/cm3,地心密度为13.09g/cm3

2.地球的重力

地球表面的重力是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按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二者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地心引力最小,在两极最大。而离心力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平方成正比,它在赤道最大,两极最小。但离心力与地心引力相比要小得多。以赤道为例,这里离心力最大,也只相当于该处地心引力的1/189。因此,可把地心引力近似看作重力。地面重力值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值来表示重力强度的大小。这个数值等于某点重力加速的值。所以在测定重力强度时,通常是测量它的重力加速度(cm/s2),其单位称做伽(Gal),1Gal=1cm/s2;1Gal=1000m Gal。

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978.0318Gal,两极为983.2177Gal;而在中纬度的45°线上为980.612Gal。可见从赤道到两极是逐渐增大的,如在赤道重1000g的物体拿到两极就为1005.3g。这些数值均在海平面上测量。如果在一定高度测量,因为距离改变,则数值将有变化。经计算,随高度增加,重力加速度将减小,每上升1km,将减少0.31Gal。

在地面以下的地球内部,重力加速度随深度而有不规则变化(图2-5b)。从地面到2891km逐渐增大,直到1068Gal的极大值。2891km以下,急剧减小,一直到地心的零值。

如果把地球当作一个表面平坦的均质体,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出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各地重力值,称为理论值,它只与地理纬度有关。由于地面起伏、密度不均、成分和结构的差异,实际测量的重力值常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实测值经过高度校正和密度校正后,大于理论值的为正异常,表示地下物质密度较大;小于理论值的,为负异常,表示地下物质密度较小。这种异常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密度的变化,它是研究地质构造和地球内部物质变化的重要信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力勘探,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圈出不同的异常,进而解决地质矿产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区域重力异常和局部重力异常。前者范围大,如大陆、海洋、山地、平原等,主要用于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后者范围小,从数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主要用来寻找和圈定矿产及其分布范围,其异常值的大小是以区域重力值为标准(背景值)来确定的。运用重力异常探测覆盖区矿产、岩石和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重力勘探。一般来说,沉积岩和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盐等矿产分布区,由于组成物质的密度小而表现为重力负异常;金属矿产分布区则由于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大而表现为正异常。陆壳区多表现为负异常,洋壳区多表现为正异常。

3.地球内部的压力

地球表面压力以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为标准。取0℃时干燥空气的压力为1atm(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

地球内部压力主要是由上覆地球物质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它取决于深度、平均密度和平均重力,它们之间成正相关。地内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图2-5c)。

0~24km,压力从零增加到6.043×108Pa[1]。地下深10km处的压力大致有3000atm。

24~670km,压力从6.043×108Pa猛增到238.342×108Pa,地下深35km深处有1万atm,岩石在这个静压力下都要变软。

670~2891km,压力增加到1357.510×108Pa;2891~5150km,压力增加到3288.513× 108Pa。

在5000km以下的强大压力下,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状态将发生巨大变化。

在6371km(地心),压力为3638.524×108Pa。

图2-5 地球的密度(a)、重力(b)和压力(c)随深度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