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交流的世界表现

文化交流的世界表现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独霸世界,使世界“美国化”是美国自立国以来的永恒战略。三是美国积极实施大规模的对外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而这其中,对外教育文化交流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选择。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实施,使美国不仅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军事超级大国,而且成为文化上最强势的国家。目前,对外文化关系司的职责主要有三项:一是负责对外文化政策的制定、对外文化协议的签

21世纪是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世纪。在这个凸显文化价值和魅力的时代,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72]

基于对文化软实力推动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功能的认识,冷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地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许多国家,特别是世界主要大国,都把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本国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一)美国的对外文化交流

独霸世界,使世界“美国化”是美国自立国以来的永恒战略。如果说,冷战期间美国的国家使命就是怎样赢得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的冷战,以成为世界唯一霸权国家的话,那么冷战后,美国国家战略的唯一目标就是如何保持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被他国所取代。为此,美国在提出“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采用硬实力迫使他国就范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国际文化领域的软实力建设。美国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工具,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的文化战略来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

美国的文化输出充当了推行全球化的开路先锋和麻醉工具。1993年,克林顿政府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西方民主思想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积极推行“文化软实力”战略。为了确立美国作为“世界文明灯塔”的地位,使美国成为令全世界敬仰的国家,2003年1月,布什总统又在白宫设立了“全球交流办公室”(Office of Global Communications),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多个政府多种公共外交活动的战略指导方针和相互协调。2006年9月美国又推出了后冷战时期最全面、最宏大的对外文化交流战略——“全球文化计划”,意在全力推动对海内外的美国青年和成年人施以外国文化和艺术的教育,分享美国在艺术管理和表演方面的专门知识。

美国利用其在文化上的超强垄断地位,在全球大肆推销新自由主义,贩卖其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妄图占领对方国民的心灵,以此影响和改变人们对一个国家的认同,达到同化他国的目的。一是通过媒介传播输出美国的文化。“一般来说,媒介就是一种能使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中介性的公共机构。具体说,媒介就是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或提高传播速度的一项科技发展”[73]。媒介,特别是新媒体,不仅具有传输速度快、时效性强的优势,而且还能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即刻将本国的文化传送到对象国家。所以美国非常重视媒介外交的战略价值,不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和数字传播方式,大张旗鼓地输出美国的政治价值和文化理念,而且还非常注意发展与垄断传媒的关系,巧妙地利用他们隐形地传播美国的思想文化。对于美国政府与美国媒体的这种关系,美国学者席勒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联邦政府不仅密切地卷入文化侵略的过程,而且还委令国防部(不是美国新闻署)直接间接控制之。所谓直接,国防部(五角大楼)统筹拟定全国广播政策,决定频率频道的分配;所谓间接,各大广播关系企业(如美国无线电公司属下的国家广播公司RCA-NBC)皆承接了大批的国防军事合同。美国的传播势力所以能够所向无敌,完全是直接拜赐于政府既定的军事外交政策。反之,传播则成为军事与外交的利器与急先锋,相辅相成,互为结果。”[74]

二是利用经贸途径输出美国文化。在美国看来,大力发展国际经济贸易,除了获取价值不菲的经济利益外,还能通过发展对外经贸关系输送美国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说过,经济贸易是美国“能够在全世界推广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的工具”。所以美国不断通过与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交往机会,借助市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超越国界的文化传播,影响他国的公众,促进他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向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演进。就中美关系而言,经贸是美国与中国交往的最主要的领域,自然也是传播美国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三是美国积极实施大规模的对外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让外国人来帮助美国推销美国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统治者看来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一本万利的“买卖”。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忠实于美国的未来领导人,而且还能够通过他们将美国的价值推广到他们的国家。而这其中,对外教育文化交流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选择。所以美国着手实施了大量的包括富布赖特项目、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国际访问者项目在内的教育和文化计划,并将教育与文化交流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第四维”。譬如,富布赖特项目是由美国政府直接出资管理的一个庞大的对外教育文化交流项目,专门“资助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学生和专家学者等出国或赴美学习、访问和从事研究。其目的在于在吸引和扩大其他国家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直接关注的同时,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迄今为止,参加者已超过27.5万人,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进行该项目的合作”,美国政府认为“造就了一批致力于加强国家间互相了解的领导人和舆论创造者”。[75]

另外,美国还通过把本国教师、传教士、医生派遣到海外从事志愿者工作;向海外赠送图书、杂志、画册、录像带或幻灯片,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各具特色的方式推广美国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西方学者所著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等书,揭露了“美国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并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76]。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实施,使美国不仅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军事超级大国,而且成为文化上最强势的国家。

(二)英、法的对外文化交流

英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国,其硬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二战结束后,为了借对外文化交流提升软实力,以恢复大英帝国在二战中被削弱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英国政府在通过英国文化协会输出英语图书来增进海外对英国的了解的同时,又于1945年在原外交部英国文化委员会事务科的基础上设立了负责文化外交的官方机构——英国对外文化关系司。目前,对外文化关系司的职责主要有三项:一是负责对外文化政策的制定、对外文化协议的签订和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拨款;二是“协调外交部与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关系”;三是直接领导驻外使领馆文化教育处的工作,并“协调英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

但是英国的“文化外交并不满足于语言、对象和机构设置上的比较优势,而是适时将外交动因从文化帝国主义调整为文化国际主义,不断扩展文化的内涵,并在重视精英路线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大众路线”。冷战结束后,针对英国海外国家形象与自我认知存在的巨大落差,英国加快了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步伐。为配合工党打造“新英国”,重塑英国形象的战略,布莱尔政府于1997年推出了“酷不列颠”的系列文化活动,2002年又成立了“公共外交战略委员会”,2003—2005年又策划、组织了多次海外公共外交活动。此外,为配合英国反恐行动,英国于2008年建立了面向中东受众的BBC阿拉伯语电视新闻频道

不仅如此,英国还积极借英联邦之力扩大英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英联邦遍及世界五大洲,共有53个国家。其成员不仅包括马拉维、加纳、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世界发达国家。英国通过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将其语言文化价值观渗透到英联邦文化共同体内,而且以英联邦为跳板还成功地将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形象“输出”到了英联邦文化共同体外的世界各地。

英国力求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将其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种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软实力”,从而使得英国的“帝国余晖”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77]

法国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但是启蒙思想和人权宣言的故乡,同时也是多种思想和思潮的发源地。在整个20世纪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法国文化一直处在世界的中心地位,不但形成了法国宪政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对西方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战以后,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开始走向衰败,从一流强国沦落为二流强国。所以为弥补硬实力比较优势不足,法国希望借助文化软实力优势来维持大国地位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正如法国人自己所说:“由于缺乏强大的军事、经济支撑和启蒙运动的光芒,要维护法国的‘世界地位’,只能通过向国外大量宣传和输出法国文化来实现。”[78]

为此,法国在外交部首先内设了一个专门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文化关系总司。后几经改革,把由其他部门负责的“技术”和“科学”合作整合了进来,将文化关系总司升级为文化和科技关系总司,后又将合作部的发展司合并进来,成立了国际合作和发展总司,全面负责对外文化、教育及科技交流、翻译出版资助。另外,为复兴法国语言文化,进而振兴法国,找回法国往昔的荣光,法国还大力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1883年,法语联盟创建于巴黎。此后,经过多方不懈的努力,建立了遍及世界的强大的语言文化网络。至2007年,该组织的1100多个分支机构分布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员多达4万余名。而在中国,1886年法语联盟即在广州、北京、天津和上海建立了免费学校。目前已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含香港和澳门各1所)建立了法语联盟机构,这个规模仍在继续扩大。

当然,法语联盟“不仅教授语言,更重要的是营造法国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切身感受法国的历史、艺术及人文科学的魅力。法语联盟不仅仅是一所语言学校,而是更多地服务于法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79]。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法语联盟培训中心每年都会邀请一些法国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演出,并在当地举办各种法国摄影展、音乐会、美食节、读书沙龙等,以吸引对法国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法语联盟不仅仅是法语教学的中心,同时作为法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机”,为展示法国形象、宣扬法兰西民族理念、加强法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此外,法国政府大力推动在国外举办“法国文化年”、“欧洲文化之都”活动和“欧盟媒体计划”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为法国更好地构建本国的文化影响力,并不断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日、韩的对外文化交流

作为后起之秀的韩国和日本深感自己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失衡,因此在成功实现经济起飞之后,都十分重视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早在1991年,日本就制定了针对美、中、加、英、德、法等国的文化外交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1995年,日本出台了《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提出21世纪的文化立国战略。其宗旨是通过强化和灵活运用在经济和安全保障两方面都具有好处的文化,努力将日本动漫、影视、电子游戏和美食等现代日本文化转化为海外的政治资本,并通过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输出日本的国家价值观并实现其文化战略。日本的文化立国大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提出重新评价和确立日本文化的口号,鼓吹日本文化优越,以激发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为其“政治大国”的目的服务。②声称日本要以文化吸收国转为文化传播国。通过宣传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和它的典范意义来提高日本文化的国际地位,以提高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身价。③宣扬东洋文明,建立以日本文化为正统的东洋文化圈。试图确立日本文化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使亚洲国家在接受日本援助的同时也接受日本文化。[80]2003年3月,日本文化厅发表国际文化交流恳谈会的报告书《今后的国际文化交流》;4月,国际交流基金会发表国际交流研究会的报告书《新时代的外交及国际交流基金的新角色》,均把国际文化交流作为新世纪日本外交的一种重要手段。2004年12月,小泉纯一郎设立了首相个人咨询机构“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旨在通过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培育国际上的亲日感情。2005年7月,恳谈会提交了《创造文化交流的和平国家日本》报告书,指出日本文化外交应当遵循的三个理念:一是以普及日语、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等“信息发布源”为开端,在世界上积极培养“爱好日本动漫的一代”,使他们自觉形成对精深广博的日本文化的兴趣;二是积极接纳承担跨文化交流的人才,通过“创造性地吸收”,使日本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创造的据点”;三是向世界传达日本“尊重和平和共生的精神”这一普遍的价值观,努力成为“架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之间的桥梁”。[81]2005年,日本又发表了《推进日本品牌战略》的研究报告,呼吁国民通过塑造具有影响力的日本品牌,向世界展示日本“魅力”。

日本为提高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身价,1972年就成立了隶属外务省管辖的国际交流基金,致力于对外文化交流。该部门是由原来的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两个部门合并而成。2012年,外务省再次改组机构,合并了新闻部门和宣传文化交流部,设立宣传文化外交战略课,统筹新闻、内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其目的是从战略的高度推进日本的对外文化交流。此外,日本政府还计划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把推广日语看作是向世界传播日本文化扩大日本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政府出资大力向海外推进日语教育,海外学习日语的人数突飞猛进。据统计,1990年海外的日语学习人数为98万人,1998年猛增到209万人。[82]学习日语人数的扩大促进了日本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增强了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升了日本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它在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推进计划”、“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又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振兴局”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为向世界推广韩国文化,政府还设立了多种文化产业投资组合,建立了多层次资金扶持体系,对文化产品的输出提供大力支持,尤其是重点发展在世界市场中具备成功可能性和衍生附加值的电影、电视剧和动画。此外,韩国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轨公司,对韩文翻译为外语和制作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不仅如此,韩国还设立出口奖励制度、构建海外营销网。在政府的支持下,韩国的影视、音乐、游戏软件等文化产业迅速兴起,其产品从周边迅速走向世界,造就了风行东亚的韩国文化奇迹。以韩剧为例,之所以在全球刮起了一股股“韩流”,其原因在于韩剧不仅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而且还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将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融入其中,这就使得韩国的文化产品为世界所接受,扮演文化输出者的新角色。到2004年底,韩国文化产品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和文化输出大国。另外,韩国还宣布将在全球100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

(四)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

俄罗斯、印度、中国、巴西等国被世人称为新兴市场国家(也称“金砖国家”)这些世界大国为实现其文化大国之梦,在不断扩大军事经济实力的同时,也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制定了相应的文化发展战略,试图通过扩大文化交流力度,加快本国文化的国际化,进而提高国际声誉。

俄罗斯拥有潜力巨大的软实力资源,但未能很好地挖掘。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开始把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有力的推进。早在普京第一次登上总统宝座后,就尝试打造“软实力”。普京曾经说过:“俄罗斯在海外的形象不由自己确定,因此经常被歪曲,既没有反映俄国内真实情况,也没有反映俄对世界文明、科学、文化的贡献,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也经常被片面报道”。“我们的外交界在传统的、习惯性的国际事务工作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在运用新方式方法时,比如‘软实力’方面还有不足。‘软实力’政策是通过说服和引发对本国好感的方式,来推动自身利益和观点,依靠的不仅是物质成果,还有精神、文化和知识领域的成果。”因此,“增强俄罗斯的软实力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提高对外政策的有效性。”为此,俄罗斯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专门的文化外交机构,大力开展文化外交。2008年俄罗斯在外交部设立了独联体、侨胞事务与国际人文合作联邦署(简称“俄罗斯合作署”),主要负责管理俄罗斯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及国外的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建设。为进一步因应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需要,俄罗斯近年来在总统办公厅内又增设了一个新机构——对外地区及文化合作局。其主要目的是依托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语言载体、文化优势和人文影响,加强俄罗斯的文化传播,扩大同独联体国家的文化交流。

第二,俄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年、音乐节、戏剧节、博物馆日。如组织俄58所大学在独联体与其他国家进行巡回展,在法国巴黎举办俄法人文大学校长与系主任论坛,在意大利举办俄意大学校长论坛以及有关文化与艺术的国际研讨会,设立“普希金”日。同时,俄罗斯还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相互举办国家年和语言年,试图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俄罗斯文化年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化、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和推广俄罗斯的文化和文学艺术。

第三,积极实施“俄语”国际化战略。俄语是全球第四大通用语言,全世界共有1.7亿人将俄语作为母语,3.5亿人通晓俄文。为在发展俄语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俄罗斯的国家利益,2002年,俄成立了名为“俄罗斯世界”的基金会,以支持境外,尤其是原苏联国家的俄语学习和研究。俄罗斯外交部目前正在制定《俄罗斯联邦输出教育服务构想》,并同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以《2011—2015年的联邦俄语规划纲要》为基础,共同制定《俄罗斯联邦支持推广俄语的国家构想》,为推广世界各地的俄语教学,输出俄罗斯的教育服务。此外,俄政府还将推广俄语的影响面拓展到互联网,并建立了俄英双语网站。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国力的日益强盛,印度已经发展成为南亚次大陆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在谋求成为世界多极化中重要一极的同时,也在全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为了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发挥自己独特的软实力,以保持有利的外部环境,印度开始不遗余力地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本国软实力在世界的影响力。

第一,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印度的通俗文化独具特色。享誉世界的宝莱坞生产的电影、舞蹈、音乐和印度时尚设计师的作品等衍生品,不但很好地诠释了印度文化中的包容、和解、宽容的精神,还给世人展现了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形象,在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提升印度的软实力增色不少。

第二,学习中国经验,在海外建立甘地学院。目前,印度在全球有20个文化中心和2个次中心,并在国外知名大学设有24个从事印度研究的客座教授席位。印度政府还计划将其在海外的文化中心数目扩展到30个,重点是要在华盛顿、巴黎、喀布尔、加德满都、北京、东京以及海湾地区尽快设立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印度还将佛教作为推广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源于印度的佛教影响了全世界近3亿的佛教徒,其势力范围涵盖了东亚诸国和地区。所以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亚洲国家资助佛教团体,扶持佛教,这样既有利于利用佛教加强同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也有助于培育印度在这些地区的“软实力”。

巴西拥有一国崛起所必备的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强烈的大国意识和大国抱负。巴西政府认为,要发挥巴西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政治作用和影响力,在未来的世界新格局中占据主动,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巴西政府看来,加强与其他国家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是提高本国科技水平最省时和最省力的途径,因此,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巴西首先将科技合作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先领域。

另一方面,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巴西政府为发展对外文化交流,还多措并举:

一是采取赞助措施,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1991年,巴西政府颁布《赞助法》,推出了国家支持文化发展的计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目标,动员全社会支持和促进巴西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是采取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为鼓励私人和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巴西政府颁布了《视听法》(又叫《音像法》),通过对电影、录像和音乐创作投资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各种文艺创作等方式输出巴西文化。

三是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引导和扶持。巴西政府通过制定文化发展专项计划来推动各地文化活动的开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以电视、电影、音乐和民俗为主的巴西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