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共同治理

国家共同治理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国家仍然是全球治理的核心角色。这四点共同指向有效的国家共同治理。其中,大国的合作共治是关键。总之,国家,尤其是合作性的国家集体,无疑表现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世界性民族国家体制仍然是全球政治运行的基本条件,21世纪仍然是现代民族国家全面融入全球社会并发挥重大作用的世纪。国家只不过由唯一合法决策者与管理者变成共同决策者与管理者。

二、国家共同治理

今天,国家仍然是全球治理的核心角色。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依然是最强大、最主要的全球力量,它左右着大部分的世界事务。全球社会的构筑需要国家间的合作,全球治理的运行也要依靠国家间的合作,这并不否认正在日益壮大的全球社会力量对全球社会及全球治理的贡献,但是,全球社会力量尚未发育成熟,十分分散,相当脆弱,难以完全独立于国家。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家间的合作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心。国家共同治理是在尊重多样性、共同性的条件下,通过整合求得一致性。这种变迁并不意味着国家的衰亡,而是使国家在全球结构中获得新的维度,从而解决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的最大困惑和根本矛盾,即国家在治理范围上无法覆盖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这是一种不同于冷战思维的新的多边主义的全球合作模式,一种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新挑战的模式。它的成功运行能够消除在传统国际关系中,由于角色不对称而引发的结构性紧张,它的和平、安全、发展的取向,决定了它的正面效应,也决定了它的非政治性、非对抗性、非威胁性、非排他性以及友伴关系与合作关系。时代变迁正在悄然促使国家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发生根本转化。

国家共同治理的衡量指标是:(1)超越冷战思维,促进全球社会共同认同、共同价值的形成,它至少包括对人类共同体的认同、对人类共同身份的认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认同、对人权的认同、对人类基本伦理道德的认同,这是观念层面的指标;(2)保障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实现,强调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全球利益的根本一致,这是利益层面的指标;(3)不断发展和完善全球机制,形成多层次全球治理体系,世界各国在一个制度化的框架内,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和治理,从而使全球公共问题以较低的成本得到治理,这是制度层面的指标。(4)参与的平等性,可以让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参与全球决策和全球行动,可以强化全球议程的社会效益,可以使全球治理更具可信度和可行性。这是参与层面的指标。在上述四个指标中,不断深化的观念是动力,不断物化的利益是基础,不断进化的制度是平台,不断扩大的参与是保障。这四点共同指向有效的国家共同治理。在21世纪的全球共治、区域或次区域共治中,国家共治起着核心作用,国家治理和国家合作共治是全球共治的重点。其中,大国的合作共治是关键。但是,国家合作共治的重担,绝对不是单个超强的霸权国家所能胜任和垄断的。

总之,国家,尤其是合作性的国家集体,无疑表现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如果我们高估其他力量的作用,就有忽视国家重要性的危险。世界性民族国家体制仍然是全球政治运行的基本条件,21世纪仍然是现代民族国家全面融入全球社会并发挥重大作用的世纪。在全球政治决策领域,日益发展的、涉及各类行为主体的新型集体决策方式,仍然是以国家为主的,唯有如此才能在国家的、次区域的、区域的和全球层次上完善和巩固决策体制。国家只不过由唯一合法决策者与管理者变成共同决策者与管理者。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依然是政治形态的中心点和主要治理中心,这有利于创建全球共治的有效条件,全球化尚未威胁到国家体系的存续。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国家应当回归国家主义的巢穴,国际关系必须摆脱威斯特伐利亚情结。

显然,国家必须适应其新角色和新任务,调控全球化的方向、速度、重点和范围,作出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其他主体不可能拥有的实力和权威的作用,为全球治理作为历史性贡献,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历史局限性和新的历史责任,在坚持国家主权本质的同时,以自主适应的姿态,对具体的主权权力进行自主限制,或将其自主让渡,以便有关各国或国际组织集体行使,国家职能也必须实行适应性转变,学会与其他全球化力量和谐共舞,共同参与全球事务与全球治理。

总之,国家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前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会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大趋势,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的多向转移:(1)大国间以和平方式达到权力转移和平衡,通过谈判结成建设性伙伴关系,合作共治,不再外在地表现为霸权的更替,即新兴大国取代原有霸权国,成为新的世界盟主,而是新老大国通过制定国际规则和制度,来规范权力转换,在协调、合作、共治而不是威慑、遏制、围堵的基础上建构全球新秩序,以期避免安全竞争、军事对抗和零和博弈。这将是一种超经典的国家权力平行转移;(2)国家权力向次区域、区域和全球的合作共治及其制度、组织转移,这是国家权力向上转移;(3)国家权力向全球民间社会和国内市民社会转移,这也是国家权力平行转移;(4)国家权力向全球市场和国内市场转移,这亦是国家权力平行转移;(5)国家权力向地方转移,这是国家权力向下转移。罗西瑙指出,“权威重构的方向向上为跨国或超国家组织,横向为社会运动和非政府组织,向下为次国家集团。”[33]

通过上述国家权力的多重转移,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型,国家将自己全面融入全球社会,与全球市场、全球民间社会一起,共同建立起全球治理的权威与网络,以适应人类整体性发展的要求。按照奥兰·扬的看法,全球治理导致一种分权的世界秩序。由此看来,由于历史条件的巨大变迁,传统的国家主义已经大大不够用了,难以解读和适应诸多全球性现象和历史大趋势。全球化是个观念更新、范式转移的过程,因此,国家必须在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思考题

1.试述全球公共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如何建构全球社会?

3.何谓全球治理及其五大要素?

4.全球共治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5.什么是欧盟的多层治理体制?

6.为什么需要善治?

7.试分析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注释】

[1]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第5页。

[2]费尔南·布罗代尔:《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二卷,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27页。

[3]苏珊·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3页。

[4]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5]同上书,第16页;查尔斯·林德布罗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1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页。

[7]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80页。

[8]保罗·韦普纳:“全球公民社会中的治理”,见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9]英瓦尔·卡尔松、什里达特·兰法尔主编:《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31、32、235、24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页。

[11]约翰·格林:“经济、国家与市民社会”,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夏季卷,第159页。

[12]保罗·韦普纳:“全球公民社会中的治理”,见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196页。

[13]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14]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15]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16]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17]约瑟夫·奈、约翰·唐纳胡主编:《全球化世界的治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28页。

[18]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8页。

[19]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212页。

[20]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206页。

[21]罗伯特·基欧汉:《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0页。

[22]参阅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6—310页。

[23]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页。

[24]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页。

[25]同上书,第280页。

[26]Fritz W.Scharf:What have We Learned?——Problem——Solving Capacity of the Multilevel European Polity.MPIFG.Working Paper 01/4,July 2001,pp.4 8.http:www.mpi fg keeln.mpg.de/pu/workpap/wp01—6/wp01—6.html.

[27]英瓦尔·卡尔松、什里达特·兰法尔主编:《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21页。

[28]同上书,第231页。

[29]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30]同上书,第160—162、145页。

[31]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160页。

[32]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3页。

[33]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