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学习型组织的边界界定,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超越了传统的根据职能或部门划分的“法定”边界。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达到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一、学习型组织的世界化

学习型组织,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Forrester教授在1965年出版的《企业的新设计》,关于未来组织的理想,以及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在《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概念。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赫钦斯《学习型社会》一书,首次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已跨越了学校教育范围(小学、中学、大学)而贯穿了人的一生,即终身教育;教育机构以使“所有的求学者均有其理想之处”为己任;学习已从单纯的求知进而成为生活的方式[2]。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完成的《学习: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确定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为了动员成员国推进这一概念,该组织在其2008—2013中期战略中设定了一个总体目标:实现有质量的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1990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时务》,使学习型组织理论最终形成[3]。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个组织,“该组织的成员持续地发挥其能力,创造其所期待的理想结果,培养新的思想形式,塑造集体的气氛,在此,所有的成员学会如何向其他人学习。”简言之,即学习型组织就是大家通过不断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抱负的组织。近年来,该书被当代西方企业管理界和企业教育界奉为经典之作。彼得·圣吉认为,生存的最好空间是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是学习型组织,因而他激励人人成为学习人,公司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最前沿、国际共创、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已经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世界银行《知识与发展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国内欠发达地区要弥补知识差距,就要提高自己获取世界上现代知识存量的能力和在本土自主知识创造的能力。因此学习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美国在1991年4月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四大战略”,其中第三项战略就是“把美国建成人人学习之国”,第四项战略就是“把社会变成大课堂”;荷兰由原交通部长领导成立了“组织学习研究中心”;新加坡政府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政府管理中,要建成“学习型政府”;日本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城市管理,提出要把大阪建成“学习型城市”。在当今世界500强前100名企业中,有60豫的企业进行了“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如比尔·盖茨把学习型组织理论用于指导微软的管理,其成功经验令所有管理者都引为成功的典范。像戴尔、GE、IBM、海尔、联想、宝钢等著名企业也在实践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也已成为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共识。

至此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学习,思考最多的是学习,投入最多的还是学习,学习的观念逐步深入至城市、社区、公司组织、家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新时期应该如何学习的问题。学习型机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人才等概念随之出现,使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活动丰富多彩,也形成了一股宏大的潮流。学习成了一种全社会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世界性行为。

总之,集各家之言,学习型社会,就是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筑为基本内容,以自由、便利、集约为基本特征,以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通过大家不断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进而使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一个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成为人们主流化、主导性的生活方式,社会的组织、管理、服务系统都注入了学习化的内涵,高效、有序、扁平化,并不断得以更新和完善。

二、学习型组织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在学习型组织中,团体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体的努力来达到的。

3.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

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

5.自主管理。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

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学习型组织的边界界定,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超越了传统的根据职能或部门划分的“法定”边界。

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达到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8.领导者的新角色。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他对实现愿景的使命感,他自觉地接受愿景的召唤;领导者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

我国学者也发表了一大批著作与论文,并在1998年4月国家经贸委召开的大型研讨会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构成“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和六大要素的论述。认为学习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人的一生既在工作中接受教育,也在学习的同时开展工作,无法完全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强调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者的协调统一,地位平等,以大教育观在全员中开展教育。根据个人随时需要,社会将提供多渠道、多时空、多媒体的学习机会和方式。在全社会各行业人才工作过程中,将以学历证书为主转向以资格证书为主。这六大要素即:一是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二是建有多元回馈和开发的学习系统;三是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四是具有实现共同愿望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五是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六是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我国起步较早的大连市制定了《关于建立学习型城市的意见》;深圳把基本形成社会化、开放式、多层次、多侧面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深圳“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把创建学习型城市作为创建国际新兴科技城的重要推动力;杭州萧山启动了八大工程,目的就是要构筑起以学习型社会为主要标志的多元化、多模式的终身教育体系;浙江义乌把重点放在农村、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