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锡剧艺术情牵一生

为锡剧艺术情牵一生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4月26日,常州武进首届锡剧艺术节隆重开幕。说起武进锡剧艺术节的盛况,沈惠兰笑得十分灿烂,“锡剧艺术需要很多人付出终身的努力,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对锡剧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沈惠兰一心想打造新的经典之作,从2005年起,她带领武进锡剧团全体演员,借助名家之力精心打磨新剧《浣纱谣》,一路艰辛一路超越,光彩夺目的西施终于打造出来了。

2011年4月26日,常州武进首届锡剧艺术节隆重开幕。“传承锡剧,唱响武进”,开幕式上嘉宾满座,三天的演出大腕云集,好戏连台,沪宁沿线的锡剧迷们追捧如潮,武进的3000多锡剧票友更是大呼——过瘾!痛快!不停地念叨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沈惠兰。正是由于她的多次建议、多方呼吁、热情参与,才力促了武进锡剧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和精彩纷呈。

沈惠兰,第十届、第十一届江苏省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现为常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武进区锡剧团团长、武进区文化局副局长、武进区文联副主席。

说起武进锡剧艺术节的盛况,沈惠兰笑得十分灿烂,“锡剧艺术需要很多人付出终身的努力,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尽管十分谦虚,但无疑,她是锡剧大花园里,最辛勤的耕耘者,最娇艳的一朵奇葩

她是舞台上的风流“西施”

——慧质兰心,多年来佳作不断,倾情表演

1965年出生的沈惠兰,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田埂上的小歌手”。15岁那年报考锡剧团因为个子矮小被拒之门外,一心向往朝霞般舞台的她,连哭带求地做了个编外生。凭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天赋,凭着一股绝不服输的勤学和苦练,沈惠兰在剧团脱颖而出,18岁开始主演《哑女告状》,已亭亭玉立扮相俊美的她成为了剧团挑大梁的角儿。

23岁时,沈惠兰出演《风流母女》主角腊凤,真正开始在剧坛崭露头角。委婉、悦耳、甜润、流畅的演唱和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表演,沈惠兰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征服了所有的观众、评委和专家,1987年10月,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剧团选送节目,该剧亮相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江泽民同志观看了演出并给予沈惠兰很高的评价。至今该剧已演出近1200场,20多年常演不衰。

锡剧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生命力。对锡剧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沈惠兰一心想打造新的经典之作,从2005年起,她带领武进锡剧团全体演员,借助名家之力精心打磨新剧《浣纱谣》,一路艰辛一路超越,光彩夺目的西施终于打造出来了。《浣纱谣》先在常州红星大剧院连演5场,场场爆满,演出结束时许多戏迷冲上台去争着与“西施娘娘”合影,盛况空前。

她是剧团里的铁腕娘子

——侠肝义胆,全力振兴锡剧团,真情奉献

不管舞台上的沈惠兰如何一唱三叹,现实中的沈惠兰走路却总是急匆匆的,连说话也是快节奏的。因为身兼领衔表演和剧团管理,她经常前脚娇滴滴地唱美西施,后脚就成了严格管理的铁娘子

2002年,正值锡剧跌入低谷,武进锡剧团人心浮动、资金短缺、困难重重,一心只想演好戏唱好剧的沈惠兰被推上了团长这个岗位,面对几十双无助的、绝望的眼神,面对几十个连生活都将陷入困顿的家庭,沈惠兰大腿一拍——“干了!”她说,这个团长不是荣誉,是责任

聪明的沈惠兰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资金支持,精心排练精品大戏,做强小剧团,一方面创新思路,第一个在省人代会上提出了“送戏下乡”,让锡剧重新回到群众中去的建议,并积极组织实施,与中天钢铁集团挂钩,走文企联姻之路。

累不累?真累!她白天要联系演出、落实演出场地、寻求资助,晚上就和演职员同台演出,作为团里的主要演员,每天担任两场甚至三场主演的情况属家常便饭。

苦不苦?真苦!从2007年开始,武进锡剧团每年至少送戏下乡200场,观众累计逾50万人次。夏顶烈日、冬冒严寒,加之超负荷的工作量,四十多岁的沈惠兰纵是铁打的娘子也禁不起这长年累月日日奔波,碰上身体不适,她经常挂完盐水就赶场子。

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几年下来,武进锡剧团不仅还清了所欠在内外债务,还发齐了工资、增发了奖金,目前剧团已拥有各种现代化演出设备300余万元,已经成为武进文化界一张闪亮的名片,骄人业绩连省、市级剧团都望尘莫及。

沈惠兰说,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剧团,但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就能够为振兴锡剧出一份力。每当夜幕降临,台上莺歌燕舞,姹紫嫣红,台下人头攒动,和节而唱,那是怎样一幅动人的景象啊!

她是江苏省的人大代表

——责无旁贷,为传承锡剧艺术,深情疾呼

作为武进文化界的省、区人大代表,沈惠兰最关注的还是锡剧艺术的传承和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锡剧是武进文化的一张名片,但是由于资金、人才等原因,造成了传统戏曲事业发展逐渐缓慢。每年人代会期间,沈惠兰都大力呼吁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保护力度,要在资金、政策上倾斜,“让文化传承者坚守自己的阵地,才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她的努力下,2010年,常州市财政局单独列资补贴送戏下乡。

戏曲团队注定是个老中青结合的特殊团队,许多演员在漫长的演艺生涯中,积累了宝贵的演艺经验,但要让他们写论文在理论上说出点道道来,让他们去学习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却有相当的难度,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演员在评职称、晋升职务总过不了计算机应用这道坎。沈惠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认为,演员是特殊的行业,要看理论水平,更要看实绩,在她的积极建议和不懈努力下,相关部门终于对50岁以上的演职人员在评职称的考评上有了更人性化的修正。她为武进的文化发展建言献策。2008年区人代会上,她提出了在中心城区建设大剧院的建议,认为在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更要提前注重文化设施的配套。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并在当年列入区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目前,这个投资超5亿元的惠民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同时,在她个人魅力的影响和身体力行的努力下,全区现已成立锡剧戏迷协会20多家,民间业余演唱团队15个,锡剧传承基地6个。

情牵锡剧,爱洒梨园。如今,沈惠兰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加快培养年轻一代的锡剧人才,如何在保留传统锡剧精华的同时与时俱进创新锡剧表现形式,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让自己的一生与100多年来始终植根民间的锡剧艺术相伴,让锡剧艺术在武进大地上越开越艳、生生不息。

□黄盛英

(载《人民与权力》2012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