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治在治国理政方式中居于主导地位

法治在治国理政方式中居于主导地位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保持国家和社会的运行需要多种机制,治国理政有着多种方式,既可推行道德教化、强化伦理约束,也可推行法治天下、强化法律权威。但在这些治理方式中,必有一种方式起主导的支配作用。目前,世界上142个国家有成文宪法,这表明法治已成为当代社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保持国家和社会的运行需要多种机制,治国理政有着多种方式,既可推行道德教化、强化伦理约束,也可推行法治天下、强化法律权威。法治既相对于人治而言,也相对于德治等其他治理方式而言。实际上,治国理政是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我国古代就提出了“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思想。但在这些治理方式中,必有一种方式起主导的支配作用。目前,世界上142个国家有成文宪法,这表明法治已成为当代社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说明法律要有伦理支撑,硬约束要有软约束配合,法治方式不能成为唯一方式。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同时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这是因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基于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法律的道德的上层建筑实质上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要求。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可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

【《西晋·傅玄》】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译文】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