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协调社会关系

协调社会关系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是利益关系。社会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包容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协调社会关系,这副时代的重担,天然落到执政党和人民政府肩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探索社会治理新路。

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从形式上看,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看,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各种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是利益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扩大对外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环境变迁,利益格局随之打破,这是导致社会关系渐趋复杂、紧张的深层原因。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不仅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就是在一个县域内,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征地拆迁矛盾同步增加,城乡差别难以弥合,各种矛盾此消彼长;“官本位”价值观根深蒂固,“仇官”“仇富”积怨未消,又冒出“官二代”“富二化”,加剧了社会矛盾;假冒伪劣、欺诈、腐败滋生蔓延,导致社会信任度降低;改革开放使“单位人”向“社会人”、“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期;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各界、各个阶层都在重新审视、重新适应社会关系,这个适应期更漫长、更痛苦,甚至有一个阵痛过程。社会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包容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协调社会关系,这副时代的重担,天然落到执政党和人民政府肩上。

县委、县政府面对社会治理的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摒弃由政府管控社会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提高组织社会、引领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由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社会关系,依法处理社会事务,调解矛盾纠纷,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法治政府,确保依法治理有效运行,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和权威,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基本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从源头上解决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一些过去曾经管用的社会管理方式,新形势下逐渐失去作用,尤其是采取管、控、压传统手段管理社会,忽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和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漠视弱势群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和社会群体的力量,不及时跟进协调、对话、协商、沟通,不重视解决民生历史欠账,就会酿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严重社会后果。如何有效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探索社会治理新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