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行关系协调

上行关系协调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下级管理者对上级管理者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我们称为对上关系协凋或上行协调。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工作上的关系随意延伸,致使同上级管理者的关系庸俗化。但是,服从并不意味着对上级的盲从。越位不仅危害管理活动秩序,而且是一种侵权行为,必然损害上下级关系。

在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下级管理者对上级管理者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我们称为对上关系协凋或上行协调。正确协调好与上级关系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和身心健康。因此,作为下级管理者,都希望协调好与上级的关系。但是,正确处理与上级关系必须讲究一定的原则,只有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高度统一、党性与人格高度一致的原则下,才能正确地处理好与上级管理者的关系。否则,不是牺牲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就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对国家和个人都不利。

正确协调好与上级管理者的关系,需要注意把握以下要点:(一)尊重而不恭维

一般来讲,上级管理者都是由一定的组织经过民主选举产生或委派的,在他分工负责的范围内所作的各项决定,都是代表一定的组织,而不是代表他个人。所以,我们对上级管理者首先应该尊重。作为下级应该懂得,尊重管理者,不仅是对管理者个人的尊敬,而且是顾全大局,支持工作的表现。特别在正式的严肃的工作场合,要讲究礼节,维护管理者的威信。但是,这种尊重不是恭维,不是畏首畏尾,低三下四,更不能奴颜婢膝地阿谀奉承,讨好管理者。过分的恭维不仅得不到管理者的好感,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和威信。

尊重管理者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支持和服从。在工作中要主动请示汇报,自觉接受上级的管理,树立上级管理者的威信,甘当无名英雄。在生活中要注意谦虚礼让,尽量给上级管理者以体面;对私下议论上级管理者的人,要好言规劝,正确引导;对上级管理者的家庭困难,要主动关心,帮助解决。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工作上的关系随意延伸,致使同上级管理者的关系庸俗化。应该注意的是,上级管理者即使是你原来的下级,或者亲密的战友,也要真正站在下级的位置上,自觉接受和服从上级的管理。如果摆架子、翻小账,不服从管理,都容易引起上级管理者的反感。因为现实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所遇到的上级管理者不可能尽如人意。所以,如果遇到上级管理者的才能不如自己的情况时,不要洋洋得意,不要过分显示自己,应该多看上级的优点和长处;如果遇到上级管理者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情况时,千万不能感情用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用适当的方式感化上级;如果遇到上级管理者偏听偏信的情况时,要注意经常请示汇报工作,使上级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服从而不盲从

上级作出的决定,一般来说都是从大局出发,周密权衡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决定的。作为下级一般都应当服从,并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但是,服从并不意味着对上级的盲从。由于上级经验、能力和知识等方面有局限性,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判断都准确无误,在工作中难免有考虑不周、安排不当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级就不能像薛宝钗那样“老太太喜欢的我都喜欢”一味地附和。要从党和军队利益的大局出发,勇于坚持原则,敢于阐述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上级决定之前,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理由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执行中,当发现上级拍板作出的决策不符合客观实际时,应积极向上级反映,陈述看法,提请上级修正指示决定。

当然,下级坚持原则要讲究方法艺术,注意场合,考虑影响,注重效果,做到“忠言”顺耳、“良药”可口。对于上级作出的错误决定,最好私下采取适当的方法向管理者阐明问题的严重性,劝告管理者修改错误决定。一时说不通,就暂缓一下,在适当的时候再提出来。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下级要能够求大同存小异,非紧急情况下,要服从和尊重上级的意见。对于那些大是大非问题,也要在坚持原则下讲究斗争策略。一方面要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自己的意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有所保留、修正和变通,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即使自己一时受了委屈,也要相信组织会弄清事实,作出公正的结论。

(三)到位而不越位

按照组织分工负责制度,每个人在组织系统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作为下级在协调与上级管理者的关系时,一定要明确自己在组织系统中的角色地位,努力按照角色的行为规范去做好工作,做到尽职尽责尽力而不越位。

所谓尽职尽责尽力,就是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大胆负责,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而不能被动消极地应付了事;二是对于管理者临时交办的任务,一旦承担下来,就要有头有尾尽职尽力做好,让管理者放心;三是对工作目标责任不清,职责权限不明的,要请示弄清楚;四是遇到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并提出建议,供管理者参考;五是对工作进度和问题要定期汇报,以便让管理者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支持;六是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和过失时,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不矛盾上交,尽量把矛盾解决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

所谓越位,是足球比赛中的犯规术语,意思是说,当队员踢或触及球的一瞬间,同队队员处于越位位置时,即使进球也是无效的。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越位现象,就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这是我们在处理对上关系时必须经常注意的问题。

被管理者在对上关系中的越位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决策越位。任何决策都是有层次权限的,如果下级管理者未经请示就做出了该由上级管理者决策的事情,则叫做决策越位;二是表态越位。在工作中,对某个问题该谁表态,是有一定的规定的。有些问题该由上级管理者表态,如果下级管理者没加请示就自行表态,则叫表态越位;三是工作越位。在管理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应积极主动地工作,但有的工作该由上级管理者出面做的,作为被管理者抢先做了,就造成工作越位;四是场合越位。在一些公开场合,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正职和副职,出场时走或坐在什么位置,都是有不成文的规定的。作为下级管理者,如果抢了上级管理者的位置,或者张罗过欢,喧宾夺主,使管理者陷入被动地位,就会造成场合越位。

越位不仅危害管理活动秩序,而且是一种侵权行为,必然损害上下级关系。因此,作为下级管理者,一定要处理好工作与越位的关系,不说过头话,办过头事,努力做到出力而不越位。

(四)补台而不拆台

在管理活动中上下级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上下级之间相互支持,彼此合作,才能够完成工作使命。在一般情况下,上级管理者通常都是由政治上比较成熟、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工作能力比较强、管理才干比较全面的同志担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上级管理者无所不能。古人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作为下级要出以公心,破除名利思想和虚荣心,维护好上级的威信地位,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上级工作,甘心当好“绿叶”和助手,做好“补台”工作,努力做到思考问题应换位;履行职责要到位;主动配合去补位;找准坐标不越位。

一般来讲,当上级在决策时,下级要帮助上级想得全面周到,帮助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使其尽可能减少失误;当上级有一时考虑不周的事情,下级要主动给予提醒,拾遗补缺,避免造成大的损失;在决策出现问题时,下级要密切关注事态变化,为上级及时纠正偏差献计献策,力求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当遇到繁重任务时,下级要主动请缨,迎难而上,提出增加工作的要求;当发生冲突事件时,下级要敢于挺身而出,为上级排忧解难,起到“保驾”作用,决不能隔岸观火或坐视不管,更不能幸灾乐祸和落井下石。

补台而不拆台的核心是要维护管理班子的团结。实践证明,团结是聪明人的学问,团结就是力量,补台都上台,拆台都下台,分裂必垮台。在一个管理班子内部,作为下级和副职,要自觉遵守组织纪律,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坚决抵制和克服自由主义,维护好上级和正职的权威。对于上级管理者的指示,作为副职和下级,一是不能置之不理,拒不执行,闹独立性;二是不能在理解和执行上出现阴差阳错,不能有不合拍现象;三是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消极应付;四是不能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不及时汇报,发生中间梗阻;五是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错误作风。

但是,我们所说的维护团结、搞好团结,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团结。这个基础就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廉洁奉公,遵守纪律,办事公道,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坚决反对“和稀泥”的“和事老”和无原则的“好人主义”。有了这个志同道合的坚实基础,才能够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取得胜利。

(五)建议而不强求

下级在协调与上级人际关系时,要特别注意善于将自己的意见用适当的方式让上级管理者采纳,变成管理者自己的意见,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古今中外许多人才,都因为自视清高,不能善用自才,最终发生被上级管理者始爱终弃的悲剧。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了一个典故,说“屈贾谊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里说的贾谊,是汉文帝时人,年少才高, 20岁召为博士,一年后提拔为太中大夫。但后被疏远,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不久抑郁而死。苏轼在《贾谊论》中指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能做到天子不疑,大臣不忌”。即不能审时度势,处理好人际关系,胸襟又欠开阔,以致怀才而亡。

所以,在管理活动中,作为下级要善于自用其才。特别是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时,要善于将自己的意见变成管理者的意见,学会说服管理者采纳自己意见的方法艺术。为此,一要研究不同管理者听取下边意见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反映意见方法;二要反复研究推敲自己的意见,使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易于被管理者采纳;三要选择向管理者提建议的适当时间、地点和场合,最好是管理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或是管理者心情舒畅的时候;四要在建议中给管理者多提几种方案,使管理者有选择的余地,一般不要造成逼管理者就范,被你牵着鼻子走的局面;五要点出问题的成败利害,使管理者有紧迫感;六要语言简明,逻辑性强,态度端正,让人信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