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善美国涉华舆论的策略建议

改善美国涉华舆论的策略建议

时间:2021-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舆论从根本来讲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美国涉华舆论因此最终根植于中美利益关系的客观现实。这是改善涉华舆论的基石。中美之间在观念上的差异,长期以来影响美国涉华舆论。比如美国大选时往往容易出现反华噪音,但我们应学会反过来利用美国的两党之争或是美国大选形势,寻找有利于中国的空间,争取美国政府积极的对华政策和涉华舆论。

三、改善美国涉华舆论的策略建议

1.改善美国涉华舆论的土壤——中美利益关系的客观现实

舆论从根本来讲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美国涉华舆论因此最终根植于中美利益关系的客观现实。因此改善美国涉华舆论的最根本努力在于积极发展中美关系、加强交流,并在这个越发“相互依赖”的世界,增强利益联系,彰显中国对美国的有益影响以及对国际事务的重要积极作用。

目前中美经贸关系的加深,以及中国在朝核危机中显示出的对美国和国际的安全意义,已体现了客观现实得到改善的形势,中国也因此被美国定义为“利益攸关国”,美国公众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这种影响力。美国芝加哥国际问题协会(CCGA)2007年的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预见中国经济会发展到美国的程度,并且认为中国崛起起到正面作用的人数与持反面意见的人数已基本持平,比过去有较明显改善。因此中国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拓展两国关系,并发掘更多可以合作和加强利益联系的关系层面。这是改善涉华舆论的基石。

2.努力淡化意识形态分歧的影响

中美之间在观念上的差异,长期以来影响美国涉华舆论。但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让历史文化如此迥异的大国,形成完全一致的价值观世界观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在这种既定事实面前,可以努力做到——

2.1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信息沟通和交流

我们不能由于价值观的差异拒绝在某些问题上的公开交流。越是将交流拒之门外,越是拒绝公开面对问题,就越会使误会加深。而开诚布公的交流是加深了解、增强信任的最佳途径。至少这种公开的交流可以显示诚意,并促进双方了解对方的现实环境,了解对方的观念和行事的出发点,并让美国在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明白无法强求其价值观在中国的移植,促其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理性对待中国。

1998年克林顿总统的成功访华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当时江泽民总书记与克林顿就一系列问题全方位展开的公开交流和记者招待会,以及为克林顿提供的众多接触中国各类群体的机会,在美国舆论中除了为克林顿的支持率加分外,其实也给中国的印象加分不少,至少加深了美国对中国民主、开放发展趋势的印象。而就2008年拉萨“3·14”事件中“藏独”分子暴乱问题,中国政府也为各国驻华外交官打开方便之门,让他们亲自去西藏考察,亲眼看一看西藏的事实,这种做法便是赢得信任、击碎偏见的最好方法。

2.2 熟练运用美国的话语体系

在目前美国的话语体系更具霸权和影响力的情况下,运用美国的话语体系与其展开对话交流能够更有效地跨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门槛,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中国,提高对话效果。过去我们不太重视这一点,结果在交流时各自在自己的话语体系中进行表达,根本没有展开实际意义的互动,东方还是东方、西方还是西方,没有真正产生碰撞。

因此我们应更好地研究美国的话语体系,并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这种体系的人才。当然这种运用并不是让中国被其同化,而是借助一种对方能理解接受的话语工具,有效传递我们的信息。我国的外宣及外事部门应该大量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或引进在美国文化和生活中有过较长时间的浸泡,有条件熟悉美国话语体系,并有能力熟练运用这种话语体系的人才。

2.3 让实际利益关系超越观念的束缚

从本文的研究来看,一个很明显的现实就是尽管观念的影响力很大,但是就目前状态以及在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更迫在眼前的、更实际、更物化的利益关系还是人们考虑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尤其在其迫切性和实际性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超越意识形态、价值观等观念的框架

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表明随着中国对美国经济、安全意义的不断提升,美国舆论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和好感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已经在逐渐超越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在实际利益方面对美国的吸引,强化实际利益关系的概念,从而相对地弱化意识形态在中美关系和美国涉华舆论中的分量。

3.针对美国媒体、政府和公众的侧重点

3.1 对美国媒体的传播策略(www.guayunfan.com)

3.1.1 对美国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必过度敏感

鉴于美国媒体对自身社会守望者和政府监督者角色的认定,以及其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特色,美国媒体一向具有质疑的传统。这不仅是针对中国,对于其他事务,包括美国国内事务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必对美国媒体的警惕、怀疑甚至批评过于耿耿于怀,甚至揣测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以至于在美国媒体面前畏首畏尾、自我封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隔膜。其实在一些非核心的领域不妨向美国媒体适当放开,哪怕出现一些负面报道或者批评的声音也无妨,只要不是侮蔑和歪曲事实就行。这样的适度放开既缓和了与美国媒体的关系,又显示出我们不惧面对事实的勇气和坦诚,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在美国媒体中的形象。

3.1.2 运用美国媒体进行新闻运作

对于美国媒体,中国的政府及相关传播机构应该在开放的心态下学会运用美国媒体,从而在二者关系中掌握主导地位。

在这一点上,美国白宫谙熟运作之道。白宫通过定期会见媒体的做法,使自己成为媒体在国家事务方面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大大加强了媒体对政府的信息依赖。在这种信息依赖中,政府就能够通过信息透露方式和技巧,加强对媒体的影响和操纵。同时白宫利用这种信息依赖,密切了白宫与媒体的关系,媒体大多不愿意与政府关系恶化,以免丧失便利的信息渠道甚至是独家新闻的机会。当然美国政府还可以利用是否为媒体提供信息便利,来分化以及牵制媒体。

因此中国在与美国媒体的关系中不妨也可以部分借鉴美国政府的做法,主动出击,从而掌握舆论主导权。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受世界关注,各家媒体都力图努力发掘中国新闻,渴望获得更多重要信息的环境中,中国政府作为最权威的信息源,这种做法是比较可行的。目前我国已经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经常会就中国发展过程以及外交事务的重要问题,开展中外记者招待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做法还需要更加日常化,手法也需要更加专业和技巧化,以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

3.2 针对美国政府的传播策略

3.2.1 舆论留余地

鉴于美国政府作为直接面对中美关系的主体,在有关中国的公开意见中不会轻易发表不友好的信息,因此在遇到具体问题的冲突时,中国只要注意留有外交和舆论上的回旋余地,美国的官方舆论就不会超越正面关系的基本框架。

3.2.2 利用美国国内政治

此外可以利用美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争取官方舆论。比如美国大选时往往容易出现反华噪音,但我们应学会反过来利用美国的两党之争或是美国大选形势,寻找有利于中国的空间,争取美国政府积极的对华政策和涉华舆论。

3.3 针对美国公众的传播策略

3.3.1 加强公众外交,增加美国公众对华了解和亲近感

在增加美国公众对华了解和接触的基础上,积极展开不同层面的公众外交是有效争取美国公众涉华舆论的办法。从历史角度来看,亲眼目睹过中国实景,并且在中国有过亲身经历的美国公众较易对中国产生亲近感。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拓展各种渠道的民间交流,包括促进美国公民来华旅游观光、工作学习等,用美国公众对现代中国的所见所闻,来消除过去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因政治和媒体宣传造成的偏见。

3.3.2 利用美国国内的利益博弈,区分美国公众,争取有利的舆论

鉴于美国国内公众利益的复杂性,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在国内的利益博弈,积极争取和放大更偏向中国的意见。比如就经贸问题而言,美国的不同公众群体就由于利益出发点不同,使国内意见处于分裂状态。其中有惧怕在制造业方面受到中国挑战以及工作机会被中国抢走的声音;也大有希望积极拓展与中国的贸易,以及打开中国的巨大市场增加盈利的声音;甚至还有有志于在中国拓展工作机会的声音。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区分这些不同的声音,采取措施积极壮大对中国有利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