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与日本亦敌亦友的同盟国竞争关系

美国与日本亦敌亦友的同盟国竞争关系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属于俄罗斯传统盟友的叙利亚,美国利用叙利亚的国内政治矛盾、宗教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叙利亚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宗教势力矛盾和民族矛盾,指使美国在西亚的阿拉伯盟国,掀起了一场叙利亚内战。美国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政治倾向性问题上的较量,更是美国与俄罗斯的敌对关系公开化的一个例子。虽然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既合作又敌对的战略竞争关系。这些都是美国主动拉拢俄罗斯合作的动因。

第四章 当代世界大国之间的几大竞争关系

在当代世界中,几个重要的世界大国之间,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大国之间形成复杂的不同性质的竞争关系。

在本章中,关于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的关系,都予以简述,而在后面的第二篇《中国与当代世界大国的关系》中予以详述,以免于此重复。

美国与俄罗斯的既合作又敌对的战略竞争关系

美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是一种临时的策略性的战略合作,这种合作,是一种表面的、虚情假意的合作。美俄关系本质上是对抗性的,表面性的合作是双方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美俄之间的竞争,才是根本的并且至今仍是敌对性的。

苏联解体后十多年来的现实,促使了新一代俄罗斯人对苏联和俄罗斯的悲剧性历史变故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使俄罗斯人重新思考定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公开对抗,使美俄之间的敌对性愈益显露。现在的俄罗斯与美国在国际上的对抗力是微弱的,但美国对俄罗斯采取全面的战略进逼却使俄罗斯没有退路,只能选择与之对抗。美国公开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上对俄罗斯实施步步紧逼的战略压制,只要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美国就力图要将俄罗斯的力量赶走。美国对待俄罗斯的盟友,实行的是“要么站在美国这一边,做美国的盟友;要么站在俄罗斯的那一边的,就是美国的敌人”的敌友判断标准。

在属于俄罗斯传统盟友的叙利亚,美国利用叙利亚的国内政治矛盾、宗教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叙利亚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宗教势力矛盾和民族矛盾,指使美国在西亚的阿拉伯盟国,掀起了一场叙利亚内战。表面上看,是美国要推翻阿萨德的统治,实际上是美国要赶走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势力,使俄罗斯在西亚和阿拉伯地区没有立足之地。

美国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政治倾向性问题上的较量,更是美国与俄罗斯的敌对关系公开化的一个例子。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乌克兰策动橙色革命后,支持选择推举尤先科上台当总统,到俄罗斯支持亚努科维奇夺取政权执政,再到美国支持反对派在街头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包围政府办公楼,把亚努科维奇推翻,最后释放被关押的季莫申科。在乌克兰局势如走马灯似地发生戏剧性变化的现象后面,都是美俄势力在竞争较量,是双方围绕着究竟是把乌克兰拉向俄罗斯还是倒向西方的角逐。美国对于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软弱立场表示不满,从美国高级外交官纽兰的爆粗口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美国才是乌克兰局势的真正操盘手

虽然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既合作又敌对的战略竞争关系。但从俄罗斯的角度看,美国对俄罗斯进行强力战略压迫型的合作,使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对抗性的外交关系。由于俄罗斯力量的单薄,俄罗斯对美国的对抗实是一种非对称性的对抗。

美国需要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把俄罗斯变成像欧盟国家一样对美国言听计从的伙伴,以及避免俄罗斯对美国强力战略压迫做出过激反应,这三种因素是美国积极要把俄罗斯拉入G7俱乐部的重要原因。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很多国际事务,俄罗斯有一票否决权。美国实行的全球战略行动,很多必须通过联合国,美国很希望自己的行动得到联合国的通过,以获得更正当的理由得以实施美国的全球战略,当然希望俄罗斯在联合国给予合作;美俄进行战略核武器数量的削减谈判,减低俄罗斯战略核武器对美国的威胁,需要俄罗斯的配合;美国在阿富汗发动战争,运送兵力的路线,大多需要从俄罗斯过境……这些都是美国主动拉拢俄罗斯合作的动因。当美国在阿富汗完成撤兵任务,在军事上不再需要俄罗斯的合作,美国就对俄罗斯变得更加强硬。

但美国拉俄罗斯进入西方阵营,想把俄罗斯变成像日本和欧盟国家一样,对美国俯首称臣,是俄罗斯不可能做到的。这不仅普京做不到,即使换一个俄罗斯国家领导人也做不到,这就是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所以会成为被美国摆布的木偶或棋子,用自己的手亲自摧毁了强大的苏联,不是因为俄罗斯人屈服于美国,而是因为受到美国人的迷惑。一旦俄罗斯觉醒了,他们依然会表现俄罗斯民族的强硬性格。叶利钦或许是在后来认清了问题的实质,最终主动选择把权力交给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强人普京,也许这就是叶利钦反思的结果,也是俄罗斯人强硬性格的一种反映。

俄罗斯人现在依然做着重新成就世界一流大国的俄罗斯梦,俄罗斯想从融合独联体的力量开始做起。俄罗斯作为核心国家,是从凝聚独联体的重要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力量的战略行动开始的。1999年底,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两国签署了建立联盟国家条约,条约于2000年生效。根据条约,俄白两国各自仍为主权国家,保持各自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此基础上双方联合设立了具有超国家机构性质的最高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联盟议会组织,以负责处理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科学文化等领域里进一步合作的所有相关问题。其后,在2011年11月18日,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统签署的协议,为加深经济、政治合作与融入,计划组建一个超国家联盟,从2012年1月1日开始行动,计划在2015年建立一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原苏联国家组成的欧亚联盟,即被外界所称之为的“第二欧盟”。但俄罗斯和原苏联国家的这种使解体的苏联力量重新恢复的举动,显然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能够容忍的。这就是亚努科维奇的乌克兰政府推迟加入欧盟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引发一场全国骚乱的导火索的根本原因之一。

俄罗斯用贷款、经济援助和石油天然气价格优惠,作为拉拢乌克兰的举措。但乌克兰推迟加入欧盟的举动,在西方国家看来,就是疏远西方亲俄罗斯的行为。西方国家对此的反应毫不迟疑,策动乌克兰民众上街示威游行,打、砸、烧、抢以及围攻总统府等暴乱行为在乌克兰越演越烈,直到达到西方国家的目的为止。本来乌克兰的首都基辅,是俄罗斯的国家城市发展的发源地,基辅罗斯是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发源地,基辅对于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国家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局势朝着向西方国家倾倒的发展趋势已经根本无能为力。

用20年时间,把俄罗斯重新变成世界强国。这是普京向俄罗斯民众阐述的他的理想,也是俄罗斯民众再次选择普京做总统的根本原因。俄罗斯怎么才能在俄美竞争中强大起来?

人们都知道,从普京总统与梅德韦杰夫总理的搭档,转变到梅德韦杰夫总统与普京总理的过渡性组合,只是碍于俄罗斯宪法中“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规定。现在,经过大选,俄罗斯合理合法地回归“普梅组合”的领导体制。显然,大选的过程与结局,都是事先早已设计好的,是任何外部力量不可能更改的、不可逆转的。

但在2012年的俄罗斯大选过程中和在大选结果出来后,普京都遭到反对派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大批人群上街游行抗议示威,反对普京。在俄罗斯反对派背后,大家都看到了美国公开干涉的影子。美国的一些组织甚至公开捐款资助反对派进行反对普京的活动,美国的一些政要在俄罗斯大选中,发表了干涉大选的言论,企图逆转局势,意图在俄罗斯实现美国式操控的颜色革命,这都令普京非常不快。因此,在俄罗斯大选刚结束,普京就宣布,由于“组阁原因”,破例不参加当年的G8首脑会议,由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代替总统普京出席2012年5 月18日在华盛顿开幕的八国集团峰会。作为对此的回应,奥巴马通知克里姆林宫:因为国内有竞选相关活动,他不会参加2012年9月1日至8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APEC峰会。

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新的一轮外交竞争,由此掀开了序幕。

俄罗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苏联的继承者,一个曾经的世界超级大国,在苏联解体之后,在国际舞台上逐渐被西方国家视为发达国家中的二流国家。尽管在军事上,俄罗斯还可以称为世界大国,但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全球影响力,无法像当时的苏联那样,成为世界上能遏制美国独霸全球的根本力量。许多当年的苏联加盟共和国被美国策反,加入拥美反俄的阵营,逐渐成为北约组织的成员国,反而变为遏制俄罗斯的力量。

北约的渐进性东扩,把对付俄罗斯的反导弹系统计划部署到捷克、波兰、罗马尼亚等俄罗斯的邻国,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并且,美国的国防战略明确把俄罗斯定性为核打击国家的名单之中。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当然是军事外交防御战略中必须重视的头等大事。因此,在2010年12月普京宣布,在未来十年中,俄罗斯将制定花费20万亿卢布(约合6500亿美元)的军备发展计划,以重振俄罗斯军队,把俄罗斯的战略力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俄罗斯庞大的军备发展计划是否就可以使俄罗斯重振辉煌,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呢?我们先分析一下俄罗斯军备的状况。

第一,俄罗斯军队武装的技术性,目前还是世界一流的。无论俄罗斯的坦克、潜艇、火箭、导弹、卫星、太空控制技术,都处于世界一流的水平。

第二,俄罗斯的核武器水平也处于世界一流。俄罗斯拥有足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库。目前的全球核武器军备竞赛控制进程,主要取决于美俄两国的核武器军备控制谈判。

第三,俄罗斯具有对美国进行核武器反击和核毁灭的能力,也就是俄罗斯已经具有对美国的核战略平衡的能力。

但是,俄罗斯却没有因为军事力量的强大而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倒是在西方国家的共同遏制下,在向二流大国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俄罗斯的经济拖住了俄罗斯的后腿。

俄罗斯要在俄美竞争中成为真正一流的世界大国,不仅要发展军事,更要大力发展经济,以使之对世界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俄罗斯拥有极为丰富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也是欧洲大国经济发展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物质能源——石油、天然气;俄罗斯有着居于世界前列的科学家群体。但俄罗斯却在经济振兴道路上迷茫徘徊,常常失去方向。因为俄罗斯的经济振兴的缰绳,往往是牵在美国人的手里的。美国资本集团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控制了石油等国际商品价格,控制了俄罗斯的金融与经济。

普京在第一、第二个总统任期内,之所以能使俄罗斯经济快速复苏,是因为美国资本集团大炒国际石油价格,对付中国发展汽车产业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意外地使俄罗斯从中大获收益。石油天然气产业是俄罗斯的重要经济支柱,石油天然气输出是俄罗斯获得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当年苏联的崩溃,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手打压国际石油价格,以及操纵国际黄金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有关。如今俄罗斯与美国竞争,美国依然可以重新使用石油这一武器。

俄罗斯要重新成为一流的世界大国,首要的问题是振兴经济,振兴经济就必须振兴金融。振兴金融的核心,就是振兴俄罗斯卢布。

怎样振兴俄罗斯卢布?俄罗斯应该利用自有的优势条件,逐渐推广以俄罗斯卢布为结算货币的金融体制。在这方面,俄罗斯应该学习美国,必须要有借鉴石油美元的智慧与勇气。普京应当有勇气逐渐推行规定:买俄罗斯的石油,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买俄罗斯的矿产资源,都必须接受俄罗斯卢布的结算制度和结算体系。买俄罗斯的先进武器,就必须使用俄罗斯的卢布。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这样做,必然会使得俄罗斯的卢布强大起来。摧毁一种货币,可能只需要一天时间。建立一种货币的世界信誉,必须要几十年的时间。

当然,在推行以俄罗斯卢布为结算货币的开始阶段,俄罗斯可能会吃亏一些。但俄罗斯要利用自己的“吃亏”来吸引他国使用俄罗斯卢布。在推行以俄罗斯卢布为结算货币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问题。但任何阻碍和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为了俄罗斯卢布的强大,为了俄罗斯的金融与经济的强大,为了俄罗斯的强大,暂时吃亏是值得的。

利用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推广俄罗斯卢布、重振俄罗斯卢布辉煌的历史机遇,也许对俄罗斯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最多再有二三十年。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能源正在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人类将很快会抛弃基本依赖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动力的时代。人类也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天然气能源。石油、天然气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是无限的。

过去的十多年,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给了俄罗斯经济以很好的喘息机会,给了俄罗斯还清从苏联时期以来欠下的70多年的外债旧账的机会,也给了普京在民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和权威的经济基础。掌握好目前的历史机遇,继续利用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加快推行和推广俄罗斯卢布结算体系,以对抗国际石油单纯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货币体系,对于俄罗斯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大国至关重要。

美国与欧盟国家之间同盟国内部的竞争关系

美国与欧盟大国之间的关系是当代大国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部分。美国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美国与欧盟中大国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同盟国关系,但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在对俄罗斯和欧洲以外的国际事务,美国与欧盟大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得像兄弟一般的同盟关系。在G7组织框架和北大西洋组织的架构下,美国与欧盟可以一致对外。

在遇到美国与欧盟之间的问题,美国与欧盟大国之间,越来越显现出激烈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表现为:一是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与欧盟大国反控制的激烈竞争关系;二是美国对欧元的遏制与欧盟大国的反遏制的生死竞争。

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欧洲大国一个个逐渐地沦为被美国控制的盟国。美国通过超级大国的地位和作用力,控制了欧洲大国的政治;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了欧洲大国的军队和军事;美国通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影响力和美国世界级的资本集团,基本控制了欧洲的货币、金融和经济。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触及欧洲国家的几乎所有领域。欧洲的各个大国,近几十年中,一直扮演着美国的随从角色。但随着战后欧洲经济几十年的发展,欧洲摆脱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疲力尽的状态,重新恢复了活力,脱离美国的控制,已经成为欧洲的本能的反应。

在欧盟刚建立时,英国在其中扮演着主导的作用。由于英国不是欧元国家,现在的欧盟中,德国法国超越英国,成为重要的主导国家。

在欧盟政治经济体中,英国是个特别的另类国家。英镑在欧元诞生前,被美国资本集团成功狙击,被迫退出欧元创建国之列和欧元体系,英国成为一个游离于欧元经济体之外、与欧元经济体核心国家既合作又分离的同盟国角色,就是一个很能说明美国与欧盟大国激烈竞争关系的一件事情。

英国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也是欧洲国家中举足轻重的国家,还曾经是欧元最重要的创建国之一。英国为什么被迫退出欧元经济体?英镑为什么成了欧元的弃儿?罪魁祸首就是1992年9月16日发生的美国资本集团攻击英镑的“黑色星期三”事件。

美国资本集团为什么要对英镑痛下杀手?他们就是要通过打败英镑,迫使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以此来瓦解欧洲汇率体系,并阻止或延缓欧元的诞生。因为英镑一旦被狙击在欧元之外,英国经济体成为欧元经济体之外的独立的英镑经济体,就能削弱欧元和欧元经济体对美元和美元经济体的竞争力。这就是人们现在看到的状况。

金融战的诡异,就在于当事人当事国不一定能够认清幕后主导金融战的人的真实面目。英国虽然被美国资本集团改变了加入欧元的历史,但由于美国与英国的特殊的盟国关系,英国现在仍表现为美国的追随者角色。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方面,英国与欧元国家的距离越走越远,在许多问题上,甚至成为欧盟强大的阻碍。

英国与美国有着天然的盟友关系,傲慢而又日趋衰弱的英国,进入21世纪以来,正在从一个19世纪的世界霸主沦为没有主张的二流政治大国,变成一个在很多问题上听命于美国的跟班。在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300年后的2012年,英国的衰落再次表露无遗:2012年10月1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与苏格兰首席大臣萨尔蒙德,被迫签署了关于苏格兰独立公投的协议。根据这项协议,苏格兰政府预定将在2014年底举行公投,16岁至17岁的年轻选民也能参加投票。原来人们担心的是英国的北爱尔兰闹独立,没想到苏格兰闹独立要公投,比北爱尔兰先在法律上得到支持。

所幸2014年9月的公投结果是苏格兰仍留在英国,但有一点是值得人们思考的,就是已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主党,向苏格兰人民呼吁:如果我们独立于英格兰,我们就不会盲目地跟随英格兰,去参加非正义的伊拉克战争!这一口号说出了事情的根本。

苏格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出现过要求独立的呼声,但都是无果而终。这一次的独立公投协议,却能顺利得到英国政府的同意,卡梅伦首相不得不签署有关独立公投的协议,伊拉克战争帮了要求独立的苏格兰民主党的忙,表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的民族地区,对英国政府盲从于美国的严重不满情绪,也表明英国内部不只有北爱尔兰要求独立,苏格兰要求独立的情绪也非常强烈。

欧洲大国建立的欧元经济体,为未来建立强大统一的新欧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现在有一个无法摆脱的可怕幽灵——金融危机,正在美欧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游荡肆虐。

自从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幽灵,始终游荡在美欧日的上空挥之不去。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危机引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危机的表现。从根子上说,就是美国强力推行的里根-撒切尔时代的新自由主义,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所引发的资本主义危机弊病总爆发的一种表现。

当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美国先是向欧洲盟友及全世界隐瞒事实真相,说“美国经济很健康”。当金融危机已经发生到金融海啸的状态,美国政府又忽悠欧盟国家一起共同救市,把欧洲拉入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之中,企图借机彻底打垮欧元,摧毁欧元经济体。

在欧洲国家意识到美国金融海啸的严重性,纷纷要退出美国政府号召的共同救市的圈套时,美国就及时把欧洲一些国家推入欧洲债务危机之中,设计了推倒欧元的一张张多米诺骨牌,即利用美国控制的世界级媒体、重量级金融公司、权威评级公司,对欧元经济体国家进行风暴式的攻击。美国的这种行为,无疑撕裂了与欧盟和欧盟大国的关系,将为未来的美国与欧盟关系留下长久的阴影。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金融大海啸,再到目前肆虐欧洲的“欧债危机”,当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全面危机的同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新兴国家,并没有发生像美国、欧洲、日本的那样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美国现在处于两难境地,既要打击欧元,以确保美元的霸权地位,提高美元和美国经济的竞争力。但是,如果真的欧元崩溃,欧洲经济完全崩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由于美国经济与欧洲经济有着紧密的关联,美国的金融与经济也就难保不受严重影响。

打击欧元,遏制欧元的竞争力,美国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得益:

一是可以起到遏制欧元对美元的竞争作用。欧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货币,美元的衰弱,必然使得欧元得势。遏制欧元摧残欧洲金融和经济,是保持美元强势的有效办法。

二是可以继续维持和巩固美元霸权地位。美国踢开金本位后,美联储实行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变成“白条美元”。美国要继续滥发货币,美元要扩大在资本市场中更大的强势,美元要保持在全球的势力范围,都必须打击和遏制欧元。

三是可以起到驱赶欧洲资金和在欧洲的各国投资资金,向欧洲以外的地方(主要是向美国)流动,特别是驱赶美国在欧洲的投资资金向美国回流。2008年资本主义国家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继而引爆的“欧债危机”,吓得大量的外国资金从欧洲撤向美国,美国的很多大型资本集团公司把在欧洲的资金撤回国内的情况,就可以证实这一点。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总是在欧元国家和欧盟竭力摆脱危机稍有喘息之际,实施对欧元国家的进一步攻击,可见打击欧元是美国的战略性行动。

2012年1月13日,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大规模下调欧元区9个国家的评级的做法,就是美国资本集团从2010年以来,大规模打击欧元战役的一个战略步骤。2012年的1月,“欧债危机”稍有平息,美国评级机构就马不停蹄地对欧元国家的信用实施新一轮大面积的下调,这使欧元国家和欧盟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在此次评级下调中,标准普尔将塞浦路斯、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评级下调了两级,将奥地利、法国、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的评级降低一个等级,法国被剥夺AAA评级。评级机构对欧洲国家信用的下调,对欧洲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欧洲由此陷入新的危机。

为什么说美国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9个国家的评级,是美国大规模打击欧元战役的一个战略步骤?美国评级机构2009年以来,一直在下调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而且总是选择在欧洲债务危机稍有转机的时候。但是,面对美国更加恶化的债务危机和金融财政状况,这些评级机构却不敢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2011年4月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立即受到了美国政府高层的巨大压力,甚至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严厉批评。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就将对美元、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尽管美国的AAA信用事实上已经在逐步丧失,但一旦公布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将会对处在危机中的美国信用造成致命打击。同样的道理,信用评级机构不断下调欧元国家的信用评级,就是想对欧元国家的信用和欧亚经济体造成致命打击。

2008年美国陷入金融大危机时,布什政府先是召集8国集团的国家首脑开会,讨论对付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金融危机问题,完全无济于事。后美国政府又扩大到召集20国首脑到美国开会,一再号召世界各国一起参与美国的共同救市行动。后来陷入“欧债危机”的一些欧洲发达国家,都不假思索地积极参与了共同救市。当时我就发表文章,告诫西方国家:美国号召共同救市,实际上是在做局。就是美国老大哥金融危机了,你们这些发达国家小弟们要跟我一起救市,实际上是把西方发达国家一起拉下水。

美国的目的,就是不能在美国陷入金融危机的时候,给予欧盟小弟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赶超美国的机会。要设圈套把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一起拖入危机和衰退。后来的事实证明,危机的圈套果然被套在了欧盟国家的脖子上。当时的警告,很快成为了现实。

2008年美国陷入金融大危机之际,欧洲自身并没有什么危机。欧洲没有美国金融市场中种种乱七八糟的金融衍生品和危害性极大的有毒金融产品,欧洲的金融市场有着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和传统的金融投资理念,像美国的那种房屋次级债之类的金融毒药产品,在欧洲金融市场中根本没有生存之地,因此欧洲也就没有美国式的金融危机。

但是,当美国一声召唤,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立即响应,个个如过江之鲫踊跃奔向美国布下的“共同救市”的战略设局,自投罗网。很多欧洲国家盲目采取了一些响应美国之求的救市政策和措施,给自己留下了严重的财政和债务问题。只有德国对美国的战略布局醒悟得最早,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及早不再跟从美国的“共同救市”,所以在继之而来的“欧债危机”泥潭中陷入最浅。

现在欧洲自身陷入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一些美国政要不仅公开说“美国不会救欧洲”,美国的评级机构还乘势落井下石,企图把欧元国家经济推入绝境,以一劳永逸地解除欧元对美元霸权的威胁。如今欧洲国家想要从美国布下的这个迷宫般布局中逃出来,不经过一番苦斗是不可能的。

但是,通过这次“欧债危机”,也可以使欧洲国家真正看清美国全球战略的真实面目,看出美国的战略布局的厉害。欧洲国家以前总以为只要跟着美国,欧洲就可以平安无事,欧洲就可以有好日子过,欧洲可以乐享其成,却不知欧洲在美国的棋盘里永远只是一颗棋子。

通过华尔街金融大海啸的冲击,欧洲再一次败落。英国在经济方面,自身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难以复苏,英镑脱离欧元,成为一艘随风起伏孤身自救的小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英国已经没有了任何有价值的主见,已成为美国说啥就做啥的仆从。更因为在“欧债危机”中不与大多数欧盟国家合作的表现,英国几乎已经被摒除出欧盟经济体之外成为另类国家。法国萨科齐自以为在利比亚问题上充当美国和北约的急先锋,可以赢得美国的欢心,得到美国对解决欧洲债务危机问题的配合和支持。但萨科齐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种痴人梦想。美国不可能会对美元的对手——欧元心慈手软。

美国时刻把欧元对美元霸主地位的竞争威胁放在心上,一直在寻找机会期盼把欧元掐死。可以这么说,只要能把欧元搞死,哪怕再来几次金融大危机,美国也在所不惜。只要搞死了欧元,美元在世界上就少了最大威胁,美元在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可确保无虞。美联储就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滥发美元,美国资本集团就可以用无限制造出来的白条美元,到世界各地购买美国需要的产品、劳力、资源、矿产,美国就可以无偿掠夺全球财富,而无人阻止也无法阻止。

欧元国家要想摆脱被美国打击与避免欧元崩溃的结局,关键在于必须认清美国的战略意图,不能再执迷不悟。欧元国家应当加强自身团结和联合欧元经济体之外的欧洲国家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美国对欧元的攻击。要让所有的欧洲国家认识到,欧元一旦被美国打败,不仅仅是欧元经济体国家的灾难,也将是整个欧洲的灾难。

欧元经济体国家必须明白,依赖外部国家的救助以摆脱“欧债危机”是不切实际的,最根本的是要靠自己的奋斗。

问题的复杂性是,欧洲是美国最大的市场,美国经济复苏,离不开欧洲市场,离不开欧洲经济的复苏。打击欧元,必然要打击欧洲经济,遏制欧洲经济的复苏。把“欧债危机”搞得越厉害,对欧元的打击当然越大。但“欧债危机”过分惨烈,对欧洲经济的打击过分厉害,也会使美国经济复苏必需依赖的欧洲市场更加萎缩,继而对美国自身的经济复苏的损害也越厉害。

并且,在欧洲经济体中,在欧洲的金融机构中,美国资本的投资数量和参股占有比例不小。美国很多资本集团对欧洲金融与经济渗入的程度很深,“欧债危机”和欧元危机的恶化,也对美国的资本集团自身形成沉重的打击。这就是每一次“欧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媒体上出现“欧债危机”恶化的各种消息时,美国股市也常常为之出现大幅动荡的原因。

美国金融经济与欧洲金融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如此,美国打击欧元,遏制欧洲金融与经济,也会损害美国的金融与经济。美国的某些势力,很想立即置欧元于死地,但美国又必须把握好在打击欧元时所采取的各种战略和行动的“进度”与“力度”。这就是美国打击欧元战略的两难处境。

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严重深化,欧元崩溃,必然对美国经济体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由债务危机导致的希腊危机越演越烈,对欧元和欧元经济形成巨大的压力,欧洲市场的萎缩,这些对美元经济体的负面影响也在增加。

因此,2012年5月18日,G8峰会在美国马里兰州发表《戴维营宣言》强调,希腊应留在欧元区之内并遵守其承诺;强大且有凝聚力的欧元区对全球稳定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欢迎欧元区领导人通过具有可信度、及时的方式来解决“欧债危机”的决心;八国集团将采取所有必要的努力来重振经济增长并应对金融市场的压力。

在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中显现了美国与欧盟大国之间残酷竞争的一面,严重地撕裂了美国与欧盟大国的关系。这种撕裂的伤痕,将永远留在美国与欧盟大国的心灵深处,会长久影响美欧关系。

美国与日本亦敌亦友的同盟国竞争关系

今天的美国与日本总是在一些场合强调彼此是同盟国关系。其实,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是受《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安全保障条约》而结盟的同盟国关系,这种同盟国关系,是占领者与被占领者之间的合作性同盟关系,但实质上仍然是敌国关系。

美国是“二战”中打败日本的战胜国,是“二战”后统治日本几十年的敌国。现在的美国,还是决定日本民族命运的国家,是日本的太上皇。只是现在的日本被奴役惯了,已经习以为常。日本是美国的实质性的半殖民地国家,至今还不是一个正常国家。

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首要的任务,就是赶走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推翻美国对日本的政治统治。日本之所以不能成为正常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对日本的压制。如果美国完全不能控制日本,日本早就成为一个狂妄的国家。这从安倍晋三之流的疯狂右翼势力成为当今日本政治势力的主流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美国与日本的关系,随美国和日本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变化。一百多年来,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在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开始的欺压者与被欺压者的从属关系、成为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突变为必致对方于死地的敌对关系、再到互相利用的伙伴关系、发展到现在的亦敌亦友的同盟国的竞争关系的全过程。

在19世纪,美国是日本的欺压者。在19世纪前半叶,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势力,从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的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西岸地区扩张。美国早期向太平洋西岸扩张的第一站,就发生了对于日本有着重大外交政策影响力的标志性事件“黑船事件”。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1794—1858)海军准将,率领4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口,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把美国第十三任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这些军舰船身都是涂上黑色,所以日本人称这次事件为“黑船来航”,史称“黑船事件”。

美国采用军队兵临城下的“不开国就开火”的威吓战略,要求日本签订开国的条约。日本幕府在美国军舰炮火威胁的情况下,不敢拒绝开国的要求。当时的幕府首席头领阿部正弘采取缓兵之计,对马修·佩里说,要得到天皇的批准,方可接受条约,并约定佩里在明年春天给予答复。

1854年(嘉永七年)2月13日,佩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并带来7艘军舰,舰队一直开进江户湾内,到达横滨附近才停船,面对佩里咄咄逼人的强硬姿势,幕府无奈地接受开国的要求。双方在横滨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迫使日本给予美国单方面的最惠国待遇,也是西方列强强加于日本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之后,在1857年6月签订的《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条约》和1858年7月签订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迫使日本同意长崎、新潟、兵库开港,江户、大阪开市,美国还率先在日取得领事裁判权。美国在日拥有领事裁判权,使美国人在日本犯罪时,可以逃脱日本司法的审判。美国在日无条件地享有日本给予第三国的优惠待遇,但日本却不能在美国享有同样待遇。实际上,就是美国置日本于不平等地位。并且,美国在日本强制实行协定关税制,使日本的关税率从1859年的平均价10%降至1864年的5%,进入明治时期后进而逐步降至2%—2.5%。

面对美国炮舰开路的殖民侵略行为,日本兵民中的反美情绪高涨,开始也进行攘外抗美的反抗。1863年6月,长州藩兵民在下关击伤美国轮船1艘,7月又炮击闯入未开放港口的美国轮船1艘。日本兵民的反抗美军侵略行为,导致美军的强力反击。7月16日,美舰“怀俄明”号远征下关,击沉长州藩军舰2艘,炮击海岸炮台。次年8月,美国与英国、法国、荷兰组成联合舰队,远征长州藩。长州藩兵因寡不敌众,被迫停战。长州藩和幕府分别与列强缔结屈辱的协定。1861—1864年,美国先后向幕府索取赔偿77.12万美元(美国在1867年从俄罗斯手中购得全美面积最大的阿拉斯加州1717855平方公里,陆地:1481347平方公里,水域:236507平方公里,也仅仅只花了720万美元)。

自“黑船事件”后,美国的侵略压迫造成的内忧外患,使许多日本人突然觉醒,开始把推翻幕府统治,反抗西方白人的侵略,建立一个新的政权作为奋斗的理想。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19世纪下半叶爆发的一次政治革命,明治维新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日本以承认对美依附地位为前提,实行国内的资本主义化,同时追求与美国关系的平等化,但两国关系的基调是从属性合作关系,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系。

日本在19世纪下半叶,派出大量留学生去西洋学习先进知识,进行明治维新,政治上号召“尊王攘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激进的少壮派成为改革的主力,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人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经济上,推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教育方面,推行发展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义务教育法。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刑法,于1898年订立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商法,致力于建立西方式的法治社会。

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日本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宣扬忠于天皇和天皇至高无上的思想,建立巩固天皇统治国家的思想和社会基础。同时亦容许其他宗教的存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教传教的禁令。

军事政治方面,日本实行以军国主义强国的帝国主义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大力扩展军备。完全听命于日本天皇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中最强硬的中青年军官,逐渐成为左右国家政治、外交的最重要力量。很多采取较温和外交政策的首相、议员和其他政治家,常常遭到强硬的军国主义势力的军官的刺杀,日本向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方向全面发展。奉天皇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统率全国和全军一切权力。日本天皇采取从自己到各级官吏减薪两成的办法,大力支持发展海军,使日本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十多年中一跃成为亚洲的海军强国,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做必要的准备。

1894年,日本主动发起甲午战争,打败中国的北洋水师。甲午海战失败后,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并赔偿日本2.3亿两库平银,以及舰艇等战利品价值1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日本第一次尝到了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甜头。正是从中国攫取的大量甲午战争的赔款使日本的国力大增,成为亚洲的强国,也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侵略他国领土的欲望。

但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和日本都还只是二流的世界大国,美国作为新兴大国羽翼未丰,日本还处于大国崛起的阶段。当时的美国与日本,虽然都潜藏着称霸世界的战略野心,但美国与日本称霸全球的战略和进军世界的路线图,是有所不同的。美国用美元金融货币扩张战略、美元购买别国土地、美元援助外交战略、在全球各地设立美国军事基地的方式,以实现逐渐控制全球的战略目标,这与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扩张势力的战略有所不同。日本学习和采取的,完全是19世纪前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式的向海外进行军事侵略扩张,建立殖民地的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战略,妄图先从控制朝鲜半岛作为跳板,进军中国的满蒙地区,继而南下占领全中国,控制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最后向全球进军打败所有的列强,成为世界霸主的战略。这是日本野心勃勃的战略家们早就制定的战略方针,后来在日本天皇的御前会议上通过。

在美日两国的各自力量没有能够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情况下,他们都需要对方的合作,因而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那段时期,美日两国在国际外交中主要是合作伙伴关系。在很多国际事务中,美国与日本是互相利用的国家战略合作关系,但那时只不过是外交台面上各怀鬼胎的“酒肉朋友”。特别是在对中国的掠夺战中,美国与日本在“利益均沾”的幌子下,为了瓜分中国,建立各自的殖民地势力范围,彼此形成了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

到了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打败了清军和俄军后,日本自以为已经强大到可以对美国和整个西方白人世界说“NO”的时候,便马上毫不客气地对美国发动全面的进攻行动。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已经不把任何国家放在眼里。正是在这个阶段,日本制定了详细的对美国、英国等国全面开战的战略。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国不宣而战,以与美国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开始了决定国家命运的冒险,以实现日本帝国占领全世界的梦想。在偷袭珍珠港之后仅仅几个小时,日本军队又偷袭驻扎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伊巴两个美军基地,发动对菲律宾的美国军队的全面进攻。

在成功偷袭珍珠港后的第二天,日本向美国和英国宣战,美国罗斯福总统才不得不在次日,改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时保持中立的保守主义战略,也宣布美国对日宣战。美国参加太平洋战争,被迫加入到与苏联、中国、英国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由此美日关系由20世纪初的合作伙伴关系,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现在有些年轻人往往奇怪,日本怎么胆敢向强大的美国和英国主动发起进攻?首先是当时的美国还没有现在这么超级强大。其次是日本人心中蕴藏着对美国、英国、荷兰白人蓄积已久的仇恨。再次是日本人的性格和精神中,储备着冒险的基因。用日本人的话来说,只要有四成把握,他们就敢干天下人不敢干的任何事情。向中国的北洋水师主动攻击,发动甲午战争,日本胜了;向俄罗斯发动日俄战争,日本也胜了。事后,参战的日本决策层的高级军官承认,当时取胜只有百分之四十的把握,百分之六十靠运气。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信心。

美国被迫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大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太平洋战争开始时,美国处于被动,但不久就由劣势转为优势,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军队,美军还对日本全境,尤其是对日本首都进行了猛烈的大轰炸,最后为了减少美军的伤亡,尽早结束战争,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在美国、苏联、中国军队的强力打击下,骄横狂妄的日本军队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真正成为日本的统治者,并成为日本的太上皇。美国军队成为日本的占领军,美国成为指挥日本一切的统治者,从裕仁天皇到平民,都成为美国的被统治者。美国为日本制定了新的《宪法》,美国成为日本社会秩序的制定者,美国成为日本的保护者。美国作为同盟国的战胜者代表,也代表联合国行使监管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责任。美国政府把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定为: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威胁,而且将培植各种条件,以便允许日本最终作为负责任的而且是和平的一员加入国际社会。

1950年,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既改变了“二战”后形成的亚洲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也开始改变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因为美国需要利用日本作为参与朝鲜战争的有利的近地军事基地,特别需要日本工业给美军参战的军需作后备供应基地,美国开始重新考量与日本的关系,放松了对日本的管制和约束,使日本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随时可以调用的棋子。

日本正是利用美国要利用日本的机会,一点点地解脱了“二战”结束时同盟国套在日本身上的枷锁:

1.从1950年开始,通过60多年的渐进式演变,先把美国允许成立的国家警备预备队改为保安队,再把保安队改名为自卫队,并逐渐将自卫队军队化。日本现在已经把自卫队完全改造成为正规的国家军事力量。日本自卫队的海空军的力量,经过几十年规模化和技术性的改换,除了在核武器、远程轰炸机、核动力潜艇等少数几个领域外,其实力已相当于或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国际军事专家在2010年就指出,日本军备不断扩充,海空军已具有了“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实力”,它的海上自卫队综合战斗力甚至已经超过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日本是世界几个军事强国之一。

2. 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美国的默许和支持下,日本自卫队逐渐开始增加独立军事行动,并开始向海外派兵参与任务。日本借此突破了对外派兵驻军的禁忌。

2002年日本自卫队参与了阿富汗战争的任务。日本自卫队在2004年1月19日开始驻扎于伊拉克的萨马沃,协助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重建与安全维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和平宪法规定,战败国武装只有自卫权,禁止其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2011年7月,借在非洲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名义,日本自卫队在吉布提建立了“二战”以后的第一个日本海外军事基地,以此作为其日后在中东地区和非洲开展各种活动的战略据点。更重要的是,日本借此突破了“二战”后制定的国际秩序中禁止日本对外驻军、建立日本兵力布防的军事基地的规定。

正是利用美军的需要和美国放松对日本的监管,日本逐渐突破了“二战”后的国际社会原先制定的各种规范日本行动的藩篱,突破了日本不可对外派兵的重要禁忌,美国完全放松了对日本军队对外派兵的监管。

3.在军队政治文化上,日本逐渐恢复了旧时皇军时期的军国主义文化。自卫队的军衔制,完全承袭了1906年日本天皇颁布的《海军军人之名称及阶级表》中对日本海军的军衔的规制,恢复了海军、空军、陆军的6等18级建制。

日本自卫队军舰的名称,大多沿用日本皇军时代的军舰旧名,以恢复日本帝国主义海军的“荣耀”,继承和光耀日本皇军的历史。

日本更把侵略扩张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军旗——旭日旗,再次封为现在日本的国家象征。从军队文化上完全承袭了“二战”以前的日本皇军的军队象征。

4.日本右翼势力公开完全否定“二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结果,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否认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的灾难性事实,声称“侵略的定义在国际上尚无定论”,“东京大审判”是战胜者的审判,是战胜国强加于日本的审判,“让历史学家做结论”,为将来推翻“二战”的结论,改变“二战”后建立的秩序大造舆论。日本右翼势力从上到下煽动民众祭拜供奉着“为国捐躯”的战犯的靖国神社,只强调日本被美国原子弹轰炸的战争受害者的一面,淡化甚至否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亚洲各国人民施暴的罪行。

5.日本一直在积蓄对“二战”反法西斯力量报复的能量,几十年来一直在悄悄储存制造核武器的原料,为将来制造核武器做准备。现任副首相麻生太郎多年前就说过,日本拥有制造原子弹的原料和技术,一旦条件允许,日本可以很快制造出几千颗核弹。美国对此已经几乎完全丧失警惕,也放弃了监管责任。

6.近年来,日本右翼企图修宪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公开化。日本右翼要修改《和平宪法》的第九条,这是日本企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重要一步。2014年1月,安倍晋三以首相身份已经公开宣布,今年把修改宪法作为重要目标。2014年4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到访日本,宣布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

日本要修改束缚军队行动的现行法规,急于要取得行使集体自卫权,就是要取得发动战争的主动权。

日本自卫队的高级官员在2013年多次与美国军队的高层谈判,要求美国给日本军队“先发制人”的权力。但美国至今一直没有松口。为什么?就是因为1941年日军袭击珍珠港的教训使美军对日本保持着警惕。

美国的战略家们心中非常明白,日本人内心中最痛恨的还是美国人,只不过是日本人那种“见羊似狼,见狼似羊”的性格掩藏着其现在的虚伪本性。一旦日本获得先发制人的权力,总有一天,美国还会再次成为日本偷袭战的受害者。

但美国现在还能管住日本吗?日本右翼越来越猖狂,否定“二战”历史和“二战”后的秩序,也是对美国和整个“二战”同盟国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否定。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已经无所顾忌,为什么?因为日本右翼认为美国早已管不住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军队进驻日本,本来是负有监管日本的责任的。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经济的起飞,美国对日本在经济,甚至军事技术等各方面的依赖越来越强,美国对日本的管制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差。

从日本右翼大肆鼓吹日本皇军战争史上的“荣耀”,到恢复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军衔制,以致让日本军舰重复使用旧时代皇军军舰的名称;从否定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到不断扩军,挑起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端;从日本政客和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到企图修改和平宪法,日本右翼就是为了在日本复活军国主义,为重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的“主导性国家”创造条件。日本安倍晋三政府处心积虑编制“自由与繁荣亚洲之弧”,其实就是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所用之“大东亚共荣圈”的翻版,体现了日本现在的野心。

日本认定美国在进入21世纪后,正在步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后尘,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美国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例在减小,美国的外交政策失误越来越大,美国对日本的依赖性越来越深,美国对世界的主导力越来越衰退。现为日本国会众议员和自由民主党干事长的石破茂,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2013年10月号)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们认为从现在起再过10年、20年或30年,美国的实力将下降。”日本要抓住美国现在利用日本扶植右翼势力的机会,尽快实现日本的“国家正常化”。

当美国的极端右翼势力在利用日本右翼势力,并扶持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壮大的情况下,日本的军国主义猛兽正在静悄悄地长大,并潜伏着靠近猎物,通过日美军事合作的方式,施用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去的战术,实现日本的强大。日本一旦恢复过去日本帝国时的“国家正常化”,美国将面临遭受日本的灾难性报复的后果,从目前形势发展看,这个日子并不遥远。日本上下盼望着美国尽快衰退,美国的衰退才是日本的真正出头之日。日本正在寻找出击报复美国的时机,等待着像1941年那样的扬眉吐气的日子到来。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4月23日访问日本,然而,就在他启程前往日本的前几天,日本的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纷纷到靖国神社拜鬼。

美国曾向日本明确表示,希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但安倍晋三依然故我,执意参拜。日本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特意选择在奥巴马即将访问日本之际高调集体拜鬼,就是表示日本对美国的蔑视。日本右翼势力在用实际行动表示,美国已经管不住日本。

日本右翼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日本社会宗教文化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历史和国际政治的敏感问题。靖国神社中供奉的3000多个战犯牌位,日本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拜鬼,就是要公然表示他们对这些战犯的“敬重”,要以这些战犯为其“民族英雄”,重塑日本的“荣耀”和“辉煌”。用安倍晋三的话来说,就是“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刚刚开始”。

靖国神社供奉的那3000多个战犯,是由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二战”中十几个反法西斯战胜国成立的审判法庭,依据战犯们的犯罪事实,被判决为甲级、乙级、丙级战犯的。但日本右翼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对东京审判至今不服气。日本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在美国总统来访之际集体拜鬼,就是要公开他们对“二战”历史翻案的态度。

对日本右翼嚣张的挑衅态度,美国表现出无能为力的窘状,而这在“二战”结束以后的20世纪的50多年里,是不可能发生的。

美国的重返亚洲的战略,纵容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鼓动日本右翼在中国周边闹事,日本右翼很明白美国想干什么。他们还在利用美国借用日本的机会,在做着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一步步地解开“二战”后加在日本身上的桎梏,扩大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并把美国拖下水,达到日本的战略目的。美国是否完全明白日本右翼利用美国的用意,很难说,所谓的重返亚洲战略最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将来日本打败美国,赶走美国,推翻美国对日本的压迫,未必一定要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方式与美国决战,因为过去的军事战争手段证明,这是最愚蠢的方式。但只要日本觉得时机成熟,早晚会对美国发动主动攻击,突然袭击是日本的专长。在现代文明时代,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比如,当着美国经济面临不可避免的周期性衰退的关键时刻,在经济领域或在金融领域发动强烈攻击,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摧毁对手的效果。对于金融立国的美国,金融领域的战争失败,是其最不能承受的,也是致命的。

历史上的美日关系,是在欺压者与被欺压者关系——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敌对关系——互相利用的伙伴关系——亦敌亦友的同盟国的竞争关系的历史轨迹中时常变化的。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必将出现突变,亦敌亦友的美日同盟终将破裂。

俄罗斯与欧盟大国之间对抗大于合作的竞争关系

俄罗斯与欧盟大国之间存在着传统的竞争关系,俄罗斯与一些欧盟大国有着长期不和,甚至对抗和互相发动战争的历史。俄罗斯与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盟大国有着极为不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有很多难以弥合的历史创伤和民族裂痕。

当美国与俄罗斯的对抗性竞争进入敌对性竞争的状态,作为美国盟国的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盟大国,尽管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激烈复杂的竞争关系,但一定是站在美国这一边,无论美国的政策和做法是对与错。

2003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就举行谈判,建立四个合作“共同空间”:环境和能源合作空间;自由、安全和司法合作空间;外部安全合作空间;科技、教育和文化合作空间。这四个“共同空间”是通向欧俄战略伙伴关系“路线图”的主要内容,但双方进行了多年谈判未见成果。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与欧盟大国之间,存在着难以解除的历史纠集的心结和民族文化的隔阂。

俄罗斯虽然按照美国的设计和意愿,已经改造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国家,被允许加入了“富人俱乐部”——G8集团。在西方国家的大家庭中,俄罗斯虽然是个大国,却是个在“富人俱乐部”中被冷眼相看的落魄的另类国家。俄罗斯与欧盟大国之间的对抗性竞争,或者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对抗性竞争,仍将至少持续几十年,并不会因为苏联共产党的下台和苏联的解体而结束,并不会因为俄罗斯进入资本主义国家行列而结束,更不会因为未来的俄罗斯领导人的更迭而结束,除非俄罗斯对美国、对欧盟西方大国低下其高傲的头。可是,俄罗斯决不会向美国和西方国家俯首称臣。

在俄罗斯与欧盟大国之间对抗大于合作的竞争关系中,对抗是主流,合作是因为双方在地理空间、在民族交往、在经济贸易、在能源利益、在国际舞台等各方面互相之间难以分离,必须合作。

乌克兰的局势多经反复,亲俄势力与亲欧势力的轮番上台,就是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力量较量的反映。未来的乌克兰,是站在欧盟一边,还是站在俄罗斯这一边,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关系到俄罗斯未来建立世界一流国家的战略,关系到以俄罗斯为核心的超国家联盟能否建立。

打碎俄罗斯重建超国家联盟的梦想,把乌克兰变成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一个战略屏障,使之成为遏制俄罗斯的一颗棋子,是西方国家的战略意图。2014年的乌克兰政变,从街头骚乱开始,形成反对派与亚努科维奇政府的暴力对峙,围困总统府,逼迫亚努科维奇签署恢复2004年的宪法,到亚努科维奇逃亡俄罗斯,整个政变过程,是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博弈过程,就是西方国家在很多国家进行颜色革命行动方式的再次重复。西方并不真正想使乌克兰成为一个强大国家,只想使乌克兰成为西方国家控制下的一个走卒。乌克兰想完全倒向西方,甚至成为欧盟国家,还是要走相当遥远的路。

美国要把乌克兰变为西方国家对抗俄罗斯的堡垒,虽然欧盟大国与俄罗斯存在严重不和,但由于俄罗斯与欧盟大国的传统关系,彼此没有必要也没有到互相仇恨的地步。倒是从苏联解体出来的原加盟国家,由于分裂之后存在的领土、资源、财产、民族等各种问题,更容易造成互相的仇恨。一些从苏联分裂出来的国家中的政治人物,更容易被美国收买,成为美国的代言人和美国利益的代表者。

在乌克兰危机中,欧盟与美国的分歧,导致欧盟与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开始逐渐表面化。本来定于在俄罗斯索契城召开的2014年G8峰会,被临时改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G7峰会,把俄罗斯排除在外,还讨论对俄罗斯进一步制裁。但在二天之后的2014年6月6日,举行“二战”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日活动时,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拒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时,让美国难堪的是,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大国首脑一个个排着队,与普京举行外交会谈,这是不理会美国的一种表现。

俄罗斯与日本之间敌对性大于合作的竞争关系

俄罗斯与日本之间,上百年来一直处于向对方势力范围扩张与反扩张的敌对性竞争状态中。

俄罗斯从莫斯科大公国在1147年建立后的800多年以来,发展到现在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大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日本狭小的国家地域,与俄罗斯的地域广阔的地理大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几百年来,向外扩张一直是日本的野心。

从19世纪末开始,俄罗斯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就展开过公开的战略交手:沙皇俄国为了在中国东北建立一条与俄罗斯连接的铁路出海口通道,联合德国和法国,就《马关条约》中的辽东半岛问题,逼迫日本“抛弃辽东半岛之永久领有”,名义上是俄、德、法为中国讨回公道,实际上是清政府以白银3000万两向日本“赎回”辽东半岛。这样,俄国就成了中日甲午战争战胜国的“战胜国”。

1904年2月8日,日本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不宣而战地挑起日俄战争,历时一年半,最终打败当时极为轻视日本的世界强国俄罗斯,日本由此真正跃入了世界大国行列。之后,日本与俄罗斯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展开了一场持续几十年的两国势力扩张与反扩张的争夺战。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军队全歼日本关东军,苏联红军占领南千岛群岛,日本宣布投降为止,俄罗斯与日本的敌对性竞争以俄罗斯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暂告一个段落。

俄罗斯与日本的敌对性竞争,并没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终结。日本一直向俄罗斯提出讨回“北方四岛”的诉求,俄罗斯按照“二战”的战后秩序的规则,采取回避态度。俄罗斯总统普京强硬表示,“俄罗斯虽然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每每在俄罗斯遇到困难时期,日本总想用经济诱惑换回北方岛屿,但这往往被俄罗斯利用,日本最后总是什么也没有得到。

作为美国的盟国,日本是美国西太平洋对付俄罗斯的桥头堡,对俄罗斯形成非常大的战略威胁。在国际事务中,日本跟随美国,经常采取对俄罗斯不友好的行动,不断加深了俄罗斯与日本的敌对关系。近年来,尽管日本为牵制中国,向俄罗斯频送秋波,安倍晋三企图在其首相任内,在俄罗斯归还北方领土问题上有所突破,却因为乌克兰局势突变,日本参与七国集团对俄罗斯的集体制裁,把俄罗斯与日本的关系再次逼上了绝境。

俄罗斯与日本的敌对性竞争,无论是否发生乌克兰问题,依然如故地存在着。俄罗斯常常出动侦察机,甚至出动轰炸机和军舰围绕日本进行经常性巡逻。俄罗斯的行为是在警告日本:别忘了自己是一个“二战”的战败国,别跟着美国惹祸上身。

英国德国法国之间同盟国内部的竞争关系

现在的英国、德国、法国之间,首先是同盟国的关系,其次,三国之间又存在着由谁主导未来欧洲的激烈复杂的竞争关系。

英国、德国、法国的同盟国关系,是在美国领导下形成的,是“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演变的结果。美国、英国和法国本来是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德国在战后被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被美国、英国、法国占领的西德(联邦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被苏联占领的东德(民主德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崩溃过程中,东德自然成了西德统一的对象,整个德国也就成为西方国家的盟国。

英国、德国、法国在政治和军事上是同盟国,而且同属欧盟体,但在经济上却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经济体:英国的英镑经济体与德国法国的欧元经济体。属于两个不同经济体的欧盟大国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出现竞争是经常性的现象。

英国与美国关系最好最近,取得美国的支持,在欧盟中与法国德国争夺领导地位。然而,英国与法国德国争夺欧盟和未来新欧洲的主导权的竞争,注定是要失败的。欧元国家在欧盟中是大多数国家,欧元国家在欧盟体中有太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诉求,英国在欧盟中是一个孤独的国家,常常与欧元大国之间缺乏共同语言。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英国的外交政策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以体现英国与美国铁的盟国关系。

法国反对单边主义,奉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法国对英国盲目跟从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以为然。从戴高乐主政到萨科齐当政时期,法国一直奉行特立独行的国际外交政策。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法国与德国公开反对美国的行动。所以,美国对法国德国总是不放心。英国在欧盟中为维护本国利益,不顾欧盟整体利益,盲目跟随美国的做法,常常成为法国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烦恼。

作为北约的成员国,法国在北大公约组织中基本上是执行北约各个时期制定的军事战略原则,但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法国坚持独立自主的防务政策,根据国际和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对军事战略进行调整,奉行全方位防御战略。由于法国力量较之美国超级大国的力量实在太弱,法国在很多时候也不能不对美国实行实用主义的妥协策略,奥朗德上台后的法国,改变戴高乐和萨科齐对美国过于强硬的政策,就是一种反应。

统一后的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成为当代欧洲最重要的国家。近年来的德国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所有欧洲国家,成为“欧洲第一”经济体,进入了世界前四的行列。

德国与法国的共同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联盟。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法德两国于2003年建立了每年召开两次法德内阁联席会议的协商机制。联席会议由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共同主持,两国各部部长出席,会议一般会通过总结过去的行动,讨论协商出台下一阶段具体合作措施和中期合作规划。2010年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法国爱丽舍宫共同主持召开第12届法德两国内阁联席会议,确立了两国在未来10年的合作方向。

德国与法国在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长远合作目标,是把欧元经济体建设成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把欧元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货币,建设未来强大的新欧洲。因为希特勒的法西斯历史,给现代德意志民族带来历史的污浊,背上了沉重的巨大思想包袱,德国在深刻反省纳粹法西斯行为给欧洲和自己国家民族带来无穷灾难的同时,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彻底清除法西斯死灰复燃的社会根基,建立起为世界所包容和信任的德国。现在的德国,正以埋头苦干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在发奋图强。相信假以时日,一个洗尽历史污泥的强大的德国,必然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发言权。

法国则是一个极力想表现法兰西民族力量的国家,迫不及待地与英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争当欧盟领导,争取成为主导未来欧洲的力量。在欧洲以外的一些国际事务中,在北大西洋组织的行动中,例如在利比亚的颜色革命和对叙利亚采取的行动中,常常扮演急先锋的角色。

法国与德国之间,当然也有竞争,但目前完全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一种友好竞争。法国德国与英国的竞争,则是带有一定软对抗性的竞争。英国与法国德国,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常常表现出相左的姿态。在法英边境问题上,也可能出现纠纷。

但欧盟大国已经接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建立了互相之间根除武力威胁的政治协商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欧盟大国之间,一般不会发生通过大规模战争解决彼此问题的恶性竞争的行为。

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盟中属于第二梯队欧洲大国,这两个国家潜能巨大,目前缺乏创新改革。几百年的安逸生活,养成了其民众沉浸于传统文化自傲,靠祖宗遗产生活生存的生活习性。一旦国家改革和民族创新精神得到激发,意大利和西班牙很有可能再次成为引领欧洲前进的主力大国。

欧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还会遭遇很多问题。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就是一个重大考验。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1月23日正式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卡梅伦称,如果欧盟不采取措施解决核心问题,英国将有可能退出该组织。

未来的欧盟中,英国将面临的艰难选择:继续将英镑独立于欧元经济体之外,还是加入欧元经济体?如果英镑继续独立于欧元经济体之外,随着欧元越来越强大,英国将在欧盟中被越来越边缘化,甚至成为多余的角色。随着将来欧元经济体的更加强大,英镑继续独立于欧元经济体之外,必然会大大加强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要求独立的意愿,会更加增强像爱尔兰那样加入欧元经济体的愿望。但英国若企图摆脱美国的牵制,谋求英镑与欧元经济体的合并,又必然会引发美国对英国的种种遏制。但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观察,英镑加入欧元经济体,将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