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同类型新闻网站的专业实践辨析

不同类型新闻网站的专业实践辨析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元的互联网新闻网站之间既有差异也有交融。例如,美联社于2000年推出关联源流新闻,提供针对互联网制作的各类新闻形式,包括新闻报道的录音、视频等。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附属网站中的新闻报道超链接及相关文章链接大多指向自己的网站,是内部循环。相反,网生新闻网站则更多地将外部链接添加至自己的新闻报道中。

对小众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传播格局被彻底打破,这是民主社会得以高度、全面发展的表征之一。媒介的历史由多样化的小媒体,相互合作、兼并形成的媒介公司和媒介集团等样态组成。纵观媒介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从传统的新闻报道的纸质媒体到媒介集团融合形成的多媒体发布平台,再到对当下另类媒体、公民新闻网站的关注和扶持,展现了现代社会对作为民主发展必要条件的“多元话语权”的建构与推动。

同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其定义被不断更新,新新媒介(New New Media)等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准确定义新兴媒体的困难。互联网平台给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各种不同诉求与定位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从互联网平台产生,网生新闻网站是近些年新的新闻生产模式的代表。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元的互联网新闻网站之间既有差异也有交融。为了明晰网生新闻网站的独特性,本研究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辨析媒体之间的异同,以求勾勒出清晰的媒介面貌。(以下论述结合表4-2进行)

一、聚合类新闻网站:通讯社式服务

在线新闻报道发布渠道根据其新闻发布方式可以分为聚合类新闻网站、传统媒体附属网站及网生新闻网站。聚合类新闻网站指具有新闻发布功能的网站,但此种网站的新闻多是复制其他渠道的新闻信息而来的;或指具有简单的新闻编辑、新闻聚合功能的社交媒体。前者包括各大门户网站及其新闻发布平台,例如雅虎谷歌新闻等。传统媒体附属网站是报纸、电台、广播公司、通讯社及非政府组织建立的与其联通的新闻网站,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网站(www.bbc.com)、美国有线电视网新闻网站(www.cnn.com)、法国《世界报》附属新闻网站(www.lemonde.fr)、法国新闻社网站(www.afp.com)等。

移动阅读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新阅读观念,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信息、阅读信息、发布信息,新闻聚合应用程序都用尽法宝争取更多的订阅用户。事实上,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其用户多有每天阅读新闻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多重信息。当下许多网站将当日新闻以文字列表的方式发布,此举并不利于用户的题目选择和深入阅读。而聚合式新闻网站根据内容分类进行筛选,页面多根据时间、主题相关性即时更新。同时,用户可以进行RSS订阅,它提供更方便、更高效的互联网信息发布和共享,这来源于精细的个性化聚合特性。

聚合新闻的突出代表则是传统的新闻集散中心—通讯社(News Agency)。通讯社指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为其他媒体提供新闻服务的机构,通常不直接向公众提供新闻。作为消息批发商,它是整个新闻生产流程的顶端,并最终将商品提供给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并不针对个人发布消息。通常,通讯社的人力、物力可以延伸到普通公众无法达到的高度及深度,它是新闻传播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物。通讯社与传统媒体及新兴媒体的最大区别是其与受众无直接联系,通常它向其他媒体平台兜售新闻信息,再由其他媒体进行筛选和分类后向用户提供。但面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挑战,法新社于1999年末联合芬兰移动电话生产商签订协议,以手机无线通讯协议(WAP)方式向手机用户提供网上新闻服务。由于用户需求已表现出碎片化、细分化的特点,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世界著名通讯社都针对此趋势做出了整体改变。例如,美联社于2000年推出关联源流新闻,提供针对互联网制作的各类新闻形式,包括新闻报道的录音、视频等。另外,通讯社还将单一的新闻产品转变成了网络可应用的多媒体产品。

二、传统媒体附属网站:数字式延伸

信息化技术推动了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化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新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媒体之间的信息横向化联合,媒体可以与国家、社区、产群个体进行综合化互动,从而产生了新闻信息产品。目前,新媒体的产品呈现出多样化、分众化的特点,其中包括移动新闻服务、数字广播服务、移动视频服务。

网生新闻网站与传统媒体附属网站的主要区别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在内容与议题选择方面,传统媒体会遇到选择困难,即将何议题置于头版。附属于传统媒体的网站多为复制信息,媒体间同质化严重。在记者分工方面,传统媒体的记者工作包括由编辑分配到特定议题报道等内容,网生新闻网站的记者工作则分为两项:自己选定议题及与读者互动。因此,传统记者居高临下的地位被颠覆,以由上而下为方式的读者关系得到重建。对于新闻编辑部环境,传统媒体为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进行了各种尝试。但传统媒体的附属网站的运营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网络部记者工作环境较差、薪资相比传统媒体较低,反应机制慢,层级过多。相比之下,网生新闻网站的记者发布稿件时只需说服一到两个高级编辑。

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附属网站中的新闻报道超链接及相关文章链接大多指向自己的网站,是内部循环。相反,网生新闻网站则更多地将外部链接添加至自己的新闻报道中。

除上述观点外,社交网络报道是否能称为新闻的问题也需要提及。社交网络对于共享本地化信息、提供事件的动态发展有独特的优势,而其中的公众人物和意见领袖也发挥了更大的传播作用,大量的复制和转载使新闻信息和评论迅速扩散。在某些情况下,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传播的新闻事件,会挟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新闻选题。同时,社交网络也是谣言的温床,专业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中缺席时,社交网络中的猜测会转变为新闻迅速传播,此时,大多数用户和读者会向专业新闻媒体寻求答案,如查寻未果,谣言将会更加肆意传播。此外,在社交网络中产生的话题和关注会引发“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但信息在发酵之后会迅速消失,发布者对事件的后续发展关注不够。因此,高品质新闻报道应该重视对新闻事件的持续报道,从选题开始到问题的解决,对其相关发展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分析,并且关注发现问题之后的处理结果。

三、另类媒体/可替代媒体:专业化尝试

另类媒体(Alternative Media)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8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政治激进媒体的产生和繁荣。(Downing,2003)另类媒体的源起主要以1960年前后出现的地下出版物为标志,并以自由政治为背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Atton,2001:1)另类媒体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社区,替代主流媒体,连接另类媒体与公民社会。(Bailey,Cammaerts & Carpentier,2008)它以资产阶级的产生为经济基础,伴随英国的文化另类(Culture Alternative)共同发展。早期研究认为另类媒体是一种持续的新闻实践。(Atton,2001:28:32)

另类媒体被引入中国后,国内学者对此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读。台湾学者成露茜认为:“与主流对抗的媒体就是另类媒体。其所谓的对抗,是指整个媒体的目的、运作、生产过程、组织等各方面均与主流媒体的价值观相左。”(成露茜,2004)深圳大学罗慧博士曾详尽地梳理了西方另类媒体的研究情况。(罗慧,2010)

值得注意的是,另类媒体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非主流媒体(non-mainstream media),也不等同于激进媒体(radical media)。另类媒体的概念更为广泛,它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各类出版物及各种媒介形式,例如小说、诗歌等。因此,它比非主流的概念更为具体。美国记者苏珊·福德(Susan Forde)提出了另类新闻(alternative journalism)的概念,为将另类媒体作为一种媒体来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丰富了对新闻报道研究的系统性解读。(Forde,2011:56-72)与公民新闻不同,另类新闻的实践主体包含身为公民的报道者、社区、独立报道者、专业记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苏珊还总结了另类专业记者的主要作用和实践形式。另类媒体研究的先行者之一阿通(Atton)曾试图构建新的另类媒体模型,该模型强调基于社会网络的过程和关系结构,即所谓的另类媒体对传播工具进行反思的价值。(Atton,2001:30)

另类新闻是对新闻主导实践的批判,它反思了新闻来源和表达惯例,如惯用的新闻文本的倒金字塔模式。同时,它批判了新闻在商业压力下形成的资本等级制度、精英偏见、客观性的专业化标准以及受众作为接收者的次要角色。

另类媒体为特定群体参与公民社会提供了连接渠道,其专业记者则致力于通过对相关议题的报道,鼓励读者参与更广泛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相比传统媒体,另类专业记者优先选择当地新闻或与社区相关的新近实践,促使社区之间加强联系,通过媒体平台形成内部连接网络。传统媒体的筛选造成了新闻报道的盲点(blind spot),而另类专业记者也会选择不为人知的独家报道。另类媒体与主流媒体在选择新闻的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特别是另类媒体的事件表现出高度的政治化。加拿大学者罗伯特·哈克特(Robert Hacket)成立的网站是对另类新闻发布渠道的早期探索,它报道主流媒体未报道的新闻,是另类新闻实践的初步尝试。另类新闻的报道者包括不同背景的群体,该群体模糊了信息报道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线。

另类媒体的政治优势来源于抗争的文化力量,包括使用权、参与权、所有权和表达权。另类媒体的组织结构与传统媒体不同,后者具有高度层级化、内部职位角色分明等特点,并与其他企业有共生关系;而前者主要采取社区或集体化的生产过程,因此弱化了专业记者与非专业记者之间的界线。这种转换正体现了新闻实践的去制度化、去专业化的愿望和尝试。

四、混杂类网生新闻网站:借助知识劳工

除另类媒体、聚合式新闻网站以外,混杂类新闻网站代表了互联网平台与新闻实践的另一探索和实践。以美国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为例,它聚焦于美国及世界时政新闻,通过筛选来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赫芬顿邮报”主要以全天候新闻聚合发布、博客新闻评论两种方式来呈现、解读新闻,在保持博客传统风格的同时,网站筛选、传播信息的方式具有鲜明的聚合式媒体特色。“赫芬顿邮报”网站由57岁的阿丽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肯尼斯·勤利尔(Kenneth Lerer)和乔纳·佩雷蒂(Jonah Peretti)三人共同创立。赫芬顿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研习希腊哲学和坚持女性主义的政界名流,这给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增添了新色彩。丰富的参政经验令赫芬顿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政治评论并邀请了众多“明星”朋友参与讨论。2005年,赫劳顿开始抨击布什政府的伊战策略及《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对军事和外交事务的报道。从2008年开始,网站试图发展为互联网报纸,以博客加聚合新闻的方式发布政治评论和其他社会新闻。2013年,网站夺得普利策新闻奖,这标志着“赫芬顿邮报”模式的成功。目前,它已有超过3 000个经认证的博客,其中包括众多“名人评论”。它在引起民众对政治领域议题的关注后,又向各个领域延伸,包括时尚、艺术、文学等。

2011年,“赫芬顿邮报”被美国在线(AOL.Inc.)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当时的广告收益已显示出网站赢利前景非常乐观,但AOL与“赫芬顿邮报”同时受到博客作者乔纳森·塔西尼(Jonathan Tasini)的指控,该作者认为它们利用博客的原创内容赢利,却未对博客的贡献者支付报酬。而赫芬顿却认为发表博客与通过电视平台宣传自我观点的行为毫无区别,因此不能接受这种指控。在进行纯商业合作的同时,“赫芬顿模式”被批评为利用他人的理想主义,“让大家在不同的、独立的和左翼的事业的幻觉下为它卖苦力”。结果这些公民记者和博客作家成了名副其实的知识劳工,沦为媒介集团的另类员工。

表4-2  传统媒体附属网站、网生新闻网站与另类媒体比较(成露茜,2004;罗慧,2012)

续表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局限于一对多的扩散模式,各传统媒体之间是线性关联结构。新媒体的不断更新降低了网生新闻网站的运营成本,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网生新闻网站催生了多对多的传播模式,信息以发散式的网状连接传播出去。网生新闻网站的建立以特定的诉求为目的,其信息接收者群体更为固定,同时能借助新媒体,通过互联网中的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独立网站、手机应用软件(App)等形式发布信息,并及时与受众进行互动。如果将传统媒体比作战争中的正规军,那么网生新闻网站则是灵活性更强的游击队。

【注释】

[1]Legacy Media译为传统媒体或遗产性媒体,是指以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代表的旧媒体。

[2]传统的通讯社将工作分配给新闻编辑,而互联网出现后,新闻编辑几乎成为可以在桌面完成的过程。此过程是副编辑(sub-edite)工作的一种。

[3]参见本书作者于《现代传播》发表-的文章《简析数字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的最新博弈》,2014年第4期,总第213期,第5559页。

[4]2012年9月7日,作者与法国“89街”网站专业记者达米内·西罗托的谈话。

[5]另译“集体监看”,http://media.nfdaily.cn/content/2013-01/12/content_61813226.htm 2013年9月访问。

[6]2013年8月29日,作者与西班牙“日记”网站专业记者奥托·里贝罗的谈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