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发现学习

什么是发现学习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现学习的核心属性是学生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但学生的“自行发现”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所以,发现学习教学法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这里他所说的新方法就是发现学习教学法。而后,国际上兴起了“发现学习”的教育改革浪潮。所不同的是,接受学习是教师用归纳推理得出并展示结论,发现学习是学生自己用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即发现结论。

《新华词典》是这样解释“发现”和“学习”这两个词语的:

【发现】经过探索研究找出以前还没有被认识的事物或规律。

【学习】通过读书、听课、研究、进行教学实验等方式学得知识、技能。

这两个词语组合成一个概念——发现学习。参考布鲁诺等人的论述,结合我国当今教育的现状,我们将其定义为:

发现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一)教师的启发诱导

发现学习的核心属性是学生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但学生的“自行发现”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让绝大多数涉世未深的学生,离开教师的启发诱导去“自行发现”,那将是盲目的、低效的。所以,发现学习教学法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

学生的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

学生的探索、操作和思考不应该是盲目的,应该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进行。自行发现就是自己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在物理实验室里,学生可能“发现”一条物理学家早已发现的“电磁感应”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他,也没有从他手头的书看到(尽管它早已写在课本和有关的书上),这就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学生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学生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运用自如得多。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发现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既然学生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教师正面讲给他的记得牢、理解得深,那么,教学就不应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该让学生处于自己把知识整理就绪、获取知识的积极发现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二)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发现学习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了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前苏联和美国,都在力图发展科技,培养发明创造人才。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率先发射成功,美国上下一片惊慌,认为美国的科学教育水平低于苏联,并把这一落后的原因归罪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不良影响。1959年,美国召开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会议”,研讨教育改革问题,布鲁诺担任大会主席并做了重要总结,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就是他对大会讨论所作的总结报告。书中布鲁诺用结构主义的观点提出并阐述了他改革美国中小学课程的理论——“学科结构说”,并指出:“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应寻求新的方法来向新的一代传授那些快速发展的大量知识。”这里他所说的新方法就是发现学习教学法。而后,国际上兴起了“发现学习”的教育改革浪潮。2001年,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吹响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号角,国内诸多教育理论家引进了国外的发现学习教育理论,广大教师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践行这一现代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法,其灵活性和自发性都很大,没有一成不变固定的模式,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一般来说,发现学习教学法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提出问题。

第二,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

第三,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第四,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做结论的资料。

第五,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结论。

第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使学生成为发现者。

由于布鲁纳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在于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是建造一个活的小型图书室。在布鲁纳看来,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发现学习教学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先呈现概念的例证,但不直接告诉这些例证的共有本质特征,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一直到他们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学生在提出和检验假设时,教师可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示。

第二种情况,在教规则或原理时,教师只提供规则或原理的例证,而不呈现规则或原理本身。

第三种情况,利用先前学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新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发现新的规则,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发现学习是针对传统的接受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传统的接受学习学生是消极地被动接受,教师一言堂,学生两耳听,教师主宰课堂的一切;发现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思维,勇于发现,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和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如果遇到适合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法的内容,哪怕是片段,一定要有意识地去设计有利于学生“发现”的教学步骤,为学生的“发现”提供适当的条件。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时,传统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课堂步骤对比如下:

这两个对比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种教学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的课堂逻辑结构都是先用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再用演绎推理解决问题,即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结构。所不同的是,接受学习是教师用归纳推理得出并展示结论,发现学习是学生自己用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即发现结论。根据形式逻辑归纳推理的原则,归纳的数量越多,结论就越可靠。上例用发现学习法授课,众多学生从众多的三角形中归纳所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归纳的数量多得多(即前提多得多),因此,就更符合归纳推理的原则。而且学生自己发现的原理,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原理,学生更容易记住,运用起来也更加自如。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发现学习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由于发现学习教学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一般来说,学生的年级越高,越适宜使用发现学习教学法,但这不等于说小学教学不能用。桓仁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刘翔宇在教四年级小学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一课时,就成功地运用了发现学习教学法。

刘翔宇老师《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课堂实录节选:

教师:通过这两封信的自读自悟,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同时也有需要自身克服的不足。张国强收到柯岩老师的回信后,对此一定更深有感触。如果他再给柯岩老师写封信,不但要汇报自己的思想,而且必须像自己的前一封信和柯岩老师的回信一样,严格遵照书信的格式来写。那么,书信这种常用的应用文有哪些格式要求呢?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两封信,比一比,看谁发现的书信的知识多。

学生:我发现书信都有称呼,而且顶格写。

(教师板书:称呼:顶格,后面加冒号。)

学生:书信应该写问候语,前面空两格。

(教师板书:正文: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学生:结尾都有祝福的话。

教师:按什么格式写呢?

学生:“此致”“祝你”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另起一行顶格写。

教师:“此致敬礼”“祝你健康”写在同一行也行,前面空两格。

(教师板书:祝语:空两格;如果分两行书写,第二行顶格。)

学生:还要写上是谁写的信。

教师:写在什么位置呢?

学生:写在信的右下方。

(教师板书:署名:写在右下方。)

学生:最后写上写信的时间。

教师:紧接在署名后面写吗?

学生:另起一行。

(教师板书:日期:另起一行写在右下方。)

……

教师:今天的作业,就是严格遵循书信的这些格式要求,替张国强给柯岩老师写一封回信。也请同学们像柯岩老师一样牢牢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鞭策我们不断前进!

刘翔宇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运用了布鲁诺的发现学习教学法,启发学生运用归纳推理,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使学生成为发现者,而且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发现”进行写作实践,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发现学习这种现代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法,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适用。内容决定形式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恰当而灵活地采用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上高三复习课时,在复习已学过的内容时,仍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课堂效率低,效果不好。课后,听课领导评课说:“这是一节复习课,你花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发现、找规律,学生累得够呛,你也不轻松,却把学生巩固提高的反馈练习时间挤没了。高考复习课这么上效率太低。复习阶段,学生对知识本身已不陌生,不宜用发现学习教学法。你应该把数学的思想引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去发现类型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然后再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去解题拔高。学生当堂发现解题的规律和方法,并且做了练习,有了提高。这样课堂效率就提高了。切记,复习课不能让学生去发现已了解的知识,而应当引导学生去探讨、发现以前分散学到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规律。这样,学生才能将分散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才能提高高考的解题能力。”

不久,这位教师又上了一节高三复习公开课,内容是“透视漫画”。她吸取了上一次授课的教训,努力把数学思想引进来,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首先,她诱导学生探讨发现读懂漫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共同总结出:第一步要“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具体方法是看标题、观画面、读注解、析夸张;第二步要“站起来”——分析关系,把握漫画含义;第三步要“飞出去”——联想类比,联系现实生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并掌握解答这类题的规律,开始跃跃欲试。紧接着,她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漫画,采用一题多练的形式,既让学生练习说明漫画内容,又揭示寓意,并为之拟写标题。最后,练习了漫画作文的立意和开头。让学生就一幅漫画进行深入的思考,抓住一点练精练透,这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课后学生普遍认为这节课收获很大,对漫画题能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有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