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的构建

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的构建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旨在促进学校挖掘潜力、加强能力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发展能力,最终都有赖于学校的有效管理,因此,学校管理成为构建评价准则的重要切入点,分析学校管理过程并提取出有效指标,以促进管理优化并实现内涵式发展。本评价方案主要从两个方面突出办学效益目标:对人、财、物的充分利用和教育产出。

(一)设计思路

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旨在促进学校挖掘潜力、加强能力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然而,无论是教育质量、办学效益还是发展能力,要对它们进行准确的直接测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难以做到,这不仅因为涉及的变量多而复杂,更重要的是这些变量难以简单地量化。然而,难以测量并不等于无法评价,在量上无法做到准确但在质上可以尽量接近。因此,本研究在确定指标时本着力求体现或影响学校内涵式发展水平和程度这一原则。要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发展能力,最终都有赖于学校的有效管理,因此,学校管理成为构建评价准则的重要切入点,分析学校管理过程并提取出有效指标,以促进管理优化并实现内涵式发展。从生物学上看,生物体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而自身机体的生命力则是其存续的关键,生物发展的结果是生物体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它利用并创造有利条件能力的反映。依此,本准则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条件、动力与结果三个领域展开,以求全面系统评价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水平与程度。

办学效益涉及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它要求以一定教育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本评价方案主要从两个方面突出办学效益目标:对人、财、物的充分利用和教育产出。教育产出主要指学生的学业成就。教育投入即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这方面内容并未给予考虑,因为这样可以避开对外延式发展的过度追求。质量即“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6]。根据这一定义,教育质量就有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之分,学校教育结果质量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等的发展上。过程质量体现于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评价方案应抓住促成良好结果出现的关键要素。学校发展所应具有的能力主要包括: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能力、诊断评价能力和争取社会支持能力等。[7]选择反映或影响学校这些发展能力的指标也是本方案所关注的。

(二)指标框架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本研究构建了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见表3-4。

表3-4 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

续 表

续 表

(三)指标分析

在资源投入和办学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影响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学校领导、战略规划和学校的公共关系。在学校领导中,校长是学校发展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人物,而在其领导下的管理人员(领导集体)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能力与影响力直接决定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速度、效度与程度。战略规划是学校对其长远发展目标及行动路线所做的宏观的有预见的构想和安排,规划制定的过程和结果对学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功的学校管理离不开良好的公共关系,它开拓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学校内涵式发展是通过充分挖掘内在潜力,不断增强自身发展能力而实现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积蓄能量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首要力量,也最能体现学校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教职工是学校最为珍贵也最值得开发的资源,是确保教学水平达到一定层次的首要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成效,并决定了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学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智力支持,教学改革是为了寻求新的生长点以便更好地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经费为中心的支持过程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源泉,工资待遇及福利是影响学校工作成效最为敏感的也是极为关键的变量,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自评为中心的管理过程是学校能力提升最为重要的策略,自我评价、分析与诊断是学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关键环节,是学校能力积蓄最为有力的方式。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效果体现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成就及其达到的水平。内涵式发展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学校及家长和社区等方面。在教师方面,教师的积极性与满意度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水平是教师发展状况的直接体现。在学生方面,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升学是学校各项工作业绩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及家长最为关注的方面。在学校方面,学校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水平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结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学校战略目标及行动计划实现的程度。家长和社区方面的情况也是体现学校发展结果的重要方面,同时还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条件。

【注释】

[1]Bradley A.Winn,Kim S.Cameron:Organizational Quality:An Examination of the 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8,Vol.39,No.5,p491—512.

[2][美]美国鲍得里奇国家质量协会著,焦叔斌译:《教育类卓越绩效准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3]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Schools(Second Edition)(2008-02-22)[2008-12-18],http://dpi.wi.gov/cssch/pdf/css_guide.pdf.

[4]Ofsted:Framework for the Inspection of Schools in England From September 2005(2008-08-15)[2009-01-12].http://www.ofsted.gou.uk/Ofsted-home/Forms-and-guidance/Browse-all-by/Other/General/Framework-2005-Framework-for-the inspection-of-schools-in-England-from-Spetember-2005.

[5]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490页。

[6]胡铭:《质量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7]陈玉琨:《构思一流的学校》(2007-04-17)[2008-12-10],http://blog.eduol.cn/user1/23034/archives/2007/213266.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