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根本原因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根本原因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一项很重要的促进因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1992年的72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449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7%,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从2004年-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表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一直徘徊在3%左右,2006年开始超过3%,2008年最高,达到3.48%。而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一直没有达到过4%,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根本原因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国际上一般用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计量和评价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一个国家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一项很重要的促进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育经费投入显著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1992年的72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449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7%,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大幅度增长增加了各级教育的入学机会,提高了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一国际通用指标来看,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离世界各国平均水平都有较大差距,这也表明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从2004年-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表(见表7-1)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一直徘徊在3%左右,2006年开始超过3%,2008年最高,达到3.48%。从最低值的2.32%(1995年)上升到最高值的3.48%(2008年),用了16年的时间,仅增加了1.16个百分点。早在1993年,我国政府就提出,到2000年政府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但这一目标直到今天都没有实现。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05年世界各国教育经费占GDP的平均比例是4.9%,其中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7%。而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一直没有达到过4%,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表7-1 2004-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表[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