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教育投资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能力和重视程度的常用指标。[6]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高等教育的未来》白皮书,承诺继续承担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部分,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可见,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也很高。教育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起飞,而经济的飞跃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2005年,巴西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已经上升到7.7%。

(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

1.世界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美国、英国、日本均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以他们为例可以看出世界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

(1)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美国的高等教育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有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3000多所。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市场化最高的国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美国的大学形成了多渠道经费筹措体制,高校办学经费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杂费和学校服务收入、捐赠收入等,“虽然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比较多,但仍以国家投入为主,达到51%以上;其中州政府所占份额最大,达40%以上,联邦政府的投入超过10%,高校自筹经费在50%以下”[2]。尤其是美国各州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拥有较大的权利,通过立法,对大学的拨款和使用管理进行规定,保证了大学经费的充足来源。“而且联邦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机会资助、设立科学研究助理与赠款、学生资助,实施与学术、行政方面有关的特别项目,从而增加高等教育投入总量。2002年,联邦对高等教育和大学科研拨款总量分别达到228亿美元和256亿美元,其增长分别是1965年的约19倍和14倍”[3]。可见,美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教育投资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能力和重视程度的常用指标。从美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表(见表7-2)中可以看出,2003-2006年美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每年均超过5%,2003年达到了5.86%,最低的2006年也超过了5.3%。

表7-2 2003-2006年美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表[4]

img59

(2)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英国高校教育经费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中央政府一般只负责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而其他类型的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中央政府给予补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不断上升,从1995-1996学年的106.0亿英镑增加到2004-2005学年的177.8亿镑,年均递增5.92%。其中,政府拨款占到38.72%,学费及教育拨款与合同占到24.10%,研究拨款及合同占到16.03%,捐款及投资回报占到1.66%,其他收入占到19.49%。据估计,2003-2004学年,英国高等教育经费中政府投资约占62.5%,学杂费收入约占14%,食宿费约占7%。[5]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对大学的拨款一直占大学全部经费的70%左右。[6]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高等教育的未来》白皮书,承诺继续承担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部分,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可见,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也很高。

(3)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日本高度重视教育立国,政府历来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为了确保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日本政府对国立大学实行国立学校特别会计制度,有效保证了国立大学正常教学活动的资金需求。日本财政性拨款占国立学校经费的比例一般在50%~60%。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对私立高等教育的资助份额,20世纪60年代之前,私立高校的经费支出中来自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比较少,1975年政府颁布了《私学振兴助成法》,为了提高私立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开始给私立学校进行大规模的财政补助,到1980年,国家财政经费比例在私立高校经费中上升到29.5%,达到了2605亿日元[7]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大学研究经费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在原有国立大学经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科研成果非常突出的院校和研究者提供的特殊经费,以增强竞争意识和科研实力。文部科学省所管的竞争性科研经费主要用于科学研究补助、战略性创造事业以及科学技术振兴调整等项目,其中科学研究费补助成为竞争性科研经费中的主要项目,2000年的金额为1419亿日元,2003年则增长到1765亿日元。[8]

2.发展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印度、巴西与中国的国情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发展中的大国,发展阶段相同,也都是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地域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

(1)印度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印度是人口大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它采取了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倾注国力举办高等教育。公立高校一直实行低收费政策,把高等教育视作社会福利事业。虽然学生学费、私人捐赠、高等院校的自筹资金等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印度的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政府财政支出。为推动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印度政府在1951年开始实施第一个教育发展的五年计划,并始终把教育经费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高等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印度公立高校一直实行低收费政策,从2006-2007学年收费看,属中央大学的尼赫鲁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学费为216卢比,杂费114.5卢比,合计330.5卢比(5.8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属邦立大学的孟买大学第一学年硕士生学杂费为2226卢比。印度人均年收入约为17800卢比,学杂费仅占人均收入的1.8%。[9]“1950年,印度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占总经费的49.4%,学费收入占36.8%;而到了1987年,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占了总经费的75.9%,学费收入仅占12.6%”。[10]低廉的收费背后伴随着的是印度政府高昂的教育支出,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足以看出他们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

(2)巴西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二战后,巴西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为了配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巴西全国开始大规模兴办综合大学和专科学校,到1961年,全国已有大学32所,专科院校300多所。巴西历届政府重视对教育的投入,相关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60年的0.7%上升到1998年的4.4%。教育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起飞,而经济的飞跃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70年至1996年,全国高校学生入学率实现了从5%到15%的飞跃,在校学生人数近200万。另外,政府还通过立法、资助等措施,鼓励扶持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先后颁布了《大学改革法》、《高等教育设施法》等有关法案,作出了向非营利的私立学校提供贷款、资助、免税等规定。1998年,联邦政府补助金占私立高校经常性费用的比例由1970年的7.2%上升为29.5%。2005年,巴西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已经上升到7.7%。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美英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均把教育投入当做国家战略性投资,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化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保障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必要投入,因而,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占高校办学经费的比重也一直比较高,是高校办学经费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