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立足儿童发展,科学实施课程

立足儿童发展,科学实施课程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科学地实施课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教育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陈鹤琴所提倡的教育原则中,就有“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这一条。实行“无媒体日”制度,意在改善目前学校教职员工过分依赖信息化的状况。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非常强调全面与综合,他认为教学与训育是结合的,学科知识也是融合的。课程依据儿童心理而建设,同样也应依据儿童心理而实施。

二、立足儿童发展,科学实施课程

关于课程实施,陈鹤琴先生也有很多论述,大致涉及以下方面。

第一,关于课程中的德育。他认为:“训育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而且是一种行为的问题,既是行为的问题,一定要使学生把行为变成习惯,才可以放手。行为变成习惯,必定要在学生的心境中引起热烈的情绪,战胜那种行为所遇的困难。习惯的养成,要时时留意,不要间断。维持兴趣,比赛是一种好方法。”[6]

第二,关于尊重儿童,关注心理。他提出,把儿童心理应用到学科上去。一方面要研究儿童怎样学习,一方面要研究什么样的教材,适合儿童的心理,适合儿童的能力。他认为学习书法是一种“感—动”性的学习,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而自然科学注重的是经验的综合。

第三,关于改进教法。他提出,寓学于做。学生在做的时候去学习,教师在做的时候认真指导。能够利用学生的动机,掌握学生的动机,并且支配学生的动机,进行教学活动。用眼的学习比用耳的学习准确,应当重视视觉的教育。能教学生相互的指导,收效更大。[7]

第四,关于实施途径。强调走上大自然、大社会,回归生活。

科学地实施课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各所学校结合原有传统,不断有所突破,努力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程实施体系。主要体现为以下要点:

(一)以“儿童中心”为价值取向

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确立科学的儿童观,突出课程实施的“儿童中心”价值观,从而使课程更好地促进儿童快乐成长。闸北区一中心小学实施“无媒体日”的探索,就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提出的。

新世纪初期,信息技术开始影响教学,为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课改的背景下,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积极加入到这一场浪潮之中,确立了“三个提供”策略的课程改革基本思路。“三个提供”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课上为学生更多的提供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打破课本这堵“墙”,让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而学习资源的扩充和课内外打通,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多媒体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们学会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10年来,大家欣喜地看到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渐渐显露,学校看到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教师脱离信息化设备就无法正常办公,教学或效率因此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环境因信息化设备的普及使用而日益恶化,长期在低亮度的环境内学习,造成视力减退,长期接受声光媒体的刺激,对常规媒体兴趣不大等;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逐渐退化,不再或很少使用板书、硬笔、教具制作等传统教学技能;信息化设备全天无休,从上班一直开到下班,造成电力资源、设备损耗等大量浪费。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不得不重新思考以上的这些问题。教育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陈鹤琴所提倡的教育原则中,就有“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这一条。如果教育教学的措施最终有所偏离的话,那就偏离了本义。在学校2010年所做的学生视力情况分析中,中高年级的近视率已经超过50%,新发病比率也在以每年10%—20%的比例递增。究其原因,除了学业压力之外,学生长时间处于信息化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针对前文所提出的过度使用信息化设备的问题,学校遵循“新五指课程”中关于“健康与生活”的课程功能,提出了设立“无媒体日”的设想,就是在规定日当天,在所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停止使用信息化设备(特指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台以及大屏幕电视机),每月的1日、15日定为“无媒体日”,若1日、15日双休或为国定节假日,则提前至周五或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为此,该校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学校卫生广播将预告“无媒体日”列为常规内容,明确全校以班级卫生员为“无媒体日”监督员,由学校卫生广播每两周反馈上一次“无媒体日”的检查情况,并通过校园网进行结果公示等等,还将“无媒体日”的执行检查结果纳入学校少先队班队、文明组室的评优指标,以保障该方案的顺利执行。

实行“无媒体日”制度,意在改善目前学校教职员工过分依赖信息化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锻炼教师在常规环境下实施教学任务的能力,同时还学生一个明亮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有效节约能源,降低办学成本。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的这一做法表明:学校在采取任何一项实施举措时,第一位的依据应该是学生,而不是其他。

(二)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

报童小学的队员们在订立育种责任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非常强调全面与综合,他认为教学与训育是结合的,学科知识也是融合的。因此,即使是单科教学的过程,也应追求全面的目标观。其实,当下的“三维目标”的基本思想与陈鹤琴的课程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黄浦区报童小学开展了“育太空种,做有责任的人”科技活动,在活动中渗透“责任教育”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活动过程如下:

img69

报童号空间站创意制作获上海市第一名

第一阶段,订立责任书。各班成立了太空育种小组和地球育种小组,大手牵小手,订立责任书,让学生自由组合,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出有责任心的红领巾火箭协会学生担任。各个育种小组还分别邀请了党员、科技教师、家长代表担任育种顾问。每个高年级育种小组还与一个低年级的育种小组结对,共同拟订育种责任书,有目标、有职责分工,在组织上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播下太空种。在植树节那天,隆重举行“育太空种,做有责任的人”启动仪式。学校依托上海市宇航学会,由北京东方红航天科技公司向学校免费提供“太空青椒”的种子,学生在“红领巾种植地”播下了种子。

第三阶段,记载生长史。学生们详细地记录下太空青椒和地球青椒生长的每一个过程,进行比较,精心呵护。于是,一个个爱苗如家的故事发生了,一篇篇富有童趣的育种日记诞生了。可也有育种小组同学由于浇水过多,小苗的根烂了,孩子们十分沮丧,他们也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说得好:“育种的过程使我们懂得了办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有责任心。”

第四阶段,青椒结硕果。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在暑假返校时,孩子看见一只只太空、地球青椒挂满枝头,个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纷纷拍照留念。

报童小学在一项主题科技活动中所作出的探索很有价值,这一探索表明:任何课程都应当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儿童心理为基础

课程依据儿童心理而建设,同样也应依据儿童心理而实施。教师们在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梁建川老师提出要活教活学,将游戏引入课堂,将学习引向生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课堂教学。报童小学翁燕虹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分组学习进行研究,探究分组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的提问等问题。一师附小谭姗姗老师结合游戏开展素描式说话训练,更好地发挥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金宁老师遵照陈鹤琴“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的教诲,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扬其所长,积极鼓励,培养自信,从而引导学生克服不足,争取进步。总之,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细节都应努力适应儿童心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以评价为发展导向

一师附小提供了70门小课程让学生选择参加

课程评价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一师附小在课程实施中开展了“拓展型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将校本课程的评价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学校明确了各门校本课程的目标,发动全体教师集思广益,精心组织课程的实施过程,使课程学习充实丰满,提高了学习的效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评价方面,一师附小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确立多元的课程评价主体。学校在研究中努力将教师与学生引入评价过程,以获取来自多方面的信息,更好地完善课程。(2)创造多样的课程评价形式。学校分别采取课程评价表、课程资料包等方式,既注重教的效果与学的效果,更注重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3)提供多层的展示舞台。学校每年都要举行校本课程学习展览会,展示不同课程的学习实践成果。与此同时,学校还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交流展示、锻炼机会。课题组认为,基于课程实践,创造性地进行校本课程的评价,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在评价中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评价中感受成功,让每一门校本课程在评价中得到提升。

当前,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校的课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需要协作攻关。各实验基地学校借鉴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指导课程改革,从本校实际出发,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这些经验值得研究与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