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孩子的阅读是从小学开始

孩子的阅读是从小学开始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学习新知识有赖于已有的知识背景,那些喜爱大量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快得多。所以,多年的从教经验让我一直坚信“酷爱阅读的孩子,学习更有爆发力”“读书是应试的最好对策”。女儿还没学会说话,我就开始给她读整本的图画书。除了读优秀的少儿文学,女儿的书架上也有一些少儿版的文学名著以及名人传记。

孩子和成人一样,是用语言进行思维的。思维的清晰度和语言的清晰度成正比,语言越清晰,思维就越清晰,而阅读恰好可以帮助孩子的语言增速发育。人们学习新知识有赖于已有的知识背景,那些喜爱大量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快得多。

所以,多年的从教经验让我一直坚信“酷爱阅读的孩子,学习更有爆发力”“读书是应试的最好对策”。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更相信读书对人精神成长的影响。一直喜欢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尤其是其中的“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在当天或当天某个时候/那个对象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或者继续许多年或一个个世纪连绵不已”。

所以,从女儿降临人世起,我就一直希望让书陪伴她的成长。

首先是陪伴阅读,即从婴幼儿期启蒙整本书的阅读。我不赞成孩子的早期阅读只停留在文字层面,或粗浅的图片认读层面。女儿还没学会说话,我就开始给她读整本的图画书。我喜欢抱着或是搂着她,和她一起翻阅那一本本薄薄的图画书,一边翻阅,一边讲述短小有趣的故事,不管她能否听懂,一直坚持,一页一页地翻,一句一句地讲……渐渐地她也会翻阅,也会讲述,尽管口齿不清,尽管断断续续,但是,她跟书有了亲近感。彩色的图画带给孩子视觉、心灵上的感受与记忆是黑白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图画书的阅读和各种玩具一起陪伴了女儿的整个婴幼时期。那些优秀的图画书给尚小的女儿带来了愉悦和幸福感,对开发她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和阅读能力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尽管那时的图画书远没有现今的丰富和精致。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儿童诗反映的生活内容、进行的艺术构思、展开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的文学语言等,都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我喜欢选一些儿童诗给女儿读。那时整本的儿童诗不多见,我便将一些童诗和民谣打印、剪贴、装订于硬纸板上,做成一本本独一无二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形状的“书”,让这些书变身玩具陪伴女儿。儿童诗词语精炼、准确、恰当,声音节奏朗朗上口,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幼小的女儿渐渐会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认识的世界。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历代童蒙读物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幼儿时期诵读一些中华经典,还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末将《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深远。女儿幼儿期间,我选择了《三字经》《声律启蒙》给她读,开始她自然是不愿接受的,我便不断地放录音,有意无意地让她的耳边不断有此环绕,似背景音乐。忽有一日,女儿也会断断续续诵读不少。

全家在女儿的高中毕业典礼上

女儿高中毕业时,全家到女儿的友好家庭做客

然后是独立阅读,即从入学第一天起坚持整本书的阅读。其实,女儿生性好动,与小汽车、变形金刚等玩具相比,书肯定不是她的首选。而且,她自小就拒绝认读生字卡片之类的“学习游戏”,所以,虽然一直有书相伴,她也会翻阅书本、听讲故事,并懂得爱护书籍,但是一直识字很少。真正的整本书的独立阅读是从小学开始的。入学第一天起,我们便定下每日的“读书时间”,开始是共同朗读,学了拼音后,她便按照学校的要求坚持独立阅读注音读物。一字一字拼读,很慢,字不连句,句不知义,一个短小的故事甚至要读上几天。但凡事贵在坚持,有量变才有质变。坚持着,坚持着,女儿的阅读速度渐快,识字量也加大。所以,一年后,便能独立阅读纯文字的读物。为了激发她的阅读兴趣,拥有读书的成就感,我们让她拥有自己的书架,放上很多短小的、很薄的、故事性很强的插画图书,有些书只有几万字。女儿很快能够读完一本又一本,一套又一套。书架上书的摆放也是用心的,目之所及的最佳位置是重点推荐的,最上面是读过的,下面是还没有读过的。每有小伙伴或亲朋好友来访,我们会将她的小书架向客人做介绍。如此,在女儿获得小小的满足感、成就感的同时,她也获得了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因为,小孩子最初的学习的原动力除了兴趣,还有成人的认可与鼓励。

第三是广泛阅读。一、二年级时,女儿的阅读以寓言、神话、童话故事为主。中年级以后,我们便给她推荐了国内外各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选择这些作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各类获奖小说囊括其中:国际安徒生奖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卡内基文学奖、德国青年文学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奖、法国圣·埃克苏佩里奖、 美国六项读者评选大奖、奥地利国家儿童与青年文学奖……这些获奖小说应该是属于孩子“一辈子的书”。我们对照刘绪源先生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提出的“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来选择这些小说。

“爱的母题”的作品,如《白雪公主》《战马》《我的妈妈是精灵》等,叙述语言充满童心与母爱的氛围,情节曲折但不过于刺激,结构上往往采用反复回旋的方式,“遇到难题绕道走”是其基本构思方法:王子、仙女的降临,宝石、魔法棒的出现、亲人的帮助……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完满的解决。作品里传达出的爱意滋养了女儿的心灵与情感。

“顽童母题”的作品,其价值在于使儿童释放与生俱来的渴望自由、无拘无束的天性,如瑞典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三部曲和《小飞人卡尔松》三部曲。儿童平时所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委屈和愤懑,在大人面前根本无法表达的无名火,在阅读这类作品中得以突破、宣泄。作品传达的“奇异狂想”的艺术氛围激荡着女儿,使她自小无拘无束,渴望冲破束缚。

“自然母题”的作品表现的对象是自然万物。如加拿大的《西顿动物故事》,以及中国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对儿童来说,徜徉于这类作品,会流连忘返,他们以轻松的、旁观式的、又充满兴趣的心态阅读,能获得超脱感、惊异感、神秘感、亲近感。那些关于大自然的文学作品里传达出的“悠远率真”的艺术氛围激发了女儿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探索热情。

人只有吸取多种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儿童也只有在各种母题的作品的熏陶下经受丰富的体验,心灵才会变得柔软又坚韧、聪慧又务实、自信又博大。除了读优秀的少儿文学,女儿的书架上也有一些少儿版的文学名著以及名人传记。同时,文摘类的杂志以及科普类、科幻类的读物都有涉及。

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会扼杀了孩子阅读的兴趣;片面的、强制性的掌柜式阅读,会湮灭了孩子阅读的智慧……女儿小学高年级之后,阅读越来越庞杂,我向来尊重女儿的阅读选择:喜欢读网络文学你就读吧,喜欢读漫画书你也读吧……但是只要那些优秀的、经典的书籍不离开女儿的视线,会有一天,她会自己心甘情愿地“回来”。但是这个过程,我是放手让女儿自己经历了一番。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调动自主的阅读兴趣,是让女儿喜欢读书的关键。其实,进入中学后,女儿的阅读书目完全是自主选择,阅读已经真正成为“悦读”。

最后是交流阅读,即让读书卡记录整本书的阅读。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没有思考的阅读称不上真正的阅读。所以,自亲子伴读始,我们就一直交流着阅读,从故事情节、故事人物,到故事改编、故事续编……当女儿的阅读数量远远超出我们时,为了能与她对上话,我们便通过网络了解书评。为了扩大交流范围,获得更多的彼此间的读书信息,我们时常召集几个同龄孩子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或在家里,或在旅途中。

书读多了,有时面对书架上读过的书会突然无从回忆,或是对一些书的情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便让女儿记录读书卡,但这不同于读后感或是摘抄。据说毁掉一首好歌的方法就是把它当闹铃,而毁掉一本好书的方法就是把它划进考试范围。任何功利性、强迫性的做法都会适得其反。我便制作了精美的小小的读书卡片,树叶形、心形、水果形……打上小孔,可以悬挂、可以装订。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条条框框,只要记录了就行,一张卡片就意味着读完一本书。可以随性地或写或画,一两句即可,三五句更好。在孩子们的互相交流中,他们渐渐会比较出如何记录最好。于是卡片变大,内容变丰富,甚至出现了同类型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家的比较,不同国家文化的比较,等等。最后,读书卡的记录成了孩子内心的需要。就如女儿中考期间,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她喜欢暂时将作业丢一边,从书架上随意取出读过的一本书翻翻,然后记录一张读书卡,她觉得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后续的学习更加高效。而这一切,我们从不干涉。任何时候,与升学无关的书籍从没离开过女儿的房间。

孩子得到一片阳光就会灿烂,就看你如何去给予。在阅读的过程中,女儿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将此记录于一张张卡片中,如今这些厚厚的卡片如书一般置于女儿的书架上,它也成为图书的一部分,记录和见证着女儿的读书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