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小阅读课外书的孩子

从小阅读课外书的孩子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很少有见到家长迷恋于电视、麻将的孩子会爱读书。对孩子来说,开卷须有益,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会使我们的孩子终生受益。读书成为他的生命。节日或生日给孩子送礼物时不妨首先考虑送书。

阅读既是开启孩子心灵智慧的钥匙,也是增长知识的有效方法。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有益于孩子在孩童时代的学习进步,更将使他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终生受益。另外,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很少有见到家长迷恋于电视、麻将的孩子会爱读书。

王天宇平时特别喜欢看书,只要一有空便是书不离手的。不过,他常阅读的书籍多半是一些武侠、爱情类的小说,其他类型的书,他是一概不看的。

这天,王天宇草草地写完了家庭作业,然后立刻迫不及待地掏出一本漫画书来看,甭提多入迷了。

此时,妈妈走了过来,温和地对天宇说道:“这本书很有趣,对吧?”

天宇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当然了,可逗了!”

妈妈接着说:“不过,你能告诉我,从这本书里面你能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吗?”

天宇摇摇头,回答道:“没什么有用的,就是光乐呗。这样的书看起来轻松。”

妈妈顺着孩子的话,说道:“我并不限制你看书的类型,不过,有时候,你应该学会选择一些更有意义的书籍来阅读。瞧,这本书可能更适合你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你受用终生的!”妈妈边说,边把《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递给了孩子。

天宇一下子被这本书可爱的封面吸引住了,接下来他认真地读了下去,他发现书里面果然有很多有趣和有意义的东西。

就这样,天宇在妈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了挑选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还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不,天宇最近还在学校举行的“读书活动”中获得表扬呢!

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确这样的观点,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且要指导孩子科学读书、读好书。对孩子来说,开卷须有益,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会使我们的孩子终生受益。那么,你能做到以下几点吗?

将家里的藏书,或是父亲、祖父遗留下来的藏书保留好,并将它们放在一个房间的书架上。

给孩子留一间书房,引导他对书的渴求与探索。

李嘉诚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在这个家庭里,有一个面积虽小但藏书却非常丰富的小书房——那是他家里的小书库,里面集中着他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父亲、伯父、叔父以及祖上遗留下来的藏书。

童年时期李嘉诚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这块狭小却辽阔的天地中度过的。当然,这是经过他父亲允许的。

读书成为他的生命。看书越多,他越觉得自己知识贫乏,便越是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李嘉诚78岁的堂兄、退休的老校长李嘉来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别看嘉诚年龄小,读书却异常刻苦,我看见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着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没有去睡。”

是父亲引导他走上了读书的道路,父亲经常陪他在灯下读书,好随时解答他层出不穷的问题,随时给他以精神的鼓舞,随时给他以人格上的激励。

回忆起自己敬爱的父亲,李嘉诚常动情地说:“父亲是我一生中最崇敬的人,父亲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人格上,永远都给我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没有父亲的悉心培养、没有父亲的指导教育,我是不可能有今天如此的成就,父亲给予我的,是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衡量的。”

一个人是否有读书的习惯,能否体会到“阅读的喜悦”,其人生的深度、广度会有天壤之别。如果你的家中有一屋子书,而你也是爱书之人,相信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一定会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培养成习惯的。

育子心得

1. 在婴儿呀呀学语时,就可以让他们接触五颜六色的书本。不妨让“书”一词作为孩子最先学习的单词之一。6~7岁的孩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小书架。最好教他们爱惜图书,书页如有损坏不妨让他们学会自行修补。

2. 鼓励孩子利用零花钱来购买图书。

3. 支持孩子与小伙伴们交换图书阅读。

4. 大力表扬孩子用“压岁钱”给孤儿院的同龄人赠书。

5. 经常带孩子上书店或参加书展。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注意有关新出版儿童读物的广告或信息。让孩子自己选购和借阅图书。节日或生日给孩子送礼物时不妨首先考虑送书。

6. 好书可安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以便他们能反复阅读。

7. 时不时和孩子对某本刚刚读完的书做出评论,特别要鼓励孩子说出与原书作者不同的意见。要让他们知道,书上说的东西也并非百分之百的正确,重要的是学会分析。

8. 如果家附近有图书馆,可以为孩子办一张借书卡。孩子们由此会懂得,并不是想看的书非得本本买下。但与此同时又一定得要求他们对借来的图书更为爱惜,以便让每本图书都能拥有更多的读者

9. 注意引导孩子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如,读了一本有关动物的故事书,就可带领孩子上动物园看看,并鼓励他们与书本对照,自由发表对各种动物的外貌、品性、特征等的看法。外出旅游时,更可以利用书本上的历史、地理等知识“活学活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