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从小融入“圈子”

让孩子从小融入“圈子”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在入学前就要有所准备。孩子只有经历种种“大场面”才能锻炼他良好的交往素质。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交往范围。对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实的孩子,父母平时应注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再次,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同时,也要给自己孩子指出在这场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泻在别的孩子身上。

2.让孩子从小融入“圈子”

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团结合作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有着一身过人的本领,却缺乏一种与人合作的态度,要达到成功的巅峰,还是会很有难度的。并且如果学不会和人相处,在日后的生活中,遇上了瓶颈或是迷茫,也很难找到可以分解压力的朋友。

教给孩子和小朋友融洽相处的方法吧,让你的孩子踏入社会交往的第一步,迈得更加顺畅些!

一个人最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就是与人相处。与人相处的能力是人生一辈子的功课。这门功课如果成绩优异,那么他的生命就会拥有更多的自如和快乐。

独生子女都会面临合群的问题,能不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很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在入学前就要有所准备。关键是对孩子不能特殊,比如,家里有好吃的东西,要坚持每人一份,谁也不许挑,不要给孩子特殊优待,这样入学后就能在生活上适应。

为了避免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难堪,要培养其良好的自理能力,否则会被小伙伴们嘲笑而变得害羞,不合群。还要将孩子带到邻居处找同龄的小朋友玩,让他们渐渐学会一些交往的技巧,再慢慢扩大他的交友范围。同时也要鼓励他交几位好朋友,家长间要交往,也要请小朋友来家玩,使小朋友间相互熟悉起来,自然而然地便会和其他小朋友好相处了。

许多研究显示,一个仅仅学业优异的孩子,其人生未必成功,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他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要求我们的孩子还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现代生活中,成功者往往都具备“极佳的人际关系、极强的工作能力”这两个重要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上,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1)让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孩子只有经历种种“大场面”才能锻炼他良好的交往素质。可以带孩子参加故事会、联欢活动等等,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亲访友,或把邻居小朋友请到家中,拿出玩具、糖果、图书、画报,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看图书、玩玩具、吃糖果。要让孩子逐渐养成热情待客的良好习惯,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家长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倒茶接待。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这样,会使孩子增长见识、增强信心,在社会交往时就会变得落落大方。

(2)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交往范围。相互之间的社会生活是孩子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与小伙伴接触。

(3)“让孩子教育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取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一些家长总觉得自己孩子小,担心孩子在与人发生冲突时,孩子吃亏,于是在孩子户外活动时,时刻不离孩子左右,限制了孩子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殊不知孩子正是在相互摩擦中“吃一堑,长一智”的。

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和不同年龄层次的伙伴一起玩,以积累更丰富的交往经验,从而提高其自制能力、抗挫能力和交往水平。

(4)掌握交往方法是获得交往成功的基础。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正确的交往方法。例如:教育孩子在和小朋友交往时,要友好协商、礼貌相待,不逞强逞霸。平时,要教育孩子乐于助人、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5)在小朋友的群体中,能成为众多孩子的伙伴,当然是那些有着广泛兴趣,能把食物、玩具和别人一起分享,善于照顾其他小朋友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多方面的兴趣与知识,培养他们遇到熟人主动打招呼、对小朋友能礼让的习惯;要求他们克服讲粗话、骂人、打人等不良言行,逐步把孩子培养成为讲文明、有礼貌、存爱心、善宽容的人。

如果孩子在与小朋友发生矛盾冲突向你哭诉求助时,你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矛盾所在,并客观地指出双方的是与非,告诉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事实说教中让孩子逐步积累与人和睦相处的经验。

“理智型”父母的做法是,首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告诉孩子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

对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实的孩子,父母平时应注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除了给孩子讲如何对待别人的欺负及怎样处理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在游戏中建立与他人相处的信心。

有的孩子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在集体生活中也表现得内向、畏缩,父母和老师要注意纠正孩子的这些不足,创造条件,使他们多接触人,接触新鲜事物。

其次,要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

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或者过失。懂得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另外,教给孩子原谅的标准。让他们分清是非,知道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是不可以原谅的。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必要时,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不会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

再次,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同时,也要给自己孩子指出在这场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泻在别的孩子身上。即使发生矛盾的主要责任在对方,也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不耿耿于怀。要让孩子知道,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谅是应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