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孕前要做好胎教准备

孕前要做好胎教准备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优生学的观点来讲,胎教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以确保优良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壤”。科学研究显示,精子从细胞分裂、形成到成熟大概需要90天,那么,要使得精子质量最佳,孕育出健康的后代,胎教必须在孕前3个月时开始。优生受孕是指健康的父母在最佳年龄、最佳身心状态下,使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专家指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4~29岁。◎记好胎教日记。

夫妻私房话:老公,听说经过胎教的宝宝都很聪明,我怀孕后一定要做好胎教,让我们的宝宝最聪明,好不好?

胎教从孕前3个月开始

有些年轻夫妇认为,胎教要等到怀孕后再开始,其实,这种思想就有些落伍了。

从广义上来说,胎教应该从择偶时就开始。择偶时就应该为下一代着想,要选择那些形象、教养性格、气质、思想品德、健康状况等都比较好的对象,因为父母在各个方面都对子女有深刻的影响。

优生学的观点来讲,胎教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以确保优良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壤”。怀孕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新生命在此刻开始。而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和成熟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科学研究显示,精子从细胞分裂、形成到成熟大概需要90天,那么,要使得精子质量最佳,孕育出健康的后代,胎教必须在孕前3个月时开始。

女性子宫内的温度、压力决定着胎儿生长的环境,良好的环境也需要提前创造,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时期的胎教不重要,事实上,产前各个时期的胎教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专家在线

自古以来,人们就为胎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往往觉得胎教有点玄,甚至感到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其实,胎教一点都不神秘。

了解胎教的两种形式

◎直接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功能、躯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成熟。即以光照、音乐、对话、拍打、抚摩等胎教方法,使胎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增殖,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达到提高人类素质的目的。

直接胎教偏重于孕妇的品德、精神、涵养的陶冶和教育,进而促进胎儿智力、情绪、品质等方面的良好发育。

◎间接胎教。是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地度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等方面的保健措施,包括环境胎教、情绪胎教、智力胎教、品格胎教,以及源自中国古代的气血胎教。所有这些胎教方法的关注点不是教育胎儿本身,而是通过教育与胎儿有着直接联系的孕妇来影响胎儿的身体、感情、智力和性格。

间接胎教有利于母亲和胎儿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有利于保胎、养胎和护胎等保健措施的实行。

科学胎教的目的

◎优生受孕。优生受孕是指健康的父母在最佳年龄、最佳身心状态下,使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专家指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4~29岁。

◎优境养胎。优境养胎是指为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使胎儿受到更好的调养调教。胎儿通过母体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来感知母亲的情感意图,母亲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性格的形成,这正是优境养胎的基础。

◎为早期教育打下良好基础。现代科学证明,在妊娠期间对胎儿反复实施良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大脑的良好发育。如果在怀孕期间,母体始终保持平和、安乐的心境,就可使胎儿的感觉器官——大脑皮质能受到良性的刺激,有利于胎儿在智力、个性、感情、能力等方面的发育,为孩子拥有智慧和好性情奠定基础,以便孕育出健康聪明的下一代。

孕前做好胎教的心理准备

准备怀孕的年轻夫妇最好把怀孕安排在经济宽裕,学习和工作都不太紧张,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的时期。在安排好怀孕的时间以后,夫妻俩应一起想象宝宝降临后的幸福生活,把对将来一家三口的美好憧憬作为最初的胎教,然后怀着欣喜期盼的心理迎接新生命的降临,这是孕前胎教的一项重要内容。

制订好胎教计划

一份好的胎教计划应包括胎教方法、安排好胎教时间、准备好胎教教材、记录好胎教日记等几个方面。

◎掌握好胎教方法。随着对胎教学的深入研究,目前出现了各种各样对胎儿进行训练的项目,如听力训练、运动训练、记忆训练、语言训练、呼唤训练、做操训练、游戏训练,并由此而延伸出各种胎教方法。

◎记好胎教日记。孕育生命的近10个月,对于准父母来讲,既短暂又漫长。在这一段非同寻常的日子里,准父母付出了全部的爱心,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同时孕妇和胎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能把这一过程中准父母所有的关爱、呵护和母胎身心变化记录下来,会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准备好胎教工具。胎教工具主要有手电筒、有声磁带、播放机、胎教传声器等。

◎准备好胎教资料。胎教资料主要包括音乐、有声教材、可供朗读的故事书、孕妇阅读的作品、欣赏的画作等几大种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