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之墀头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之墀头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墀头的装饰简繁不一,简单的则全无雕饰,只叠合多层枭混线;而复杂的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类吉祥图案。是用以锁合中槛和连楹的一种构件,形如发簪,故而称作“门簪”。门簪在汉代已出现,初时置一对门簪,只着眼于固定门扇作用。具有装饰意义的门钉,经古人的神秘幻想,又增添了民俗信仰的华彩,汇入中国门饰艺术的文化之中。铺首指门环及配以装饰性的底座,属于功能与装饰高度统一且具有驱邪意义的传统门饰。

(1)墀头

墀头筑于屋宇式门的两边墙上,俗称“腿子”。《清式营造则例》:“山墙伸出至檐柱外的部分。硬山墀头由下至上一般分为下碱、上身、稍子三个部分,庑殿、歇山、悬山等建筑则无稍子。下碱、上身有‘马莲对’‘担子勾’‘狗子咬’‘三破中’等组砌形式。”墀头通常做法从上到下依次为:戗檐板、二层盘头、头层盘头、枭砖、炉口、混砖、荷叶墩。戗檐板呈弧形,起挑檐的作用;炉口是装饰的主体,形制和图案有多种式样。墀头的装饰简繁不一,简单的则全无雕饰,只叠合多层枭混线;而复杂的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类吉祥图案。

墀头装饰图案大体上可分五类:

一是植物类图案,有梅兰竹菊、牡丹、卷草等。梅兰竹菊四君子,其幽芳逸致,清高风骨,千百年来始终是国人孜孜以求的品质;牡丹是富贵花,象征主人家财源滚滚,富贵祥和;卷草缠连不断,是对长寿、多子多孙的渴望(图2-2-2-1~图2-2-2-6)。

图2-2-2-1 北京四合院民居门头砖雕墀头“富贵牡丹”图案装饰

图2-2-2-2 山东济南民居门头砖雕墀头梅花图案装饰

图2-2-2-3 山西汾西师家沟民居门头砖雕墀头“富贵牡丹”图案装饰

图2-2-2-4 山西平遥民居门头砖雕墀头“富贵牡丹”图案装饰

图2-2-2-5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门头砖雕墀头“多子石榴”图案装饰

图2-2-2-6 江苏无锡寄畅园门头砖雕墀头菊花图案装饰

二是动物类图案,常用鹤、鹿、麒麟、凤凰、猴子、马、蝙蝠等寓意明确的动物。松、鹤象征延年益寿;鹿寓意高官厚禄(鹿);麒麟送子,希望早生贵子,子孙贤德;凤凰为百鸟之王,不仅形象美丽,又是祥瑞之鸟,象征美好和平;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蝙蝠取福的谐音等(图2-2-2-7~图2-2-2-16)。

图2-2-2-7 山西汾西县师家沟村师家大院门头砖雕墀头“麒麟送子”图案

图2-2-2-8 山西介休张壁古堡民居门头砖雕墀头“年年有余(鱼)”图案装饰

图2-2-2-9 山西介休张壁古堡民居门头砖雕墀头“麟凤呈祥”图案装饰

图2-2-2-10 山西介休张壁古堡民居门头砖雕墀头“百(柏)事(狮)如意(灵芝)”图案装饰

图2-2-2-11 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门头砖雕墀头龙纹、蝙蝠、麒麟等图案装饰,有“二龙戏珠”“福增贵子”的吉祥寓意

图2-2-2-12 山西乔家大院门头砖雕墀头狮子、蝙蝠图案装饰

图2-2-2-13 山西汾西师家沟门头砖雕墀头麒麟、鹿图案装饰

图2-2-2-14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门头砖雕墀头麒麟、鹿图案装饰

图2-2-2-15 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门头砖雕墀头麒麟、蝙蝠等图案装饰

图2-2-2-16 北京四合院民居门头砖雕墀头“鹤鹿同春”图案装饰

三是器物类图案,主要有四艺图、博古图、与宗教有渊源的图案等(图2-2-2-17)。四艺图指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以鼓励人们求学、读书。博古图,具有琳琅满目、古色古香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主人追求清雅、高贵的意志。与宗教有渊源的图案,有佛教或道教用品以及以宗教生活为内容的图案,如“巴达马”(莲花)、道七珍(珠、方胜、珊瑚、扇子、元宝、盘肠、艾叶)、暗八仙(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等。“暗八仙”也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即祈福禳灾,更多的是作为民间吉祥的象征,具有各种民俗功能。

图2-2-2-17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民居门头砖雕墀头器物图案装饰

图2-2-2-18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门头砖雕墀头文字图案装饰

图2-2-2-19 山西榆次常家大院门头砖雕墀头文字图案装饰

四是文字图案,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利用汉字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墀头的装饰运用中也十分普遍。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都是美好的标志,也是中国人长期追求的幸福生活目标(图2-2-2-18、图2-2-2-19)。

五是综合类图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增加了趣味性和故事性。如植物和动物、植物和人物以及人物和动物的搭配等,更出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故事和戏曲故事等(图2-2-2-20~图2-2-2-24)。

图2-2-2-20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民居门头砖雕墀头牛与人物的图案装饰

图2-2-2-21 青海西宁湟中民居门头砖雕墀头麒麟与花卉的图案装饰

图2-2-2-22 山西汾西师家沟民居门头砖雕墀头人物与花卉的图案装饰

图2-2-2-24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门头砖雕墀头人物图案装饰

图2-2-2-23 北京四合院门头砖雕墀头人物、“鹤鹿同春”“富贵牡丹”图案装饰

(2)门簪

门簪是为装设门扉上头转轴,在“大门中槛上,将连楹系于槛上之材”(《清式营造则例》第五章“装修”)。是用以锁合中槛和连楹的一种构件,形如发簪,故而称作“门簪”。门簪在汉代已出现,初时置一对门簪,只着眼于固定门扇作用。后来,人们重视门簪的装饰效果,增加到三枚、四枚,甚至六枚、八枚。门簪有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式样,上面可以置门匾。门簪上面雕刻有福寿、吉祥、平安等吉词颂语,图案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更为常见,很有装饰性和趣味性(图2-2-2-25~图2-2-2-39)。

图2-2-2-25 北京四合院广亮大门木雕吉词门簪

图2-2-2-26 北京四合院如意门木雕花卉纹样门簪

图2-2-2-27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图2-2-2-28 北京四合院民居大门木雕门簪

图2-2-2-29 北京四合院民居大门木雕吉祥如意门簪

图2-2-2-30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民居大门木雕门簪

图2-2-2-31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民居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图2-2-2-32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图2-2-2-33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大门木雕门簪

图2-2-2-34 山西新绛县光村民居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图2-2-2-35 山西皇城相府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图2-2-2-36 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图2-2-2-37 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图2-2-2-38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图2-2-2-39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大门木雕花型门簪

(3)门钉

古代俗称“浮泡钉”,是传统建筑大门的一种特有装饰。张家骥先生考证门钉原出于古城门扇防火攻的措施之一,是防止涂抹在门扇上的泥土脱落用的,后来,逐渐演变成门上的一种装饰品,成了今天我们看起来装饰性很强的门钉装饰。

这种门钉一般有两种式样。一种是普通门扇上的圆形钉头直接露在门板外,并有微微的凸起(图2-2-2-45)。另一种式样是在钉头和门板之间垫上一块圆形的木块,高高凸出在门板上,形成一个大大的圆泡形状,这种个头大大的“泡钉”一般只有重要建筑的重要门扇上才可用,以突出地位的崇高和尊严[7](图2-2-2-40)。在《大清会典》中规定,门钉有官民之分阶,上下之等差。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饰用,亲王府纵九横七,郡王府纵九横五,平民百姓之家,则不得使用门钉装饰。除了以上两种用来拼合门板用的门钉外,还有一种个头要小得多的门钉,被人们称作“乳钉”。它是用来将角页或其他门扇构件固定在门扇上用的(图2-2-2-41~图2-2-2-44)。

普通民居,无论是祠堂还是住宅,钉子头的数字没有特定的含义,门钉用多用少完全看门扇的大小而定。门钉在门板上的形式也是各家各户,各有千秋。有木头原色的木板上直接配铁钉的,有整副门板上包上铁皮再钉上铁钉的等多种形式。它们整齐地排列在门板上,具有形式美感与实用功能(图2-2-2-46~图2-2-2-50)。

门钉除了装饰作用之外还有它的民俗之美,“摸一摸,有病去病,无病得子”,门钉在民俗活动中具有神秘的意味,摸门钉的风俗,隐含着生殖崇拜的遗风。具有装饰意义的门钉,经古人的神秘幻想,又增添了民俗信仰的华彩,汇入中国门饰艺术的文化之中。

图2-2-2-40 山西阳城县皇城相府门钉

图2-2-2-41 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大门门钉

图2-2-2-42 山西高平良户民居大门门钉

图2-2-2-43 山西平遥民居大门门钉

图2-2-2-44 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大门门钉

图2-2-2-45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民居大门门钉

图2-2-2-46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大门门钉

图2-2-2-47 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大门门钉

图2-2-2-48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大门门钉

图2-2-2-49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大门门钉

图2-2-2-50 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大门门钉

(4)铺首

铺首指门环及配以装饰性的底座,属于功能与装饰高度统一且具有驱邪意义的传统门饰。古书注有:“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8]。铺首多为铜质,也有铁制的。早期铺首都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它是衔门环的底座,门环是活动的,可以用之叩门、起闭门户,两环之间可以用锁锁定大门。

古代铺首的造型,源于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汉代有龟蛇之形,其后发展为朱雀、双凤、羊头、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露齿衔环、威严凶猛,具有除灾避难、驱鬼避邪的功能。唐宋时期的铺首衔环造型精美、别致,颇具生活气息,体现出清淡、典雅、自然、秀美的特点。元代的铺首衔环体现粗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到了明代,铺首因礼制的需要而分化:一般民间宅门的铺首大多为外六方略带花饰、中为圆形凸起的形式,中心吊以叶形悬缀,可以叩击,称“门钹”;而兽头、龙形门铺则只能用于帝王、贵族之家(表2-1)。明代的铺首和门环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以较薄的金属片制作而成,称为“吊环仰月”,偏重于象征意义,赋予了更多的礼制等级内涵。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门可用兽面及摆锡环;三品至五品官大门不可用兽面,只许用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官大门只许用铁环。”其门第、等级作用一目了然。

图2-2-2-51 北京四合院民居宅门门钹

表2-1 历代铺首特征演变

表2-1 引自:刘晗露,赵耀.岁月的叩响——铺首衔环[J].南方文物,2008,(2),P156。

铺首与门环是一对完美结合的门饰,虽说有一定的形制,但是我们古代的能工巧匠总是能将其装饰得别具一格。例如,铺首衔环的铺首饰,铺首衔环下用于与门环叩击发出声响的垫块,就连门环也有方形、圆形、亚字形、葵花形等,组合运用以后,可以说是有多少座门就有多少种装饰式样,简洁却不乏装饰美(图2-2-2-51~图2-2-2-69)。融进了民众祈求康乐、太平、富贵、长寿、幸福和祥瑞的观念,在尽显居主人富贵与权势的同时透露出中华民族镇鬼驱邪、祭祀门户、祈求平安这一门神崇拜的精神世界。铺首将一种精神,在门扇上展示了几千年,它透露着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方方面面。

图2-2-2-52 别具一格的宅门门钹

图2-2-2-53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54 江西婺源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55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56 山西新绛县光村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57 安徽黟县宏村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58 安徽黟县卢村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59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60 山西高平良户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61 山西高平良户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62 山西高平良户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63 山西高平良户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64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宅门门钹

图2-2-2-65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宅门门钹

图2-2-2-66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宅门门钹

图2-2-2-67 山西阳城县皇城相府房门门钹

图2-2-2-68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民居房门门钹

图2-2-2-69 山西阳城县皇城相府房门门钹

(5)门枕石

门枕石俗称门墩、门座、门台、镇门石等,是承托和稳定门板门轴、加固或安装门槛的一个功能构件,常摆放在四合院大门门楼的两侧。门枕石的外形是一块长方形石料,一头放在大门门槛的里头,一头露在门槛两头的外面。门内部分的枕石上凿有凹槽(海窝),用来安置门扇转轴,是承托构件;门外部分的枕石用来平衡门扉的重量,是平衡构件[9];另外枕石垫高后还可以防水防潮。门枕石作为传统宅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制、装饰种类繁多,工艺精巧。

门枕石常见的形制有:鼓形门枕(又称抱鼓石)、箱形门枕和狮子形门枕(图2-2-2-70~图2-2-2-74)。

图2-2-2-70 福建泉州崇武民居鼓形门枕石

图2-2-2-71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狮子形门枕石

图2-2-2-72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箱形门枕石

图2-2-2-73 无锡寄畅园鼓形门枕石

图2-2-2-74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鼓形门枕石

门枕石基本由四部分组成:基座、包袱角、主体、兽雕(图2-2-2-75)。下部为基座,雕饰成须弥座样式。基座之上为包袱角,包袱角上有三角形花纹石刻,花纹通常分布在门枕石的左、右、前三面,有些门枕石只在前面和不靠墙体的侧面刻有花纹,多浮雕着牡丹、荷花、葵花以及如意纹、卷草纹、祥云纹等纹样,表达着福寿吉祥的寓意,是花好富贵的象征;也有包袱角上不刻花纹的。包袱角的上面为主体部分,是装饰图案突出表现的位置,图案内容丰富,雕刻精巧,装饰的图形既有低浮雕纹样,又有高浮雕的狮子,有三狮戏球(三世戏酒)、四狮同堂(四世同堂)等图案。有些门枕石的主体之上还雕有石兽,石兽一般为狮子,有站狮、蹲狮或卧狮。《营造法式》中将圆鼓上部雕成狮形者,叫拉狮砷或挨狮砷(图2-2-2-76~图2-2-2-89)。

图2-2-2-75 门枕石的基本构成示意图

图2-2-2-76 北京四合院民居门枕石

图2-2-2-77 山西平遥民居门枕石

图2-2-2-78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门枕石

图2-2-2-79 襄汾县丁村民居门枕石

图2-2-2-80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门枕石

图2-2-2-81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门枕石

图2-2-2-82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门枕石

图2-2-2-83 山西高平良户民居门枕石

图2-2-2-84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门枕石

图2-2-2-85 山西乔家大院门枕石

图2-2-2-86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门枕石

图2-2-2-87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球形门枕石

图2-2-2-88 山西阳城县皇城相府门枕石

图2-2-2-89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门枕石

在门庭装点中,门枕石起着点缀、标志等作用。与门簪、门槛、门扇、门框一起产生整体的装饰效果,以增强美感,有祈福、吉祥、辟邪等装饰作用(图2-2-2-90~图2-2-2-92)。门枕石还是显贵门第的门前饰物,门前一对抱鼓石是功名的标志,是等级和地位的象征。在封建等级的年代,普通宅院门前只配用门墩石,取方形以区别于“鼓”(图2-2-2-93~图2-2-2-97)。内因的力量加上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门枕石形象,并赋予了美好的理想和精神诉求(图2-2-2-98)。

图2-2-2-90 山东牟氏庄园门枕石

由基座和抱鼓组成,从座底至鼓背共高1.5米。方形基座之上用荷叶作底承托着上面的石鼓,在基座的几个面上,在圆鼓的两侧与鼓背上都有雕刻装饰。这里有骑马和骑狮子的官人与贵人,有象征和合二仙的荷花与仙鹤,有象征耄耋之年的猫与蝴蝶。只在基底的正面左右分别雕着雄狮与母狮,体量不大,但位置显著,起着护宅的作用。在这里,各种具有人文含义的石雕装饰与石狮结合在一起,使石狮造型更灵活,形态更丰富。

图2-2-2-91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一对狮子形门枕石装点门庭

图2-2-2-92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一对鼓形门枕石装点门庭

图2-2-2-93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方形门墩石

图2-2-2-94 山西高平良户民居方形门墩石和浮雕门槛

图2-2-2-95 山西阳城县郭峪村民居方形门墩石和浮雕门槛

图2-2-2-96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方形门墩石

图2-2-2-97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方形门墩石

图2-2-2-98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多姿多彩的门枕石与门狮

(6)门狮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拥有丰富灿烂的雕刻艺术遗产,石狮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在神话大地的各个角落,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推崇为神兽、灵兽等吉祥物。被人们当作守卫神,赋予它以安全的象征。它那威严坚毅的形象、激昂的神态、磅礴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古时的石狮主要是用作压邪镇凶。东汉人将狮子模样的带翼神兽叫作“辟邪”,后来“辟邪”一词变为动词,成了狮子的主要职责之一。狮子是外来动物,原产于非洲、印度一带,在东汉时期被进贡到中国,汉语“狮子”一词也是古代南亚次大陆语言经西域传入的[10],狮子在佛教中是威猛无畏的形象,能伏一切。狮子进入中国后,很快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将狮子做成石雕摆在家门口,既是祛灾护福的吉祥瑞物,又起到美化和装点门庭的作用。

①石狮艺术形象的演变

图2-2-2-99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门狮

图2-2-2-100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门狮

中国石狮的形象,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过程。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狮子的造型各异,基本的形态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绣珠、幼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宋元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温顺可爱。

东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石雕狮子,那时石狮更多像虎,只是比虎大一些,造型风格上气魄深沉宏大。到了魏晋南北朝,石狮的雕刻艺术风格在追求气势上有明显发展。石雕匠人很注重石狮的神似,石狮形象出现了头部厚实的鬃鬣毛、宽大的胸肌,体形肥硕强健,线条舒展流畅,中国人心目中的狮子形象已见初形。

唐代是石狮雕刻的兴盛时期,达到了石狮雕刻艺术顶峰,艺术风格渐趋写实,造型上由行走式演变为蹲坐式。由于采用传神的创作手法,强调石狮内在的力量和精神内涵,石狮子完全中国化了。石狮头披卷毛(即所谓的“螺鬣”),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盛气凌人,体现盛世之朝的霸气和神气。“螺鬣”成为中国式狮子的明显特征,为后世所沿袭。

宋元时期,石狮的雕刻风格趋于装饰化、喜庆化,从形象上已减弱了唐代的雄伟强健。狮身的装饰品讲究起来,表现在石狮脖颈部有了挂着銮玲和缨须的项圈,绣球和幼狮配置已经出现。石狮体形开始趋向瘦长有力,体现出狮子被驯化后野性的收敛。宋代的石狮子虽无盛唐狮子的雄风盖世,倒也骨骼雄健、造型生动、气宇轩昂。

明、清两代,是石狮雕刻艺术的鼎盛时期,石狮充盈着宫殿、园囿、官署、古庙和民宅,追求挺拔、修长的美感,多采用蹲立姿势。它的功能从负有重任的门户守卫者,到兼而为建筑物、园林点缀美的使者,狮子形象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装饰题材,形成了一种建筑装饰的程式。明代石狮的“螺鬣”,在数目上曾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一品官员府第门前石狮有十三个旋涡状的鬣毛,称为“十三太保”。一品以下官员每低一级,旋涡状鬣毛要减少一个,七品以下官宅门前不能摆狮。明代之后,石狮艺术开始走向世俗化,民宅建筑中已普遍应用,石狮成为吉祥安泰的瑞兽和美好理想的化身[11]。明代口含绶带的石狮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动感极强(图2-2-2-99~图2-2-2-100)。清代石狮雕刻造型千姿百态,形式多种多样,但雕刻手法上一改唐代雄浑、豪迈、大气之风格,沿袭了宋代的纤细讲究,工艺上更精细、繁缛;刀法圆润、华丽;线条柔美、流畅。石狮表情更加温顺可爱,缺少了先前强悍饱满的精神,这些正是清代石雕艺术的风格特征(图2-2-2-101~图2-2-2-103)。

图2-2-2-101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门狮

图2-2-2-102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门狮

图2-2-2-103 山西高平良户门狮

②传统宅门石狮艺术形象

石狮子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人们喜爱将它摆在家门口,有的设独立的狮子把门,有的放到门枕石上,有的与石鼓结合在一起。石狮千姿百态,造型灵活,形态丰富,形式多样。作为祛灾护福、镇宅辟邪的吉祥瑞物,狮子威武凶悍,气势磅礴,矗立在大门的两侧,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门的左侧为雄狮,脚下按着一个绣球,右侧的为母狮,其脚下是一只幼狮,这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图2-2-2-104~图2-2-2-110)。

图2-2-2-104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双狮把门

图2-2-2-105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双狮把门

图2-2-2-106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门狮

图2-2-2-107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门狮

图2-2-2-108 湖北恩施土司城门狮

图2-2-2-109 山西平遥民居门狮

图2-2-2-110 无锡寄畅园门狮

在传统民居的大门两侧,石狮与门枕石、抱鼓石结合在一起,是最为常见的形式。这些住宅的大门口,既有威武的大狮子,又有活泼的小狮子,既有守宅之威,又显得生动而亲切。生动概括的造型风格,把石狮艺术的动态与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精炼的塑造语汇获得了永远的艺术感染力(图2-2-2-111、图2-2-2-112)。

图2-2-2-111 山西西文兴村柳氏民居门狮

抱鼓石上雕着小狮子,这些狮子并不都端正地蹲坐在石鼓上,而是姿态很自由,有坐的,有趴的,上下两只狮子在相互嬉戏,之间还有绳索相连,具有“神狮”的寓意。门枕石上蹲立着一只石狮,体量比较大,左右各一,瞪眼张嘴,形态比较神气。

图2-2-2-112 山西阳城县皇城相府门狮

③传统宅门石狮艺术的民俗审美

狮子在中国倍受青睐,除了佛教的原因之外,还有民间吉祥风俗的因由。因为“狮”与“事”“嗣”“施”谐音,正符合中国人含蓄表达美好意愿的习惯。如:双狮并立,表示“好事成双”“事事如意”;门口立大小六狮,谐音取意“乐施”,表示宅主人“乐善好施”;狮子佩绶带表示“好事不断”,如再加上钱币或元宝则寓意“财势不断”;狮子和瓶的组合则象征“事事平安”;老狮带幼狮代表“子嗣昌盛、人丁兴旺”;大狮小狮组图谐意“太师、少师”,寓意子弟仕途通达、代代高官厚禄等(图2-2-2-113~图2-2-2-118)。传统宅门石狮民俗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习俗,已成为传统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2-2-113 山东济南民居门狮

图2-2-2-114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柳氏民居门狮

图2-2-2-115 广州陈氏书院门狮

图2-2-2-116 山西新绛县光村民居门狮

图2-2-2-117 福建泉州崇武民居门狮

图2-2-2-118 浙江普陀门狮

中国特色的石狮雕刻艺术,是抽象、幻象与具象的有机融合,展示了东方艺术对哲理、形式和精神的巨大包容性,传承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审美观念、理想追求和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古老传统文化传承与积淀的结果[12]。中国传统宅门石狮艺术是民间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体现,是传统建筑装饰重要的符号语言。研究和探索中国传统门狮文化,对弘扬、创造本土化的民族装饰艺术风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