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展我国语言和谐研究的构想

开展我国语言和谐研究的构想

时间:2022-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戴庆厦[摘 要]弄清我国语言和谐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方法问题,对于科学地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语言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和谐符合人类的共同愿望。纵观历史,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以语言和谐为主流的语言关系。共时语言和谐是指对语言和谐现状的描写和分析。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语言和谐现象的调查研究,理出语言和谐的不同类型。
开展我国语言和谐研究的构想_语言和谐论集

戴庆厦

[摘 要]弄清我国语言和谐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方法问题,对于科学地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语言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四个问题:怎样认识语言和谐研究的重要性,怎样划分语言和谐的类型,语言和谐研究涉及哪些理论问题,有关语言和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语言和谐;研究;构想

语言和谐研究,是一个新概念、新课题,是当前民族语文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亟待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日趋深入的进程中,随着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和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加强语言和谐的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我国语言和谐的客观规律,显得更为必要和急迫。

一、怎样认识语言和谐研究的重要性

开展语言和谐研究,必须先认识语言和谐研究的重要性。语言和谐虽然是一个容易被人们认可的问题,但并非都能够说清其价值和意义。所以在开展语言和谐研究的总体规划中,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其重要性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研究。

什么是语言和谐?语言和谐是指不同的语言(包括不同的方言,下同)在一个社会里能够和谐共处、互补互利,既不相互排斥或歧视,也不发生冲突。不同的语言在使用中各就各位,协调有序,在和谐中各尽其责,共同发展。一个民族和谐、语言和谐的社会,必须存在尊重对方语言使用的社会风气和民间道德。

语言关系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语言和谐、语言歧视、语言冲突等。语言和谐是语言关系中的一种最佳类型。它属于语言功能互补、平等相处的语言关系,不同于语言冲突等对抗性的语言关系。语言和谐符合人类的共同愿望。

从属性上说,语言和谐研究是民族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国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语言和谐,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而语言不和谐,则会引起民族矛盾、社会动乱、阻碍社会进步。

我国的语言关系不论是现时还是历史,主流是和谐的。这是客观事实。中国境内不同语言、不同方言的关系,虽然学界尚未完全认识清楚,还不能科学地理出其规律和成因,但能看到贯穿古今的一条语言和谐的主线。自2007年起,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开展了语言国情系列课题研究,其中包括语言关系的内容。截至今日,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个案专著18部,如《基诺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2007年)、《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2009年)、《片马茶山人和谐的多语生活》(2010年)、《科尔沁左翼中旗蒙古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2012年)等。从这些语言生活的个案中能够看到,我国不同民族语言的关系虽各有不同的特点,包括不同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但语言生活的主流是和谐的。

如: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居住着傣、景颇、德昂、阿昌、傈僳等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且还普遍兼用汉语,其中还有不少人能兼用另一少数民族语言。各少数民族在家庭、村寨内,都使用自己的母语,但在不同民族之间大多使用汉语进行交际,也有使用双方都能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不管在什么地方,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都会得到尊重。同一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也各自自由地使用自己的支系语言。有本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小学阶段既学本族语文又学汉语文,但从中学起主要学汉语文。少数民族语言在电视、广播、出版中得到使用。总的看来,这里的不同语言各就各位,各尽所能,和谐有序,和谐的语言关系成为该地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历史,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以语言和谐为主流的语言关系。各民族依赖语言的相互尊重、相互兼用,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考古资料证明,不同人群的交往和物品交换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如青海一带相继发现了随葬的贝壳;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也发现象牙、鳄类骨板等物品;不同的文化如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青莲岗文化都有过相互碰撞和互相影响。不同物品的交换、不同人群的交往,必须靠语言的兼用。在我国,周朝以前就有了“寄、象、译”等反映语言翻译的名称,当时的朝廷就已设立负责语言翻译的“象胥”官员。在不同民族的历史上,早就出现不少双语人。据清代史籍记载,辽代契丹境内不同民族的相互交际“则各为汉语为证,方能辨之”(《三朝北盟汇编》卷二十)。古代新疆早已出现一些熟悉多种语言的翻译家。如维吾尔族大翻译家必兰纳识理,除了熟悉自己的母语维吾尔语外,还熟练掌握汉、藏、蒙古等文字,他陆续从汉文、藏文文献中翻译了大量佛经。

语言和谐的研究在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国外,由于世界各地出现了语言矛盾、语言冲突,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对语言矛盾、语言冲突做了一些研究,但对语言和谐则研究很少。在我国,对语言和谐的研究也很少,并未出现有影响力的专著,仅是一个刚起步研究的课题。

在肯定我国语言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国的语言生活中也存在某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在研究语言和谐问题时,也要关注语言不和谐的研究,包括语言摩擦、语言矛盾、语言冲突等问题,分析其成因,并确定防范措施。

二、怎样划分语言和谐的类型

语言和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分类。

(1)从时间上划分,可分为共时语言和谐和历时语言和谐两类。共时语言和谐是指对语言和谐现状的描写和分析。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语言和谐现象的调查研究,理出语言和谐的不同类型。其中包括:杂居区和聚居区、内地和边疆、大民族和小民族、跨境民族和非跨境民族等不同类型的语言和谐。

历时语言和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语言和谐的关系。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必须从浩瀚的文献、历史传说、口传文学等资料中去细心发掘。

(2)从语种类型上分,可分为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之间、少数民族语言之间、不同方言之间、不同支系语言之间、境内外语言之间、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等不同类型的语言和谐。

(3)从和谐的程度上分,可分为高度和谐、一般和谐和不和谐三类。要研究和谐程度不同类型有哪些特点、哪些表现,提出区分不同类型的具体标准。还要调查研究其成因和条件。

三、语言和谐研究涉及哪些理论问题

研究语言和谐,不仅要理清语言和谐的现状和历史,摸清具体的情况,还要从语言事实中提取语言和谐的理论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问题需要探讨:

(1)深入研究语言和谐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重点分析语言和谐与社会和谐、民族和谐、边境和谐的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与语言学、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关系。还要弄清当前强调语言和谐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

(2)论述语言和谐中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的关系。在多种语言交汇的语言生活中,不同的语言由于功能大小不同(受人口多少、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文献多少、方言差异大小等因素的制约)会有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之分。这是客观存在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是由语言功能的大小决定的,并不意味着存在语言的优劣,或先进落后。在我国众多的语言之中,由于人口、历史等原因,汉语是强势语言,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是弱势语言。但在不同的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之间也有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之分。比如在新疆,维吾尔族由于人口多,在少数民族语言中是强势语言,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是弱势语言。

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在统一社会的语言生活中如何实现和谐,有其具体的特点和自身的演变规律,必须做细致的分析、研究。

(3)论述语言和谐中语言互补与语言竞争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处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中,由于语言功能和语言特点的差异,不同语言必然在使用功能上存在差异,因而必然会出现语言互补和语言竞争。互补,是补足各自语言功能的不足。竞争,是争取本族语言在社会上具有更多的功能。互补和竞争是语言关系的对立统一。语言竞争和语言互补的运动,使得语言在受外部影响中得以不断改善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借以通过矛盾的调整而保持相对的平衡,使语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一种语言只要能生存下去,与别的语言在功能上总是互补的,即不同语言在统一的社会中总是各尽所能,各守其位。语言竞争若不是对抗性的,对语言的发展是有利的,是语言和谐关系所必需的。在语言和谐的研究中,必须从理论上认清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的关系。

(4)分析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在语言和谐中的关系。不同语言的和谐,必然会出现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是语言发展、语言演变的需要。要考察不同类型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研究其广度和深度以及其特点和规律。

(5)分析形成语言和谐的原因及条件。语言和谐或不和谐都有其客观的原因和条件。在语言和谐研究中,不能只停留在现状和历史的描写上,还要对现象进行解释,找出其原因和条件。原因和条件主要有分布特点、民族关系、经济文化特点、历史延续(民族迁徙、分化、融合的状况)、教育状况、宗教影响、国家政策的作用等。

(6)论述语言和谐与双语的关系。在现代化社会里,人们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必须走双语之路。这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双语现象是人类进步的表现。语言和谐,要靠双语来支撑,双语人越多,语言越和谐。双语或多语是保证、巩固语言和谐的保障。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双语如何发展才有利于语言和谐,这是必须研究的理论问题。要特别重视研究通用语与语言和谐的关系,弄清历史上通用语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有何不同的表现及其意义何在。

(7)研究跨境两侧的语言和谐问题。跨境两侧的语言也存在和谐问题。跨境语言和谐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研究的问题有:跨境语言和谐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什么,跨境语言和谐有哪些类型、特点,面临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跨境语言和谐的对策是什么。

(8)研究局部不和谐现象。语言不和谐虽是局部存在的问题,但必须重视。研究中必须调查语言不和谐有哪些表现(具体事例),其危害性如何。还要分析其形成的各种内外原因,包括思想根源、历史因素、民族关系等。

(9)根据所调查的材料,提出如何科学地解决好当地语言关系的对策或建议,包括政策层面、理论层面、语言生活层面等。

四、有关语言和谐研究涉及的方法论问题

语言和谐研究有其特定的内容,也有其特定的方法。

(1)重在个案调查。

如前所述,语言和谐研究前人留下的成果很少,加上中国的语种文种多,情况复杂,所以要做好语言和谐研究必须重在个案调查,强调打好基础。

要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差异,选出有代表性的个案点,分期、分批地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具体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归纳特点、规律和理论问题。个案点的调查,必须强调深入、细致、具体,防止“蜻蜓点水”“走过场”。处理好理论和事实的关系。

(2)由近到远。

在实施步骤上遵循由近到远的原则,即从现状到历史,在详细分析语言使用现状、获得对现状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追索历史。现状和历史要串成一条有机的“演变链”,显示其不同时期语言和谐的内在联系。

(3)以语言学方法为主的多学科治理方法。

除了使用语言学方法外,还兼用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统计学、实验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力图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结论。语言研究中,既要有语言功能的研究,也要有语言本体的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关系。

(4)重视第一线的、微观的、穷尽式的个案调查。

调查组成员必须深入群众的语言生活中,与语言使用者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参考文献

[1]戴庆厦,成燕燕,傅爱兰,何俊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金星华.中国民族语文工作[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构建多语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6]戴庆厦.泰国万伟乡阿卡族及其语言使用现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8]戴庆厦.基诺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戴庆厦.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0]戴庆厦.云南蒙古族喀卓人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原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注释】

[1]作者简介:戴庆厦,男,福建仙游人,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和社会语言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