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语言和谐的研究

关于语言和谐的研究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期《修辞学习》还发表了蒋冰冰的文章《双语与语言和谐——来自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作者认为:“语言和谐指的是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统一、独特性与包容性并存、规范与发展兼顾的发展局面。”我们应以和谐的方式使得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6]最近,在报刊、网络上也有一些关于语言和谐问题的文章和新闻报道。讲究语言和谐,争做表率。
关于语言和谐的研究_语言和谐论集

冯广艺

[摘 要]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语言自身进步的需要,也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研究语言和谐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语言和谐的基本条件,语言不和谐的诸种表现,语言内部的和谐问题,语言外部的和谐问题,语言运用中的语言和谐问题,和谐语言与变异语言,语言和谐的构建问题,等等。

[关键词]语言和谐;方向;切入点;原则

近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语言学界的一些学者也特别关注对语言和谐的研究,相应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构建和谐的语言关系、为语言和谐而努力奋斗等主张,同时也产生了一批研究语言和谐的科研成果。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对语言和谐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给《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出要“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认为语言的和谐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甚至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他说:

如果将与语言相关的各种活动称为“语言生活”的话,语言的学习与教育、语言在各种场合各个领域的运用、语言研究及其成果的开发应用等,便都可以归入语言生活的范畴。语言生活的质量,影响甚至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语言生活的和谐,关乎社会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1]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司长特别强调了“建立和谐的语言生活”要注意的问题:

建立和谐的语言生活,首先要对语言多样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尊重各民族的语言,要尊重各种方言,包括尊重繁体字等历史上的文字,因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做文化守护者,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下来,弘扬起来。通过尊重、保存、保护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真正达到对包括少数民族、各种方言使用者在内的群体的尊重。现在应该继续通过有意识地调整语言政策,使我们的语言生活更和谐,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更好地和睦相处。[2]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发表《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性》一文,特别强调“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普及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3]

周庆生先生在《语言和谐思想刍议》一文中提出“语言和谐追求的是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存与共荣”。他说:

多语言多方言是国家宝贵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而不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道路上的障碍。因此,语言和谐追求的是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存和共荣。各种语言和方言不论大小,都能拥有各自的生存发展空间,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共同演奏中华语言使用的交响曲。[4]

著名语言学家戴庆厦先生在《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的关系,他深刻地指出:

不同的语言共存于一个统一的社会中,由于语言功能的不一致,必然出现语言竞争。语言竞争是语言关系的产物,是调整语言适应社会需要的手段。语言竞争虽是语言演变的自然法则,但可以通过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来协调。处理好的,就会出现语言和谐,不同的语言“各尽所能,各守其位”;处理不好的,就会激化语言矛盾,并导致民族矛盾。[5]

冯广艺的《再论语言和谐》一文(《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从语言和谐所面临的几个关系入手,探讨语言和谐的外部条件。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强调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做到人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做在和谐社会里使用和谐语言的人;在人与语言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语言的共生互动;在语言与社会、民族的关系上,注重语言和谐在社会、民族进步中的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认为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和谐语言生长的土壤;在语言与语言的关系上,反对语言不平等,要求处理好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主张语言与语言的和谐相处。

结合语言生活的实际,探讨语言和谐问题,是近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修辞学习》2006年第6期发表周芸、崔梅合写的一篇文章《试论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以云南省语言生活现状为例》,文章认为:

和谐语言生活,是人们语言生活的一种存在状态。它要求特定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群体之间的语言行为呈现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主要表达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在语用行为上的一种认同感。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人际交往中的语用行为、社会交际环境中的语用行为、大众传播中的语用行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行为,是和谐语言生活所要涉及的四个最基本的方面。

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情况、商店名称、媒体的语言使用情况等,说明和谐语言构建的重要性。

同期《修辞学习》还发表了蒋冰冰的文章《双语与语言和谐——来自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作者认为:“语言和谐指的是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统一、独特性与包容性并存、规范与发展兼顾的发展局面。”文章从对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出发,讨论双言(或多言)环境下构建语言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双言现象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当代开放社会的语言图景之一,是语言和谐的模式之一,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冯广艺、张春泉在《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一文中说:

和谐社会是和谐语言建构的社会语境。和谐语言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我们应以和谐的方式使得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6]

最近,在报刊、网络上也有一些关于语言和谐问题的文章和新闻报道。《×××日报》电子版有一篇题为《消除语言歧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章,文章认为语言歧视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效应,引起不和谐因素,自觉抵制歧视性语言,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意义。“语言和谐,这个力量是用金钱无法换取和衡量的”。《农业科技报》(http://www.nkb.com.cn)发表的文章《让语言和谐起来》指出:倡导和谐,全民有责。讲究语言和谐,争做表率。只要我们人人都能够注意语言美,就会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与人之间语言和谐、亲密融洽的局面,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石长荣在《四川社会科学在线》上发表了题为《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的文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和谐语言作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和处理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对自己的言行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网络文章《和谐社会的第一步是语言和谐》提出了三点主张:(1)政治话语体要“亲民”,要杜绝“革命官话”“官员大话”等;(2)和谐社会的第一步是语言和谐;(3)解说政治需要宽松环境(http://torrent.space.univs.cn)。此外,华龙网载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语言》一文(http://news.cqnews.net),中国江苏文化网上也有《语言软暴力危害社会和谐》的报道(http://cul.jschina.com.cn)。新华网也登载题为《建设社会和谐也得语言和谐》的文章(www.xinhuanet.com),在论述了一些不和谐的语言现象后,指出:做事须循法理,出言要顺人心。慎用、不用那些让人感到不投机的话和不和谐的话,多用、多创造暖人心窝的语句,使语言环境更加融洽,使人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人心向善。不少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专业学会等相继召开会议,讨论语言和谐问题,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了以“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为主题的笔谈,北京语言大学主持召开了和谐语言专题研讨会,国家民委主办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研讨会也涉及语言和谐问题等等。可以说,语言和谐问题、语言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的构建问题,已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这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人们研究语言,所关注的问题无外乎两大方面,即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语言的外部功能。语言的内部结构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构成的,语言的外部功能是指语言在社会中所具有的作用。前者是语言和谐的内在因素,后者是语言和谐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语言是否和谐,首先它的构成要素应该是和谐的,即语音、词汇、语法等都应该是和谐的。语言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消除这些要素中的不和谐现象,例如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对构建语音、词汇、语法的内部和谐起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到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和谐,才能发挥语言的外部功能。不和谐的语言是不可能有外部功能的。

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语言自身进步的需要,也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研究语言和谐问题是语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研究语言和谐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语言和谐的基本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和使用条件;语言不和谐的诸种表现,如语言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语言态度上的不正确观念、语言使用中的不和谐现象等等;语言内部的和谐问题,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修辞等的和谐,语言单位之间组合的和谐,语言要素之间配合的和谐等等;语言外部的和谐问题,主要探讨影响语言外部和谐的因素,语言之间如何和谐相处,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的关系,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和谐问题等等;语言运用中的语言和谐问题,涉及表达者和接受者、语言态度和语言选择、语言环境和语用条件等方面;和谐语言与变异语言,探讨二者的关系,从共时与历时、宏观与微观、言内与言外、共性与个性等方面做具体论述;语言和谐的构建问题,从政治条件、语言政策、社会环境、语言态度、文化氛围、语用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等等。

研究和谐语言,要求语言工作者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语言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求语言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协调能力。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努力加强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完善自身修养,是语言工作者必须努力做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语言和谐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唯有思想素质好、境界高、语言能力强的人才能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较好的语言素质是研究语言和谐的前提。要研究语言和谐,语言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语言基本理论,掌握语言规律,使自己具有较强的语言鉴别能力,尤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如语言内部语音与语音的关系、词汇与词汇的关系、语法与语法的关系以及语音、词汇、语法之间的关系等等,语言外部的各种关系包括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语言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人的关系等等,使各种关系都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是语言工作者研究语言和谐的条件,特别是要掌握国家的各项语言政策,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各种法律、法规,处理好语言文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向人们宣传正确的语言观,树立正确的语言态度,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一定的工作协调能力也是语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运用中如何做到和谐,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语言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指导人们进行语言实践,并妥善地协调和解决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有可能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问题,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总之,研究语言和谐任重而道远,它对语言工作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语言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勤奋工作,才能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研究语言和谐应该把握一个方向,找准一个切入点,遵循一个原则。

把握一个方向。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语言和谐直接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探索和谐语言的基本理论,也直接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里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我们进行和谐语言的研究。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都有论述。江泽民在《和而不同是人类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优良传统。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始终遵循这一价值观。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江泽民同志把和谐原则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正确地处理国际关系、同人们的处世行事联系起来,充分地说明了和谐原则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大的方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指导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的理论武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特别强调了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活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等方面的工作。这些论述,使我们明确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研究语言和谐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构建和谐语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我们认为,社会和谐与语言和谐的关系是总、分关系,大、小关系,母、子关系,纲、目关系。(1)总、分关系。社会和谐是“总”,语言和谐是“分”,亦即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总体的和谐,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和谐一样,构成支撑社会和谐的若干个支点,从这个角度说,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2)大、小关系。社会和谐是“大”的和谐,语言和谐是“小”的和谐。如果用音乐来打比方的话,那么,社会和谐是一部交响乐总谱中管乐和弦乐等的协调配合,语言和谐是第一小提琴手演奏出的美妙的和弦。当然,说语言和谐是“小”的和谐,这只是相对于社会和谐而言的,并不是否认语言和谐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语言和谐必须服从社会和谐,从这个角度说,语言和谐必须为社会和谐服务。(3)母、子关系。社会和谐是“母”,语言和谐是“子”。语言和谐是在社会和谐的条件下诞生的,没有社会和谐就没有语言和谐,脱离社会和谐的空中楼阁式的所谓语言的和谐是苍白的、靠不住的。从这个角度说,语言和谐依赖于社会和谐。(4)纲、目关系。社会和谐是“纲”,语言和谐是“目”,抓住了社会和谐这个总“纲”,语言和谐这个“目”才能张。因此,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研究语言和谐问题带来了机遇。从这个角度说,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战役,以“纲”带“目”,研究语言和谐问题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三,努力探索和谐语言的基本规律,指导人们运用和谐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和谐的语言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发掘出它的规律,如语言和谐的外在规律、语言和谐的内在规律、语言在使用中的和谐规律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人们用好语言,发挥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所谈到的和谐语言的规律,跟语言学中所研究的语言的各种规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如语言学中语音学研究音素、音位、语音的组合及语流音变等等。从语言和谐的角度,我们更注意音与音之间的和谐相配;考察语流音变,我们更注重这种音变带来的和谐效果。词汇学研究各种词汇的构成等问题,从语言和谐的角度,我们更强调词汇在形成词语配合的和谐中的作用。语法学研究各类语法单位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从语言和谐的角度,我们更看重句法结构的合理调整、各种句式的巧妙配置以及同义形式的恰当选择等等。当然,研究语言的和谐,其目的是为正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为和谐而和谐。

找准一个切入点。我们认为探讨语言和谐问题,不外乎语内和语外两个方面。语内,即语言内部的语言和谐,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的和谐。语外,即语言外部的语言和谐,即语言在与外部诸因素的关系的处理上的和谐,如语言与社会、民族、国家、文化以及语言与人、语言与语言等的和谐。之所以以语内和语外为切入点,主要考虑这么几点:第一,从语言内在规律而言,和谐的语言必定有它的形态表现,也就是说,它必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一定的表现形式,我们的任务是要对这种“表现形式”进行充分的发掘。第二,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环境,那就是社会、民族、国家、文化等外在条件,语言的和谐与这些外在条件是分不开的。离开社会等条件,空谈语言的和谐、和谐的语言,那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第三,既注重语内,也注重语外,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语言和谐问题,是我们的基本切入法。例如研究汉语诗歌的韵律问题(内部),如果将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诗歌进行比较(外部),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认清问题的实质。

遵循一个原则。我们认为,在探讨语言和谐问题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或者说树立并贯彻一个原则。这就是:语言和谐原则是人类语言的最高原则,谁树立并贯彻了这个原则,谁在语言的学习、运用、推广等方面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语言学界,人们探讨了语言的各种原则,尤其是语言运用中的各种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得体原则、适应原则等,但哪一个原则是最高原则,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认为,语言和谐原则是人类语言的最高原则。这可以从几个方面认识:第一,从宏观上看,和谐原则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人类社会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关系融洽,要求语言与语言平等互惠,要求人与人和睦友善等等,整个社会都在和谐的氛围里,和谐地得到发展、进步。语言和谐原则作为和谐原则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也代表了人类社会对语言的总的要求,或者说,它是人类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第二,从微观上看,语言和谐原则是语言自身的最高原则,语音的和谐、词汇的和谐、语法的和谐等都必须符合这个原则。人们研究语言,应该在语言和谐原则的统领下,着力发掘出语言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从语言运用上,语言和谐原则也是语用的最高原则。尽管学术界人们提出了很多语用原则,也在寻求语用的最高原则,我们认为不管什么原则,最终都得通过语言和谐原则来对它进行衡量和检验。也就是说能不能做到语言和谐,是语言运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总之,我们研究语言和谐,所遵循的就是语言和谐原则,即在语言和谐原则的指导下,总结语言和谐规律,分析语言不和谐的现象及其原因,寻找纠正语言不和谐的办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运用和谐语言,为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夏莉,张雪莲.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访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N].语言文字周报,2005211209.

[3]杨光.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性[EB/OL].中国语言文字网,2004207226.

[4]周庆生.语言和谐思想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5]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语言教学研究,2006,(2).

[6]冯广艺,张春泉.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6,(4).

原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