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农技培训的构想

开展农技培训的构想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乡镇的农业培训计划,按惯例应由镇农办制订。为了提高农村在企业上班人员的就业竞争力,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农民工技能的培训,我校与中平公司、宁波化工区协调开办了职工就业意识、管理理念知识培训和压力容器安全知识、机械制图等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从业素质。

第二节 开展农技培训的构想

在服务“三农”过程中,为了能实实在在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作用,通过调研,发现老百姓两方面的需求较多,一是学技术;二是学习经营管理(包括种养殖业)。但什么样的技术对他们的就业、转岗有帮助?种什么?养什么才能让他们致富呢?这些都是具体实际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只有不断调研,深入探索,从实践中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我们认为农村成校要强化并提升服务“三农”的功能必须做到:“构建一个网络”、“实现二项创新”、“坚持三个原则”与“落实四项措施”。

一、构建一个网络

农业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内容定位既要符合当地农业总体目标规划,又要让老百姓觉得符合他们的需要、对他们的操作有实际指导意义。这项培训若能顺利开展,必须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运作系统,即构建一个“三级(即区、镇、村)协作”系统,使得各方相互联系、相互依托。那么怎样建立这个网络呢?作为乡镇成校,在建立这个网络的过程中,我认为主要坚持“六个字”,即“依上、靠中、拓下”。

1.依上。“上”主要指区农业局、区科协和区劳动局。农业培训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师资和经费,农村成校经费又是最紧张的;培训对老百姓来说不仅不收费,有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科技资料;为了能吸引他们前来学习,有时还要买一点新品种的种子及发适当的补贴给他们;这些都需要经费。我们就通过农业局、科委及劳动局的支持,在经费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助而解决这一困难。同时培训需要专业化的科技人员讲课,仅仅靠成校是不行的,也只有通过“上”才能解决;所以在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始终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操作过程也应征得他们的同意。反过来,我们所做的培训工作也正是他们需要推广并落实的工作内容。使得彼此相互合作、相互支持,而达到互利互赢。

2.靠中。“中”主要是指镇农办。作为乡镇的农业培训计划,按惯例应由镇农办制订。一方面这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他们担负着本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对本镇农业应如何发展,培训什么,如何培训,相对而言比较清楚。学校一般是配合进行的。从过去的情况来看,由政府为主体来做这项工作,实际效果相对不明显。原因:一方面他们人员较缺、工作较忙,专门安排人员负责培训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他们对教育培训缺乏管理经验,操作上很难规范,最终会导致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而成校人员虽然比较紧,但培训操作比较规范,规范化管理较为认真,所以具体的培训工作由成校承担,一方面可以提高培训实效,另一方面可以减轻镇农办的负担;当然成校在制订培训计划时,一定要以本镇的农业发展规划为基础,要在镇领导的指导下去操作。镇农办可以在资金方面对学校给以适当支持,从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3.拓下。主要是抓两个“基”,一是基地,建立村级成校培训点;二是基础,有一批好的学员——这是进行培训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培训就成了一句空话。

“基地”建设相对比较容易,根据我镇各村的分布及农业的种、养殖业情况可人为设置,我校在全镇设立了四个培训点。当然每个培训点都直接由我们去管理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调控和运作,一方面每个点建立组织机构,由农业社长担任分校校长,主要负责本村农业培训的需求调研和组织发动及具体培训管理;另一方面把全镇的农业社长组织起来,作为我们开展培训的一支有效管理队伍,每年定期召开3至4次分析、研讨会,确定各个点的培训思路、培训方式,从而使培训指挥系统、运作系统更顺畅、更有效。

“基础”建设最初阶段是比较难的。我校从2000年开始,就主动承担了农业培训的全套工作,包括计划、组织、实施、管理及师资聘请调配。首先是要制订计划,在这之前可以说培训计划大多是由镇农办与成校老师在办公室里凭经验、拍脑袋想出来的,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比较多,到课率不高;最终精力花了、经费花了(有时请的都是省市的高级专家),但实际效果却甚微。为了使计划能贴近群众,符合群众利益,我们首先组织全体教师一同跑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当年共走访了蔬菜种植、鸡鸭养殖等专业户40多人,了解他们的种、养殖现状,存在的困难,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对培训有什么要求等,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制订出了当年的培训计划;制订这样的计划虽然比较辛苦,但比较符合实际,符合群众需求。所以老师上课就会有人听,学员愿意听(而不是前来应付),听了以后也会提出问题,从而能使“教”“学”互动。最终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培训效果。所以要搞好培训,必须要吸引一批能前来学习的学员,这是促进培训的基础平台。

二、实现二项创新

1.培训形式不断创新。除了课堂讲授之外,我们还采用现场会、实地考察、田头指导和种养能人现身说法等方式,近几年我们分别组织了农户到九龙湖镇参观大棚芦笋种植、到台州考察水稻新品种、到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及到慈溪张建昌、潘德清等处去学习过,本镇还组织花卉、养兔现场会,请种养能手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为了提高农村在企业上班人员的就业竞争力,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农民工技能的培训,我校与中平公司、宁波化工区协调开办了职工就业意识、管理理念知识培训和压力容器安全知识、机械制图等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从业素质。

2.培训内容不断创新。为了适应本区本镇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需要,为了农民就业能掌握充分的技能技术,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新的培训项目,近几年设置了培训项目20个,成功开设了服装制作、初级美容、面点制作、烹饪、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社区保安、创业知识和电脑省二级、省三级、会计电算化及CAD制图等14个专业,为农村劳动力有选择地参加培训“制作”了一批较为合适的菜单。

三、坚持“三个原则”

为提高培训实效,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培训要符合群众需要和农民利益的原则。我们根据本镇地理区位特点,既考虑城市人群的生活需要,又考虑农民收入的增加,经过反复调查,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确定无公害、环保型蔬菜栽培与养殖方面的培训。如今年培训内容针对瓜果类、茄科类的育苗技术(包括黄瓜、番茄、春大白菜等)、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介绍一些效果较好的新品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二是为当地农民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如蔬菜种植大户翁华富,有蔬菜种植面积50多亩,近几年年收益都在10万以上(净收入);通过他还辐射带动100多户农户种蔬菜。同时为他们提供蔬菜秧苗等,并为他们解决有关技术上的困难,辐射带动的经济效益每年在50万元以上。如长毛兔养殖专业户金国兵的万兔场年收入30多万元,同时辐射带动10多户养殖户。百合花种植大王沈东辉,花卉种植面积达50多亩,且都是高科技型的大棚种植,去年年产值500多万元,预计今年将达到600万元。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培训各类致富带头人50户,对农业增产、农民致富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培训要从农民的实际水平出发的原则。农民的文化水平差异很大,而过去我们的培训大多以请进来比较多。根据我们的需求,需要培训什么,就将哪一方面的专家请来讲课,但讲的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不直观,更何况农民学员文化水平差异很大,理论的东西不易接受。所以培训形式一定要改变,要切合农民实际,他们中不仅有高中文化,也有初中、小学文化水平(多数是初中及初中以下,约占72%),有的一辈子种田,有很多实践经验,因此培训方法必须多元化、个性化,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我们根据当地农民实际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特点,分成两种情况进行教育培训。一是理论知识传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要照顾文化水平低的学员,尽量让他们听得懂(近几年农民培训也都用多媒体——直观);二是要直接到田间地头,在观察实验时尽量讲明科学种植、养殖的道理,让大家听得进,能接受。

3.培训讲课要研究农民口味的原则。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我们要研究听课的对象,对我们的讲课是否感兴趣并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要与农民生产季节性需要联系起来,要与生产产品成本、增产增效联系起来,如2、3月份培训主要介绍新品种,4月份培训主要介绍育种技术,5、6月份培训主要介绍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生动形象,调动农民听课的兴趣。

四、落实“四项措施”

1.落实调研措施,研究学员需求。

为了做到有针对性、实用性,我们根据过去农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如有时候学员听课不严肃,随意性较大,上课随便走动、大声喧哗,迟到、早退现象等等。我们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研。有一次我们走访了75位农户、学员,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了两项调整。

一是调整学习时间。我们培训学习往往是上午8点开始,下午4点结束,而对蔬菜种植户来说,9点之前、3点之后都是最忙的。9点之前有的要下地,有的还在市场做买卖:3点之后农田要忙培育、管理、收获。我们针对这种情况,予以调整,采取灵活机制,收到实效。

二是调整培训项目,如我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方向是以无公害蔬菜、瓜果类为主,还有其他项目,如青虾养殖基地、百合花基地、葡萄新品种繁育基地、淡水养殖基地等。蔬菜、瓜果类种植面积超过水稻,成为我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此我们就围绕这些项目,进行开发培训,让学员得到实惠。

2.落实管理措施,坚持提高质量。

培训质量、效果的好差,离不开各项管理。管理有“训前”管理、“过程”管理和“训后”管理(训后管理是后面要研究的服务问题)。要搞好管理,必须借助于系统(即前所述),有了一个好的系统,才会使我们的管理有一个好的效果。根据管理效能原则,“训前”管理由农业社长负责,因他生活在群众之中,与农户接触较多,包括每次培训前须了解农户的需求心理、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培训通知,培训点的场地准备等;“过程”管理主要由成校负责,包括教学管理和培训资料(档案)管理。教学管理包含教师聘请、课程安排及具体实施;培训资料主要是讲课内容、学员名册及各类教学照片等。这些工作我们认真去做,培训实效才会提高。

3.落实激励措施,做好奖励工作。

真正从事农业种、养殖业的人,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尤其是蔬菜种植户,早晨很早(有的2-3点钟)就要把“产品”(蔬菜)送到宁波镇海等地市场去推销,推销不了的还得自己卖,8-9点钟回来后又得抓紧到田间进行各种管理(除草、施肥、防病和治虫等),下午2-3点钟又要开始割菜摘果(准备第二天早上上市)。可见对他们来说,每天的时间是很紧凑的,为了鼓励他们来学习,除了培训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口味外,每次上课都尽可能发点实物,有科技资料、学习用品,有时还每人发一包他们喜欢的新作物种子。每年学习结束后请他们做一份试卷,做得好给一份小奖品,这些措施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用也不小。他们都认为我们是真正在为他们考虑,是人性化的培训。

4.落实服务措施,真情帮助增效。

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组织开展培训这只是为农服务的一部分,是表面的工作,要从实质上做好为农服务,必须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即要做好“训后管理”。一是体现在主动性方面,即平时要利用各种有利机会接触了解各类种养户(如利用早上买菜机会或有意识地到田间),经常询问他们在生产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困难和要求,有的话就记下来,然后请教专家技术人员给予解决并反馈给他们。二是被动性方面,即农户有困难、有问题直接找我们帮忙。我有一批兼职专家技术人员队伍,可以通过他们来帮助解决。如岚山村有一岑姓农户,70多岁,一次他种的大棚草莓不知什么原因,老是长不大,还枯死了;黄瓜不知是什么病,用了许多药都不见效,为此我就把老师请到田头为他指导,最终解决了问题。原来草莓长不大是因为种得太深,枯死是因为土壤消毒没做好;黄瓜主要是病毒病,病因一方面是种子没消毒,另一方面打的农药不是对症下药的。通过指导分析,指出该如何处理,一个星期后,病情就好转了。

由于我们对老百姓的热情服务和真情关心,农民学员对我们都很尊重,近几年我们组织的各种培训他们都会积极参加,并希望这样的培训班能多办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