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移动出版发展的驱动因素

移动出版发展的驱动因素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应用、大数据虚拟化等IT技术发展对移动出版将产生深远影响。根据调查,手机付费网民中对手机游戏和手机小说付过费的比例分别为63.7%和30.3%。移动出版从策划、创意、组织、分工到制造和上市都要依托“系统生产”的方式。移动出版的产品不再是8开的报纸或是成本的书籍、杂志,而是一篇篇文章和一段段语义关联的文字。

无论是Android、iOS和Windows Phone系统,还是APP STORE中相关阅读应用软件,都用事实证明:移动出版是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名副其实的又一次创新

(一)技术推动因素

1.移动互联技术推动移动阅读市场

由科技进步所带动的现代传媒业发展使部分新型媒体成为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和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出版和服务必将成为数字出版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主要特征,应用与市场前景广阔。由于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其他移动互联终端与手机相比统计难度较大,本报告将以手机应用的相关数据来反映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3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休闲娱乐类和电子商务类手机应用发展速度较快,整体领域使用率看涨。其中2012年手机网络音乐和手机网络文学分别占50.9%和43.3%,成为继手机即时通信和搜索之后的新亮点。[2]

图1 2011-2012各类手机应用使用率

2.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入出版领域各环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应用、大数据虚拟化等IT技术发展对移动出版将产生深远影响。其主要特征就是移动互联网正以移动设备和应用为核心,以云服务、移动宽带网络大数据分析等为依托,深入到出版领域的各个环节。同时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从技术转为商业应用的过程,将向出版领域扩展,改变传统出版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

通过云计算技术,多媒介融合、移动化、社会化以及个人消费化等特点将成为移动出版的新属性。内容产品的编辑加工环节将从传统的对内容整体的编校加工到模块化、规模化生产;产品分类将更加清晰、细致,编校分工将更加精准。内容的印制和发行环节也将实现多渠道跨终端发布。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碎片化、个性化、体验化的阅读需求更加突显。对于阅读活动大范围、全过程的数据记录,特别是围绕着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核心的大数据虚拟化技术将蕴含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带来全新的服务模式和盈利方式。

(二)阅读习惯及产品消费变化因素

1.主要消费群体移动阅读习惯已基本养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4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整体偏年轻化。其中,20-29岁手机网民在总体手机网民中占比34.3%,10-19岁手机网民在总体手机网民中占比25.7% 。[3] 10-29岁年龄段的用户,大多处于学习阶段,有大量的阅读需求。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对智能机高性能配置和应用软件丰富性功能更为感兴趣,不仅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体,更是移动互联出版物的主要消费群体。

同时,报告特别指出“用户使用手机终端在线阅读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手机游戏和手机小说是网民付费意愿相对较高的两大手机应用。根据调查,手机付费网民中对手机游戏和手机小说付过费的比例分别为63.7%和30.3%。

如今在出版物消费群体中,中青年在移动终端上的时间和阅读频率远远超过个人电脑。移动阅读正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

图2 2011-2012手机网民年龄结构比较

图3 手机网民付费的网络服务[4]

2.阅读产品消费趋于碎片化、个性化、无缝化、体验化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被“碎片化”,伴随而来的是阅读产品消费的碎片化。不论是微信、微博,还是微课或电子图书,都呈现出短、小、精、图的碎片化特点。图片和视频等简单明了的碎片化描述方式被广泛应用,大量描述性文字被省略,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

同时,各类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APP[5]的广泛应用,使碎片化的内容更容易随着阅读时的思维,随时停驻在关键的内容上,也可以随时以超链接跳往下一个阅读思维的焦点,形成个性化阅读。

超链接、超文本环境下的数字化阅读对象能够提供无限丰富的阅读内容,在这种方式下阅读的大众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从头到尾顺序性阅读文本。用户选择阅读文本的时候往往习惯从一个标题迅速跳到另一个标题,从一个网页马上跳到另一个网页,甚至通过超链接从一本电子图书的某一章节立刻跳到另一本电子图书的某一段,从精读转向泛读、从静态转向动态、从一元转向多元。内容提供方主导的阅读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被瓦解,代之而起的是读者主导的阅读模式。内容提供方再也无法强行划定读者的视野,再也无法高高在上地将单一的形式和固定的内容推向读者,读者用户从信息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提供方只是素材的提供者。

此外,从PC到APP、移动WEB等的无缝衔接以及不同设备间的无缝衔接已成为阅读消费的重要需求。由于消费时间的碎片化和不固定性,消费者希望能够在不同设备上继续消费相同的内容,保证相同的用户体验。

(三)内容加工转换因素

目前,内容加工正逐渐从单纯的数字化向深加工转换。2011年,中国最大的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在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上线运营,北大方正、同方知网等多家公司都提出了云出版解决方案,多家出版集团也在积极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出版平台。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基于移动阅读终端的数字内容分销平台已经初具规模。传统出版在数字化转型中,正在从单纯依赖内容数字化的模式,进入以数字产品开发和信息服务为主的新阶段,以数字产品开发为核心,借助数字内容投送平台提供营销和服务。

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单纯地将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已经不能满足多渠道跨平台的全媒体发展的需要,更无法保证读者和消费者的阅读体验。移动出版从策划、创意、组织、分工到制造和上市都要依托“系统生产”的方式。合理构建内容资源体系,细化内容资源分类,通过对内容资源进行标引,并构建知识单元链接等,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加工,正是出版机构打破传统编校流程,开发符合移动出版特点的内容所必需的内容加工模式。

(四)营销渠道日益丰富

移动出版的产品不再是8开的报纸或是成本的书籍、杂志,而是一篇篇文章和一段段语义关联的文字。产品形式的转变必将带来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的变化。APP、二维码、微信、微博、游戏、社区、户外媒体等的营销渠道为目标受众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甚至平台的限制消费方式,可以不间断地接受信息并乐在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