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医学文献的层级和分类

医学文献的层级和分类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作者以生产和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论文。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二次文献的特点在于提供查找一次文献的线索。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对一、二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作出系统整理和概括的论述文献。

第二节 医学文献的层级和分类

一、医学文献的层级

医学文献根据其内容、结构、性质及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一次文献(Primary Literature)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作者以生产和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论文。其特点是含有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或者新的见解和理论。专题著述、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资料等均属一次文献。

2.二次文献(Secondary Literature)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是将分散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压缩、加工,并按一定的顺序组织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通常是由图书情报机构组织编辑出版,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如著录文献特征、摘录内容要点、标引文献主题、按学科进行分类等,使之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检索工具。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二次文献的特点在于提供查找一次文献的线索。文献检索也就是通过二次文献查找一次文献的过程。

3.三次文献(Tertiary Literature)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对一、二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作出系统整理和概括的论述文献。三次文献是对知识、情报的第三次加工,是利用二次文献收集大量相关一次文献,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综合、重新组织加工而成。属于三次文献的有年鉴、进展、述评、手册、指南、专题综述、科技动态、调查报告、决策参考等。

二、医学文献的分类

(一)按载体形式分类

1.书写型(Writing Type)

一般以纸张或竹简为载体,用人工抄写而成,如手稿、书法作品、医生写的病案记录、原始记录和档案等。

2.印刷型(Printed Document)

以纸张为载体印刷而成的文献,目前仍是出版物的主要形式,也是馆藏的主要类型,如图书、期刊、资料等。

3.缩微型(Microform Document)

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用摄影的方法把文献记录在胶卷或胶片上,如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等。

4.视听型(Audio-Visual Document)

即视听资料或声像资料,包括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幻灯片等。这种文献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如心脏病变的杂音、外科手术过程,可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犹如身临其境。

5.机读型(Machine-Readable Document)

以数字化技术将文献贮存在磁带、磁盘、磁鼓或光盘上,用计算机阅读的文献。这种文献存储容量大,检索速度快,使用方便,在文献检索和全文存储方面显示出特殊的优越性,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文献数据库等。

(二)按出版形式分类

1.图书(Book)

图书是现代印刷出版最常见的一种,内容广泛,系统地论述一个专题,是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资料,根据图书的内容、作用可分为一般性图书和工具书。

(1)一般性图书 是图书馆的主要藏书之一,其共性是全面、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或专题内容的文献,常见的图书有:

①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书(Textbook) 反映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是教学的基本用书,其内容比报刊成熟、定型。

②讲义(Lecture) 多为不成熟的讲稿,内容简要,资料新,对学生有参考价值。

③图谱(Atlas) 是学习有关学科知识重要的参考书,如《正常人体解剖学图谱》。

④专著(Monograph) 内容精、深,专业性强,往往是科学研究某一课题的总结或某一领域的历史发展、成果内容的集合。

⑤著作集或选集(Selection) 是为纪念某名人或著名科学家,出版其生平所著的论文或记录其科学成就。

⑥丛书(Series) 是成套的图书,按专题分册单独出版或成套发行。

(2)工具书(Reference Book) 是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或资料,并按特定体例或方式编排,能提供资料或资料线索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图书,其特点是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概括性强、可信度高、便于检索。主要有:

①字典、词典(Dictionary) 是主要用于解释字的形、音、义,事物及术语的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实用医学词典》等。

②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是综合性工具书,收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史以及名人传记等,按学科分册,一般卷册数多,从几册到上百册,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③年鉴(Yearbook) 是概括评述一年中某学科或分支学科资料的参考书,每年出版一次,如《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卫生年鉴》。

④手册(Handbook) 是汇编某一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资料或数据供读者查阅用的工具书。如诊疗手册,内容包括常见病诊断和治疗原则、临床检验正常数值、常规操作方法等。

⑤指南(Guide) 为一般性工具书,有参考图表、科技数据、工作方法、步骤、过程等。

⑥目录(Bibliography) 又称书目,是以文献的自然出版形式为单位来记录文献,只供检索,主要报道实用的文献或收藏文献的情况,如《全国总书目》《科技新书目》。

2.期刊(Periodical)

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有固定的刊名和出版形式,有年、卷、期号。期刊具有内容新颖、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速度快、品种多、涉及面广等特点,能及时反映科技水平、科研动态,是科技情报的主要来源。核心期刊,指的是刊载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心的那些期刊。期刊种类众多:

(1)杂志(Journal) 期刊通常称为杂志,有专业性、商业性、综合性的杂志,医学各学科的杂志属于医学专业杂志,如《中华医学杂志》。

(2)学报(Acta) 是水平较高的科学杂志,由专业学会或高等院校出版,主要刊登学科的原始学术论文。

(3)通报(Bulletin) 是综合报道性期刊,主要报道各学科的现状。

(4)综述或述评(Review) 是对某一专题进行综合概括、深入评论叙述,如《生理科学进展》。

(5)文摘(Abstract) 是用文摘形式报道的期刊,如《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

(6)索引(Index) 是以题录形式报道的期刊,如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IM)。

3.资料(Material)

资料为非书非刊的文献,又称特种文献,包括专利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标准文献、技术档案、政府出版物、会议录等,举例如下:

(1)专利文献(Patent Document) 是由国家专利局公布或正式归档的与专利有关的文献,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索引以及从专利申请至批准全过程的一切文件和资料等。

(2)科技报告(Scientific &Technical Report) 是某项科研项目提出的正式报告或进展情况的报告,内容具体、专深,反映新的科研课题和高科技方面的信息。

(3)学位论文(Dissertation) 是学术界培养的博士、硕士生,通过科学研究、实验研究及论文答辩,取得学位资格的论文。这些论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大多不公开出版发行,属图书馆特藏。

(4)标准文献(Standard Document) 是指对产品或工程质量所作的技术规定,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很多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依据。

(5)技术档案(Technical Archives) 是科技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献,如科研规划、设计方案、工程图表、实验记录、病案记录等。这类资料由专业人员整理,可靠性强,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6)政府出版物(Government Publication) 是指各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出版的文献资料,内容广泛,有行政和科技之分,包括政府法规、方针政策、统计资料等。

(7)会议录(Proceeding) 是综合报道学术会议讨论交流的论文、报告及情况的一种出版物。

三、医学文献发展的态势

随着生命科学世纪的到来,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作为记录医学信息知识的载体和保存、传播医学知识的医学文献,表现出以下发展特征和趋势:

1.文献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加快

科技文献中,医学及生物科学文献总量非常庞大,增长速度占各学科之首。以占文献总量70%的期刊为例,全世界期刊总数14万余种,其中生物医学期刊已超过21000种,约占1/7。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按引文数量排列的前500种期刊中,医学期刊176种,约占1/3。其他各类文献中,医学类文献所占比例基本相似。

2.学科交叉渗透,内容分散重复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科学门类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新的分支和边缘交叉学科不断产生,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致使文献分散,在内容与结构上又产生交叉。医学专业不仅刊载在医学专门期刊上,还大量地刊在一些综合性期刊和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期刊上。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献重复发表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一文多刊、转载互译等现象。如此分散、交叉、重复,明显增加了查寻搜集文献的难度,而且大大增加了文献量的冗余。

3.知识更新频繁,文献发表滞后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学奥秘的探索和认识不断深化,知识更新愈来愈频繁,导致记录知识的文献老化加快。19世纪老化速率为50年左右,而如今已缩短到5~10年。国外研究发现,生物医学文献的半衰期为3年,物理学为4.6年,化学为8.1年,植物学为10年,数学为10.5年,地理学为16年,可见生物医学文献的老化速率较快。此外,医学文献的发表速度比医学文献增长的速度要慢得多,原因是大量的文献不能及时发表。论文从编辑部收到稿件至正式发表可长达一两年之久,使得一些文献正式发表时已失去了某些应有的价值。为此,科技人员之间往往采取直接交换手稿复本、参观访问、会议交流等有效途径获取未发表的文献。

4.语种不断增多,交流传播加速

20世纪初,只要掌握英、德、法三种语言,就可阅读全世界92%以上的科技文献,如今全世界的科技期刊涉及的文种已达70~80种之多。医学文献涉及的文种之多也如此,如IM报道了44种语言文字的文献。文种增加,造成了读者阅读文献的障碍,影响了信息情报的交流与传递。

由于现代交通、通讯和印刷技术的发展,情报信息载体的磁性化、机读化以及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情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医学文献信息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瞬间即可获取所需要的文献。

5.文献信息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以及电子通讯的发展,文献信息由传统的纸质印刷向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首创“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ARS)。1989年我国的MEDLARS分中心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建成,向全国提供检索服务。该所建立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了1980年以来的国内医学文献。1997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开始提供期刊全文检索服务。

全球计算机互联通信网络Internet,将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不同信息、资源连成一个整体的超级信息资源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查询工具访问所有的信息资源。1996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免费开放该馆的MEDLINE等15个数据库。我国于2000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美好前景已展现眼前———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和信息存储、使用、运行模式。与传统的图书馆藏书不同,中国数字图书馆将浩如烟海的、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加以数字化处理,并使之流动于全球信息网络;它与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也有区别,即是经过分类、编辑、整理、加工成有序的文献资源。该项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坐在家中的网络终端,就能饱览人类历史上为我们留下的每一部书、每一幅画、每一首乐曲等文明成果,或者随时获取世界上最新的资讯、有序的信息和知识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