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医学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使用

医学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使用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熟悉各种医学文献资源,了解医学文献的特点和类型,掌握收集医学文献的原则与方法。针对性原则是搜集医学文献资料时应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搜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对医学文献资料的需要为准则。时效性原则是医学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医学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具有有效期,超过了有效期,使用价值就会降低。

第一节 医学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使用

一、医学文献资料的收集

医学文献作为记录、贮存和传播医学科学技术的知识载体,是医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没有文献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文献越丰富,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医学工作者除应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文献收集的能力。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文献的数量与日俱增,每年发表的医学文献有上百万篇之多。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要把所有的医学文献都收集齐全,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在大量的科技文献中选择并得到对本人及本专业有较高价值的文献。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熟悉各种医学文献资源,了解医学文献的特点和类型,掌握收集医学文献的原则与方法。

(一)医学文献资料收集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搜集医学文献资料时应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搜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对医学文献资料的需要为准则。医学文献资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传递方式不一、发展速度快,用户由于在医学领域里所处的地位、工作性质和职责的不同,需要的医学文献资料不一样。因而只有针对性地搜集医学文献资料,才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

2.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以搜集真实可靠的医学文献资料为准则。搜集过程中,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责任感,对有关资料多作逻辑分析,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以提高对虚假医学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3.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医学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医学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具有有效期,超过了有效期,使用价值就会降低。这种有效期同医学发展速度有密切关系。医学发展速度愈快,医学文献资料有效期愈短;发展速度愈慢,医学文献资料有效期就愈长。同时医学文献资料的时效性又与医学信息人员处理医学信息的能力强弱、传递渠道是否畅通、手段是否先进有关。医学信息人员处理信息能力强,知识面广,加工和整理速度快,质量就高,时间就短,时效性就强;医学信息传递层次少,渠道畅通,手段先进,传递速度就快,时效性也愈强。要确保医学信息的时效性,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二要对信息有一种紧迫感和特殊的敏锐感,三要充分利用因特网。总之,要时刻洞察医学的发展动态,及时搜集、整理、开发医学信息,用现代化的手段尽快地搜集医学信息。

4.系统性原则

医学文献资料的系统性指医学信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些信息源在不同的生产、流通环节,不同的医学卫生部门,不同的地区与国家中,发出的信息量与分布密度是不同的,需要医务人员根据医学信息源的运动规律,从不同的生产环境、时间、地点搜集医学信息,并针对不同需要进行连续追踪。这就需要我们在大量搜集医学信息的同时,选择适用、可靠、有效的医学信息。

(二)医学文献资料的搜集方法

医学工作者所要收集的文献资料可分为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

1.直接资料的收集

直接资料是作者凭感官和实践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写作论著最基本的资料。通常以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方式获得。

(1)观察法 是从自然发生的现象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其特点是不对人体施加任何因素,不改变人体内外的环境条件,直接观察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的自然发展过程。观察法是医学研究和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的任务,在于通过长期地、系统地、全面地考查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记录各种事实和数据资料,从而达到认识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乃至自然现象的规律和本质。观察是外界事物通过感官在人们头脑中的直接反映,最客观、最实在。所以,观察要防止先入为主,保证观察对象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开动脑筋,进行总结,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把感性的、表面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认识,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尤其不能放过观察中的偶然现象,因为许多重大发明都是由偶然现象诱发的。

(2)实验法 是运用科学手段及仪器、设备、动物和药品等,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去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这是取得精确的、典型的科学材料的重要手段。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精确的实验设备,能使人得到原来无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过程。实验对自然现象、性质、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比观察法更为准确,实验的方法是医学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实验资料对写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往往几个实验数据就能帮助证实一个观点。所以要把实验研究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及各种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事后对实验材料和数据进行处理;对材料要进行分析,选取论点突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说,我们选用的实验资料不是被动的原始记录,而是归纳、整理好的实验结果。

(3)调查法 调查是了解客观事物实际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调查也是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资料只能通过调查获得。调查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明确目的,确定调查对象,拟出调查提纲,制订一个周密的调查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调查的方法有普查、专题调查和抽样调查等几种。调查的方式有现场察看、开会、访问和问卷调查等。

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是获得资料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发明的途径之一。在观察、实验和调查过程中,加上大胆想象和正确思维,就可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引发新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占有的原始素材加工成一种科学理论。

2.间接资料的收集

间接资料是别人已发表了的文献资料。间接资料的收集,主要有查阅法、追溯法、检索法、咨询或委托收集法、网络信息收集法。

(1)查阅法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获得信息。这些文献资料来源主要是各种公共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包括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期刊、报纸、手册、年鉴等。

(2)追溯法 即利用论文后所附参考文献的线索逐步向前追溯。

(3)检索法 文献检索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手工检索主要是通过科技情报部门所收集和建立的资料目录、索引、文摘、参考指南和文献性综述来查找有关中外科技文献。计算机检索是现代文献检索方法。其特点是检索速度快,信息量大,是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在当今世界,面对巨大且日益膨胀的信息量,没有足够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支持,要实现准确、快捷、适时地处理这些信息是不可思议的。

(4)咨询或委托收集法 即请专门从事文献检索人员指导、帮助查找,或直接委托图书情报部门或有关单位(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帮助收集。

(5)网络信息收集法 网络上有丰富的医学资源,网络图书、期刊、会议文献、专利各种类型文献应有尽有。网络提供的电子邮件、FTP、WWW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为人们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虚拟的网络环境也为现代医学的医疗、教学及科研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远程教学与虚拟图书馆是在Internet上出现的一种新型资料查询方式。它不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手段新颖,对医生的业务提高及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医学文献资料的使用

(一)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是积累与利用文献的重要环节,是每个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因为医学文献的主要作用就是报道医学领域的新发现和新理论,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做好科研及临床工作,就必须通过阅读文献来了解研究背景,跟踪最新的研究动态。在科研课题开题和论文撰写时需要集中阅读大量文献,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需要查阅文献,寻求解决方案。而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文献发表,要通读所有发表的文章显然是不现实的,阅读文献有一定的技巧。只有按照科学的阅读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满足阅读需要。

在阅读前要明确自己的任务,需要获得什么和解决哪些问题。只有阅读目的明确,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根据医学工作者的工作性质,阅读医学文献的目的一般可归纳为:为了解决临床中的某个问题,为了某个科研课题或者解决科研和教学中的问题,为了学习和扩充某方面的知识或其他目的。

阅读文献一般是先查找后阅读,有时是边查找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追踪、查找、阅读。一般认为,图书、专著的内容完整、系统,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利于扩展知识领域;而期刊则多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专指性较强,有利于开阔视野,吸取经验,深化课题研究。怎样阅读,通常根据阅读目的而定,其方法如下:

1.先读主题内容相同的中文(包括译文)资料,后读外文资料

这样有利于理解内容,加快阅读速度。

2.先读文摘后读原文

根据文摘提供的信息,决定是否需要索取原文,可节省时间和精力。

3.先浏览,后粗读,再精读

浏览的目标是文献名称(书名、刊名或题目)、作者、目录和内容提要(文摘)。浏览的目的是对本学科或本专业的文献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从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粗读是对文献内容作一个总的了解,阅读速度较快,以决定是否精读。粗读的内容是:①读前言,以了解作者撰写文章的目的,或想要解决的问题;②读结论,以了解作者的科学概括和抽象归纳;③读文中标题,以了解作者的学术思路。精读是对文献作比较系统的阅读、分析、整理和吸收,并从中得到启示。精读的内容包括通读全文和重读重点的论述,如材料方法、统计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精读时可同时做摘记。

4.先读综述性文献,后读专题性文献

这样可以迅速了解有关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争议与展望。综述列有大量引文,可扩大文献来源的途径。在选读综述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查阅有关专题性文献。

5.先读现刊文献,后读过刊文献

这样有助于了解有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水平。

6.先阅读专科和核心期刊,后读一般期刊

专科和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所含的本学科的情报信息量较大,质量高,专业性强,能够代表学科的发展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要思考、分析,把文献的内容同自己的研究课题联系起来。发现疑难或关键性问题时,要反复阅读,仔细推敲。通过阅读分析,基本上可将大量的文献根据课题需要,分析哪些是文献中主要的、可利用的或可以借鉴的内容,哪些是文献中比较次要的、对课题参考价值不大的内容,并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加以标记。通过阅读分析,使文献得到初步的简化和筛选。

(二)积累文献

阅读书刊,查找资料之后,获得了许多有用的文献,对于这些文献若仅凭大脑记忆是有限的。为了贮存更多知识,还必须借助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增加我们对知识的积累。文献积累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介绍做读书笔记、文摘卡片、剪贴或复制等几种。

1.做读书笔记

阅读书刊时,把自己所需的或有所感的东西做摘记、理概要、记心得等,统称为做笔记。做笔记是积累文献资料的重要方式。

(1)标记批注式 在阅读过程中,在属于自己的书刊上用彩色的笔画波浪线、直线,加着重号、圈点等,这样有助于在阅读中把握重点,便于归纳分析,也便于摘引。还可以在书刊空白处做眉批旁注,也可写简要的心得体会,还可在存疑处注明疑问。

(2)提纲式 用极简练的语言把全书或全文及章节段落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写出来,可用原文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结合来写。

(3)提要式 是对原文的缩写,可抄写原文的内容提要、文摘或具有关键意义的原文。提要应简洁扼要,能反映原文的主旨与重点。

(4)摘录式 是根据研究与撰写论文的需要,把书刊中重要的观点、方法、实验程序、结论摘录下来。摘录要忠于原文,不能改变任何字句或标点。如需摘录一段中的几句,前后和中间不需要的字句可用省略号表示。如摘录的原文太长,为节省篇幅,可缩写原文意思,然后在笔记本上做个索引,以备考查。

(5)心得式 是阅读后的认识、体会、感想及收获,主要目的是抓住受文献的启发而产生的新构思或灵感。这种启发往往在头脑中一闪即逝,但常常是很宝贵的,所以要及时记录下来。做这类笔记,除在紧要处引用原文外,一般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坚持做心得笔记,可以不断地积累科研构思,从中提炼出新的科研设想。

2.文摘卡片

卡片是一种灵活轻便的记录工具,是活页笔记。用卡片积累文献资料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也是科技人员常用的方法。卡片的最大特点是便于增补、便于整理。它可以无限地积累,不受篇幅的限制。用卡片记录文献,一般采用每张卡片著录一条资料。做题录或做文摘,要尽量使卡片上出现的资料不能再分。有时一篇有价值的文献也可同时做成几张卡片。为了便于整理,卡片上应写明该条资料归属的分类号主题词;若同一类或同一主题内容的卡片较多时,还应用“导卡”标明分类号或主题词,再将所有卡片编排组织起来。

用卡片记录文献一般有2种。①题录式卡片:只著录文献篇名、著者、文献出处、年卷期、页码等;②文摘卡片:不仅著录文献篇名、著者、文献出处、年卷期、页码,而且还著录原文的要点。凡是通过检索工具查得的文摘,可照抄在卡片上;如果为原文做文摘,则应通读原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分析出文章内容的要点,填写在卡片上。

3.剪贴或复制

剪贴就是将自己认为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或片断资料从报刊上复印下来或裁剪下来,注明出处,然后分门别类贴在底本上,即可形成一本本有关专题的文献资料档案。利用计算机做笔记、剪贴、复制、收藏资料,可极大地提高收集资料的工作效率。

(三)整理文献

文献的整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把收集到的杂乱无序的文献进行归纳选择,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以便存贮和及时提供利用。这里介绍2种文献整理方法。

1.分类方法

分类整理就是将收集到的文献,根据其学科内容,按照一定的学科分类体系,分门别类系统地组织文献。分类整理是按照文献的内容确定每一条文献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它可以把相同的文献集中在一起,相近的文献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文献区别开来,使文献形成有条理的系统,为准确、系统地利用文献提供方便。

图书情报部门进行文献资料分类,主要是依据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于医学工作者个人来说,文献资料的分类,应根据自己的课题需要灵活掌握,可以按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分类,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进行分类编排。如果文献资料较多,还可以在各学科下进行细分,如内科学可再细分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进行分类时,可参考《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也可按主题进行分类,还可按观点分类。总之,不管采用哪种分类方法,只要自己查阅方便,都是合乎要求的。

2.主题方法

主题方法就是按反映文献主题并按主题词词字顺编排文献资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分散在不同学科的同一主题内容的文献集中在一起。医学工作者大多是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课题收集文献,所以主题方法整理文献是医学工作者常用的方法。

用主题方法整理文献的关键是进行主题标引,即确定代表文献主题概念的一个或几个主题词。选词时既可参考《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也可根据课题需要自拟主题词。主题词一般为医学名词术语,常从文献的题名和文摘中选取,然后按主题词的字顺(汉语拼音字顺或笔画字顺)排列。若同一主题的文献较多时,可以选择若干副主题词再作进一步的细分。文献经过分类或主题整理后,即可进行编排;或按分类号大小顺序,或按主题词字顺。编排完之后,还要不断进行优选,即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鉴别和审定,从而使文献得到有效的利用。

在归类整理过程中,可能会舍去一些当初搜集的认为有用而实际上暂不需要的资料。不少初次撰写论文的作者,开始花大力气收集了一大堆资料,但到整理归类时无从下手,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无法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不知哪些资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反之,有些作者认为每篇资料都有用,舍不得割爱,结果反而形不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有经验的作者在整理、取舍收集的资料时,都注意抓住3点以作定论:①该资料中的观点是否有利于证实、补充、引申自己提出的论点;②该资料中的观点与自己的论点持相反意见,其论点正确与否,其理由充分与否;③该资料中论述新领域及新方法,虽并非直接论述同专题同领域,但是否能移植、推论到自己的论题。经过上述考虑选取的资料,经整理后就是作者需要的首选参考文献,其他的文献资料则作为辅助性资料,甚至可以暂搁一边。

(左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