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强度

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强度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强度2010年南海的地区生产总值近1 800亿元,人均已超1万美元大关,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正迈向全面城市化阶段。从总体上言,统筹城乡文化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就成为南海文化引领社会和谐幸福的核心理念。为此,南海区制定了居民文化消费补贴的制度,针对消费者个人的文化消费补贴模式,存在个
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强度_文化引领——南海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

第一节 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强度

2010年南海的地区生产总值近1 800亿元,人均已超1万美元大关,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正迈向全面城市化阶段。在成功实现农村工业化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异化所引发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户籍鸿沟、收入差距、文化荒漠、综治维稳——成为阻碍珠三角地区科学发展的绊脚石,令这种转型举步维艰,归根结底是民众缺乏文化认知度和归属感,缺失城市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幸福南海的建设。为此,南海提出文化引领战略,提出以文化来促进产业、城市、环境、社会的整体发展,尤其提出以文化来促进社会和谐强度、建设幸福南海的战略目标,以此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一、“以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的理念

2011年10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突破口。从政经分离,到村改居,南海在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已经迈出了不小的步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现基层体制改革的同时,由于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异化所形成的观念制约、加之现代社区人际关系的疏离等,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膜、偏见和冷淡,现代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所形成的无聊烦闷等城市病,也同样在不断蔓延,所有这些都构成社会不和谐的潜在因素,无形中加剧了城乡对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影响着南海人幸福感的提升。

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因素中,心理参照系、成就动机程度和本体安全感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从个人成就的层面上言,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则无幸福可言。而从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说,个人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人民网曾经做过的一次“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的调查,其结果可以印证这一理论。在这次调查中,有31.4%的网友(3 612票)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政府对自身权力进行规范,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贯彻时,民众的幸福感才能更加有保证。这正是从心理参照系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影响南海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正是由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异化所形成的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的不满意,对于自身难以实现更高价值的预期的落差,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外来移民无法融入南海城市文化及其环境的本体不安全感。从这一意义上,以文化来增强社会和谐强度、提升南海居民的幸福感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文化具有提升精神境界、实现内心和谐的作用,文化也具有柔顺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

因此,以文化来促进社会和谐强度,就成为南海文化引领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思路。在《南海区建设“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2011—2015年)》提出了“以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的理念,提出了以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基础,以文化共建共享为突破口,率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参与的试点和探索,通过多部门合作,镇街联动,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幸福南海的基本思路。此外,还提出了5年的建设目标,指出:①到2012年,全区建立起覆盖全面、国内一流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科学的公共文化配送机制,基本建成“城乡十分钟文化圈”,群众性活动得到广泛开展,人民精神生活质量大幅提升;②到2015年,“新南海人”加速融入南海本地社会,南海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拥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南海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文化名城。从总体上言,统筹城乡文化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就成为南海文化引领社会和谐幸福的核心理念。

二、“以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的做法

(一)完善提升“城乡十分钟文化圈”

“城乡十分钟文化圈”是南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具鲜明标志的做法,它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城乡十五分钟文化圈”的基础上,针对南海村改居的基层体制改革的需要以及实现城乡一体的目标,为自己加码,率先提出“城乡十分钟文化圈”的目标。为此,在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区、镇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区、镇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达标升级,鼓励和扶持民间博物馆建设,发挥其区域核心和枢纽作用的同时,大力推进以“六个一”为标准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和达标升级。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文艺队伍和文艺活动品牌建设,大力推广文化共享共建的理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和人才队伍在全区城乡的共享,鼓励动员民间资本投入文化建设,开拓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

(二)制定居民文化消费补贴制度

在物质富足的同时,转变消费观念,进行文化消费,就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培育文化消费观念的初试阶段,通过政府提供文化消费财政补贴,引导市民文化生活习惯,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就成为一项必要的举措。为此,南海区制定了居民文化消费补贴的制度,针对消费者个人的文化消费补贴模式,存在个人受补额度小、地域跨度大、监管难度高的问题,以及现阶段个人文化消费的自觉程度及具体操作上的技术问题,补贴消费者个人以带动文化消费的效果难以体现,因此,现阶段南海区的文化消费补贴主要采取向文化机构提供补贴的间接补贴方式。财政每年拿出2 000万元用于文化消费补贴,采取政府采购与竞争性分配的方式,对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进行补贴。通过对机构的补贴,增加有效供给,提供优惠服务,从而拉动消费。

(三)加强“新南海人”的文化服务

南海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在南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城乡观念的制约,以及本土和外来之间的政策限制和文化融入的困难,导致“新南海人”对南海的归属感、认同感难以得到提升,为此,建设幸福南海,加强“新南海人”文化服务,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为此,南海以政府及社会各部门“送文化”和用工单位“种文化”为主要举措,定期定时地向外来工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积极扶持和鼓励外来工自办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业余演出队;以社区为载体,将外来工的文化生活纳入社区文化建设之中,提高“新南海人”社区文化活动参与度;开展以“凝聚人文交融、促进共享共建”为主题的“新南海人”文化活动,组织“新南海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建立“新南海人”心理辅导和法律咨询网络,鼓励企业设立心理健康保健咨询;完善外来工法律援助网络,建立区、镇(街道)和村(居)三级普法工作平台,在工、青、妇、残、老等部门设立南海区法律援助处工作站,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法律咨询、职工维权和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增强“新南海人”的文化归属感;大力实施“新南海人”培训工程,在各镇(街道)推行“新南海人”岗前素质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依托佛山市高级技工学校和骨干民办培训机构建立外来劳动力培训网络;大力宣传外来务工人员的先进典型事迹,以外来务工人员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新南海人”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引导青年群体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心理。

三、“以文化引领幸福南海建设”的成效

(一)群众公共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经过几年的建设,南海按照城乡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积极完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社会力量共建文化设施,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事业发展政策,基本实现了城乡群众文化服务的均等化。2011年4月至8月,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和中共南海区委政策研究室成立文化引领下的幸福南海模式研究课题组,对南海文化引领的各项工作进行调查评估,调查表明:55%以上的群众对于南海区政府建设的覆盖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表示满意,不太满意的仅占16%;认为目前已建的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使用方便和齐全的人数占48%;63.8%的南海区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在南海比较幸福;经常去参与文化活动的居民幸福感要明显高于不经常去参与文化活动的居民,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居民对未来生活水平预期的乐观度和幸福感;88.7%的南海居民认为自己5年后的生活会更加美好。从2011年起,南海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建设速度,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文化促进社会矛盾的柔顺化解,社会和谐程度得到提高

南海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社区文化建设,从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出发,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从而用文化的力量柔性化解生活管理中的摩擦和矛盾。在农村维稳、长者安老、青年教育、外来工子女教育等领域,实现社会力量与政府协同推动。像受到中央文明办的推荐,走进中央电视台《文明乡风》节目组的罗村孝德文化,还有将文化作为社会整体工程的内在精神的狮山“树本”文化……它们在活跃和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的同时,柔顺了社会矛盾,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人们素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