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引领校园

文化引领校园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王黎光,著名作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德艺双馨”称号、“繁荣首都文化事业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文化建设要有连续性、一致性,这是发展的前提,要在此前提下进行积极有益的论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持久的、长期的战略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

王黎光,著名作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德艺双馨”称号、“繁荣首都文化事业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13届)、金鸡奖(27届、28届)最佳音乐奖。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奖赛评委、CCTV全国钢琴小提琴大奖赛评委。

作为音乐人,八十年代工作于北大荒文工团,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并写下了四十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作为电视人九十年代任职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主编《北京新闻》《北京您早》《今日话题》《首都经济报道》《晚间新闻报道》等栏目;作为电影人,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游走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每一次蜕变,王黎光不仅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曾获得包括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飞天奖等全部国家级音乐类奖项。

主要作品:电影《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电视连续剧《年轮》《孔子》《宰相刘罗锅》《京华烟云》《老大的幸福》《贞观长歌》等。

分管宣传、学生工作、安全稳定等工作。

寄语考生

北京电影学院要打造一流的电影文化,要保持世界电影教育一流的水准,就要成为能够在大批培养电影创作合格和优秀人才、培养电影产业领军人才的同时,具有能够孕育电影大师的持续力的学府。

北京电影学院的建设,秉承“文化”的理念,追求可持续性发展。文化既无形又有形,既内隐又外显,既是影响力又是践行力。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文化是整个学校的精神气质,由此决定的制度体系、环境氛围、行为模式,折射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是操守、言行、态度和精神诉求。北京电影学院经过60余年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大学文化,反映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院精神、制度政策、校园景观之中,也渗透在师生的治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

进行当代背景下的北京电影学院文化建设,就是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已有基础上调整、提高和凝练更具有时代性、推动力的北京电影学院的精神理念,通过精神、物质、制度的载体,在教学、科研、创作各个领域、各项事业中去践行和发挥学校特有文化的深厚影响力。

北京电影学院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定位,即到建校70周年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电影学术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电影艺术创新、电影信息情报研究、教学管理以及办学条件等主要方面达到世界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高等艺术专业院校,实现建成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发展目标。到建校100周年时,将学校建设成世界电影高级人才培养中心、世界电影学术科研中心、世界电影艺术创新基地和国际交流中心,为巩固我国的电影强国地位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校训“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概括了我们的传统、责任和使命。但继承不是固步自封,继承是为了发展、创新和开拓,创新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发展也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总结发扬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代文化,唯其如此,才能不辱使命。

今天的北京电影学院,不但要在国家电影人才培养中有担当,在电影教育观念树立中有担当,还要在中国文化产业推进中有担当,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中有担当,在世界电影艺术创作和变革中有担当,自觉开拓求创新,生生不息求发展。

随着电影产业和电影教育的发展,国际电影创作佳片层出,好莱坞大片向中国市场直击而入,国内各级各类、多种形式的电影专业教育迎市场而上,这些都给北京电影学院这样一所中国唯一的电影专业院校带来了潜在危机和现实的挑战,也由此更加凝聚了北京电影学院在校师生的共识,那就是树立起引领行业、肩负使命的文化理想

文化建设要有连续性、一致性,这是发展的前提,要在此前提下进行积极有益的论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电影学院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方面亟需形成新的时代性的精神引领,主动总结,闯出新路。

在北京电影学院,要做到使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植人心,这需进行一番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持久的、长期的战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全面规划,确保每一年、每一个阶段都在向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目标的接近和努力中。北京电影学院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走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前列,加紧建设步伐,以自己素质优秀的毕业生来回报社会。

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之一在于国家文化话语权在全球的争取,电影语言以其世界语言的特点在诸多文化艺术形式中独具优势。人们在电影中看到价值观、历史,看到生活、经济、环境意识,直观感悟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国家的历程。对中国电影文化话语的学术梳理和学派树立,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职责和使命。

学校要构建一个以一流理念为引领,以一流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术阵地等硬件为基石,以一流人才培养力、文化创新力、技术领先力等软实力为标志的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目标体系。形成一个以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文化内涵为支撑,蕴含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学院精神等丰富理念,既富于历史传承又充满独特魅力的学院精神文化体系。打造以能积极满足电影技术变革、创意呼唤、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渗透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氛围浓厚、交叉融合的大学文化格局。建设以电影文化网站、校史馆、大学生电视台、各类品牌活动、历届优秀学生作品库为载体的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系列平台。产生以电影为主,覆盖电视作品、歌剧舞剧、纸媒书籍等多领域,有国际影响力、广泛传播、意义深远的一批艺术精品。通过建设,取得若干系统化、标志性的文化建设成果。推动我院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和创作三位一体,科研和创作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的形成。北京电影学院要打造一流的电影文化,要保持世界电影教育一流的水准,就要成为能够在大批培养电影创作合格和优秀人才、培养电影产业领军人才的同时,具有能够孕育电影大师的持续力的学府。我们要站在文化话语权的高度去看待电影大师的文化影响力,要以电影大师的培育为着眼点去看待大学的文化建设。

处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北京电影学院,要高举学院派旗帜,坚持开放和包容,使学校不但是电影人才的培养地,也能够成为电影艺术汇聚中心,电影艺术倡导研究中心。

(采访、撰稿:张舒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