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期刊云架构及创建策略研究

期刊云架构及创建策略研究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期刊云架构及创建策略研究张 诚,何先刚摘 要: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行业期刊云,可助期刊社业务管理全流程的云计算化,费用大幅降低,效率明显提高。探讨了期刊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了期刊云的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块,提出了期刊云建设的途径和策略,并就期刊云运维中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此外,作者通过期刊云平台还可掌握更多相关专业期刊
期刊云架构及创建策略研究_论文

期刊云架构及创建策略研究

张 诚,何先刚

(《数字通信》杂志社,重庆 400065)

摘 要: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行业期刊云,可助期刊社业务管理全流程的云计算化,费用大幅降低,效率明显提高。探讨了期刊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了期刊云的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块,提出了期刊云建设的途径和策略,并就期刊云运维中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云计算;期刊云;数据库;数字出版;策略研究

Title:Cloud Architecture and Creating Strategy of Journals

Abstract:The use of cloud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the journal cloud of a particular profession can help the cloud computerization of the whole journal business,decrease cost and improve efficiency.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journal’s cloud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the journal’s cloud structure model and function model are given,and the route and strategy of journal’s cloud construction are also discussed.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several problems in cloud operation.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journal cloud;data base;digital publication;strategy research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云计算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选择。云计算以其可靠性高、数据处理量巨大、灵活可扩展以及设备利用率高等优势,正大踏步进入各行各业,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据2012年4月17—18日举办的《第四届CCS云计算高峰论坛》主办方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有望迎来发展的爆发期。机遇就在眼前,需要牢牢抓住。

在期刊界,云计算应用早有案例,例如,知网、万方、维普以及北京勤云的在线投稿系统等,虽然它们为期刊出版的某一环节提供了高效的云服务,展示了云计算巨大的优势,但是它们对期刊社整体工作方式的转变并没有产生质的影响,纸、笔、个人电脑、终端存储、终端软件、离线编辑等传统工作方式仍在刊社中被广泛采用。建设一个行业云平台——“期刊云”,使期刊社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的云管理和云出版,既降低运作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1 期刊云概念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而成的网络运行核心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以及所处理的数据都不需要运行、存储在本地个人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分别交由大规模服务器集群和互联网的数据中心运行、存储[1]。用户只需要有一个具有输入、输出功能的显示器就可以享受电脑和手机所提供的全部服务。云计算的应用实例很多,例如在线投稿系统、在线图片文字编辑软件、网购的淘宝、个人出版的博客等。

期刊云是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供期刊社使用并实现期刊管理、业务开展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平台,也是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加工、线上销售读者付费阅读的在线平台。期刊云对用户(期刊社、广告客户、审稿专家、作者、编辑、读者)而言,所展现的就是一个期刊网站,站内入住了千千万万个期刊社或编辑出版单位。用户只需要在期刊云网站上注册账号并登录,便可享受全流程的云服务:查阅信息、发表评论、在线投稿、在线出版、与好友交流。对不同的用户,云平台赋予了不同的权限,例如,编辑可编校来稿,专家可审定稿件,期刊社领导可查看网上销售数据等。通过云平台,期刊社可以对社内资源加密,可以选择发行商授权运营,并且发行商也可根据各种阅读终端,例如电脑、手机、数字电视以及其他电子阅读设备,拓展渠道,扩大市场,增加收入[2]

2 建立期刊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趋势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人们的阅读已从读书时代逐渐进入“读网时代”,网络阅读已成为大众的生活需要。期刊云是一个拥有海量期刊内容的超大数据库,并具有强大的搜索和展示功能,通过期刊云平台,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一站式”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以及丰富的背景资料、来自各方的评论和最新进展情况,可满足读者对知识全面了解的渴求。阅读终端的多样性和随身性,使人们更热衷于碎片化阅读方式,期刊云随时在线的阅读功能为读者的碎片化阅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总之,期刊云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有效解决方案

2.2 满足作者发表需求

发表周期长、发表空间窄是困扰作者的两大问题。传统科技期刊,由于储备稿源多,杂志信息容量小,审稿不及时等原因,使得科研论文发表周期普遍偏长。不少作者的论文发表,一等就是一两年,到发表时,其学术价值已被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同类论文在其他杂志上已发表而导致其毫无价值,进而失去科技成果的发明权。通过期刊云可以有效地缩短发表周期,只需云服务提供商在期刊云上开发或部署“优先数字出版系统”,作者提交的论文经专家审定后即刻就可上网发表,并得到社会认可[3]。关于发表机会少的问题,主要是作者信息来源缺失,除了对少数几本专业期刊有所了解外,其他的就知之不多。由于行业最新动态不能及时掌握,研究成果跟不上形势,与编辑交流不够等因素,作者投出的论文不被采用,也失去了在其他刊物上发表的机会。有了期刊云,作者可通过实时在线读编交流系统以及期刊社首页信息发布栏,及时获得期刊社信息,如各期的重点选题计划、论文写作要求等,还能与编辑实时交流互动,修改完善论文,获得更多的发表机会。此外,作者通过期刊云平台还可掌握更多相关专业期刊杂志,进而有了更大的刊发空间。

2.3 满足期刊社管理需求

期刊云的建立将为传统期刊社的运作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既节约开支,又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使期刊社从过去的被动地位转为数字出版的主导。①节省开支。传统期刊社开展编辑出版业务,必须自建IT系统,需要购买硬件、软件并搭建底层平台,还得聘请专业网管人员运行维护,费时费力又费钱。有了期刊云,期刊社无需自建IT系统,所需的硬件、软件和平台等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传送方式获取。编辑只要有一个能上网的浏览器,便可随时随地在线查阅来稿、审定稿件、编辑加工、校对编排、信息发布和与客户互动交流,获得电脑、手机所拥有的一切服务功能,而且质量更优,成本更低。②自动化办公。期刊云能方便地为各期刊社提供一个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管理、制作和销售的无纸化和自动化,甚至连员工上班打卡、读者阅读下载、消费者购买等行为,期刊社也可以通过期刊云平台随时了解掌握[4]。③转型为数字出版的主体。传统期刊社在纸质期刊生产、制作、发行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但对期刊的数字产品管理几乎没有话语权。例如,期刊社对于交给知网的数字内容,以什么时间、何种方式出版发行,收益分成比例怎样确定等问题,不了解也无法控制。在期刊云平台下,期刊社如同淘宝网上的经销商一样,可以自主管理数字期刊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的终端阅读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自主经营,透明结算,并且可根据发展要求创新赢利模式,真正成为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主体。

2.4 期刊云建设的可行性

虽然刊物的刊期、宗旨、专业、对象、特色和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期刊管理、编辑流程、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以及作者编辑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这就为期刊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与此同时,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期刊云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淘宝网的云服务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门店、产品、服务对象千差万别,但是它建成后为千千万万个销售商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销售平台。将“期刊云”打造成期刊界的“知网+淘宝网+人人网”,既可行又必要。

3 期刊云的架构及功能

建设期刊云的目的是要让期刊社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的云管理和云出版,减少费用,提高效率。要达到这个目的,期刊云的设计按功能可分为四大基本模块:期刊社政务管理、编辑流程管理、读编信息交流、期刊发行销售。

3.1 期刊社政务管理

期刊社政务管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通过OA系统可以轻松实现无纸化远程和移动办公,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实现决策高效能的目的。许多大学的校园网都部署有OA系统,期刊云相关平台的建设可借鉴校园网的OA系统,并根据期刊出版特点充实完善。

3.2 编辑流程管理

编辑流程管理模块是编辑业务工作的操作平台,类似“在线投稿系统”,但功能更强大,基本功能包括: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审稿、编辑交流、编辑信息发布、稿件信息统计等在线功能。很多化工类、医药类的期刊使用的北京勤云在线投稿系统,可作为期刊云相关模块建设的参考。

3.3 读编信息交流

期刊云可开发部署类似QQ和QQ空间的即时通信软件和交友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编辑与作者,编辑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进行沟通、交友。不仅是语音,还包括图像、资料、数据等;不仅在电脑上,还可以在手机、固定电话等任何终端上实时在线沟通。期刊云通过发布博客、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功能,搭建一个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

3.4 期刊发行销售

期刊云拥有自己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可实现类似知网的展示功能和淘宝网的网购功能。数字产品营销模式有三种:①纸质期刊发行后内容的二次销售,即把原版期刊生成数字化的文件,发送到数字期刊发行平台,供用户线上阅读;②对纸质期刊内容重新加工制作,增加图片、语音及最新的资讯,形成数字精华本,以主页广告、电子邮件、手机彩信等方式推广或直接发送给订户;③构建自己的数据库,借鉴知网、万方的销售模式,实行用户付费下载阅读[5]。这三种方式均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电子、通信设备进行阅读。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方式的支付(知网每下载一次付费2元)是直接付费到期刊社,期刊社所获得的收益将远远大于目前每年仅几千元的版权费。

4 期刊云的创建及运营、维护

4.1 成立期刊联盟

要规划和建设期刊云,首要的问题是要有规模,要有海量数据。云技术是伴随海量数据的处理而产生的,没有大规模数据,云计算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意义[6]。只有组建期刊联盟,才能保证云计算所需要的海量数据和超计算需求,发挥云计算的作用和价值,这也是云计算平台提供商的利益所求;只有组建期刊联盟,才能保障内容资源的全面性和多样性,进而集聚更为广大的消费群体,实现期刊云的长效发展;只有组建期刊联盟,才有利于期刊云的管理与运营。否则,今天某家期刊社要求增加某项功能,明天另一家期刊社要求部署某个应用程序,运营商疲于奔命,怎能提高服务质量?此外,组建期刊联盟还可以提升期刊社的话语权。联盟除了期刊社外,还应包括平台运营商、硬件厂商和技术提供商等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各方共同研究解决基于中文的格式标准、版权保护标准以及定价原则,建立行业自律和规范,推动政府立法和提供资金扶持等,形成一个行业参与者共赢的商业模式。在联盟的成立中,编辑学会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团结组织期刊社,并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代表进入联盟决策层,与产业链其他主体共同制定建设、运营规划和行动指南;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领导作用,牵头组建期刊联盟。

4.2 云平台租凭

现在各地都在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或云平台,期刊联盟不必自建云计算基础设施,只需要花费少量的管理费便可租赁云计算中心的云服务平台。期刊社根据云服务提供商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格式,将各自的期刊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提供给云平台,再通过云平台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生成用户可阅读的电子页面。各期刊社仅需向联盟申请属于自己的专用账号,就可使用期刊云提供的管理、生产、发行和展示等功能,完成期刊的各个作业流程。云平台是按各期刊所使用的服务类别及时间,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使用费用。期刊社是内容提供商,整合后的数字出版内容存储在期刊云中归期刊社所有。

4.3 期刊云利益分配机制建立

在期刊云平台上,期刊社可以建立自己的期刊超市,拥有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期刊超市的展示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获得收益。收益如何分配事关重大,处理不好,前面的工作就会功亏一篑。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期刊社、平台商、分销商的共同努力、积极尝试,最后找到大家都满意的分配方案。另一方面,要建立统一、透明的电子结算与收入提成系统。透明的结算系统保证了收入和利润计算的可靠性,期刊社、平台商和分销商随时都可在平台上查阅销售数据,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并为建立各方之间的信任打好基础。

4.4 期刊云的运营、维护

云服务提供商是期刊云的运营者,同时也负责期刊云的建设和维护。在期刊云的建设中,它要发挥技术提供商、软件环境开发商和终端设备提供商的作用,根据期刊云的功能作用以及终端设备的特点搭建云平台;在运营、维护中,其功能涵盖了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网络传播者的所有功能;在数字期刊出版中,又扮演数字出版商的角色,对超大的数字内容进行整合、存储、输出和维护管理。期刊云中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帮助期刊社管理信息,为期刊社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数据的丢失、损坏以及系统病毒感染等安全问题全部交给运营商负责,不用期刊社操心。期刊社要做的事就是利用期刊云的功能或服务,完成编辑所要完成的本职工作[7]

5 问题与建议

要使期刊界的行业云服务平台——期刊云,建成并为刊社及读者提供优良的服务,有几个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妥善处理。

5.1 数字出版法律体系建设

目前,期刊的数字出版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网络上信息传播缺少监管,法律法规滞后,作品的复制、删改、移植、盗版等现象普遍存在,数字作品的版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伤害了版权拥有者的权益。许多名刊大刊不愿意提供内容,拒绝与数字出版商合作,对期刊云的建设和发展会带来不良影响。加快数字出版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尤为重要,需要引起政府及社会各届的高度重视。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媒体引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对侵权盗版行为的严厉打击,提高版权保护意识,保障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其次,加快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积极建立以司法、行政、技术和标准相结合的版权保护体系,为版权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第三,强化网络监管,出版、宣传、公安、电信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协调、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监管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随时应对网络出版突发事件的出现;第四,完善法规体系建设。由于形势的发展,现有的《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的某些条款显得有些过时,应加快修订。目前数字出版急需的“数据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要尽快制定发布。有了这些法规的保驾护航,期刊云的建设和运营才会乘风破浪、不断前进[8]

5.2 数字出版业标准化发展

期刊云是一个数字出版平台,期刊的数字出版须按照标准来进行,例如文档格式及编码等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产生。有了统一的标准,设备之间才可以互联互通,数字产品才可被其他阅读终端识别,制作成本才会降低,市场才会做大。遗憾的是,数字出版标准化建设在我国一直重视不够,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使通用格式的数字化出版物的开发停滞不前,影响了读者的选购,制约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渐培养一支懂业务,熟标准的专家团队;二是完善标准化运行机制,探索研究有利于标准实施的方法和手段;三是加强国外标准化战略及标准的跟踪研究,为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提供借鉴;四是加大标准化科研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标准研究;五是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和宣传效果。[9]

5.3 产业链的分工合作

数字出版对于传统的纸质出版而言是个新事物;作为一个新事物,其产业链的成熟必然有一个磨合期,但磨合不能太久,各主体的功能、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应尽快确定,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和谐发展的共赢局面。在产业链形成的初期,要避免互相排斥、缺乏合作的局面出现。尤其是运营商,要扮演好服务商的角色,不能今天想做内容,明天又要做销售,后天又要做技术,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期刊云框架下,运营商要做好通道,把精力放在建设维护上,向各期刊社、读者、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期刊社要发挥内容生产的强项,在策划、稿源、编辑、校对、审定和数据库方面下工夫,为消费者提供优异的数字内容。各主体要定好位,做自己擅长的事,并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把产业链做大做强[10]

6 结束语

在纸质阅读盛行时期,传统期刊高枕无忧,自从互联网出现后,传统媒体就开始走下坡路,发行量和广告越来越少,发展日益艰难,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新旧交替,螺旋上升。传统媒体经过十多年互联网的洗礼,在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将在云计算这场大火中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更加辉煌的火凤凰。

期刊云是期刊社自己当家作主的“知网”,是期刊界的“淘宝网”和期刊界的“人人网”。云计算技术为传统期刊社提供了一个大发展的机遇,如果把握不及时,将继续经受痛苦,希望期刊同仁、期刊编辑学会、期刊行政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创造条件,支持传统媒体尽快进入云计算化的数字时代。

参考文献

[1]邓向阳,彭祝斌.云计算数字出版业发展的助推器[J].编辑之友,2010(9):57-58.

[2]杜燕军,贾伟峰.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探讨[J].编辑之友,2011(4):51-53.

[3]董丽波,马爱芳.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网络在线投稿系统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2):258-260.

[4]姜永凯.面向媒体应用的云服务[J].中国传媒科技,2011(8):69-71.

[5]周园,陈沙沙.《中国知网》在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07(6):434-435.

[6]钟细军,厉亚.云计算与期刊云——科技期刊未来的新平台[J].出版发行研究,2011(11):77-81.

[7]崔明,段琳琳.云计算时代下中小型出版社数字出版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34-137.

[8]罗昕.计算时代数字出版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1(11):62-65.

[9]张博,庄子匀,陈获良.云出版是解决数字出版面临问题的根本出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2(2):14-17.

[10]彭绍明.云出版:数字出版发展的整体方案[J].出版发行研究,2012(2):10-13.

作者简介

张诚(1958—),男,重庆邮电大学《数字通信》杂志社,副编审,执行副主编。先后担任执行副主编、执行副总编、总经理等职务。通信地址:重庆市南岸区重庆邮电大学(邮箱:400065)。电话:023-62461033,13983007450。电子邮箱:zhangcheng@cqupt.edu.cn;fzs4710@vip.sina.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