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强敦煌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

做强敦煌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做强敦煌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 巨虹一、敦煌文化保护的基本情况(一)引进先进理念、技术、设备——科学保护敦煌文化总投资2.61亿元、备受关注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7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由于敦煌莫高窟文物本体材质脆弱,洞窟空间有限,近年来,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探讨敦煌文化保护,主要对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甘肃省各界为敦煌文化保护所做出的工作进行总结。
做强敦煌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_2009年甘肃省文化发展分析报告

做强敦煌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

img6 巨虹

一、敦煌文化保护的基本情况

(一)引进先进理念、技术、设备——科学保护敦煌文化

总投资2.61亿元、备受关注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7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总投资26100万元,其中保护利用设施20630万元,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工程1957万元,风沙防护工程1381万元,安防工程2132万元。作为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依托先进数字技术打造的保护利用设施项目最为引人关注。2009年初,包括“数字敦煌”在内的,总投资2.61亿元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开工,预计将于2011年完工。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这座连续营造了上千年的东方艺术宝库,具有特殊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敦煌莫高窟文物本体材质脆弱,洞窟空间有限,近年来,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北区在内,在莫高窟已实施了6期加固工程。从1944年至今,敦煌保护事业先后经历了文物守护、抢救加固和科学保护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就是敦煌保护的三大跨越。探讨敦煌文化保护,主要对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甘肃省各界为敦煌文化保护所做出的工作进行总结。

1.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量先进科技不断引入石窟保护的各个方面,如石窟地质与环境调查,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固石窟,综合性防风固沙,用数字技术对壁画信息进行储存,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采用计算机建立石窟文物、工程和保护修复档案等。

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了工程阻沙、化学固沙、生物固沙相结合的综合治沙试验,全自动的气象环境监测与洞窟环境监测,壁画颜料变色机理、胶结材料、修复材料的研究,莫高窟区地震危险性分析,榆林窟危岩铆索加固与裂隙灌浆,壁画图像数字化处理和计算机存贮等近30项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的不断引入,极大丰富了敦煌遗产的保护技术和保护手段,有效改变了石窟内部及其环境的保护状况,使敦煌遗产的保护工作从原来的抢救性保护,过渡到了科学保护阶段。

2.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机构、组织的合作

1997年,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在洞窟数字化和环境监测方面开始合作,促进了敦煌石窟的保护。2009年7月,浙江大学与敦煌研究院签订了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共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技术合作研究基地;二是共建敦煌石窟壁画数字资源库;三是双方进行合作研究,包括文化领域的重大项目和敦煌壁画数字资源库方面的合作研究;四是双方进行人才的合作培养;五是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文物数字化工程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最后还明确规定了双方知识产权与研究成果的各项内容。(1)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作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接受关心和支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事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自愿捐赠(包括资金和物品);资助敦煌石窟的科学保护和修复;资助有关敦煌学的科研项目;资助出版有关敦煌学的科研成果;资助国内外敦煌保护、研究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同国内外有关团体、研究机构、或个人合作举办与敦煌有关的展览、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为国内外有关团体、研究机构和个人提供敦煌学研究资料、研究成果、信息咨询等服务。(2)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出资支持一系列公益项目(如2008年的“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石窟保护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国外保护机构和组织的积极参与,已经成为敦煌保护的新力量,从资金、技术、人才到设备,源源不断的国外支持和帮助,使敦煌保护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得到了提高。国外力量参与敦煌保护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近20年来,已经有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西北大学、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多个国外机构和组织参与了敦煌的保护。他们在石窟内外环境监测、风沙危害治理、壁画病害机理研究、保护材料筛选、壁画修复科研及洞窟数字化拍摄、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敦煌研究院进行了多项合作。

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进行的以莫高窟85窟为主要对象的长期合作最具影响。该项目是《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指导下的第一个保护试点,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又是国际合作产物,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联合制订。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还在鸣沙山上设立了A字形防沙障,以减弱沙尘对莫高窟的侵蚀。双方在莫高窟的保护合作,不但解决了莫高窟本身保护中的诸多难题,而且对丝绸之路其他石窟和古遗址的保护都有借鉴意义。

1990年,敦煌研究院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正式签订了合作研究保护敦煌莫高窟项目,这是中日文物保护的最早合作项目。在第一期项目结束后,双方又分别于1996年、1999年和2002年签订了第二、三、四期合作项目。2006年5月,由敦煌研究院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进行的中日合作研究保护敦煌莫高窟第五期项目在敦煌正式启动。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从当时起至2011年,双方要在敦煌莫高窟合作进行285窟、428窟、148窟、275窟、268窟及其附龛、272窟及其附龛的研究和保护。具体内容包括壁画色彩技法及修复技术、碳14测年等。2009年双方又继续签订了合作项目。

3.引进先进理念,培养保护人才

在开展多项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培养了一批保护人才。中、美、英三国四方合作、“壁画保护研究生班”敦煌学习、日本壁画保护学员来敦煌学习、赴日本文物保护机构合作研究、赴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研究等壁画保护人才的学习与交流活动以及国际合作,吸收、学习了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培养了整个保护队伍,掌握了国际上的先进保护理念。

(二)“数字敦煌”——依托先进技术打造的保护利用设施项目

任何事物都避免不了消亡的过程,人们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莫高窟壁画的消亡,因此除了采取直接的保护措施外,敦煌研究院还对壁画采取了临摹、数字化储存等手段,利用数码技术,永久地、高精度地保存敦煌石窟艺术资料。先进的数字影像技术更广泛地参与到莫高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可以用于图像资料的保存、石窟的保护修复、具体文物的拍摄等各个方面。

1.保护与利用,敦煌莫高窟不得不面对的矛盾

1944年,莫高窟成立了保护管理机构,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以精美壁画和彩塑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宝库”,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1984年游客突破10万人次,1998年突破20万人次,2001年突破30万人次,2004年突破40万人次,2006年突破50万人次。2007年达到140万人次,2008年,受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回落到92万人次,2009年1~8月份累计接待游客86.49万人次。莫高窟自1979年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600多万人次。

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在莫高窟日益突出。游客聚集,可以改变洞窟内的小环境,呼出的水汽、二氧化碳等达到一定浓度时,会直接危及脆弱的壁画和彩塑。一方面,游客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客流的不均衡也给莫高窟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据统计,参观莫高窟的游客约有65%集中在每年的7至9月,约70%的游客集中在每天的11时至15时参观。

为了合理分流游客,减轻保护压力,让游客获得更好的参观效果,在持续20余年的传统直接购票参观方式后,2003年4月,莫高窟启动了游客参观人工预约。2007年7月,又启动了网上预约参观。新的参观方式,直接对莫高窟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影响,同时受到游客的欢迎。2007年旅游旺季,前往莫高窟参观的游客中,网上预约平均超过了七成。

参观预约制的成功实施,直接缓解了莫高窟保护压力,但以文物本体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参观方式,仍没有根本改变。为了吸引游客在窟外参观,减少在窟内的滞留时间,运用先进技术,打造“数字敦煌”,成了解决矛盾的新出路。

2.服务游客的“数字敦煌”项目启动

反复科研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具有真实录入、易于传播和无损复制等特点,是永久性完整保存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为了将数字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就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壁画存贮研究。为了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开始了莫高窟的数字化拍摄。

为了避免对莫高窟窟区环境的影响,游客服务设施选址在敦煌市省道314南侧,距离莫高窟15公里。在新实施的保护利用设施项目中,一方面要继续进行洞窟的数字化研究和拍摄工作,一期将完成最有价值的170个A级洞窟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利用这些拍摄的数字图像和资料,制作逼真的洞窟实景漫游和主题电影。数字展示及游客接待设施工程将设置主题电影演播厅、洞窟实景漫游厅、多媒体展示厅、文物陈列厅及游客接待大厅、购物区及相关配套设施。游客可以跟随高清数字图像进行洞窟内的实景漫游,也可通过主题电影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地理、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从而减少在洞窟现场的滞留时间,降低直接参观对洞窟内文物的不利影响。游客能欣赏到石窟外景、洞窟建筑结构、内部壁画和彩塑等,不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还可以更多、更为深入地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联手攻关的“数字敦煌”工程,2008年11月已完成部分石窟的三维模型制作。

2009年5月26日下午,西北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卢选民和邵舒渊两位教授结合敦煌壁画数字图像拼接工作所涉及的智能信息算法及系统架构,为数字中心全体人员详细介绍了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项目”中的敦煌壁画数字化工作,2009年6月5日至13日,敦煌研究院和美国西北大学共同组织了对数字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数字化摄影培训。敦煌研究院现在已经拥有一支近30人的敦煌壁画数字化技术队伍,并独立完成12个洞窟的数字化摄影工作,已经具备承担石窟壁画数字化工作的能力。

2009年6月17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敦煌举行数字文化遗产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微软公司的7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有15位专家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做了专题报告。

3.先进数字技术引领莫高窟保护利用打开新局面

从投资数额和工程规模看,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超过了历史上莫高窟任何一个工程项目。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成了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最大亮点。这一工程具有前瞻性和拓展性,是对敦煌历史文化遗存的最有效保护和最合理利用,不仅对敦煌文物保护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也有突出示范作用。

整个工程实施后,可使莫高窟的保护和利用水平同时得到提升,洞窟内的文物会更安全,窟区环境将得到更有效保护,游客参观需求会更好得到满足。可使游客在洞窟现场的滞留时间减少一半,大大降低对文物本体的干扰。莫高窟洞窟的合理动态承载量是每天2900人次,工程实施后,可使每天的参观接待能力达到5000-6000人次。随着参观方式的转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游客在莫高窟景区的参观时间,可从现在的平均2小时,延长到平均3小时。

二、敦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敦煌市为与“敦煌”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并提供了条件。我们探讨敦煌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预测,主要选取敦煌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影视业和敦煌乐舞的发展情况时,以敦煌市为代表,兼及全省乃至全国的情形。

(一)旅游业

1.敦煌旅游业概况

敦煌市是中国开发旅游最早的城市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城市交通、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建了敦煌铁路,开通了丝绸之路沿线5条铁路运营线路;提升了敦煌机场的规模和标准,开通了临时国际航空口岸,为中外游客创造了来去自由、舒适宽松的旅游环境。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宾馆饭店130多家(星级饭店近40家),标准床位达12000多张,旅行社60余家,有7个语种的持证导游近900名,各类旅游汽车达1000多辆。旅游接待条件日趋完善。

近年来,敦煌市坚持“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旅游业已成为敦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敦煌的游客每年以20万的速度递增。2007年,敦煌接待中外游客达到14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亿元。2008年,敦煌市旅游受不可预见因素影响,旅游接待人数92万人次,同比下降34.45%,旅游总收入4.96亿元,同比下降38.47%,未达到预期目标,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55%。(3)2008年“五一”期间,敦煌共接待游客9162人次,日接待量达3000多人,实现旅游收入185.36万元。2008年5月以前敦煌市旅游业受全国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截止2008年5月底,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4.81万人次,同比下降21.24﹪,实现旅游收入12948.34万元,同比下降23.41%,旅游市场出现萎缩和低迷状态。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敦煌共接待中外游客4.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6.2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74%和7.93%,各项旅游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2009年以来,敦煌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旅游升温。1-4月份,全市接待中外游客17.43万人次,同比增长9.62%,实现旅游收入8703.58万元,同比增长6.63%。2009年“五一”小长假敦煌旅游突破低潮再攀新高,共接待外来游客9456人次,同比增长3.1%;其中莫高窟接待游客15681人次,同比增长154.7%;鸣沙山月牙泉接待游客17579人次,同比增长78.7%;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88.2万元,同比增长1.9%。2009年1-8月份敦煌市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6.49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达43613.53万元,同比增加9662.06万元,增长28.46%。2009年“十一”黄金周长假,共接待中外游客5078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45%;实现旅游收入10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全市床位出租率达到61.8%,各项旅游指标均创新高。

2.2008—2009年敦煌旅游业的发展

2008年6月16日召开敦煌旅游经济分析会,敦煌为有效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活跃敦煌旅游市场,调动国内外旅行社组客联团的积极性,出台了《关于对旅行社组客联团及旅游促销实行优惠政策的奖励办法》。

敦煌已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协调争取国际国内城市开通到敦煌的航线航班,最大限度地解决广大游客到敦煌旅游的交通问题。积极拓展周边及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的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宁夏等省区的区域交流与合作。在入境游方面,大力巩固日韩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发展中国的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市场,积极促成2008年9月份以后的日韩国际旅游包机业务。

2008年7月4日,全省第二大火车站——敦煌火车站正式开通投入运营。它的建成运营为敦煌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了敦煌城市的魅力。

2008年7月22日,敦煌市在天津宾馆举行了“奥运在北京,旅游在敦煌”天津·敦煌旅游市场对接联谊会,并邀请了天津市近50余家旅行社负责人进行了专题的旅游促销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敦煌的旅游市场对接洽谈。

2008年11月“中国文化生态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敦煌市被组委会授予“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这是敦煌市继获得“国家旅游名片”、“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等称号之后又获得的一项殊荣。对进一步提高敦煌旅游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敦煌旅游快速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2008年12月21-23日,酒泉市“龙腾杯”第二届导游(讲解员)技能大赛举办,敦煌市导游管理中心共派出18名选手,其中有17名选手获奖。

2008年12月,计划投资1500万元的敦煌客运枢纽中心已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正式上报国家交通部审批。该项目建成后,旅客日发送量可达到5000人,制约敦煌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009年3月11日,来自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天水、嘉峪关、敦煌等中国西部11个省市24个旅游城市的旅游局长或代表齐聚西安,经过会议协商,24个旅游城市代表共同签订了《中国西部旅游城市合作协议书》,并一致提出了中国西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联盟2009年行动计划。构建旅游合作平台,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共同打造“中国西部游”的品牌形象。

2009年3月20日召开了旅游形势分析及对策研讨座谈会,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旅游升温的旅游景区门票和旅游团队优惠政策:从2009年3月1日起至6月30日,敦煌所有旅游景区门票(包括莫高窟)均实行半价优惠政策;从2009年7月1日起至10月31日,凡组织10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参观敦煌旅游景区(含莫高窟)给予景区(点)门票10免2的优惠;凡组织100人以上的包机、专列、会议旅游过夜团队,参观敦煌市属旅游景区(不含莫高窟)给予景区(点)门票10免3的优惠。

敦煌市还切实加快旅游深度开发,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目前,总投资2.61亿元的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已完成风沙防护工程19.3万平方米;总投资4117万元的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总投资1.5亿元的敦煌风情城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这个集商贸旅游、文化休闲、民俗风情、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区于2009年4月28日开街试运营,使敦煌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广播影视业

1.广播业

敦煌现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记者站1个(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敦煌广播记者站于2007年10月挂牌)。

敦煌人民广播电台建台22年(1987—2009)来,广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敦煌人民了解信息、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媒介。也使敦煌的广播事业发展走在了全省县级广播电台的前列,为宣传敦煌、推介敦煌和树立敦煌良好的形象做出了贡献。

2009年8月份以来,敦煌电台完成发射塔的技术改造,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投资的播出设备已经到位,目前正在加紧安装调试当中。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与敦煌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办的《北方调频》广播节目,将在第二届中国敦煌葡萄节期间(28日)开播。该频率每天播出18个小时,节目以综艺、体育、长书等内容为主。除广播方面的交流外,双方还拟在文化交流、行业培训等领域进行合作。

2.影视业

敦煌现有电视台1座,敦煌电视台建台26年(1983—2009)来,各项业务不断拓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共有《敦煌新闻》、《敦煌少儿电视》、《敦煌地区天气预报》等在内的十几套电视节目。2008年,敦煌电视台把全面包装自办节目,倾情打造品牌节目,加大自办节目播出次数和频率作为繁荣电视荧屏、提高收视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增《敦煌点击榜》、《为农服务》、《生活新干线》等自办栏目,同时全新改版《周末话题》栏目,倾情推出电视专栏《访谈》节目。

依托敦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敦煌市还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社会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大乘艺术公司、敦煌历史博览园、环幕影院等文化企业,对广播电视服务部、敦煌影视城等文化企业的产权进行了公开拍卖,进一步盘活了存量资产,激活了文化生产力。

敦煌的影视业主要是为外地剧组提供外景,提供影视广告协拍业务等。敦煌旅游服务中心,主要介绍和促成省外剧组到敦煌市拍戏,通过影视媒体更广泛的地宣传敦煌,让敦煌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敦煌;同时为剧组进行协调、服务工作,依据剧组的拍摄日程、地点,统筹剧组在敦煌的生活安排,协调联系拍摄场地、租用设备器材等工作,还可以为剧组推荐人才。

敦煌著名的影视外景地有:

(1)敦煌古城(仿宋沙州城)古城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而成的。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除《敦煌》一片外,先后在这里拍摄过《封神演义》、《怒剑啸狂沙》、《新龙门客栈》、《敦煌夜谭》、《沙洲王子》、《海市蜃楼》等20多部影视剧。

(2)国家级雅丹地貌地质公园(俗称“魔鬼城”),是一处风蚀地貌群落,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电影《英雄》、《天脉传奇》、《齐天大圣孙悟空》等影视作品都曾展现其独具魅力的景观。

以敦煌为题材的影视创作大体可分为这样几种:

电影动画片:主要作品有《九色鹿》(1981)、《夹子救鹿》(1985);电影故事片:主要作品有《沙漠宝窟》(1981)、《丝路花雨》(1982,戏曲片)、《敦煌》(1988,日本)、《敦煌夜谭》(1990,中国香港);电视剧:主要作品有《张大千敦煌传奇》(2005)、《大敦煌》(2006)、《神探狄仁杰》(2004-2007);纪实性电视作品(风光片、专题片、纪录片):主要作品有《丝绸之路》(中日合拍)、《神秘的月牙泉》、《敦煌百年》(凤凰卫视)、《敦煌》、《敦煌再发现》、《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走遍中国·敦煌》、《大河西流·拯救敦煌》、《新丝绸之路·敦煌生命》、《中国西部探秘·永远的丝路》、《中华文化系列·敦煌莫高窟文化》、《鸣沙山·月牙泉》、《敦煌写生》等。

(三)文化艺术业

1.敦煌乐舞

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是敦煌乐舞的母体。以敦煌艺术为题材在舞台上较早展开艺术创作的是1917年梅兰芳改编演出的京剧《天女散花》,以及1956年戴爱莲创编的双人舞《飞天》,这两部作品已成为舞台艺术中的传世精品。改革开放以后,甘肃艺术界在敦煌艺术方面大做文章,先后创作演出了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1979);大型乐舞《敦煌古乐》(1993);舞蹈诗《西出阳关》(1994);四幕儿童剧《九色鹿》(1999);四幕大型舞剧《大梦敦煌》(2000);陇剧《敦煌魂》(2001);敦煌壁画剧《茸宝记》(2002);大型乐舞《敦煌韵》(2004);大型京剧《丝路花雨》(2007);杂技剧《敦煌神女》(2007)。

(1)《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剧组先后到朝鲜、法国、意大利、日本、泰国、西班牙、土耳其、德国、南斯拉夫等四十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访问演出,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深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典范”、“东方的天鹅湖”、“中国民族歌剧的新成果”。1994年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荣获“经典作品金像奖”,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自1979年首演到2004年的25年间,《丝路花雨》已成功地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了1400场次,观众总计300多万,因此以“中国舞剧之最”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

(2)《敦煌韵》

2004年,历时3年创作的大型乐舞《敦煌韵》正式公演,它通过《飞天》、《鱼月神泉》、《千手观音》、《霓裳羽衣舞》等歌舞乐场景,表现了敦煌壁画乐舞的独特魅力。2006年《敦煌韵》代表中国艺术团赴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敦煌韵》创作历时3年,至2009年初已演出约500场。

(3)《敦煌神女》

《敦煌神女》于2007年11月创排搬上舞台,在金城大剧院首演后获得好评如潮。该剧的诞生填补了甘肃,甚至是西北没有杂技剧的空白。这是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之后,我省推出的又一项弘扬敦煌历史文化的大型精品文化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8年,在第七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中喜获优秀剧目奖。

自2008年4月28日开始,甘肃省第一部原创杂技剧《敦煌神女》回归故乡敦煌,在新落成的敦煌大剧院成功上演。5个月来,连续演出200多场次,观众达8万多人。《敦煌神女》将是敦煌大剧院里的常驻剧目,在每年5月至10月旅游旺季每天向游人演出。

2008年奥运会期间,敦煌大型歌舞剧《丝路花雨》向各国代表及成千上万的奥运嘉宾展示了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飞天舞蹈的艺术神韵;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敦煌飞天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在《丝路》节目中,飞天仙女的独舞给全世界无数的观众留下了惊艳的一幕。2008年12月,文化部对2007-2008年度25个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奖励,舞剧《大梦敦煌》位列奖励名单榜首,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上榜项目。

2009年1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舞蹈分会和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联合举办的首届敦煌舞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敦煌舞将在中国古典舞的范畴内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

2.相关演艺产业

由甘肃省杂技团整合敦煌市艺术团和敦煌市电影公司组建成立的敦煌杂技艺术歌舞剧院,筹资1800多万元将原敦煌市电影院进行改扩建后更名为敦煌大剧院。高23米、深18米的后台达到大型剧目演出标准。60多台电脑灯及美国进口音响设备,使敦煌大剧院成为甘肃省一流的演出场所。敦煌大剧院的建成和开展《敦煌神女》演出对于激活敦煌文化演艺市场,丰富敦煌市旅游项目,增强敦煌旅游的影响力、吸引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4月开街的敦煌风情城专门规划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休闲街、文化主题区等文化功能区;在建的五星级金銮大酒店配套建设了敦煌梦幻剧场。以敦煌风情城和敦煌宾馆、太阳大酒店等四星级以上宾馆为阵地,开展中小型的旅游演艺活动;以农家园为阵地,开展敦煌民歌和敦煌曲子戏演唱活动。

旅游演艺产业不断探索发展,敦煌宾馆、太阳大酒店等宾馆饭店都组建了自己的演出团队。由敦煌宾馆主办的“敦煌之夏”文艺表演是敦煌市为游客提供的一项大型歌舞表演活动,于每年的6到10月举行。

3.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近年来,敦煌市先后建成了月影广场、市政广场、沙州乐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乡镇、社区建起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建成了文化室,设立“农家书屋”32家,建成农村文化活动小广场23个,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结合重大节庆活动,敦煌市在市区主要节点及体育场(馆)、月影广场、市政广场、沙州乐园等地开展了社火表演、“万人高歌唱敦煌”、“革命电影放映月”、健美操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支持群众创办自乐班32个,每年演出10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1999年到2008年,敦煌市连续举办了九届城乡自乐班大奖赛,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敦煌曲子戏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

敦煌的卡拉OK厅、桑拿房、台球室等娱乐场所大多只在旅游旺季才营业,农家游乐园开展地也比较有特色。玩沙是敦煌比较有地域特色的娱乐,游客可以到鸣沙山跳滑翔伞、滑沙,进行沙浴、沙疗。2009年4月,敦煌风情城开街庆典仪式在敦煌市举行。2009年7月17日,甘肃敦煌沙滩排球邀请赛在敦煌市鸣山村沙滩排球场举行。

(四)文博会展业

1.会展设施

敦煌市博物馆位于敦煌市阳关东路,是以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地志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写经,汉长城烽燧出土的汉简和200多座东汉及魏晋古墓中出土的墓葬物最有特色。

敦煌民俗博物馆位于月牙泉边,为清代风格的四合院式古堡建筑。馆内陈列着敦煌地方民间文化、宗教信仰、人生礼仪、婚丧嫁娶、生辰寿诞、岁时节令、衣食住行、饮食起居、风味小吃、供神祭祖、陶瓷器皿、生产生活、游艺竞技、商业习俗和民间刺绣等20多项专题的内容,展示了西北民俗风情。

近年来,敦煌市注重大型文化场馆和文物旅游景区建设,继开发建设三危山文物旅游景区和建成全省最大的全景式遗址博物馆阳关博物馆之后,又开工建设了敦煌博物馆新馆、敦煌自然博物馆、中国·敦煌动漫网络制作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009年,敦煌市要加快敦煌博物馆新馆、敦煌伊塘湖等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尽早向游客开放。2009年7月26日,敦煌民俗博物馆游客休闲中心隆重开业。景区管理处结合民俗博物馆实际,投资近百万元对原民俗博物馆进行了精心设计包装,建成了集住宿、餐饮、棋牌、纳凉等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设施,极大地丰富了中外游人的文化生活。

2.会展业

敦煌市先后争取举办了第三届杰出华商大会丝绸之路敦煌旅游峰会、中国西部地方党刊年会、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十省市群众体育工作研讨会、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即开型体育彩票财务培训会等参会人员多、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的全国性会议10多个。

敦煌旅游会议服务中心是敦煌唯一的专业会议公司,有着多年主办会议的经验及专业操作队伍,承接过近200场次的大中型企业年会、研讨会、行业培训会议、商务会议及旅游活动。如:2007中国旅游前沿问题论坛(286人)、2007证券技术行业系统安全保障研讨会(78人)等。

除了浴佛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敦煌还有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每年6月1日在鸣沙山举办的滑沙节;9月中旬举办的敦煌飞天文化旅游节。

2008年9月1日至6日,第四届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敦煌葡萄节和“龙韵杯”敦煌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在敦煌举办。敦煌市对接洽谈签订了3个项目,签约资金1.1亿元。旅游对接实现突破,敦煌市与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及国内知名旅游社开展了敦煌航线、航班旅游包机对接洽谈,签订了7项相关协议。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甘肃卫视、《甘肃日报》、《兰州晚报》等新闻媒体对节会中的表演和比赛进行了宣传报道。2009年6月11日,第二届中国·敦煌葡萄节新闻发布会在兰州饭店召开,会议于2009年8月29日至31日在敦煌召开。

3.展览业

近年来,敦煌市先后在日本、韩国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周”、“敦煌文化旅游推介会”等交流推介活动,参加了北京龙庆峡中韩文化节、西安国际旅游博览会、法国“敦煌花雨”文化展,在新加坡举办了敦煌旅游招商推介会,组团参加了郑州国内旅游交易会,举办了第三届杰出华商大会丝绸之路敦煌旅游峰会、敦煌首届中华名优小吃美食节暨第二届敦煌小商品展销会等重大节会32场次。这些节会为发展文化产业搭建了一个特殊平台,为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2008年,敦煌市坚持以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强化宣传促销,扩大对外开放。1月19日,由中国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在首都北京引起强烈轰动,累计前来观展的人数达60万人次;7月22日-10月19日,《丝路放歌、情系奥运——2008天津敦煌艺术大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11月20日,敦煌市又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敦煌花雨”文化艺术大展,成为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多视角在法国展示敦煌石窟艺术的文化展览。此外,9月28日至10月10日在敦煌市举办了杜淑琴剪纸艺术作品展;9月4日至10日在敦煌市举办了“庆祝神七成功发射”奇石展。

2009年2月8日,“回眸敦煌2008”康锦虎摄影展在敦煌市政广场成功举办。2009年4月19日,由敦煌市政府主办的第十六届津洽会敦煌旅游推介会在天津大礼堂隆重举行。敦煌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推介会,持续宣传敦煌的旅游特色和优势资源,为敦煌和天津在经济、文化、旅游方面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6月12日至15日,甘肃省文化旅游博览交易会在兰州瑞德摩尔万国展览厅隆重举行。敦煌市在文博会上展出了六大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五)工艺品制作与销售业

敦煌市突出地方性、文化性,开发出敦煌陶艺、彩塑、敦煌古乐器、敦煌艺术铜雕、敦煌艺术地毯、刺绣、工艺骆驼、夜光杯、水晶石眼镜、工艺字画、莫高窟飞天金箔画、敦煌蜡染等一批具有鲜明敦煌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使旅游商品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趋势。2008年,全市共有旅游定点商店12家,旅游工艺品摊点800多个,旅游工艺品有12大类、3000多种,极大地丰富了敦煌的旅游市场。

敦煌市从事旅游产品开发加工与销售的主要企业有:甘肃敦煌魂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大漠工艺骆驼厂、敦煌市夜光杯厂、大乘艺术公司、敦煌彩塑厂、敦煌市地毯厂、敦煌书画院、敦煌眼镜厂、月牙泉工艺厂、敦煌国旅商店、莫高窟工艺美术商店、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商店等。敦煌市内从事工艺品销售的商场、市场主要有:飞天商场、天马商场、供销商场、沙州市场、南关综合市场、济芳斋和月牙泉门前的汉唐旅游工艺品一条街等。

(六)新闻出版业

第三届敦煌飞天文化旅游节期间,敦煌市对旅游节会在《中国旅游报》、《甘肃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版宣传;在新华网、《酒泉日报》等新闻媒体发布了文化旅游节的相关信息;制作了《敦煌旅游风光片》VCD光盘;编印了《西部名城敦煌》、《敦煌旅游观光图册》和《敦煌旅游手册》、《永远的敦煌》、《走进敦煌》画册等宣传品。

近年来,敦煌市还出版发行了《永远的敦煌》、《圣地敦煌》等一批外宣精品书册。网罗民间老艺人,对即将失传的敦煌眉户、敦煌民间小调进行了记谱录音,共整理出曲目50余首,刻制成VCD光盘永久保存,出版发行了《敦煌民间小调集》,积极争取将敦煌眉户、民间小调申报列入了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敦煌市并没有自己的出版社,大量的敦煌类图书由众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2009年《走进敦煌》丛书(共12册)、《丝路悬念大揭秘》、《丝绸之路上的未解之谜》、《奇石敦煌》、《永远的敦煌》等。2008年10月,《敦煌诗选》由敦煌当地文人纪忠元、纪永元兄弟俩历时6年选注出版,收录了自汉代以来从不同角度咏叹敦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优秀诗作1338首,配有作者简介、背景说明和字词注释,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两千多年来敦煌社会经济的变迁,展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2009年5月出版的散文选《敦煌印象》一书囊括了当今国学硕儒、敦煌学专家乃至著名学者和作家描写敦煌的锦绣篇章。其中有常书鸿的《夏天的敦煌》,段文杰的《敦煌之梦》(节选),季羡林的《在敦煌》,冯骥才的《关于敦煌样式——为纪念藏经洞发现百年而作》,余秋雨的《道士塔》、《莫高窟》,高尔泰的《常书鸿先生》,贾平凹的《敦煌沙山记》等。

三、做强敦煌文化保护、发展敦煌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敦煌的文化产业以旅游业为主,但敦煌旅游业仍存在发展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一旦旅游业因为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如金融危机、地震等)受到影响和冲击,全市的经济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存在缺乏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的问题,文化产业规模比较小、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旅游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他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发展水平较低,其他如动漫产业、游戏产业、休闲娱乐、网络服务等行业可以说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整个文化产业总体的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

(二)文化品牌需要向纵深开拓

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精髓,品牌凝聚着各类信息,其社会认可度是长久和广泛的。实施品牌战略,培育知名文化产业品牌,发挥品牌效应,聚合生产要素,完善产业链条,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以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活跃文化产业发展全局。

敦煌市以“莫高窟”、“月牙泉”等为代表的旅游品牌需要向纵深开拓。应该积极采用敦煌文化元素来充分利用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抢抓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旅游投入的政策和机遇,加大旅游产业开发,提升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和拓展发展空间,使敦煌旅游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更响。

同时,纵深开拓敦煌文化品牌需要摆脱对敦煌文化资源的过度依赖,着力解决如何通过创意让文化资源向产业项目转换,而不仅仅是依托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纵深开拓文化品牌,创意是关键。

从自主发展的角度而言,敦煌文化品牌产业附加值不太高,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经营的格局。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性障碍仍然比较突出

敦煌文化产业的宏观结构不够合理,部分传统文化产业(如旅游业)发展较早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发展已经形成了某些定势,升级改造步伐比较缓慢;部分传统文化产业(如广播影视业和新闻出版业)起步也比较早,但是并未能取得长足的发展,虽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新兴文化产业(如动漫游戏产业)所占比重偏小且发育迟缓。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龙头文化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仍旧缺乏,大、中、小企业没能形成互相协作、合理分工的产业结构,产业的组织结构也不够合理。

目前敦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比较突出。“四个转变”(文化主管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社会管理和行业指导转变,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为辅”转变)以及“四个分离”(管办分离、政事分离、政企分离、事企分离)的进展还是比较缓慢。

(四)人才匮乏,资源开发和管理能力较弱

文化产业是融知识、智能、技能、创意、创新等高端要素为一体的产业,人才是其根本。近年来,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敦煌虽然有着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但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敦煌自身的人才集聚能力仍然比较弱。

目前,敦煌的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匮乏,资源开发和管理能力比较弱。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欠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对文化产业略有了解,但仍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对如何更好地结合敦煌本地的实际发展文化产业比较茫然。或者对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得心应手,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不太清楚。相关科研机构对当地文化产业的研究比较滞后,不能很好地为敦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发展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本应成为敦煌发展文化产业的大举措,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应该大力培养各类文化产业人才,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的组织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学到更先进的理念,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的联系。

四、2009-2010年敦煌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预测

(一)珍视敦煌文化资源,合理做强敦煌文化保护

敦煌有国家乃至世界级的人文、自然景观3处。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宝藏;鸣沙山·月牙泉是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雅丹地貌景区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敦煌历史悠久,汉唐时期就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咽喉重镇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1986年敦煌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后来相继获得“国家旅游名片”、“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等称号,是世界上知名而又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品牌。我们应该珍视敦煌这个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资源宝库,合理、充分地保护、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

随着赴敦煌参观的游客日益增多,及其客流不均衡(每年旅游淡旺季、每日旅游高峰时段的存在)给莫高窟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敦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要想进一步做好、做强敦煌文化保护工作,就要在继续实施以“数字敦煌”为代表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基础之上,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敦煌文化保护利用方式。首先,要逐步改变莫高窟以文物本体为主的传统参观方式,借助数字展陈厅、数字展示剧场等提供的实景漫游、主题电影等以先进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参观方式,减少游客在洞窟现场的滞留时间,降低对文物本体的不利影响。其次,要大力发展敦煌的文化产业,有创意地纵深开拓敦煌文化品牌,摆脱对敦煌文化资源的过度依赖,不盲目依托文化资源过度开发,应着力解决如何通过创意让文化资源向产业项目转换的问题。

(二)以旅游业为重心,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文化产业在21世纪将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敦煌是祖国和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两者的结合,是产业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的结合,是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敦煌的文化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为重心,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文博会展业、工艺品制作与销售业、新闻出版业等其他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以旅游业为依托。

敦煌是世界关注的文化瑰宝,“旅游立市”是敦煌市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战略。以旅游业为重心,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较快地形成个性化的人才聚合,迅速构建、壮大特色产业链,是敦煌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经之路。

针对旅游业存在文化内涵不足的问题,2009年,敦煌市政府把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深度开发作为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组建敦煌文化艺术开发区委员会,把建设“两区一村一中心”,即:敦煌文化艺术开发区、阳关文化旅游观光区、悦榕度假村、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实施,重点建设“一圈一带五基地”,推进文化与旅游的嫁接,提高旅游产业的内部竞争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构筑旅游大产业,全力打造“魅力敦煌、艺术之都”。

2009年,敦煌市旅游业发展还将面临全球金融危机深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要力争实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亿元的目标,应该扎扎实实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旅游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提升产业素质,提升发展效益,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还应继续开展与文博会展业、文化艺术业、广播影视业、工艺品制作与销售业、新闻出版业等其他文化产业灵活结合的对外宣传推介。创新宣传促销方式,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展示敦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推动敦煌旅游业的发展。

(三)建设敦煌文化艺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一圈一带五基地”

“文化产业园区”,又称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文化产业示范区”,一般是指将众多的文化企业集中到一个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的一种产业发展平台,也是一种产业集群发展的经营模式。(4)

敦煌文化艺术产业示范园是敦煌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代表性项目,也是2009年敦煌市文化产业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初步规划,该产业开发区将依照资源分布状况和产业基础,重点建设“一圈一带五基地”,“一圈”——以沙州镇城区为中心,向南辐射杨家桥乡,形成敦煌文化艺术产业圈;“一带”——以最具有文化产业优势的敦月公路沿线为主的文化产业带;“五基地”——围绕“一圈一带”着力培育和建设敦煌艺术演艺和培训基地、民间民俗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名家名人采风和艺术创作基地、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基地以及动漫产品制作基地。(5)

敦煌文化艺术产业示范园区现已入驻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敦煌书画院、敦煌大乘艺术公司、敦煌美术院、敦煌夜光杯厂等有一定规模、档次的文化企业80多家,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敦煌乐舞、敦煌旅游工艺品和绘画、雕塑、摄影、书画艺术创作培训、文化旅游、文物展览、奇石展览、古玩交易等。2008年,示范园区经营总收入达到8000万元。2009年4月,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授牌暨建设座谈会在敦煌市召开,敦煌文化艺术产业示范园被省上命名并揭牌。

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聚集地,是个性人才的聚集地,是个性化经营的聚合平台。它不仅要有较为完备的硬件设备,更要具备某个产业领域的独到经营理念、良好的文化氛围、宽容的多元文化和基本的人文景观。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必定是独特的盈利模式、良好的产业链构建与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传播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由于目前敦煌的财力、人力有限,继续实施“一圈一带五基地”项目仍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应该把敦煌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并协调有关部门实行对口帮扶,以进一步整合敦煌及周边县市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四)重视传统文化产业的更新换代,继续发展

1.广播影视业

广播业方面,要加强对敦煌人民广播电台的扶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丰富节目样式,扩大其影响。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支撑下,影视已成为人们进行艺术体验、文化阅读、信息接收、知识更新、娱乐消遣的极为重要的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能够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力。敦煌电视台作为宣传敦煌的一个窗口,应该保留并大力发展,在创新电视节目的同时,应加强敦煌电视台的网站建设,完善内容并及时更新,通过多种手段和媒介扩大其影响。

影视业应该是敦煌大有潜力可以挖掘的文化产业之一,应大力发展影视业,使影视媒介在敦煌艺术再生、敦煌文化传播中发挥出重要功能。

应该改变敦煌的影视业主要是为外地剧组提供外景地,提供影视广告协拍等业务的现状。采取先合作、再独立创作的策略,利用好敦煌丰厚的文化资源,尽可能多地创作出敦煌市自己的影视作品。敦煌石窟中的文化创造成果是我们进行影视剧创作的独特资源。可以通过全面调动影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在敦煌壁画所提供的故事框架、意蕴内涵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审美想象、提炼、加工、虚拟,结合当代人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变化,生产制作电影故事片以及不同形式的电视剧作品(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儿童剧等)。

2.文化艺术业

重视以敦煌大剧院为代表的敦煌文化演艺市场,促其形成规模,走产业化发展路子,把文化演艺培育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3.工艺品制作与销售业

继续围绕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奇石文化,建立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设计、销售组织,进一步开发以飞天、壁画为题材的敦煌艺术造型系列,以蜡染、镌刻为主的民间传统工艺系列,以地方风味小吃为主的特色食品系列,通过开发研制门类齐全、制作精美、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系列文化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能代表敦煌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品牌,并以旅游业为依托形成文化产业链,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4.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也是敦煌大有潜力的文化产业之一,作为传统文化产业,敦煌的新闻出版业应继续发挥好宣传、推介的作用,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应着手创办《敦煌日报》或《敦煌周报》,利用纸质媒介宣传敦煌。同时,把建设属于敦煌自己的出版社,出版敦煌类图书作为发展敦煌新闻出版业的一个远景规划。

(五)加快发展文博会展业、动漫游戏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

1.文博会展业

文博会展设施是文化传承、展示、积累、服务、交流、交易的硬件支撑。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会展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一个城市和地区宾馆、餐饮、房地产、交通、旅游、传媒和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敦煌的文博会展业已经卓有成效,应该继续发展、完善现有的文博会展设施,继续积极发展包括敦煌飞天文化旅游节、敦煌葡萄节等节会在内的会议业。强化宣传促销,举办、参加更多、更好、范围更广的敦煌艺术及相关文化产品、产业的展览。加强宣传推介力度,为敦煌发展文化产业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2.动漫游戏产业

动漫产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载体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漫画图书、报刊,动画电影、电视剧和音像制品,还有动漫演出、手机动漫和网络动漫等。

敦煌应在成立了动漫产品制作基地的基础上,举办动漫展会、论坛,并举办动漫周、动漫节等各种活动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同时,敦煌市也应拿出财政资金和奖励措施来激励动漫产业的发展。

游戏产业包括电脑单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门类,敦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之一,有足够的理由出现在民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产品中。“游戏产业制作基地”的成立也应该纳入敦煌市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规划。

敦煌石窟壁画中有佛像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装饰图案画、故事画、山水画等众多类型,另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这些壁画中的经变画和故事画大都具有一定的叙事情节,饱含动人的情感;同时,这些壁画多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广泛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面貌,如出行、游猎、剃度、礼佛,以及农耕、狩猎、捕鱼、冶铁、炊事、营建等生活,还涉及婚丧嫁娶、百戏、商旅、战争、民族往来等活动。这些都是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创作中弥足珍贵的素材,可在去粗取精的前提下制作出独特的动漫、游戏产品。

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甘肃人民的骄傲,敦煌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重镇的振兴与繁荣从一个侧面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复兴、昭示着甘肃文化的崛起,我们坚信敦煌在“数字”时代一定能再展文化雄风。

【注释】

(1)见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一行访问我院并签订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http://www.dha.ac.cn/023D/index.htm。

(2)见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章程》. http://www.dha.ac.cn/foundation/rule.shtml。

(3)本条数据依据《2009年敦煌市政府工作报告》。

(4)《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见北京市首都之窗www.beijing.gov.cn。

(5)见《2009年敦煌市政府工作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