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媒体漠视非洲的真实发展

西方媒体漠视非洲的真实发展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认为在这十年,这些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远非公正、平衡。显然,透过以美国媒体为首的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人们只能看到非洲的战乱、灾荒、腐败、疾病等负面问题。由于价值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西方媒体热衷于报道非洲落后和阴暗的一面。因此,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与其说是非洲部分现实的再现,
西方媒体漠视非洲的真实发展_超越非洲范式

第四节 西方媒体漠视非洲的真实发展

西方媒体报道非洲时不仅无视历史,而且漠视非洲当下的发展。第一章在概述非洲当下形象时提到,13位前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前非洲国家总统圆桌会议之前,调查统计了《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过去十年(1994~2004)关于非洲的报道。他们认为在这十年,这些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远非公正、平衡。显然,透过以美国媒体为首的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人们只能看到非洲的战乱、灾荒、腐败、疾病等负面问题。或许这是非洲的一个面向,但是非洲的另一个面向却不为国际公众、尤其是不为西方公众知晓。

2006年9月由世界银行编撰的年度《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告诉世界,非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提供了1980~2004年非洲全部53国社会经济指数,是世界银行关于整个非洲社会经济状况的报告,它告诉了世界关于非洲的另一面向,为我们为非洲真实形象的辩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显示,一些非洲国家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尽管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整体上,非洲在医疗、教育、贸易和消除贫困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非洲的人均收入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在肯定非洲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的数据也显示,非洲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的数据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16个非洲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始终维持在4.5%以上。非洲的通货膨胀率也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大部分汇率失真的情况已经被消除,政府财政赤字正在下降。1996~2005年期间,非洲国家年均GDP增长数据显示:占非洲人口总数20%的国家增长率为1.3%;占非洲人口总数16%的国家增长率为3.4%;占非洲人口总数35%的国家增长率为5.5%,而占非洲人口总数29%的石油出口国增长率为7.4%。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以2004年为例,当年整个非洲国家的GDP总值为5260亿美元,而南非占了2150亿美元,接下来是尼日利亚(720亿美元)。南非和尼日利亚两国占了一半还多。

《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指出,很多非洲国家,包括塞内加尔、莫桑比克、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乌干达和佛得角,在解决贫困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正在按计划实现到2010年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如果非洲国家想在2015年实现联合国2000年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每年将需要投入4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意味着每年的经济增长需要达到7%,并将5%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方面,《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提供的数据显示,非洲国家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显著提高。初级教育的入学率从1990年的72%上升到2004年的93%,从而使得识字人口的比例从1997年的50%提高到2002年的65%。[19]

2007年11月1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07年非洲发展指数报告》进一步指出,1995年至2005年期间,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取得了明显增长;非洲整体经济表现与1945年至1985年期间的经济崩溃、或1985年至1995年期间的经济停滞不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这些国家能够改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鼓励创新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就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更加快速而稳定的增长。

以上数据表明,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只是非洲的一个面向。由于价值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西方媒体热衷于报道非洲落后和阴暗的一面。非洲,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长期以来一直以负面形象见诸报端。然而目前非洲安全形势趋稳,只有索马里、乍得、苏丹、津巴布韦和几内亚等少数几国还处于战乱或内部分裂中,地区热点降温、经济稳中有升,非盟促进非洲发展、维护非洲稳定作用增强。因此,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远非是非洲真实的反映。人类的无知往往是因为对历史的颟顸,而人类的误解则经常是来自于信息的缺失。对于非洲,我们同样因为相关信息的缺乏而难以真正了解。世界银行这份最新的关于整个非洲社会经济状况的报告——《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以翔实的数据对非洲作出了这样的结论:今天的非洲正在变化,非洲在医疗、教育、贸易和消除贫困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遗憾的是,西方媒体对此总是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基本不做报道,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通过区域合作解决争端的努力,被淹没在西方媒体关于部族冲突、疾病蔓延、饥荒爆发等大量偏见性的报道之中。即便在世界银行发表《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后,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是用“非洲是否终于改观”的怀疑口吻予以报道。

当然,正如世界银行《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和《非洲发展指数(2007年)》所指出的,非洲的发展还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逆境,非洲人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他们在必要时对自身文化的诉求和为了未来的发展而从这些文化中汲取灵感的愿望,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今天,当生活在地球上最遥远地区的人们寻找自身的认同感时,这种在过去数十年形成的文化空间就变得更为重要。非洲希望合作,忽视非洲的声音将会影响全球的稳定。“非洲悲观主义者”应该认识到,非洲有很多国家,它们正在以不同的节律共同行进在政治和经济复兴的发展道路上。一些国家表现出良好的领导能力,其多党制基础上的政治不断趋于开放,鼓舞国内外投资者信心的政府治理能力和经济增长率不断改善与提高,这些国家实际上已经获得了“起飞点”。一些国家也表现出强烈愿望,希望通过开明的领导和有力的经济政策重建它们遭受战争蹂躏的经济。还有一些国家则处于过渡阶段,或者正在取得进步。[20]

历史现实地分析导致非洲战乱、民族冲突、贫穷灾荒等的原因,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总体而言是一种脱离历史现实视角的片面报道,是一种歪曲历史真相的报道;由西方媒体建构的非洲形象远非非洲真实、全面信息的再现,西方媒体和公众所认知的非洲形象既不是非洲的全部,形成这一形象的部分事实也不是非洲独有的,更不是非洲人民一手造成的。因此,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与其说是非洲部分现实的再现,不如说是西方媒体根据自己意识形态制造的关于非洲的神话和喻象。西方媒体作为非洲外的观察者,“作为自身文化的一个带有偏私的成员,因其文化中宗教的、理智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倾向,而总是想依据某一受到时间和空间局限的视角去整理历史的材料,总是想形成一些武断任意的形式,并将历史的外表强行纳入其中,而实际上,这些武断任意的形式与历史的内在内容全然不合”。[21]因此,西方媒体摆脱观察者的偏见的掣制,应是它们努力的目标。

【注释】

[1]Post-NWICO debate: Image of Africa in the Western Media. By Tokunbo Ojo.
  http://web.mit.edu/cms/Events/mit2/Abstracts/TOjo.pdf.

[2]李安山著:《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253~254页。

[3]《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环球时报》,2006年10月27日,第18版。

[4]李安山著:《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276页。

[5][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6][德]贝格哈恩著:《自杀的欧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页。

[7]维克多·李·伯克著:《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61页。

[8]维克多·李·伯克著:《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2页。

[9]弗朗西斯·福山著:《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10]弗朗西斯·福山著:《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11]《西方关于非洲的报道遭到批评》,by Eliud M iring'uh.2006年8月9日,肯尼亚《东非标准报》。

[12]李安山著:《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233页。

[13]李安山著:《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241页。

[14]高岱、郑家馨著:《殖民主义史》总论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6页。

[15]李安山著:《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6]李安山著:《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236页。

[17]Media on the Somalia Intervention: Tragedy Made Simple.By Jim Naureckas(1993).
  http://www.fair.org/index.php?page=1211.

[18]Media on the Somalia Intervention:Tragedy Made Simp le. By Jim Naureckas(1993).http://www.fair.org/index.php?page=1211.

[19]资料来自世界银行发布的《非洲发展指数(2006年)》,见www.worldbank.org.

[20][埃及]阿姆德·哈戈格:《非洲:希望与现实》,《西亚非洲》,2004年,第5期。作者系前非统组织副秘书长、现任埃及开罗非洲协会秘书长。

[21][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第一卷·形式和现实),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9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