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六届中央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十六届中央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十六届中央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第一节 十六大报告的论述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六大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第六部分专门用一个章节,详细阐述和高度概括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最新指导思想和最新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六届中央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_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与社会公共性问题研究

第三章 十六届中央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第一节 十六大报告的论述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六大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11月14日,党的十六大通过该报告决议,批准了这份报告。

报告共分十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七、国防和军队建设;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报告第六部分专门用一个章节,详细阐述和高度概括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最新指导思想和最新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五)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六)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1]

此外,报告还总结了13年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0条基本经验,阐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六大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第三步现代化部署而召开的会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先进文化又为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因此,我们决不可忽视文化建设问题。

江泽民同志代表党的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中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述,提纲挈领,自成体系,包含着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文化主张和最主要的文化政策。笔者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作出解读:

第一,报告开宗明义,将文化建设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文化建设是这一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相提并论,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共同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

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这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党必须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理解“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深刻含义,明确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高扬党的思想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二,十六大指出要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浸润在中国人民的骨髓中、血液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十六大报告强调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我们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应予以保持和传承。而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借助资本输出附带着文化输出,使我们不得不考虑民族文化的地位和发展问题。十六大报告高扬旗帜,要求我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文化建设的一项艰巨而又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第三,十六大报告要求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既要依法治国,同时也要以德治国,二者是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四,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任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离不开全民族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主导的时代,现代科技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育领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和科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十六大报告在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科学事业、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等方面提出的全方位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要方向。

第五,十六大提出的“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意味着将文化对象区别对待,分类发展。凡是进入文化事业中的文化事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文化事业等涉及满足民众娱乐休闲、健身、求知、审美、交际等精神需要和求知需要而组织活动,并提供经费、场地、器材等社会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都由国家财政给予支持和保障。此外,文化公益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也应予以支持和保障。

从产业角度来看文化,文化是一种内容产品,是把文化中的一部分与经济嫁接进行产业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知识密集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无污染、可重复、可批量生产的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的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生长点,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作出重大贡献。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六,文化要发展,还得靠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文化既具有一般行业的特点,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确实比较特殊、复杂而敏感。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体制的改革有所推进,但从总体上看,推进不大,收效不是很明显。这里面存在一个根本障碍,还是体制性问题没有解决,如果建立不了一套新的文化体制,很难带动相关新的机制的建立健全。中国入世后,文化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不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很难适应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

应当说,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因为我们不仅有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而且还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的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我国现有的文化体制,有很多计划经济的痕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市场的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了更快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们应该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通过体制改革和文化立法,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十六届历次全会的论述

十六届中央对于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的持续需求而逐渐认识清楚的,因此在十六届中央的历次全会上,对于文化建设每次都会增加新的观点、新的论述。这些新的观点、新的论述在实践中大大推动了文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社会的新时期的基础共识,使中国社会在新的阶段能够形成新的社会公共性。

一、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文化建设的论述很简短。经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公报中提到:

全会认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十六届四中全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文化建设的内容简洁有力。公报指出: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三、十六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公报指出:

会议认为,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十六届五中全会体现了中央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基调,贯穿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

目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会使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国一定要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科学技术创新。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公报中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保障责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入性。

四、十六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文化自觉。公报提出:

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从先进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充满活力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之所以成为人们的理想境界和崇高目标,就是因为人只有在公正、诚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对于一个由复杂因素构成的社会来说,和谐意味着将各种社会因素充分调动和激励起来,形成巨大的合力并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在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上,以文化、精神和道德为规范与支撑,以公平、诚信、民主、法治、开拓、创新为基本内容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更自觉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

建设和谐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作出更多倡导和谐精神、体现和谐理念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五、十六届七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朝着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全会还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建设的成功在于,科学把握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5条重要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文化改革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注释】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