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年次文化理论

老年次文化理论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八 老年次文化理论美国学者罗斯最先提出老年次文化理论。这就使得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成为可能,并得到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次文化的出现,常常缘于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的交往。教木雕的老师是美国人,70岁了,自己开车来上课,从家里到这个活动中心,车程1个多小时,他承担6个老人活动中心的木雕教学,不仅免收学费,不取报酬,还免费向学员提供雕刻坯料。
老年次文化理论_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八 老年次文化理论

美国学者罗斯最先提出老年次文化理论。该理论旨在指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认为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是老年次文化群。此理论认为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按照惯例,退休制度成为老年人进入老年期的识别符号。老年人在现代社会聚集于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以及养老院等公共活动空间。通过相互间的交往,老年人会形成一种群体意识,考虑自身的群体利益问题。老年人在相互交往中,对所处情境的共识和共同的需求也有助于老年人发展群体联系。这就使得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成为可能,并得到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另外,社会中老年人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社会在众多的公共领域有意无意地对老年人的特殊对待,也是社会将老年人作为一个次文化群体认识的重要原因。次文化的出现,常常缘于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的交往。[27]

老年次文化有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可促使老年人群体意识形成,为维护共同利益,组织起来采取行动以争取老人福利,获得社会资源。消极作用有可能造成年龄歧视,不利于不同年龄层的整合。此理论忽略了老年群体成员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他们的兴趣、利益、政治观点的差异极大,对一些社会事件未必有一致的观点和认同。也有不少老年人由于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可能形成老年次文化的群体意识。

美国老年活动中心见闻

去美国探亲,住在新泽西州庇斯卡特维市。儿子怕我们寂寞,接我们到市老年活动中心参观。老人活动中心建在一片宽阔的茂林绿坪中央,是一座圆形二层建筑,左右与图书馆和老年公寓为邻。去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很多,其中有几个中国人,大部分是从台湾省来的。活动内容也丰富,除了有比较固定的油画、保健操、编织、绣花和木雕教学外,还有桌球、扑克、麻将、游览、聚餐等。中心虽然活动内容很多,但专职工作人员很少,除了一位负责人、一位调度员、一位文秘人员和3位汽车司机外,其他如接待、点心制作、饮料供应、各活动室服务人员以及各专业学习班的教师等全是老年义务工。他们每天高高兴兴为大家服务,不取分文报酬。我每逢星期四去学木雕。教木雕的老师是美国人,70岁了,自己开车来上课,从家里到这个活动中心,车程1个多小时,他承担6个老人活动中心的木雕教学,不仅免收学费,不取报酬,还免费向学员提供雕刻坯料。每次都要问清学员下周想刻什么。他回家锯好坯料,下次上课时分发给大家。对学员的作业,他悉心指导,作业成品归学员自己。老师常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让大家观赏,有人想买也卖,学员的作业成品也可以卖。我曾刻了一只梅花鹿和一匹骏马,老师看了很满意,放在教室,一些美国老人见了想买,可我未舍得卖,留给儿子作纪念了。我们曾好奇地问一位在中心做义务工的台湾老人,在这里服务的真的都是义务工吗?他说是真的,还说:“我已优先住进老年公寓了,要不是在中心做义务工,要排很长时间才能住进。”这大概就是给做义务工的一种优惠吧。逢到节日,活动中心都要搞庆祝活动。我们曾参加一次母亲节的活动,十分热闹。这一天,老年妇女成了中心里的“上帝”。一进门就给你戴上一朵胸花。各活动室和厨房全是老年男子服务,妇女们在条桌旁坐定后,男士们就送来点心和饮料,然后由男士组成的小乐队为大家演奏、唱歌或表演幽默小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到了中午,再由男士给每人送一份西餐。看他们忙得满头大汗,妇女们笑着坐在那里洋洋得意。散会后,男士们又给每位女士送来一盆鲜花。这家老年活动中心的经费除了由政府拨款外,还得到社会各方的资助。像每周两次发给大家的点心,就是食品公司送的。老人们也常将一些用过的衣服、日用品、工艺品之类捐赠给活动中心。活动中心过一段时间将这些捐赠品摆出来卖,所得收入补贴活动开支。

(资料来源:《美国老年活动中心见闻》,全刊杂志赏析网:http://qkzz.net/article/70b32269-ced6-4f19-8f2a-b43a314d7589.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