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

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 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的高龄化。利用指标体系,对浙江省942名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进行分析。表6-11 浙江省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状况 单位:%2.经济援助经济援助的测量指标是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男性老人的低丧偶率及较高的与配偶合住的比例,说明男性老人再婚的比例较女性高。
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_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二 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

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的高龄化。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远远大于年轻的老年人。正式照顾是处于边缘的、次要的地位,只有当家人不胜任照顾或老人的需要无法由正式资源所满足时,正式照顾才被用来补充非正式照顾,两个体系对所有的照顾项目均是共同承担。对被照顾者来说,非正式支持能为他们提供足够及合适的支持,减少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依赖程度。基于上述理论,笔者结合“2000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基础调查”中浙江省的资料,构筑了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的指标体系,期望为高龄老人策划长期的照顾服务体系,以提升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0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基础调查”中浙江省的942名高龄老人,年龄80~109岁(平均91.4岁);男399人,女543人。城市145人,乡镇581人,农村216人。根据社会支持系统理论,结合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的数据,设计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援助、社会心理支持。其中,生活自理能力用洗澡、穿衣、上厕所、室内活动、吃饭五个指标测量;经济援助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测量;社会心理支持用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身体不舒服时或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三个指标测量。这九个指标分别具有工具性功能或情感性功能。利用指标体系,对浙江省942名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进行分析。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1.生活自理能力

中国高龄老人长寿基础调查中,生活自理能力(功能水平)的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日常活动能力量表(WHO-ADL量表进行)。量表包括洗澡、穿衣、吃饭、室内活动、上厕所五个基本项目。如果其中一项不能独立完成,则列为生活能力丧失。在这五个项目中,除“无需帮助”外,其他均为“受损状态”。整个高龄老人群体,无论是城市、乡镇或农村,五项活动功能受损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无论城市、乡镇还是农村的高龄老人,都是洗澡自理能力受损率最高,室内走动自理能力受损率最低(见表8-11)。

表6-11 浙江省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状况 单位:%

img47

2.经济援助

经济援助的测量指标是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2000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基础调查”浙江省的资料显示,78%的浙江省高龄老人过去工作过。高龄老人前三位主要生活费来源是子女提供(67.5%)、离退休金(11.7%)和孙子女提供(7.9%)。由于高龄老人都已退休多年,即使最年轻的高龄老人也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退休。当时的工资水平较当今已经低很多,退休金比例更低。以当时的退休金在当今社会生活,生活困难无疑是很多的。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花费更多的医疗费。这时子女的经济支持就更为重要了。

老人之间在经济来源上的差异仍然悬殊。首先是城乡之间的差异。只有0.6%的农村老年人生活费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这些人多是国家干部,享受离退休金待遇,而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男65.69%,女77.19%)依靠子女提供的生活费养老。其次是性别上的差异。在城市里多数男性老人(66.67%)依靠离退休金,多数女性老人(73.63)依靠子女提供。这与上述的工作、离退休金问题道理相同。城市女性老人对晚辈的经济依赖与农村老人(男65.69%,女77.19%)相似。

3.社会心理支持

社会心理支持用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身体不舒服时或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三个指标测量。

(1)婚姻状况

高龄老人的丧偶率较高,为77.4%。其中男性老人为24.7%,女性老人为52.7%。老人是否与配偶居住在一起在性别、城乡上差异较大。首先是性别上的差异。从数字来看,女性老人的丧偶率为男性老人的2.13倍,而女性老人与配偶合住在一起的比例仅占男性老人的26%。尽管男性老人的丧偶率为24.7%,但仍有36%的男性老人与配偶居住在一起。其次是城乡的差异。农村男性老人的丧偶比例高出城市9.7个百分点,与配偶合住的比例低于城市13.7个百分点;农村女性老人的丧偶比例高出城市8.2个百分点,与配偶合住的比例低于城市4.9个百分点。

如果从一夫一妻、终身只结婚一次的角度考虑,无论男性老人还是女性老人,其丧偶及与配偶合住的比例应该相似。但实际统计数字出现了差异,是因为“丧偶”只能说明现在的婚姻状况,不能表明再婚的实际状况。男性老人的低丧偶率及较高的与配偶合住的比例,说明男性老人再婚的比例较女性高。从这个角度可以推出,农村男女性老人再婚的比率都低于城市男女性老人。

(2)居住状况

从调查数据看,大多数高龄老人(76.8%)与家人同住,住养老院的比例仅为2.9%。这表明,家庭养老仍然是浙江省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从性别来看,男性高龄老人与家人同住比例为38%,低于女性高龄老人与家人同住比例2.3个百分点。从城乡来看,农村男性老人与家人同住比例比城市低1.09个百分点,而农村女性老人与家人同住比例比城市高4.19个百分点。

(3)主要照顾者

与低龄老人相比,高龄老人的身体更加衰弱。在浙江,约有72%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基本需要调查,1997)。据1997年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基本需要调查基础数据,随着人口老化,越来越多的高龄体弱者同时依赖医疗和社会服务,及家人或亲友的照顾。据调查数据,目前浙江省高龄老人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是家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及其配偶(69.4%)、配偶(9.9%)、孙子女及其配偶(9.3%)。社会服务仅排第六位。就性别来看,男性高龄老人的主要照顾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及其配偶(26.3%)、配偶(8.6%)、孙子女及其配偶(2.1%);女性高龄老人的主要照顾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及其配偶(43.1%)、孙子女及其配偶(7.2%)、保姆(2.2%)。这说明男性老人生病时,较女性老人更多依赖配偶的照顾。就城乡来看,城市男性有病老人依靠配偶的比例比农村同类比例高出10个百分点,比城市女性有病老人的相同比例高出26.3个百分点。由于城市里的男性老人生病时可以更多依靠自己的妻子,因此他们依靠子女照顾的比例低于城市女性老人(低8.1个百分点),更大大低于农村女性老人(低22.5个百分点),而农村女性老人78.1%依靠的是子女。

(三)结论

老年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主要由基于婚姻及血缘关系的亲缘关系构成。从构成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具有工具性功能或情感性功能的九个指标来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对健康内涵的深入理解,长寿并不等于健康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健康理念从延长预期寿命发展为重视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以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评价老年人生活质量、躯体健康以及健康预期寿命的重要指标。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就是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以上就应该看作健康的标志。高龄老人中的大多数人在进入高龄前未患有脑血管病等致死性疾病。但是,由于机体老化,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吃饭、穿衣、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扶持和照顾。

2.高龄老人的经济援助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不配套、落实无力。在农村,绝大部分老年人不享受国家或集体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主要依靠家庭和自我养老,供养渠道单一,不稳定,风险大。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窄,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许多高龄老人退休早,养老金低,生活费不足部分主要由子女家庭弥补,但是子女情况不一,经济能力、思想认识也不一致。我国虽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进行约束的。随着传统文化的削弱,“孝道”对子女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日趋增加,没有独立生活来源的老人一旦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晚年生活将会十分悲惨。政府和社会必须承担越来越多的养老责任,建立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统筹。同时,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高龄护理险,以便个人在年轻时未雨绸缪,为高龄期的到来做好充分的经济准备。

3.高龄老人的社会心理支持

高龄老人随着年纪增大,生理各方面功能逐渐衰退,同时自我能力也会减退,相应地对各种应激的承受力减少,而且支持力也降低,对各种挫折的反应变得比较脆弱,因此需要得到社会心理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